2016年3月14日星期一
林行止: 強權不忘公道 反對不是作反
一、
立法會財務委員會副主席陳鑑林去周五主持會議時,借助議事廳內的混亂,提前表決高鐵撥款;以如此「粗暴」手段主持會議,當然不是端品正行,但是為免高鐵停工,他的做法卻非一無可取,從熒幕上看,陳鑑林議員的態度,絕難討人歡喜,以他的表現看,盡顯橫蠻可謂囂張的險詐,可是,撥款法案通過,對很多人來說,卻未必是壞事,因為高鐵工程到此階段實在是騎虎難下──誰把香港利益推上虎背,值得追究──此工程若因財源不繼而停工,那是港人的淨損失。由此視角,陳鑑林也許會像行政長官梁振英因使蠻勁、出狠招的處事態度,而被視為有承擔、有功於香港!
陳鑑林議員去周日在無綫電視的《講清講楚》節目中指出,由於委員會的有關辯論已進入「財委會程序第三十七A條臨時動議」階段,議員仍不停追問相同問題,不合程序,因此決定「提前剪布」;姑勿論如此剪布是否合理合「憲」,以陳氏作為主流建制派「民建聯」要角的身份,他這樣做是符合北京對立法會必須配合政府施政的要求,從內地的角度,便是政治上絕對正確!
由於立法會議員經常上演「大龍鳳」,在港人心目中,不管是建制或泛民,遇上具爭議性議題,他們均以敵我分明的立場對抗,是不正不經用世,沒盡議員應盡的義務。堂堂議事廳所以淪落至如斯地步,皆因政府未有及時(甚至可能故意設計)糾正立法會機制失衡情況有以致之,那意味在現行機制下,永遠是與政府同鼻孔出氣的建制派佔盡上風,握着「話事權」,結果立法會成為專制機關、偽議政的荒謬劇場。泛民議員為了落實對選民的承諾、為了回應部分市民的訴求,義無反顧亦是為了保住票源,不得不起而抗爭,混亂吵鬧甚至大打出手的場面,終有一天會出現。
在無法可想無計可施的情形下,拉布總比擲雜物謾罵可取!事實上,拉布是民主議會常見之象,美國的情況,筆者曾細說之,而近日南韓議員一口氣長達十餘小時的發言,彰顯了香港立法會議員的拉布十分溫和亦無殺傷力。當然,拉布是議員被制度桎梏逼出來以示不滿的方式,值得同情,然而,一次又一次、無了期這樣做,難免會予人以濫用議事程序的厭煩,如果有人認為動不動便拉布是議員「鬥氣」的表演而不是為香港造福,「拉布幫」不論出發點多麼正確正義,亦不易獲廣大市民的認同!
為了抗議高鐵巨額超支的拉布,雖然師出有名,但是難收積極效果,那是早已寫在牆上;筆者以為,「拉布幫」何不兵分兩路,一方面查察工程開支,看看何以在通縮──薪金及物料價格「下行」的機會大於「上行」──的大環境下還會大幅超支?如果這是人謀不臧,有關人員便應負責……。另一方面是就立法會議事平台的公平公道,與官方談判,設座標、擬進度,謀求議會議事不失公道不再偏頗。公共工程超支,可說是常態,但在通縮之下的超支,便事不尋常。如果出發點不在「下屆選情」而是真正為香港利益着想,查找何以超支才是積極可行亦較易獲大多數市民支持的辦法。
二、
香港的議事機制,着實問題甚大,應該急謀修補;建制、泛民的關係不能再爛,不然香港政事無法推動。和世上其他有民選成分的議會一樣,香港立法會不怕吵不怕鬧,最重要是有法有理公開。如果雙方各藉政府撐持、選民囑咐,一遇意見難以調和便人人「賴皮」,各持一方之見兩相爭持甚至動粗而不遵循公道理性的議事原則,立法會肯定很快會失去港人的信心。雙方各執一詞不肯讓步的結不解,立法會將把香港社會帶進一個荒唐世界。
香港政事寸步難行,北京主管香港事務的官員許或已有醒覺,那意味京官也許正在考慮如何責成行政長官,接近北京的政治活動家心有所屬,紛紛出來表態。全國政協、向有「上海姑爺」別號、今屆貿易發展局主席的瑞安房地產主席羅康瑞,日前接受《明報》訪問,認為把年初一晚旺角騷動的導因歸咎於梁振英政府積下太多民怨而引爆,並不合理,他因此支持梁氏連任;羅氏的說法是倒果為因的歪理。羅氏指梁氏做事不拖拉、不蹉跎,是中的之論,問題是梁氏的做法完全無效甚至有反效果,其辦事手法因此非改不可!羅康瑞表態後不二日,中央政策組首席顧問、有「搞鬥爭幕後智囊」之稱的邵善波,於昨天《星島日報》及《經濟日報》訪問中,更擺出一副強硬姿態,認為北京雖然非常不滿「香港各界」,但一直沒有強硬譴責港獨及分離主義;而「法院對相關案件的判刑又沒阻嚇性」。言下之意,當然是北京
要出重手、本港應盡快貫徹三權合作原則。邵氏認為「建制派」保皇不力,他不點名地批評「那些主席」沒強硬執行「議事規定」,好像蠻幹便天下太平;又說「四十幾個人(建制派議員?)坐定定點會流會,四十幾個人成日想溜出去搞自己的事,不開會」,「是四十幾條友不負(這個)責任……」。邵氏想是認同張浚生議會應配合施政即與當局合作的說法,首席智囊思想如此陳腐、封建,香港還有什麼指望?!
筆者向來反對把議員分為建制(保皇)與泛民(反對)兩大陣營,因為即使是反對派,在劇烈競爭中成為代議士進入議事廳,便是建制的一部分,那意味他們要盡其為建制一員的責任,是其是、非其非,不能永遠盲目反對、事事唱反調。換句話說,像如今在一些關係全港福祉的議題上,無休止地拉布,是議員玩忽職守的極致。
雖然這樣做可獲部分對政府極度不滿選民的支持,但沒有方向沒有目標的反對,對建制只有破壞而無建設,令議會癱瘓、一事難成,這豈非有違競逐議員的目的在為民請命、造福的初衷!
審視當前國際和內地的政治環境,筆者不以為北京應聽從本港建制「智囊」的建議,以強硬手段打壓本地反對派;以內地的力量,吹一口氣本地反對派便兵敗如山倒,問題是,這樣對國家有何利益(見三月八日本欄)?遠的不說,必須順從股東和客戶意向辦事的外企,便可能因此杯葛任何與內地的商貿,結果不問可知。筆者深知不管什麼人當行政長官,都必須絕對聽北京的明示、暗示辦事,因此由什麼人出掌香港,都不是關鍵──關鍵是這個行政長官必須有與反對派溝通的誠意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