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11日星期五

馬嶽 :「蹉跎歲月」的謬誤




新政府把「架構重組」視為重要政治任務,縱使立法會的議程已排得滿瀉,仍然堅持要在七月一日前通過,並且企硬不作公眾諮詢,近幾天更開始發動愛國社團登廣告支持。究竟架構重組是否必須七一前通過?議員要求諮詢,又有什麼問題?

可能引起爭議的三點

先談架構重組的內容,我相信主要可能引起爭議的有三點。第一是增設兩名副司長有否需要和是否架脇疊屋。增加兩個副司長後,特區高層的決策官員由特首、司長、副司長、局長到副局長,30多人分了5層,現代政府之中罕見,是否真的有助改善決策效率、協調和統籌?別的不說,多層架構在行政學上會產生所謂責任分散(diffusion of responsibility)的問題,同一政策有幾個不同層次的人可能有分負責,其實不利問責。

第二是在局的層面的重組架構和重新分工。政策範疇和行政部門有無限組合的可能,很多方法都可以行得通,但政府有責任向公眾解釋清楚新架構的理性基礎。像為什麼要把房屋和運輸從政務司長轄下,撥歸財政司長麾下?這會否意味新政府主要以公共財政角度看土地政策、房屋政策、基建運輸,而令將來的房屋和運輸政策,少了民生政策角度的考慮?

第三,政府給立法會的文件中以相對隱晦的方式,為大量增聘政治助理開綠燈。文件的「註釋」中提出由第4屆政府開始,司局長應有酌情權決定政治助理數目。政治助理制度在2008年設立以來好評不多,看不到有明顯的民意支持再擴大。筆者認為政治助理制度可以有助培訓政治人才,問題是政府自創制以來,沒有列明選任的標準、助理的具體職權,也沒有說明政治助理的職業培訓前景(career path)。在沒有明顯標準和制度下,上述建議變相是開了一張沒填銀碼的支票給新政府,可以用作政治酬佣,而立法會和公眾亦難以監察。

以上三點,我都看不到社會有充分的討論和共識。立法會議員要求先作諮詢才作決定,也是慣常之舉,但新政府卻堅拒諮詢。新政府首先說這是很簡單的架構重組,因而不需諮詢。接覑梁振英又說架構改組非常重要,立法會不應「蹉跎歲月」,如果架構重組不能在七一前完成,很多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都會大受拖延云云。

政綱有充分民意授權?

「蹉跎歲月」之說,邏輯和論據上起碼有幾個問題。第一,它把現政府架構說成一無是處,不能推動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所有新政府的鴻圖大計都必須在增設兩個副司長、增設兩個局和架構重組後才能推行。如果真的是這樣,我倒非常懷疑新政府的能力了。

第二,「蹉跎歲月」詞義指「沒有意義的浪費時間」。原來梁振英認為諮詢民意是浪費時間和沒有意義的。所謂新政府要多聽民意,是不是只是選舉期間的辭令?更弔詭的是,梁振英說增設新職位的目的是要多些人多落區多聽民意,但針對是否增設職位,反而不需聽民意?我倒有點搞糊塗了。
第三,政府有時把架構重組講得很輕鬆,有時講得很凝重,令人很混亂。邏輯上,只能有兩個可能性:第一個可能是架構重組是很簡單的事情,由5月初提出文件,立法會6月中批准,十多日後,到了71日便可以完全就位上馬雷厲風行的推行新政。如果是這麼簡單,那麼諮詢一下,到了10月新立法會才通過,也不會拖延多久吧。第二個可能是架構重組其實牽涉很多相連改動和適應,完全理順要大半年。如果是這樣複雜的事情,如果架構重組真的像梁振英說得這麼重要,是未來政府成敗之所繫,那更應該謹慎從事,多聽意見才上馬吧。

新政府最大的謬誤,是誤以為自己真的像民主國家選出的政府一樣,政綱有充分民意授權,上任便可大展拳腳,其他人不應「阻頭阻勢」,也不需再諮詢民意。

「先落實,後監察」  只適用於民選領袖

殖民政府創立的諮詢制度和傳統,是深知作為外來政權,沒有足夠的認受性和民意支持,因而要透過重複的民意諮詢來確立認受性,和確保民意不會大幅反彈,帶來政府和民間的對抗。回歸後說是「港人治港」,但不幸地由於沒有普選,這格局基本沒有改變。政府政策如果符合民情,不須害怕諮詢,反有助修正政策內容。如果害怕民意或是心虛,像去年推替補機制般千方百計找藉口迴避諮詢,民意一旦反彈,可以將政府置於相當不利的位置。公眾諮詢以確保有比較清楚的民意支持才推行政策,因而是維繫政府認受性和「和諧社會」的一項重要方程式。

羅范椒芬說的應該「先落實,後監察」,只適用於馬英九這類689萬票選出的民選領袖,不能挪用給689人選出的特首。請你們明白。


 
李怡:拉布戰慘烈,主流泛民不能袖手旁觀

立法會拉布戰之慘烈有如絕食。絕食以飢餓作抗爭,拉布則以疲累作對抗,說白了都是自殘手段,尤其拉布輪流發言的只是三個人。

《基本法》26條規定:「香港特別行政區永久性居民依法享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這是香港人最基本的政治權利。替補機制雖經過一再修訂,但仍然是剝奪了香港人部份的被選舉權,也剝奪了議員以辭職再參選這種訴諸市民去表達意見的權利,而這種訴諸民意的方式是文明國家有先例的。因此,維護市民權利的議員,不管政府已作怎樣的讓步和修訂,牽涉到市民基本權利的事,必須寸步不讓。

立法會前天開始,為審議替補機制展開了壯烈的拉布戰。余若薇提出的休會待續議案被建制派否決,政府為防流會而對建制派作總動員、連被稱為「議會大懶蟲」的幾個建制派也乖乖去開會,人們會問:究竟是甚麼了不得的法案,必須在這個立法會所餘時間不多、兼有許多重要民生議案待通過的情形下,要讓這個無逼切性的議案硬闖立法會?更何況有議員早就揚言會以拉布伺候?這問題實際上已有悲慘的答案:不就是中聯辦的無形之手的操控嗎?「公投」是中共的大忌,儘管是「變相」。這一屆政府出現的「公投」必須在這一屆把它收拾掉。這是中共的命令,政府和建制派不敢不從。於是一向缺席率高的建制派都要來開會了。

第一天的拉布戰還沒有結束,一首叫《拉布戰》的歌就在網路熱傳,不到半天, YouTube點擊已過萬,這首改編自《鍾無艷》的二次創作,詞作得好,歌手也唱得好。歌曲開頭:

「回望那兩鐵的車資加幅夠兇狠/回望那政制一修改得欺騙搵笨/誰人讓領匯坐大無視百姓吃緊/為何導致這官商勾結劫難發生。」

然後直斥主流泛民:「期望議會阻止不公法例能保民/遺憾信錯政黨她只保尊貴身份/權利沒有香港失去自由/溫水煮蛙失救/誰願蘇醒改變亂世咀咒。」
接着是這首歌的主旨:「做到拉布的壯舉/兩位要撐下去/…毓民與大嚿縱疲累/力竭亦說下去/縱使聲沙跟缺水/大眾不理解讚許/兩位也說下去。」
歌曲也提到市民或曾對二人「議會衝擊出蕉欠修養」不滿,但「誰人願意夜夜未眠研究各憲章/完全為了拉倒不公法例才這樣」。因此,儘管香港市民不體諒,儘管「無奈是這香港多數壽頭/溫水煮蛙爽透」,但是「難道香港將要愉快失救」?所以「兩位要撐下去…力竭亦說下去/大眾不理解讚許/兩位也說下去/孤軍般的漢子/為了正義要這惡例告吹」。歌曲最後呼籲「萬眾勉勵陪伴撐下去」。

好幾個朋友聽了這首歌,都熱淚盈眶。     
                                                                                                  
不以人廢言,不以人廢事,這是從政議政的基本道德。過去泛民除了在議會發聲、投反對票棄權票之外,只有發動遊行這一招。在現有的憲政規則之下,有人提出五區變相公投這一招,若當時泛民能全體以赴,會造成多大壓力?但主流泛民為了怕失去「道德高地」而拒絕參與。政改接受中共招安,作出不恰當的妥協,也是為了保住地位。特首選舉,明明中聯辦全力明撐梁振英,泛民卻不願對着幹集體挺唐英年,只為了一黨之私不想影響對九月立會選情。現在,人民力量想出按議事規則癱瘓立法會通過惡法這一絕招,泛民眾人竟忍心看着黃陳梁三人疲累不堪地硬挺着發言拉布,而沒有一個人參與施加援手嗎?

在立法會扭曲的組成下,在中聯辦幕後操縱建制派意向的擺佈下,拉布是唯一能阻止損害市民權利的惡法通過的絕招。它可力阻剝奪市民參選權的惡法,可力阻網絡23條,也可力阻不諮詢民意擴大政府架構、準備引進大批紅背景人士的新特首改組方案。這幾乎是守護我們權利的最後王牌。縱使我們不同意黃陳梁三議員過去的某些行為,卻不能不為他們的拉布喝采,不能不為他們的不眠不休感動。以三人之力,螳臂當車力抗中聯辦、政府、建制派聯成一氣的怪獸。

強權正溫水煮蛙地步步侵蝕香港自由法治和市民權利,拉布戰是在體制內合法對抗強權的最後手段,有良心的主流泛民不要袖手啊。


 
瑪倫 : 慘烈的拉布戰

黃毓民、陳偉業和梁國雄三人打拉布戰,當中所耗費的精神體力、智謀策略,實非常人所能想像。他們日復一日在議席上演講十餘小時,桌面上的書本堆積如山,為的就是引經據典,避免重複論述,喪失發言資格,如此魄力,以往可曾出現?會議越夜,他們越難以維持集中力,梁國雄在後期已經疲累不堪,連自己在說甚麼也不知道?不但長毛自己辛苦,觀看立法會會議的觀眾,也為他感到擔心。

筆者想藉此機會表揚一下曾鈺成主席,他沒有在漫長的會議中怠工,相反能指正議員們的錯誤,並抵擋着民建聯、工聯會議員的無理要求,盡力依照議事程序主持會議,這不是一件簡單的工作。估計曾鈺成會遭受中國政府及建制派內部的極大壓力,往後的路實不易走。

相反,主流泛民的表現卻是慘不忍睹。當建制派擬定輪更策略,以防止會議流會的時候,這一班人不知所終。眾所周知,他們討厭激進民主派,更不願屈居其領導之下的抗爭運動,害怕三子盡收政治利益,網民嘲諷某老牌政黨「功成我在」,意指人家做事,自己領功,實在是一針見血。溫和民主派及其支持者意志低下,總想快點投票收工,搞搞遊行好對社會交代,這種行禮如儀,成本低廉的消極保守態度,正好合中國政府及其特區傀儡的胃口,讓他們予取予攜,不斷收緊香港人的民主自由,泛民扮演的其實是幫兇角色!口中說甚麼保住參選權和投票權,原來只是敷衍了事,巿民還怎樣相信你們?

主流泛民在拉布事件已失先機,參與的話或許還能掙回幾分面子,不參與的話只會被泛民支持者質疑其辦事意願和能力,九月的立法會選舉,就是選民懲罰和稀泥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