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28日星期日

【讀書好×果籽】文革五十年 歷史幽靈徘徊不散

撰文:劉細良


《文化大革命的起源》一書三冊,無刪剪的全譯本由香港新世紀文化出版,是自由行熱門手信。
                                                                                                                                                                           今年是文化大革命爆發五十年,1966年中國大陸正式步入全國動亂,一年之後,文革動亂病毒在香港散播,1967年香港左派暴動登場,成為本地歷史上最 血腥的群眾騷亂事件。五十年過去,很多人認為文革已經被否定,毛澤東死了,不會再來,其實產生文革的政治、社會基礎,並沒有過去,歷史的幽靈正在香港人頭 上徘徊不去。
                        
目前對文革研究最齊全的是哈佛大學教授馬若德(Roderick MacFarquhar)的三大卷鉅著——《文化大革命的起源》。內地自由行識貨之人不少,來港不會選購老作八卦書,他們必買的兩本作品是高華的《紅太陽 是怎樣升起的》,另一本就是一套三冊的《文化大革命的起源》,前兩冊曾在內地經刪剪後出版,而第三冊則無法面世,最後在香港成功出版。

此書的重要性,是脫離了中共官方為文革的定調,共產黨對全國動亂草草總結,視為毛的晚年錯誤及四人幫奪權陰謀。作者由五十年代的合作化運動到大躍進、蘇共 批史太林等事件一直到1966年為止,逐條分析對共產黨黨內鬥爭的影響,歸納而言是毛澤東力推的許多政策,在實際中引發了大量問題,「甚至在中共的最高領 導層,對這些問題仍然存在實質性的不同意見,自那以後,這些不同意見持續了很長時間並日趨嚴重,也正是在這些不同意見中埋下了文化大革命的許多種子」。執 政黨的政策分歧,何以會變成全國動亂?今天英國保守黨領袖對是否脫離歐盟一樣有嚴重分歧,但他們會通過黨內一套公開透明的政治程序去解決,不會變成全國動 亂。作者指出共產黨的問題是黨內根本沒有制度化的程序處理權鬥,他們用「意識形態」去合理化權鬥,這接近伊斯蘭神權政治模式。權鬥的勝利者,一定表示自己 是黨意識形態最忠誠的捍衞者,而失敗者則是違背了黨的意識形態。                                  


1966年8月5日毛澤東發表〈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張大字報〉,全國動亂正式上演。
                                                                                                                                                                                                             
黨內權鬥影響全國                                                                                                                                       
在民主國家因多黨競逐,黨內權鬥對政府及全國影響有限,因為若太離譜黨員會反彈,選民會離棄,但在一黨專政國家,黨國不分,黨內殘酷的權鬥,會以政府公共 政策來做注碼、理由、藉口。毛推動合作化運動過急影響農村穩定,本來就是一場政府公共政策辯論,可以公開討論及檢討,但在共產黨體制下,卻變成意識形態鬥 爭,被視為是否違背毛澤東思想,甚至是反黨反革命行為。共產黨本質上傾向擴大矛盾、激化鬥爭,以此打倒反對者,維護不容挑戰的獨裁領導地位。

內地對文革動亂一直含糊其辭,正因為他們了解到一旦否定文革始作俑者毛澤東,否定毛澤東思想這面意識形態旗幟,最後等如否定共產黨一黨專政黨國不分的管治 模式,所以為求繼續壟斷國家權力,求求其歸咎於毛晚年糊塗就算數。而隨着文革遠去,現在更反過來正面宣傳五、六十年代的毛澤東,認為不應以改革開放後三十 年否定改革前三十年。

毛澤東過去,不等如文革元素過去。意識形態掛帥,擴大矛盾,以鬥爭方式鞏固權力,將權鬥引入公共政策、引向社會,將群眾拉入政治鬥爭之中,鼓勵群眾內鬥, 這些全是文革動亂的根本元素。香港人只要想一想,這幾年為何香港變得陌生,不再是大家熟悉的地方,為甚麼大家都擔心社會將爆發大規模騷亂,為甚麼當權者會 對港獨分離主義運動出現是如此興高采烈,不斷誇大其辭、不斷宣傳破獲武器庫?香港為何無端被推入動亂邊緣。

五十年前,內地文革直接催生香港最血腥的暴亂,五十年後,文革的幽靈仍在香港人頭上徘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