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13日星期日

溫天納:「一孩政策」取消後的中國會如何?




最近市場炒作「一孩政策」有可能調整,嬰兒概念股馬上出現瞄頭。可是,這政策有可能在短期內取消嗎?

有一項非正式的民間統計,「一孩政策」成功減少逾4億名嬰兒出生,如果沒有這政策,中國可能已是一個超過17億人口的國家。

在 筆者2010年的著作《納論中國投資大趨勢》一書中,也曾深入探討這問題,同時分析當中的商機與投資機遇。中國現在若放棄「一孩政策」,中國的人口總數可 能從目前的13億人迅速飆升。但是,若中國繼續嚴格執行「一孩政策」,中國的勞動力資源在2025年以後,每年將減少近1000萬人,即每10年減少近1 億人。最需要照料的80歲及以上高齡老人,佔總人口比例將從2000年的1%,快速上升到2050年的9.1%,等於2000年的9倍多。

政策如果不改變,中國家庭就必須改變傳統養兒防老的觀念,現在不少踏入生育年齡的父母親已經是獨生子女了,未來出生的孩子日後可能需要供養6個人,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如果他們負擔不起,中國的社會保障系統能否承受這麼沉重的壓力?

中國崛起需要靠年輕一代,但中國的計劃生育政策已經實行了超過30年,「一孩政策」雖然令到人口增長受到控制,但也導致男女比例失調,人口老化嚴重。

2020年,中國60歲以上人口有可能達到總人口的20%,未富先老將成為中國必須面對的嚴重問題,也影響到中國未來的發展。

筆者分析過相關中國法規和統計,目前全國執行「一孩政策」的人口約佔35%,執行「一孩半政策」的人口約佔54%,「兩孩政策」的人口約佔10%,「三孩政策」的人口約佔1.3%

一孩政策或2020年結束

現在中國農村地區普遍實行「一孩半」的生育政策,這種政策的規定是:第一胎為男孩的農村夫婦不得再生育,而第一胎為女孩的農村夫婦允許生第二胎。

因此,在35%「一孩政策」人口外,54%「一孩半政策」人口中的一半左右(第一胎為男孩者),亦只被允許生一孩。筆者粗略評估,全國有約63%的夫婦只被允許生一孩,36%的夫婦被允許生兩孩,1.3%的夫婦被允許生三孩。

筆者參考過一些調查報告,現在中國30歲以下人口中,60%希望生兩個孩子,只有極少數人希望要三個或以上。目前部分少數民族人士最多可以生育三個孩子,大城市的獨生子女也可以生育兩胎。

目前社會上已有言論指出,希望放寬「兩孩政策」。不過,這需要評估不同地區每年可承受的人口數量,才能決定「兩孩政策」放寬的起始年齡。目前,內地大部分地方,若夫妻雙方都是獨生子女,便可以生兩個孩子。目前,11%以上人口可生兩個或兩個以上孩子。

曾經有人建議,在2006年開始,應該允許36歲或以上的母親生兩孩。每隔一年或一年半的評估,允許生兩孩的年齡下降一歲,至2014年(或2018年)時,28歲及以後普遍允許生兩孩。這漸進放寬式的兩孩政策方案,將使今後兩孩生育增量控制在一個可接受的範圍內。

無論上述計劃能否落實,筆者預言在2020年「一孩政策」將正式告終,取而代之的將是新「兩孩政策」,屆時中國人口老化的情況可能出現重大逆轉。

外國搬出歪理攻擊中國

這也代表了在10年後,中國將有可能持續出現穩定的嬰兒潮,屆時市場對嬰兒用品、奶類製品、童裝衣服、教育醫療的需求將大幅增加。在投資界眼中,2015年後便是從新部署的時間,以充分掌握2020年前後的市場發展新形勢。

「一孩政策」不單涉及中國的發展,以往也曾經成為外國攻擊中國的藉口。不過,並不是指「自由」生育權上的問題,而是「經濟」上的無理指控。的確,每個人做錯事後,都喜歡找藉口,或推卸責任。

美國2008年發生金融海嘯,當時專家們一直在尋找原因。答案五花百門,其中一個相當有趣,因為有人說這次金融海嘯發生的罪魁禍首竟然是中國,中國的「一孩政策」更成了代罪羔羊。

話說,中國經濟騰飛,國力日盛,但是國家還是維持「一孩政策」。在這種情況下,為保障孩子的未來和老年所需,做人父母的都維持了相當高的儲蓄率,把錢放在銀行,導致國有商業銀行資金充裕。

站在部分美國人的立場看,這些錢都成了中國購買美國政府債券的本錢,就是中國政府對美債的長期買進,導致美債息口長期偏低,也人為壓低了美國借貸利率,間接鼓勵美國人利用低息環境購買房地產,也釀成了美國房地產爆破的開端。筆者認為,這真是一個無聊的指控。

儲蓄率高抵銷內需增長

如 果我們參考內地媒體指出的中國「剩男」現象,我們會發現到一些非常有趣的情況。自從中國出台「一孩政策」後,由於傳統重男輕女的觀念無法改變,在不同內外 因素下,中國男女比例失衡,導致目前年輕適婚男性數量高於年輕適婚女性。一批男性剩下來沒有結婚,內地稱呼為「剩男」。

「剩男」如果不具備英俊的外表,便會錯過「上桌」,直接成為廚房裏的「剩飯」。因此,中國的父母就不斷省錢,彌補兒子先天的不足,以後天的家財來「墊高」兒子的賣點,確保以後有能協助兒子找到老婆。

不過,儲蓄率愈高,代表市民消費愈少,抵消了中國經濟三頭馬車中「內需」所起的刺激作用,影響了中國未來刺激經濟政策的作用。

在居民消費力持續提升的情況下,內地的財政和貨幣政策變得左右為難。正如上述所說,高儲蓄率迫使中國不得不繼續尋找資金出路,走出去變成必行之路。

美國政府和國會未來的聯邦財政預算赤字難以下降,「財政懸崖」問題持續困擾經濟,美國遲早會對中國施加壓力。

筆者認為,總不能把中國的外滙都拿去給美國填補他們的財政黑洞,而中國亦在金融海嘯後,作出多元化投資的準備。

作者為資深投資銀行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