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9日星期五

Didi Kirsten Tatlow: 街頭口角暴露香港社會裂痕




林慧思(Alpais Lam Wai-sze)是一名得過獎的小學教師,上個月,香港警察在處置一個親中共的團體和一個反中共團體在街道上發生的糾紛時,她對着警察喊髒話。對於林慧思的支持者來說,她是捍衛言論自由的英雄。

對於她的批評者來說,她則是一個出言粗鄙的人,應該為向警察說髒話道歉。
還有一些人,覺得在擁擠的香港旺角發生的這起事件不過是小題大做—— 儘管上周末它引發了3000多人示威,林慧思的批評者和支持者在此期間叫喊、甚至動手。這些人大致可分為兩個陣營 ——親共和反共,親港府和反港府,親警察和反警察。當時標語翻飛,人群推來搡去,身份並不完全清楚的人襲擊了自由派新聞機構的兩位攝影師。

香港新聞媒體報道,除了混戰,一些人還衝上了林慧思的批評者搭建的一個舞台(這些批評者集合起來支持警方),揮舞英國殖民時代的香港旗幟,以及台灣、西藏和英國的旗幟。這樣的景象肯定會激怒中國。中國在1997年從英國手中收回香港,允許它保持不同的政治和法律制度,但是對於這裡濃厚的反共情緒,中國已經顯得越來越沒耐心。

專欄作家盧綱(Alex Lo)將這個事件輕描淡寫為「小口角」(a minor spat),他在《南華早報》(The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上描述道:「騷動開始於714日,當時警察正在處理法輪功(Falun Gong)與親政府團體香港青年關愛協會(Hong Kong Youth Care Association)之間的糾紛,林慧思沖警察喊粗話被拍攝下來。」(法輪功是一個靈性運動,它對中共持批評態度,其成員定期在這裡示威,稱中國當局從法輪功練習者身上活摘器官。法輪功在中國大陸被禁,但在香港是被允許的。)

盧綱寫道,「她開始控訴,指稱中共縱容摘取人體器官,並自稱是真正的港人,敢於說出心裡想法。」

由於香港政治幾乎總會以某種方式關涉中國,他警告說,親北京和反北京的團體在「榨取這個事件的全部價值」。

「這有點偏離主題,跟現實問題沒有關係。但現在是炎熱的夏天,我們都有點緊張焦躁。」他繼續寫道:「現在是時候冷靜下來,翻過這一頁了。」

然而,這起被錄成視頻的街頭罵人事件,引起了香港人熱議。林慧思似乎很後悔,因為講髒話向她的學生和她所在的學校道了歉。但她的爆發反映出了一個在媒體上,在朋友之間,在教育機構里進行的激烈爭論:有13億人口的中國勢力越來越大時,只有700萬人口的香港,怎樣才能繼續保護其言論自由的權利呢?

多篇新聞報道稱,真正令林慧思生氣的,是當那個親北京團體據稱去干擾法輪功練習者像往常那樣集會、表達觀點時,警方偏袒了親北京團體。

一些人指責香港行政長官梁振英(Leung Chun-ying)領導的政府,懷疑他聽命於中共。

香港行政長官是由一個精心挑揀過的群體選出,並由北京正式任命的。「我們的行政長官沒有用處。」珍妮弗(Jennifer)說,她是在香港出生的中國人,正在幫我學習當地方言粵語。為了保護隱私,她要求不要寫她的姓氏。

當梁振英談到支持香港獨特的生活方式時,「他說了很多,但什麼事情都沒有做,」她說。

她說,「內地自從接管香港以來,一心只想把香港人變得像內地人那樣。」這很讓人惱火,因為大部分香港居民,她說,真的不想成為他們眼中那種備受壓迫、教育程度較低的人。

珍妮弗能說流利的粵語、英語和普通話。普通話是中國通用的漢語方言,現在是香港學校的一門必修科目。珍妮弗覺得,像她這樣的香港年輕人中,實際上只有兩個陣營。

「他們要麼想有更多的民主,要麼不關心政治,」她說。「大多數人都支持林老師,因為他們覺得她​​是在捍衛言論自由。」

在香港本地報紙《蘋果日報》(Apple Daily)上,其專欄作家李怡問道:「現在香港處於什麼時刻呢?」他寫道,這是「向香港固有的核心價值全面進攻的時刻。」香港人廣泛認為,香港的核心價值在於言論自由和司法獨立。李怡說梁振英正在組建某種「港共政權」的聯盟。

他稱讚林慧思的勇氣。「愛憎分明的林慧思不畏權勢發出怒吼,」他寫道。「在香港享有自由的人都無權責備她,而只有敬重她。林慧思老師毋須道歉。你是香港人的榜樣。」

所以,雖然教師罵髒話可能對宣揚言論自由沒有好處,但是在很多香港人,乃至所有香港人的眼中,這件事就是一個言論自由的問題。正如盧綱指出的那樣,親北京的新聞媒體對林慧思嚴厲批評,家長協會和警方也發出了批評的聲音。

還有一件事,香港的一些新聞媒體報道:儘管林慧思在嘗試跟警方講理時發了脾氣,但她獲得過一項令人羨慕的政府殊榮——由於在德育及公民教育方面取得的成就,她獲得了香港2010/2011年度的「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Chief Executives Award for Teaching Excellence)
Didi Kirsten Tatlow是《國際先驅論壇報》(The 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駐京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