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4日星期一

練乙錚: 美與日新盟約令京頭疼 趕時髦搞服務不利發展



《日美防衞合作指引》最新版本上周一(427日)正式出台,若與1978年原本和1997年的舊本比較,內容可說十分「勇武」,不少改 動明顯針對北京。有趣的是,後者自上次習大大面左左「勉為其難」地與日相安倍晉三握手以來,一直試圖改善與東京關係,故這次日美共同宣布新版《指引》,北 京即時的反應依然相對低調,主要原因估計有兩個,一是內部政經出現難題,領導要分神應付,外交便不能繃得太緊;一是要在近期強力推銷亞投行(AIIB), 擺出平和的睦鄰姿勢,與一直以來因「南海九段線」問題與東南亞諸國交惡之事對沖。

一、真老虎 v 紙老虎

《指引》的內容有好幾點值得留意,筆者試按官方英文版本引述並加簡單評論。【註1

.文件開宗明義第一章便點出日美防衞合作論述的新基石是美國國家安全策略中的對亞太區前線軍力部署「再平衡」。當然,之所以要「再平衡」,乃是因為先前的 平衡給打破了,而主因無疑是北京近年來的軍事擴充和對鄰國施加的區域壓力;所以文件說:「(「再平衡」)的核心內容便是美國對日本防衞的鐵打的 ironclad)保證,其後盾則是美國的全線軍事實力,包括核武和常規武器。」日本方面,則「高度評價美國在亞洲的部署,並重申日美同盟對區域和平興 盛的不可或缺。」

.文件第二章表達美國讚賞日本最近通過的一系列「對和平有積極貢獻」的議案,包括修改防務條例、成立國家安全委員會、訂定軍售原則、特別機密保護法、網絡安全基本法和新的航太政策,等等。

.跟着,文件以非常顯眼的字句提及「尖閣諸島」:「……雙方再確認尖閣諸島目前由日本管轄,因而納入《日美安保條約》第5條的協議承諾範圍;雙方並 反對任何單方面試圖改變該島嶼由日本管轄的行為」。大家知道,跟日本有領土爭議的國家,還包括南韓(竹島)和俄羅斯(北方地域);不過,《指引》對這些領 土紛爭隻字不提。【註2

.第三章講雙邊防衞的具體內容,包括美國在日本囤置美國軍械庫裏「最先進」的武器,如在沖繩嘉手納空軍基地部署美國海軍P-8巡航機、在青森縣三澤空軍基 地部署「環球鷹」、在京都府京丹後市附近部署X-頻譜雷達,並計劃在2017年在神奈川縣橫須賀海軍基地部署「神盾」反導彈艦、在日本領土進駐第五代戰機 F-35B及建立改種飛機的維修基地,以及在今年稍後以新的、威力更大的「朗奴.列根」號空母取代老舊的「喬治.華盛頓」號,等等(儘管大陸多如牛毛的軍 事網站把解放軍的武備吹得神乎其技,但美國這些「真傢伙」大概不止優勝大陸一個馬鼻)。

.第四章論及地區安全,強調強化與南韓、澳洲、亞細安集團的三邊和多邊防衞關係。

大陸近年對美國在亞洲部署兵力非常不滿,致力發展西方軍事專家認為是適合「制止進入」(access denial)的武器系統和軍事策略,並逐步加強宣傳「亞洲人的亞洲」論述,試圖聯合亞洲諸國把美國勢力從整個地區排除出去。北京的這個戰略思維,恰巧與 日本當年提出的「大東亞共榮圈」觀念不謀而合。

1938
11月,日本首相近衞文麿提出一個聯邦制構想,號召建立一個「中日滿三國相互提攜」,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互助連環的關係」,並以此為中 心,實現一個沒有西方列強存在的東亞與東南亞國家之間的「共存共榮的新秩序」,是謂「大東亞共榮圈」。不過,這個構思並沒有得到亞洲各國的支持。道 理很簡單,日本當時的戰略目標和手段,都是軍事侵略性的。
同理,亞洲國家普遍認為,北京推銷的「亞洲人的亞洲」概念,掩蓋不住後面的領土領海野心;近日北京在南海致力填海造地,更在東亞諸國之間敲起警鐘。五十 年代,中共以共產主義為號召,籠絡東南亞華僑,令各國非常擔心。60年之後,北京改以民族種族主義作招徠、以經濟實力和武力做後盾,一樣令東南 亞諸國不安。如此,《日美防衞合作指引》出台,亞洲諸國實質上是十分支持的。人心所向,遠交近攻,這些國家希望美國出力阻嚇中國,北京大概也知道不能硬 碰,否則就更加此地無銀三百両了。

中共在外交上講實力,在內政上也還是講實力。因此,面對「武裝到牙齒」的山姆大叔和全然不可小覷的小日本,她會見勢不妙而前倨後恭;但在她囊中的香港,面對手無寸鐵的公民要求民主,她卻會板起臉孔教訓你,再不然就是給你配幾個心狠手辣的行政長官。奈何?

二、大陸的服務業大躍進

發達國家三大產業部門的比重發展都有一個過程,共通點有三個:一是自然發生的;二是有相同的發生次序,都是首先以農、漁、採礦為主,然後工業趕上, 最後是由服務業超越前兩者,一枝獨秀;三是發展達到平衡之後,第一、二、三產業的平衡比重分別是12268左右。大陸現時的比重是104446 第三產業只稍佔上風,轉型才剛剛開始。筆者前文提過,服務業由於技術改良慢於製造業(例如老人貼身服務的技術幾乎不可能改良),而技術改良是GDP增幅的 主要動力,故第三產業比重上升之際,GDF增幅下降是常規,而目前大陸GDP下降的因素之中,此是其一。尤甚者,由於大陸做事往往一窩蜂,轉型不待自然而 必加上政府行政部門層層催谷兼動用國家資源由低效的國企落實,故GDP增幅下調必更嚴重。

過猶不及,一窩蜂搞服務業的結果必然導致對製造業的過分輕視,尤其在更困難的質的方面。試想,在目前產能嚴重過剩的鋼鐵和水泥工業,國企都在虧損, 政府正在大力推動亞投行,幫忙把過剩基建產能加津貼往外輸出、封住蝕本門。如此關照出問題的製造業,那些幾十年來在最好的光景裏也未能像南韓的 HyundaiDaewo等成功打入國際市場而安於「啃阿爺」的國企本身,還有什麼動力去拚質量建立品牌聲譽?

讓我們看看一些國家成功利用「過剩產能」的例子。大家可曾覺得奇怪,為何現時世界上最好的汽車和機車品牌都是德、日、意這三個二次大戰中的軸心國的 呢(德國壟斷高端貴價市場;日本稱霸優質中產品牌;意大利則以超級跑車稱著)?無他,這些國家在戰敗後把軍工及戰時民用轉軍工的產業的龐大接近百分之百過 剩的產能轉移到民用品包括小汽車及機車生產行業、鍥而不捨苦幹30年,終能獨佔鰲頭,在七十年代中葉起便逐步在質和量方面超越美、英、法三國,領先世界。 美國汽車工業產品無法行銷世界,英國的早已全軍覆沒,法國的也奄奄一息;至於中、俄這兩個其餘的同盟國,因為長期搞社會主義,軍備方面上去了,民用方面包 括汽車工業則至今還是交白卷,搞不出國際品牌。

這個市場除了一流品牌由德、日、意囊括之外,還有新興的南韓低價高質品牌,而大陸產品只能望門興嘆;誰叫國人愚蠢,跟着共產黨大躍進蹉跎歲月胡搞, 白白浪費幾十年,到今天還要死抱「一汽」等國企、忙於派系之間的「打貪」。大陸汽車機車工業六十餘年一事無成,反觀人家日本,豐田和本田,都是1937 創業的,幾十年來成績斐然。1959年,本田成立只22年,但從該年起,它的機車產量穩佔世界第一位,質量更是無話可說;六十年代進入英美市場,真是橫掃 一切,望風披靡。豐田於2012年登世界汽車產量榜首,並且是年產量超過1000萬部的唯一一間車廠,質量也是首屈一指。看來,大陸的「世界工廠」只是大 而無當、虛有其表;服務業一窩蜂成為寵兒之際,「世界工廠」的美名在國人當中更好像忽然成為「二奶」。

值得留意的是,德、日、意三國成功樹立汽車等民生日用品牌的同時,其國民經濟也成為從以工業為主轉化成既有最先進製造業也是以服務業為主的後工業經 濟。大陸搞服務業,會否在一窩蜂的氣氛之下,令搞工業成為「過時」概念而遭各級領導輕視呢?在這幾年工業利潤和投資都萎縮、不少工企業績掛紅的情況底下, 那是很可能發生的事。

【註12015427日發表的《日美防衞合作指引》原文見http://m.state.gov/md241125.htm
【註2】竹島,南韓稱「獨島」;目前由南韓管轄。「北方地域」,即一般說的千島群島南端的「北方四島」及「日本總理大臣定義的其他北方的地域」;目前由俄羅斯管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