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13日星期一

吳志森﹕展開一場轟轟烈烈的反「自駕遊」運動




上星期,10多名本土運動的年輕人,在新政府總部外,向路過的車輛舉起「響烛反自駕」的標語,得到數十司機響應,為風起雲湧的反「自駕遊」運動,拉開了序幕。

這次行動,不受到主流傳媒的重視,但網上討論,卻熱火朝天。行動中,有警察向抗議者查詢,一位成員跟警察閒聊,開玩笑的要他也反對「自駕遊」,阿sir回應:「係鮁,都唔知點執法,佢畀鱓地址又唔知飱唔飱。」

這位前線執法人員的擔心,是香港人反對「自駕遊」的其中一個核心:內地司機的駕駛態度、守法意識、特權逃責等等,都令港人感到恐懼和憂慮。當然也有不同的反對理由:環保團體關注嚴重污染空氣;駕駛者擔心塞車問題惡化;港人憂慮有更多大陸孕婦逃避檢查利用「自駕遊」來港產子,更多大款來港掃貨炒貴樓等等。港人感到領域被侵佔,資源被搶奪,權利被限制,這是反「雙非」、反「自駕遊」一呼百應,吸引幾乎所有政黨參加的原因。

沒有諮詢港人意見



香港人被突然冒出來的「自駕遊」殺個措手不及,源頭有說來自20104月的《粵港合作框架協議》,接覑一連串專家會議決定細節,先是5座位或以下的香港私家車進入廣東省,下一階段是內地私家車進入港境,上限500架,可逗留7天。

其實可以追溯得更早。20091月運輸及房屋局呈交給立法會的文件,已詳細列出當時稱為「一次性特別配額」的「自駕遊」計劃。文件指出,早在200811月粵港專家組已經定案,「一次性特別配額」在深圳灣口岸和港珠澳大橋實施,定出細節後,「盡快在深圳灣口岸推行試驗計劃」。

2008年底拍板到2012年初實施,在推行如此重大政策前,都沒有諮詢港人意見,由道路承載能力到空氣污染,由駕駛態度到法律執行,都看不到公開的研究報告。對香港各方面的衝擊,對港人接受能力的評估,更看不到做過任何丁點工作。

唯一方法 就是反對「自駕遊」

為何特區政府要處心積慮推動「自駕遊」?當然是為了「融合」這個大趨勢。「融合」硬件已經齊備,但部分口岸使用率甚低,相當寥落,耗資幾百億的港珠澳大橋,落成後相信情也相差不遠。容許內地汽車進港充撐場面,合理化「融合」的大白象,動機相當明顯。

為了安香港人的心,港官強調先推行港人到廣東省的「自駕遊」,內地車輛進入香港,暫時沒有時間表。這是典型的拖延策略。細看由2008年到今天兩地的協議和安排,「自駕遊」早已拍板定案,一經推行,絕對不會停止。在可見的將來,內地的駕駛態度、守法意識等,都無法改變。面對「我爸是李剛」的特權,港人沒有退路,唯一的方法,就是反對「自駕遊」。

害怕也沒有用,反「自駕遊」運動,已經轟轟烈烈的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