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24日星期三

林行止: 一國智取獅子山 兩制拱照中南海



一、

有人狂笑捧腹有人涕淚交零的政改方案表決後,對失場建制派議員的相互指摘中,有一種看法是他們從上而下,自京派領導、香港地下黨員到忽然愛國的局外 人等的質素,一言以蔽之,是「精」忠的少、庸碌愚忠之輩卻比比皆是,再加上奉旨承風、邀功納賞的奴才習氣,那才會湊合到政改那一幕「鑄」定事與願違、哭笑 均屬皮相獨無真情的鬧劇。建制黨派充斥着品流參差、本事低劣的成員,那絕對不是港人之福。我們沒有冷眼旁觀、幸災樂禍的條件和用心,因為他們是「中共的選 民」(不是選舉中的Voter而是見諸耶教經典的Chosen People),他們不濟事,受害的是香港、丟臉的是北京(外交上多了點必須應付的麻煩),吃苦的是香港人。

一班烏龍議員和愛國政客要在香港政經事務上稱職,落實「愛國」貫徹「愛港」的要求,便該有點必修的本事,熟習香港政治結構的竅妙、認識向有的行事作 風、程序、習慣及箇中意義,雖然不是十分易讀的一套書,卻是不可或缺的功課。以香港的政治語言吐屬引入中央意旨,避免鸚鵡學舌、承襲那些黨八股的「小天 下」口吻,實有必要。

《智取威虎山》是文化大革命時期的京劇樣板戲,年前香港的徐克導演融合內地與香港的人力物力,將同一劇目製作出一部同名稱同情節的3D電影,今年初公映, 不但好評如潮且票房大旺。筆者在航機上看到電影,發覺內容演繹,忠於原著,只是少了那些向共產黨獻媚吹牛的矯情造作和肉麻對白,經過那種沒有損害原著神髓 的「淨化」,《智取威虎山》情節緊扣、感情淳樸、動作亮麗、畫面出色,不失意義而能娛樂觀眾,是一部很不錯的好電影!香港「兩制」要能成功落實,同樣需要 明事理、懂訣竅、富技巧的政治人才,香港從殖民時代的精英管治,若淪為由庸碌奴才主政,下場必定慘淡,由「精」忠治港肯定會比愚忠治港,能讓港人的日子好 過些。

二、
 
在表決政改鬧劇中,唯一表現沒有荒腔走板、誠實履行職責進而維持了程序公義及突顯議會尊嚴並未盡失的曾鈺成主席,是少數「精」忠於中、港的表表者, 卻也不能不慎防當局者迷的缺失。昨文提到他說三位行政立法雙料議員不必辭職一事,筆者以為當中有許多問題須要經過特區政府深思熟慮,才能定其去從。

前朝的行政、立法兩局,港督會同行政局議員審議公務員系統提交的政策建議,被採納為主張以後,便交立法局一讀閱覽、二讀辯論、三讀決議支持或否決。 由於行政局是主導政策的機構,只要是呈交立法局的議案,行政局議員即使曾在內部存有分歧和爭拗,對外亦要立場一致。立法局負責發揮民意回音壁 (sounding board)的作用,議員們意見紛陳,那是他們的責任。身兼立法局議員的行政局議員,對立法局辯論後的議案,必定是會投下支持票,即使局中民意代表反對者 佔多數,議案被駁回,雙料議員的取態亦無自相矛盾。

回歸以後,田北俊曾是如此這般的雙料議員,二○○三年的二十三條立法,他在立法會投下反對票後便要馬上辭去行政會議的職位。這種不成文的默契,是體現制度 的邏輯性。很多人都說現屆特區政府做事不如從前扎實,而且沒規沒矩,市民對制度化處事的信任,愈來愈有疑慮,頗有禮崩樂壞的憂懼。其實,中國的政治文化 裏,何嘗不想建構處事能有制度化的架構與流程、何嘗不重視清明的法治?可是,視事粗疏,忽略繁瑣程序中的真實意義,或因人情,或因馬虎,或因慵惰而無 法防微杜漸,敗壞制度,落入不得已的人治境況而再無選擇!

董建華的高官問責制,令傳統的行政、立法兩局的功能起了一些變化,到了梁振英政府任內,角色更顯模糊。其在立法會內外樹立的建制派勢力,根本就是拉 幫結社的手段,立法會還能有效發揮民意回音壁的功能麼?看來看去是否更像特區政府及京派官員的傳聲筒?雙料議員的角色矛盾還是矛盾嗎?抑或已經成為行政結 構的深層次矛盾!

行政會議成員應辭職或不必辭職,是問題還是一聲嘆息!?
 
三、

事實上,公開走到台前指揮香港政改的京官,包括總攬香港事務的政治局常委張德江,還有港澳辦與中聯辦官員等等,其處事手法對政改終無所成亦該深刻反 省。筆者絕非指這些經驗豐富且具長年政治鬥爭考驗的京官不稱職,而是他們不在意香港仍在實行有別於國內的「一制」(對貫徹「一國兩制」,至今京官仍信誓旦 旦信守不渝),那意味北京不能亦不應在世人面前撕破臉皮,以警力武力直接干預香港,那等於說北京不應以處理內地異見人士(遑論對付新疆西藏的反政府分子) 的手法,介入港事,歧視甚至打壓不肯表忠的港人。對於國內反對派,官方動輒嚴刑伺候,必要時且會出動槍桿子「拉人封艇」,基於「機會成本」的考慮,在形勢 比人強的條件下,大部分噪音便會變調轉腔以至沉寂,那正是內地異見之聲雖然時有所聞而不成氣候的原因。香港的情況不同,如果北京「動真格」,出動這樣那樣 有形無形的槍桿子,筆者敢說包括泛民在內的香港人,馬上潰不成「軍」,因為經過長期的殖民地教化,面對這種處境,最關切的莫過於「上有高堂下有妻孥」,而 在此地工作有成(在政壇上位是重大成就),便是既得利益者,有「相當部分人」選擇微調立場,「棄」重就輕、小罵大幫忙、彈琵琶隨京樂起舞,不難預期。可 是,現在的問題是,北京仍然堅稱會守「兩制」,即京官只能發動言文攻勢而無從動武,尚有自由意志空間和想法的香港泛民,其在國際傳媒的關注下,又怎會馴服 地只追隨京官的一套辦事?

看京官在香港政改上的取態,與對付、防範新疆和西藏那些「一國一制」省份的異見人士無異,那手法怎會不出問題?京官比任何人都清楚,他們有權在手, 卻輕易不能對香港動武,沒有「關埋門打仔」的空間和自由度。在這種情形下,他們的「一錘定音」雖然獲不少有求於京官的香港官商學界附和,但在自由、財產和 性命受「兩制」保護沒有迫切威脅感之下,許多對北京無所求的有識之士,便會繼續直言無忌,不賣「何伯遜」(
Hobson's Choice的主角)的賬!

堅持要在香港落實「一國兩制」即在沒法出動武力打壓和扣捕反對派的前提下,京官實應汲取這次政改結果的教訓,改變「收拾」港人的態度。「智取獅子山」,不論從哪方面的利益看,是遠遠勝於「強攻獅子山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