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14日星期四

吳康民﹕評價毛澤東「文藝講話」




要與時俱進

北京最近忽然十分高調地紀念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70年。

623日的座談會由國家主席、總書記胡錦濤作重要講話,主管意識形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再作長篇發言,《人民日報》發表評論員文章,其氣勢之大值得重視。

記憶之中,多年來並沒有強調毛澤東的這一個講話,為什麼今年的積極性是如此之高,而且對《講話》更是全面肯定。雖說是70周年,但今天有什麼氣候,要強調重視貫徹這《講話》的精神?

毛澤東70年前的這篇講話,強調黨對文藝工作的領導,強調文藝創作的階級性。當年是延安的整風時期,毛澤東要打掉王明等等從蘇聯搬來的教條主義,作了《整頓黨的作風》、《改造我們的學習》、《反對黨八股》等講話,有針對性的提出一些問題,確有振聾發聵之效,但是細讀《講話》,他對文藝的看法,卻有一定的片面性。我不是文藝批評家,對文藝實在十分外行,在此不揣冒昧,略抒己見,以就正於方家。

忽視文藝創作的個性和特性

毛澤東在《講話》中強調文藝創作的黨性、階級性,作為共產黨人,有此論點未可厚非。加上他認為文藝創作當年都為小資產階級分子所「壟斷」,沒有真正為工農寫作的作家。因此他對所謂資產階級和小資產階級的作家多所鞭撻,認為要把他們的思想感情「來一個變化,來一番改造」才成。

這裏有一個關鍵問題,是《講話》強調了文藝的黨性和階級性,而忽視了文藝創作的特性和個性。文藝既有集體創作,也更多的是個人創作。因此,文藝創作中明顯有許多個性的東西。不然,那就只能成為口號、標語以至宣言之類的文學,缺乏了個性的魅力了。

比如說,冰心的《寄小讀者》,詩一般的語言,為小朋友唱讚歌,如何在其中找尋階級性?朱自清的《背影》,膾炙人口,感動了幾代人。有人批判它是小資產階級情調,但它反映的是中國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一個小知識分子的思想感情,激起人們對落後的舊中國的激憤,這難道沒有積極意義嗎?

上世紀三四十年代,許多青少年參加革命,參加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他們不少人正是看了魯迅的雜文、茅盾和巴金的小說等等,激發起反帝反封建的熱情才參加的。他們當年並不真正了解馬克思主義理論,而是進步文藝的影響形成思想上的轉變。

千篇一律千人一面決無感染力

文藝如果千篇一律、千人一面,決不會有感染力和影響力。文藝是個人創作,個性是十分重要的因素。如果一切文藝創作都要讓文化水平較低的工農兵都看懂,那只能是創作更多的通俗文學,也就沒有百花齊放了。

畢加索的名畫,包括許多西方抽象派的名畫,許多人看得懂嗎?就是現代中國的一些名作家的小說,連我這個知識分子都看不懂,但有人看不懂卻不能抹殺它的存在價值和創作自由。

我認為,由於《講話》的若干片面性,才導致解放以後不久,連續對文藝作品的大批判,從批判電影《武訓傳》開始,到批判《紅樓夢》的研究,批判「胡風反革命集團」,一路上綱上線,成為規模龐大的「清除胡風反革命分子」的政治運動。到了後來,反右派運動,對文藝界和廣大知識分子的打擊,一浪高一浪,終於造成史無前例的「文化大革命」的浩劫。

毛澤東在《講話》的開頭曾說:「革命的文學藝術運動,在10年內戰時期,有了大的發展。」10年內戰,便是19271937年,那正是國民黨反共製造了白色恐怖,殘殺共產黨人和左派人士的時代。正是魯迅詩句:「萬家墨面沒蒿萊」、「忍看朋輩成新鬼,怒向刀叢覓小詩」的時代。當年許多革命知識分子,仍能在白色恐怖之中,使革命文學藝術,「有了較大發展」,何以在新中國建立以後,卻出現一個「萬馬齊瘖」的局面?這事值得深思。

鄧小平和胡耀邦的開明講話

毛澤東的文藝講話,在當年也許有推動文藝界和知識分子向工農兵學習、為工農兵服務的積極作用,但對於文藝創作的特點仍缺乏全面分析。至於後來的對文藝界的許多上綱上線、動輒作政治批判的事例,卻一再扼殺了文藝界的健康發展,更不利於「雙百」方針的執行。這種寒蟬效應,仍然有待總結。

倒是鄧小平在19791030日在中國文學藝術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會上的祝詞,既肯定了「五四運動以後半個多世紀以來,文藝工作者排除一切阻力,一次又一次地寫下了我國歷史上光輝燦爛的篇章」,也指出「文藝要通過有血有肉,生動感人的藝術形象,真實地反映豐富的社會生活,反映人們在各種社會關係中的本質,表現時代前進的要求和歷史發展的趨勢」。

他還強調:「要根據文學藝術的特徵和發展規律」,「解放思想,打破林彪、『四人幫』設置的精神枷鎖」。他還明確指出:「文藝批評領域的行政命令必須廢止,如果把這類東西看作是加強黨的領導,其結果,只能走向事情的反面。」

鄧小平的開明的講話,極大地鼓舞了文藝戰線上的人們,認為是文藝界的春天即將到來。

鄧小平的話一語定調。總書記胡耀邦加以補充,他說一要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二是堅持「三不主義」,即不抓辮子,不扣帽子,不打棍子。

文藝政策應與時俱進

鄧小平、胡耀邦的講話似乎迎來了文藝界的春天,但道路是曲折的。後來又有了「反對精神污染」,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等不是運動的運動。今天,又迎來了紀念毛澤東講話的70周年,對《講話》的全盤肯定,認為這是「必須遵循的正確方向和道路」。那麼,「與時俱進」,似乎就不必要了。

毛澤東對文藝的講話有當年的歷史背景,有在當年革命根據地指導文藝運動的實際需要,但時代前進了70年,今天來檢視這一個《講話》,是不是句句都是真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