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29日星期三

明報社評: 盈門旅客衍生新問題 及早對應勿使好事變壞事



內地旅客來港旅遊,有助市面繁榮和促進經濟發展,不過,香港與內地之間仍有明顯差異,例如,香港工資水平超過內地,來港旅客之中,有人做一些與旅客身分不相符的事,完全有可能。這類人佔整體旅客雖屬少數,政府也應該切實處理,以免事態惡化,激化市民與旅客之間的矛盾。香港近年轉型為旅遊城市,衍生的新問題以往從未有過,政府必須與時俱進,從旅遊城市的角度,思考新形勢新問題。

旅遊城市特質  舊思維不能對應

內地旅客所衍生問題,最明顯的有兩個:(1)旅客量大衍生擠佔效應,使本地居民生活受到影響;(2)香港與內地在文化、價值觀以至行為模式等,都存在差異,使港人與旅客出現扞格與矛盾。表面上,這兩方面問題,政府認為可做的不多,只能待隨覑時日推移慢慢磨合,不過,若仔細分析,政府仍然有可作為的空間。

例如,本港各類設施,原本為700萬人服務,若走上了旅遊城市這條路,政府有責任增加配套設施,並且透過規劃,其中一途是開發二元市場,使本地居民的生活不致受到太大衝擊。旅遊資源短缺、服務不敷需求,不會因為磨合而消失,反而摩擦愈多,愈容易激化和深化矛盾,政府須有具體作為對應。

至於兩地的文化衝突,折射在港人與內地的扞格,透過增加設施可以稍為消減,但是,政府在消弭文化衝突也有角色。例如,較早前所謂蝗蟲論,表面上議題淡化了,不過未徹底消失,現在只是蟄伏下來,等下一波爭議再提出來而已。政府在這方面,設若透過旅遊發展局,組織或開展一些旅客與市民的交流活動,對增進雙方認識和了解,一定有幫助;另外,政府可以委請本港與內地專家學者研究相關議題,提出建議,作為制訂政策的參考。

政府要認識到,香港已經蛻變為旅遊城市,所面對問題與以往大不一樣,特別是每年數以千萬計內地旅客視香港為蒐購市場,他們為香港帶來龐大收入,但是有利必有弊,政府不能按以往思維對應旅遊城市的新局面,必須以新思維對應,要有預見力,在供應方面不滯後,避免好事變壞事。

曾蔭權政府由2005年以來,就香港發展為旅遊城市、香港市場向全國開放的過程中,在增加供應和配套設施都乏善足陳。例如,醫療系統爆煲和樓價茘升等,市民都歸咎內地孕婦迫爆醫院、內地人士「買起」樓市所致,其實,根本原因是曾蔭權政府的錯誤土地政策,使香港出現一子錯滿盤皆落索的局面。梁振英政府切勿重蹈覆轍,必須制訂恰當的土地房屋政策,不但要為解決中產人士置業難而謀,也要顧及旅遊城市的特質,提供土地增加設施,例如鼓勵興建更多酒店等,以保持競爭力。

除了擠佔效應和文化衝突,內地旅客還衍生一些法律問題。旅遊發展局主席田北俊不贊成深圳擴大自由行,他認為新增的410萬名可以「一簽多行」深圳非戶籍居民,並非真正旅客,他反而擔心因此助長黑工來港從事洗頭、裝修、按摩及走水貨的情。田北俊這個擔心有的放矢,因為深圳非戶籍居民有高層管理等高收入人士,不過,更多是從全國各地到深圳打工的民工,他們收入不多,若來港消費,不應遭到抗拒或歧視,若他們來港從事與旅客身分不符的誘因亦不小,即使數量相對只佔少數,政府仍然要認真看待。

旅發局的數字顯示,今年上半年來港而不過夜的內地旅客,上升超過兩成,情或許與本港酒店價格過高有關,但是新界北區,例如上水的水貨客,在「不過夜」旅客中佔多大比例,政府應該了解有關情。水貨客已經成為上水一景,當區居民生活受到影響。水貨客不應當作一般旅客,政府宜與深圳當局合作掌握他們的情,在保障北區居民利益的大前提下,以恰當措施處理,若政府從規劃上分隔上水居民與水貨客,則水貨客帶來的商機就可善加利用,帶動北區經濟發展。

新工種黑工較隱蔽  政府仍須防微杜漸

過去內地來港黑工,多在地盤、餐廳等場所工作,能見度高,容易被舉報,不過,近期內地來港黑工的工作變得較隱蔽,據田北俊透露,有從事洗頭、裝修、按摩,未經證實的還有修甲、補習,甚至家庭傭工等工種。這些新工種黑工,大多一對一提供服務,據知他們收費低,在港極具競爭力。政府強調黑工未因為自由行而增加,這是就被拘捕數字而言,然而,新出現的問題是新工種黑工難以被揭發,深圳更多人可以「一簽多行」,黑工情會否惡化,值得關注,政府切勿不聞不問、後知後覺。

若有朝一日,香港因為經濟周期而失業率上升,揭發內地黑工竟然在港遍地開花至成行成市,則港人與內地人的衝突,可能會是另一個層次了,所以,政府不應等閒視之,事實上,內地旅客若拿覑「一簽多行」來港工作,已經觸犯法律,政府有責任制止和杜絕犯法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