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3日星期三

林行止 :長安久治出寡頭 社會進步靠勝仗



過去幾天可以甚且應該一評的事不少,不過已退出第一線的筆者,選擇討論一件私意認為更值大家關注的事。

一、

今年是上世紀不少大規模戰爭的紀念年,相關的文章書籍排山倒海、源源應市,筆者因此「不自覺地」讀了不少與戰爭有關的文字,頗有一點體會,值此中東北非烽煙四起而亞洲的東海和南海火藥味日濃之際,爰而為文,也許有點「讀趣」。

一般人特別是那些曾親歷或耳食戰爭的人,莫不因直接間接死亡人數動輒以千萬計及因此而起的災害、飢饉、傳染病肆虐等後遺症帶來的人命傷亡、對文明社會的摧殘及經濟損耗而視戰爭為萬惡之源,祈求它不再出現!可是,這種人同此心的意向,別說經不起「理性」推敲,也與事實不相符。那即是說,人類社會不斷進步,正是建基於被戰火摧毀的廢墟上。不少民族性尤其是宗教教義都反映這點「民間智慧」,大家熟知的印度教神祇「濕婆」(Shiva,料多年前為講北方方言的學者所譯,雖然引起不必要的聯想,但若譯為薛華,便失神秘感),便是顯例。「濕婆」是印度教三大主神之首,為戰爭破壞和戰後重建之神——也許可稱之為「資本主義之神」或「熊彼德之神」(熊彼德認為「創造性破壞」是資本主義社會向前發展的主因)。

涉獵經濟學的人都知道,凱恩斯是認為戰爭有利經濟發展的(《通論》對第一次世界大戰前、戰時及戰後西歐經濟慘狀及重建,有很具見地的論述),此說雖不無道理,卻不見容於當世以追求世界大同、各國和平相處為崇高、虛無標的的「道德大多數」,屬「政治不正確」,如今已少人提及!顯而易見,凱恩斯是從宏觀(總體)經濟學角度看問題,因此達成「戰爭有利經濟進步」之論,但「進步」並非絕對的,今年二月美國Bowdoin學院經濟學教授蘇蓮娜.簡(Z. Khan),在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學社網志發表論美國南北戰爭對經濟的沖擊的論文(NBER Working Paper No.20944),從微觀(個體)經濟學視角,得出戰爭令「創業機會消失」的結論。論文引述大量數據,指証許多創新意念因為戰時缺乏市場需求,無法落實、隨風而逝,無論在工業制造以至服務性行業,因此均無建樹,等於人民的生活質素毫無寸進,戰爭的消極影響於此展現無遺。戰爭有此負面效果,皆因全國經濟資源被政府征用於與戰爭有關活動上。簡教授的看法是對的,隻是,從宏觀的立場出發,這種因戰爭而失掉創意所造成的經濟損失,絕對無法和受惠於戰爭、總體經濟因此邁進新階段進而帶來新一輪經濟榮景比較。

二、

德國社會學家(韋伯的入室弟子)羅拔.米歇爾(R. Michels, 1876-1936)在一九一一年出版的《政黨》(Political Parties﹔一九一五年英譯面世)一書,提出「寡頭鐵律」(Iron Law of Oligarchy)的概念,解釋了何以連綿的戰爭,不僅有助政治民主化及社會平等化,而且必會令寡頭政治消失。然而,太平盛世久了,另一個寡頭集團又生。此說確有可取之處,可惜米歇爾是意大利法西斯黨員(因崇拜墨索裡尼而入黨)、老家納粹的狂熱擁護者,如此政治背景,其說於戰後沒人願意提及(《政黨》於一九六六年再刷後便「絕版」),不難理解……。簡而言之,米歇爾指出不論什麼政體,統治階層很快掌控大權,在位(不管是皇帝或政黨領袖)愈久、掌控的權力愈大,隨之而來的,必然是因為財富分布不均出現貧富兩極化(即今之百分之一〔甚或零點一〕及百分之九十九!),他說,如果有一個五千年不變的王朝,皇帝老子肯定有朕即天下(即天下財富權力甚至決定人民生死之權皆在其手中)之思(那些「君主立憲」王朝的帝皇帝后王公貴冑如被納稅人豢養的熊貓,當然不在此列),那等於說,一人之下的億萬各色人等,都一無所有(除非獲皇帝賞賜)﹔而打破此政治寡頭經濟壟斷之局,惟有戰爭!戰爭的確有這種功能,法國經濟學家皮格蒂那本暢銷書《二十一世紀的財富〔資本〕》,便引古代大堆數據指出在現行制度下,財富雖然不斷累積和集中,但僅限於和平時期,戰爭一旦爆發,情況驟變。皮格蒂以一九一四至一九四五年那兩場大戰期間的統計數據為例,顯示經濟固然大受摧殘,卻是近代史上財富「平均分配」。

憑戰爭解除寡頭政治及令財富分布較平均(拉近貧富差距),可說是本末倒置,因為戰爭會帶來非常慘重沉痛的政經後果,這種看法,是所有有良知的人都理解的﹔然而,在現實世界上,除了戰爭,並無其他和平說理亦即以當前香港「潮」語的「和理非非」便足以解決此老大難。當然,最理想是有人能想出一種理論、建構一套制度,可以不憑武斗解決權力高度集中和社會貧富兩極化﹔但千百年來數十代人絞盡腦汁,都無法達此目的。西方民主選舉下的政黨輪替制度,似乎是不錯的選項,可是,不論民主黨或共和黨當政(工黨或保守黨更不消提),左右甚至操控政局的,還不是「軍火工業——國會綜合體」(Military-Industrial-Congressional Complex)和華爾街金融業巨頭,這些根深柢固政權財權一把抓的既得利益集團,不會因為政黨輪替而起質變,換句話說,他們不會「無端端」(「和平演變」)釋出權力和財富!非常明顯,戰爭才足令權力及財富分配起變化。

投資界巨星、兼任奧巴馬總統全球發展委員會主席的埃利安(M. A. El-Erian)五月二十六日在本報網站發表的短論〈西方政治的荒年〉,分析當今世局,最後這樣寫道:「在一定程度上,技術創新能夠起到提振作用,因為主張個人和公司能夠過上更加自主的生活、創造美德和福祉。但是,盡管這對某些人來說是好消息,但並不足以解決收入、財富和機會不平等性加劇的問題——也不足以帶來西方經濟可以和應該形成的包容性繁榮。」埃利安未及指陳或故意隱而不寫的是,科技創新無法達成的目標,惟戰爭可以做到!

戰爭有利政治進步、經濟發展及縮窄貧富鴻溝,聽來不可思議,卻是鐵般事實,這裡試作個假設——從公元前二百二十一年秦王嬴政與群臣議定尊號「皇帝」、自稱「始皇帝」並世代相傳(「二世、三世至於萬世,傳之無窮」)開始的王朝,若處沒有戰亂的太平盛世,至今已有兩千多年歷史的大秦帝國,肯定是絕對寡頭之治的封建社會(經濟平穩發展且無金融危機,因為實行金本位制,秦始皇統一度量衡,制定幣制,統一貨幣,「以黃金為上幣,單位為鎰﹔銅錢為下幣,單位為半両……」)……。我國之有今日的盛世,不斷的戰爭造成的更朝換代扮演了積極角色,是毋庸置疑的!

和戰一念間.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