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16日星期五

梁啟智﹕族裔決定成敗? ——美國大選另類分析




美國總統大選結束,各方爭相評論奧巴馬成功連任的原因。其中一個被不斷重複的論點,是民主黨成功拉攏少數族裔的支持,特別是拉美裔選民的支持。這個說法在全國層面有一定道理,但在實際選戰操作中卻需要不少補充。

拉美裔是指從拉丁美洲來到美國的移民和他們的後裔,多數以西班牙語為母語。他們當中有超過六成為墨西哥裔,其他的則來自各個中南美洲國家和地區。嚴格來說,拉美裔當中差異不少,有的是殖民時代西班牙人和南美原居民通婚的後代,有些則是非洲黑奴的後代,文化背景不盡相同。正如所謂的亞裔人其實泛指來自中東到印度到中國再到南太平洋的移民,這些族裔標籤很大程度上是統計符號。

表面上看,拉美裔對美國選戰的影響愈來愈大。拉美裔近年的人口增長率是全國的4倍,而他們在過去3屆大選也有明顯投向民主黨的趨勢,2004年克里的拉美裔得票率為58%2008年奧巴馬的得票率為67%,今年則再增加至71%。民主黨支持移民平權,當拉美裔人口不斷增加,而他們對民主黨的支持度又同時不斷增加,對民主黨當然是好消息。

不過,幾乎所有的族裔分析也沒有考慮一點:上列的數字都是全國的,而美國的總統選舉卻是按每一個州進行的。

拉美裔在俄亥俄選戰並非關鍵

美國總統選舉以選舉人票決定,票數按每一個州的國會代表數目分配,在該州勝出的候選人可以獲得全數的選舉人票。是次大選最重要的戰場是中西部的俄亥俄,只要奧巴馬在此州勝出,加上其他鐵定獲勝的州份,從數字上推算共和黨的羅姆尼即幾近毫無勝算。值得留意的,是拉美裔在俄亥俄的選戰當中並非關鍵。

拉美裔人口在美國的地理分佈並不平均,主要集中於東西岸的大城市和西南部靠近墨西哥的州份,他們在俄亥俄的投票者當中只佔3%,遠低於全國平均的10%。奧巴馬在俄亥俄的勝出關鍵反而在於白人選民,在白人投票者中得票41%;這看起來好像是輸了,卻遠遠比在另一個戰場北卡羅萊納的31%要好,而奧巴馬則在該州輸掉。因為奧巴馬在俄亥俄的白人當中輸得較少,再結合在黑人社群中的大勝,才能在總票數當中勝出。

詳細分析其他數據,奧巴馬在俄亥俄的白人藍領工人得到相對支持。時間回到2008年的金融風暴,俄亥俄的汽車工業嚴重受挫,奧巴馬成功拯救了汽車工業,羅姆尼卻說過要讓汽車工業破產才合乎市場原則。今次的大選便成為了當年救市方案的公投,羅姆尼敗在俄亥俄也就合情合理。

話說回來,拉美裔選民長遠來說對美國總統選戰仍然相當重要,只要把焦點轉到西南部的州份即可足證。新墨西哥原為搖擺州,不過今屆的拉美裔投票者已增至37%,以後可當作是民主黨的囊中物了。鄰近的科羅拉多和內華達,似乎也在走相同的道路。暫且不計搖擺州,只要民主黨勝出所有傳統獲勝的州份,再加上這3個西南部州份,已經可得262張選舉人票,和勝出所需的270票只是半步之遙了(共和黨的傳統獲勝州份只有206票)。這樣看來,民主黨日後要打的總統選戰又確實比較輕鬆。

按照不同地區的選民作針對部署是美國選戰的指定動作,兩黨都會找來人口學、地理學、社會學和統計學學者協助訂定政策,以求一擊即中。

相對來說,香港政黨在這方面的投入就遠遠不如,而這又基於政黨財力的不足。對岸的奧巴馬有一半的選舉經費是來自小額捐款,自問上次捐款本地政黨又在何時?沒有支持便打不了好的選戰,打不好選戰又流失更多支持,遙望太平洋,香港的政黨正被鎖在惡性循環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