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6日星期六

周日話題﹕主播有淚不輕流

文 歐陽鋒

電視台新晉小花主播,上月底在報道南非前總統曼德拉病危的消息時淚灑鏡頭前,時Beyond黃家駒死忌前幾天,網民還猜測女主播是悲天憫人,為了《光輝月》歌中人物命懸一線而落淚。

可惜幾天後樂版解謎,揭開的版本是新聞部掀起「金枝慾孽」惡鬥,兩名素有嫌隙的小花主播鬥嘴,落敗者報新聞時忍不住哭了。帶雨的梨花分外惹人憐愛,網民食住花生等睇戲,在幕後爭做判官,新聞部以外的新聞收視熱爆,與賤男偽造遺囑案受注視度不相伯仲。


《新聞女郎》的前瞻性

看到主播的眼淚,第一時間想起1998年播出、由鈴木保奈美主演的經典日劇《新聞女郎》。90年代日劇潮是今天的韓劇熱沒法比擬,那年頭的日劇成為港青年的新世界及烏托邦,單是一齣《悠長假期》,木村拓哉與山口智子救贖了無數迷惘的心靈,而《新聞女郎》則教曉大家新聞主播應有的面貌。

鈴木保奈美飾演的麻生環,自小憧憬成為首席女主播,憑進擊手段終於夢想成真。劇集開始時到新舊主播交接,舊主播跟麻生說﹕「聽你用盡了手段弄到這個主播地位。」她想像麻生的心情一定興奮得想跳舞,因為這種感覺,她五年前也嘗過,「可是總有一天,你也會明白我今天的心情」。麻生囂張地回應,會盡力令那一天最遲來臨。

麻生當天就跟大學教授結婚了,那是人生最美好的一天。翌日夫婦各自出門,麻生首天坐上主播席,同事遞 紙仔傳來一則突發消息,高速公路上發生車禍,兩人死亡,讀到死者名字時,麻生僵住了,失態,但鏡頭沒有切換。死者是她的丈夫,結婚僅一天的丈夫,跟同車的 前妻一起死了。麻生稍為停頓後,終於還是把新聞讀完,事後被外界讚賞「專業」,伴隨而來則是「太冷酷」。

麻生在工作上的確冷酷,自視為女王不把任何人放在眼, 出鏡時貫徹新聞人該有的冷靜和中立,忠實地把事件告訴觀眾。但是,新婚丈夫意外身亡,如果換成是現實情景,主播在這種情下流淚失措,應該受到譴責嗎?主 播讀新聞時,真的不可以存在個人情感嗎?在劇集中,麻生最終體會到新聞是眾人之事,個人力量不可能完成所有工作,她最終選擇需要她的地方電視台,在崗位上 依然很專業。

這部15年前的劇集,在今天看來非但不過時,反而帶點前瞻性,但焦點不是落在麻生如何當上主播,而是其上司紺野先生如何爭取收視。在香港媒體講求hitrate的今天,重看《新聞女郎》將有更多體會、更多得


收視好 主播可橫行

如果新聞小花只看到主播的位置,作為新聞部主管的紺野則看到全盤局勢,誰上誰落,到底都與收視有關。他「即使製作得再好的新聞,沒人看也是白搭。」潛台詞是,新聞第一重點是要有人看,有收視後才再談好壞,收視凌駕於好新聞與壞新聞之上。

收視差,主播或主管都要撤換;收視好,可以任由主播橫行。為了收視炒作一下也無妨,所以當收視下滑 時,麻生傳出跟少年情人同居的醜聞,但那只是逝世丈夫與前妻所生的兒子。事件成為八卦雜誌的大新聞,麻生想對外澄清,紺野叫她保持緘默,結果晚間新聞收視 勁升。而真相是,緋聞是由紺野請人拍炮製出來的,目的當然為了增加收視。

現實如戲,回看今天香港傳媒為了追求hit rate,每個主管都是紺野,炒作的新聞多人看,不妨炒香一點,不問低俗與否,只問點擊多少。而低hitrate的新聞就是做得不好,記者怎麼能證明少人看的新聞是好新聞?為什麼不信任讀者/觀眾的選擇?應該把新聞的選擇權還給大眾,讓他們決定想看的容……凡此種種,都是新聞界要解答的難題。

這幾天前電視台記者、新聞紀錄片監製區家麟發表了《給二十年前的我》,文章在網上廣傳。區家麟憶述20年前初入電視台,被新聞主管叫到馬鞍山找黑工落點,大山茫茫何處尋?主管只有一句「馬鞍山囉,我聽聞的。」結果區家麟憑多走一步的精神,僥倖找到黑工,完成不可能的訪問,事後主管召他入房,笑覑說﹕「咪就係咁囉!」區家麟這件事提醒他,「那怕是多微小無聊的任務,都認真面對;不是為了討好上司,而是為自己鋪路,走得更遠」。


有風骨傳媒人退下

區家麟的文章無疑寫得非常好,但逆向思維發作,不期然想像其主管如果寫同一個題目,觀點與角度又是怎樣呢?當區家麟歸功於自己多走一步才採訪到黑工,但在主管的視野裏,大有可能認為是自己辛苦收風,才知道「馬鞍山有黑工」,總結就是「好彩我收到堅料,知道度有黑工,叫人去做咋,唔係邊做到獨家好古仔呀?」前線小薯仔的努力,最終成為主管邀功上位的本錢,這是所有職場以至新聞部的常態,只是至今猶烈,因為許多有風骨、堅持新聞有優劣之分的傳媒人,在與收視和hit rate惡鬥中,漸漸被清算退下來了,剩下來的,就是千千萬萬個紺野,為求收視不擇手段。

回來,主播小花的眼淚贏盡網民的關注、宅男的憐愛,但被行人一面倒評為有失專業。主播就位後,仍被私人感情牽絆,因心帶忿恨而未能全面投入眼前事件,那在任何角度看來,就是不專業。相信她日後無論爬到哪個位置也好,事件都會成為其主播生涯的點。


最經典 為甘迺迪而流

新聞史上其實不乏主播流淚的場面,但最少都是和新聞事件有關,而不是因私人事而哭。最經典的、觸動人心的,是1963年11月22日,時任美國總統甘迺迪在得克薩斯州達拉斯遇刺,全美電視台立即終止正常廣播,以突發新聞形式直播最新消息,而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由金牌主播克朗凱特(Walter Cronkite)主持突發節目,克朗凱特的語氣隨總統的最新情不斷變得沉重,最後讀出甘迺迪身亡的消息。

克朗凱特當時已是全美最著名的新聞主播,在宣讀消息時不時鳴咽,把黑框眼鏡戴了又摘,摘了又戴,極力想表現鎮定,但最終還是極度哀傷,播讀完最壞消息後,摘下眼鏡極力掩飾淚眼,停頓幾秒後才再話。那一刻,一位記者的嗚咽,代表了全美國國民沉重的心情。

若干年後,克朗凱特被封為全國最有公信力的人,不是因為他報新聞時平板一塊,而是在新聞中與民眾憂戚與共,那滴眼淚對加分。他曾親赴越戰前線採訪,回國後剪輯的專題節目,令反越戰成為主流;而報道太空人登上月球時,在鏡頭前興奮得尖叫,凡此種種,他對新聞的熱誠感染了全世界。


廉價政治淚

另一種主播流淚則帶政治性,例如地報道天災時,主播落淚幾乎成為指定動作,輕易就能找到「面對地震直播流淚的10大主播」的截圖,結果連廉價同情都得不到。至於政治淚的最經典例子,要數2011年12月19日,北韓女主播李春播報北韓最高領導人金正日逝世消息,以駭人的哭腔哭相震驚全球。

回頭細想,李春的淚很可能是真的,或者北韓正好需要這樣的女主播。當地電視台的新聞部主管大概是全球最幸福的,因為毋須為收視而煩惱。

歐陽鋒(前線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