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3日星期三

練乙錚: 紅粉公子.芝大看社運.新SAT考起中共

為阻民眾了解京港當權派抑制民主進程,媒體上傳出不少形形色色的謬論歪 理,有些可謂語無倫次,如「中央就是香港的最大民主派」等奧維爾式真理,不值一哂;有些則似是而非,比較流行,例如「西方民主也是循序漸進的」,言下之意 就是,香港民主也急不得,要一步一步來,最好等夠兩百年。最近開這種腔、似替中央緩頰者,是商界的李家傑【註1】。


一、某富二代的政治天堂

持此論點實在奇怪:愛國派從來都喜歡拿大陸的一些發展跟歷史上的歐美比速度,如 :在GDP數值、科技水平、基礎建設等方面,總愛重複毛氏說的「超英趕美」、 「一天等於人家二十年」; 不過,在談論中共如何履行對人民的民主承諾之時,這些人卻非常禮讓,生怕趕過了西方的頭。

如此矛盾,絕非什麼性格分裂,而是有深刻的利益一貫性。

經濟、科技、基建等的發 展,最先得利、 收益最大的社群,就是控制經濟命脈的官商共同體, 但是民主權利的貫徹和普及,卻往往損害到既得利益,所以,厚此薄彼、快此慢彼,完全符合這些人的利益邏輯。延伸下去,那些馬克思說的 :靠拿取五毛錢蛇齋餅糉過點好日子的流氓無產者及代表這些人的政客,或者跟着梁特北上覓食分得三五七千萬生意的高檔服務業精英,鸚鵡學舌惟恐不及就不足為 奇。

暫時撇開這些人的私利不談,我們來看看歐美民主的所謂「循序漸進」,到底是什麼一回事 :

的確,西方民主並非一蹴而就,在歐洲大多數國家,選舉與參選權最先只限於有土地物業權的男性,繼而逐步擴大至各階級,最後才廣及婦女;在美國,黑人更是慢兩步:

南北戰爭之後的1870 年,本已通過黑白人政治平權(《美國憲法》第十五修正案),但實際上並不能有效實施,要遲至1965年通過了新的《投票權法》,才徹底改觀。 不過,歐美諸國民主進程的所有「循序漸進」 :無一不是窮兇極惡的既得利益階級、 種族及性別歧視和壓迫者幹出來的好事,目的卻只有一個,就是要制止受壓迫的民眾翻身。

觀照歷史,對比現實 :京港當權派千方百計巧立名目設置路障打壓民主,藉口或有不同,目的則與史上一切反動階級反動派是一模一樣的,手段卻更為卑劣:在西方,每一次民主範圍的 有效擴闊,新加入的選民同時得到平等的參選權;在香港,當權派難以抵擋「一人一票」訴求之時,卻拋出一個欽點的小圈子「提委會」進行篩選,公然取消大部分 選民的代表的參選權。


胡說八道把西方史上的既得利益階級惡意阻撓民主進程看成是「循序漸進」,繼而套用於香港,坐井觀天無甚知識的北官如此,也還算了,但香港那些受過教育甚至在歐美社會受高等教育、在那些地方生活過的一些精英也如此識見,何解?原因不外乎兩個:

其一,不脫既得利益本色,尤其是一些地產富二代,緬懷一兩百年前只有擁地階級才有投票權的政治天堂,要在香港翻版;

其二,根本不懂西方社會歷史,美其名在歐美學習生活,其實不過像薄瓜瓜房祖名之流那樣天天飆車泡妞吸毒過糜爛日子。



西方民主「循序漸進」的結果之一,是革命、鎮壓,史不絕書;那都是很不幸的。 然而,在革命之途與坐以待剝之間,還有各種和平的社會運動,包括公民抗命。



二、美國民權運動的經濟效益研究


發生於1954 至1965年的美國黑人民權運動,是一場以和平公民抗命為主的政治運動,內容涵義非常豐富,西方政治學者已經研究得滾瓜爛熟,但運動有沒有替美國社會特別 是美國黑人群體帶來經濟益處,有的話,有多大,卻是只有經濟學家才能回答的問題。筆者在這一節裏簡介一些研究結果,所採用的材料,並非出自美國經濟學界左 翼學者的手筆,而是自由經濟學主流芝加哥學派泰斗級人物的典範之作(這一點,社運的左翼人士特別應該留意)。

上面提過,美國黑人早於1870 年獲得憲法上的平等政治權利,但惡勢力特別是南方傳統對黑人的歧視和壓制,卻一直未有消竭,反映在經濟上,就是黑白人種之間的巨大薪金差距。踏入二十世 紀,儘管黑人特別是南方的黑人的教育質量有所提高,但他們與白人之間的薪金差距變化不大,有若干收窄的話,主要都是南方黑人勞動者移居到種族歧視較輕的北 方打工的結果。然而,經濟學家發現,在1920至1990年之間,美國黑白人薪金差距有兩次明顯的收窄,一次是1940至1950年內發生的,另一次則出 現在1965至1980年。

頭一次發生的原因,學界沒有大爭議,一般認為是二次大戰美國參戰之後,因為戰爭的需要導致工業勞工短缺 :

一些黑人從低檔服務行業轉到薪金較高的工業生產崗位; 另一些本來無業的黑人,則找到低檔服務業的工作 (不過,黑人勞工的這種「升級」現象還是比較有限;大多數參戰白種男人空出來的工業工作崗位,是由白種婦女填補的)。


不過,更為顯著的第二次黑白人薪金差距收窄,原因卻引起爭議 : 一種意見認為,可以從一些例如黑人享受到的教育資源於1954年之後持續增加等傳統經濟因素裏找到足夠的因果關係,以解釋這個薪金收窄(1954年,美國最高法院宣布了Brownv. Board of Education一案的審判結果,斷定公立學校的黑白學生分校就讀是違憲的)。 不過,另外的一些經濟學家卻不同意,認為主要原因得在非經濟領域裏找;特別是,他們指出,1954至1965年的黑人民權運動產生巨大政治影響,一些重要的聯邦法令在1964、65年通過了,引發勞動力特別是南方勞動力市場的變革,帶出了黑白人薪金差距收窄的效果。

有關的討論在美國經濟學界很熱烈,不少大師級的學者都投入了。 1991年,芝加哥大學經濟系的JamesHeckman和合作者史丹福大學法律學院的J.J. Donohue III發表了研究論文,用詳盡的史實、數據和巧妙刁鑽的經濟計量方法,確立了「黑人民權運動是二十世紀出現第二次黑白人薪金差距收窄的主因」這個很有點左翼味道的結論。

Heckman 1971年於普林斯頓大學得博士學位,1973 年起在芝大任教;現在是該校經濟系的講座教授兼ERC(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後者的份量非同小可,一句講晒他在主流經濟學中的地位!他專長計量經濟,發明了很多應用工具,在研究勞工經濟學的很多方面特別有用。英文維基說他在幼兒教 育、反歧視、民權這幾方面的應用研究,對政府政策有很大影響,並指他是當今世界上十個最有影響力的經濟學家之一。 2000年,他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主流經濟學絕非「唆教大企業剝削發財之術」,而是經邦濟世之學,這從Heckman身上清楚看到)。

Heckman Donohue的研究指出,1954 至1964年的黑白人薪金比例一直維持在0.62左右,1965年起,顯著提速上升,至1975年上升至0.72。 若把美國分成四個地區,則南方黑白人薪金比例本來最低,但期間升幅最大;至1987年,四個地區的比例已經等同。如果黑白人薪金比例上升是一般傳統經濟因 素變化導致的話,上升幅度不應該有那麼大的地區性差異。 但是,如果認為民權運動是主因,就順理成章: 十年運動的成果,集中體現在最高法院1964年通過的《公民權利法》、1965年通過的《投票權法》,以及1965年詹森總統下達的《第11246號行政 命令》(規定所有接聯邦政府訂單的中、大型企業都必須遵守公平僱用機會規矩); 這些法令主要針對南方社會,有影響的話,自應在南方最為顯著。

這個研究又指出,1954 至1964這十年裏,儘管南方的黑人教育有相當大幅改善,但黑人的薪金增幅甚微,反而是一過了1964年,增幅就很大;而且,所有南方黑人的各年齡組別都 同時錄得差不多的增幅。 後者更說明教育的改善,不是黑人薪金急增的主因,那是因為,如果教育改善是主因的話,那每年的新畢業生的薪金增幅應該比所有其他年齡組別的要快,但事實與 此相左。

這個研究還指出,南北戰爭之後持續一百年的年輕黑人從南方移民的大趨勢,竟然於1965年起,出現逆轉。 顯然,那是因為南方的就業歧視忽然弱化,而導致這個轉變的原因,無疑是上述三大法令中的反就業歧視條款即時開始起重大作用。 除了HeckmanDonohue之外,響噹噹的勞工經濟學家如加大洛杉磯的FinisWelch、哈佛的Richard Freeman約翰霍金斯高等研究院的AnneKrueger等,那時都做了大量有意義的研究,直接間接支持了Heckman 與Donohue的結論 :

19541965年期間發生的民權運動對美國黑人的經濟生活的正面影響巨大而持久,並非其他經濟因素可比擬。


然而,大家要記得,歷時十年的美國黑人民權運動,主要內容 :就是馬丁路德金博士等人領導的多次公民抗命,以之抗擊不義的法權,最後竟替美國社會帶來莫大的經濟收益。這對今年的香港人甚有啟發。


三、新的SAT試考起中共

傳言也許沒錯:美帝將對大陸中學生進行積極而直接的洗腦。由2016年起,美國最流行的大學入學試SAT,將採用新版本。據此試的主辦機構CollegeBoard(舊名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Board, CEEB最近發出的指引說,新的SAT將有八大改革;形式小改,內涵大變。

SAT一直以來都包含「閱讀理解能力測試」和「語境裏的單字涵義」這兩類題目;指引顯示,這兩類試題裏的閱讀文字,很多將來自一個新的叫作「立國文獻與環球大對話」的範圍。

所謂「立國文獻」,包括《美國獨立宣言》、《美國憲法》及首十個修正案、《聯邦黨人書》,等等。這個很好懂,但「環球大對話」是什麼?

簡而言之,美國的立國文獻影響力大,在國內外都不斷引起深入思辨,見諸文字而本身具有思想及歷史價值的,都可以歸在這個「環球大對話」裏。指引說,諸如Edmund Burke(英國開明保守派政治及政治理論家)、Henry David Thoreau(美國思想家,「公民抗命」理論及實踐的祖師爺)、甘地、Elizabeth Cady Stanton美國女權主義先驅)、馬丁路德金等人的重要著述,皆屬此範圍。上面五個名字當中,竟有三個是現代「公民抗命」運動史裏的領軍人物,這真是不得了。

指引給出的例題,更不是講玩的!

例題1:(立國文獻;單字涵義)閱讀文字就是林肯的《吉提斯堡演說》全文。問的問題要求考生分析文獻中多次重複出現的單字「dedicate」的四種不同用法及其各自涵義之間的微小而確切的分別。試想:受過這種文字分析訓練的學生,不是很容易看穿最近京港官員愛玩的文字騙術嗎?

例題2:(環球對話;閱讀能力)在這道題目裏,考生閱讀的材料是1974年「水門事件」中,國會審議彈劾尼克遜之時,一位眾議員Barbara Jordan的 發言;內容是從《美國憲法》的觀點分析彈劾總統的條件和方法。試想,美帝通過這種性質的文字,與大陸的中學生對話,會有什麼效果?就以這道題目而言,大陸 考生少不免有幾個會這樣對比:人家是這樣教導國民懂得如何對付政府裏的不法之徒,清理國家肌體,達致社會健全穩定的;我們是由政府的維穩辦用暴力壓服國民 的不滿而達致社會穩定的。哪一套比較合理呢?


看來,一些人真的有理由相信,美帝這一招文化挑釁,比派幾架飛機闖入東海防空識別區還要厲害;無怪此次SAT變革,陰謀最近給《南早》的一篇報道踢爆之後,大陸網民一時瘋了。不過,到底那真是美帝的陰謀還是一些人的陰謀論,還難以判斷。

去年,全世界有166萬學生考了SAT,其中30萬是非美國考生,而大陸的考生人數,不過5萬左右。這5萬人的一部分,大概會死記硬背把《美國憲法》、ThoreauCivil Disobedience等背得滾瓜爛熟,然後以各種必殺技應付試題,考完試就按一下「記憶刪除」便了事。 真正會就這個新SAT的閱讀範圍裏的材料思考的,只會是很少數,並不值得特別操心。不過,中共愈來愈心虛,要的安全系數很高,接近絕對。所以,這次面對美帝這個有意無意的文化攻勢,的確可能睡不着覺。若是,則連同打周永康一起打將下去幾級的維穩辦系統,可能要升格復元去應付考SAT的中學生了。


《氣短集》之四十六

《信報》特約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