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13日星期一

丘亦生: 港股A股化路線圖



忽然之間,城中人人都在談論港股A股化,說過去的投資心法或跟車路數,都要有所適應,查實我覺得A股化好抽象,究竟港股正經歷甚麼質變,與以往的資金市有何不同?與其憑感覺,我想起一個故事。

話說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時,當時的重量級大鱷老虎基金派員不斷調查香港的情況,以決定是否出手狙擊港元、港股,據當時與其交手的分析師說,老虎基金的 要員最緊張兩個指標,其一是炒股的孖展比重,這個十分易理解,孖展越高風險越大,爆煲味更濃,另一個指標,卻不是那麼直觀,是訪港旅客數字。

昔日老虎基金 今日變病貓

背後的理據,是旅遊可算是服務的出口,關係到香港的外滙收入,而賺取外滙能力是守住港元聯滙制度的一條重要支柱。同一時間,旅遊業與零售銷售有很大關係,也對GDP有顯著貢獻,故旅客數字起落可視之為反映經濟的領先指標。


最後老虎基金決定去馬,大手沽港元沽期指,是否建基於旅客數字,我無從得知,但如果老虎基金今日再老調重彈的話,吼準香港近期旅客數字下跌,造淡港股,恐怕老虎即時會變病貓,輸到夾着尾巴速逃。


港股確實有些因素變了,過去只是股份的供應面改變,國企民企漸變主導,現在是到港股的需求面異變,內地資金尤其是散戶的比例將顯著上升,本地經濟因素對港股的影響將進一步淡化甚至脫鈎,反而與內地經濟的關係更大。

不過,這個關係隨時是反向的,即內地經濟差時,港股會傾向看好,這源於A股主要是政策市,而經濟差時利好政策出台機會更大。

如果要說另一個捕捉港股A股化的徵狀,我預期會出現在證券行的研究報告上,內地各種以「黨給我智慧給我膽」、「炒金融股就是炒中國夢」做標題的浮誇研究報 告,相信不日便會登陸,畢竟對內地股民來說,標題黨比分析一大堆基本因素更搶眼球。而政策分析,又會比個別股份分析更重要。

前海擬設深港通共同市場

過,好戲還在後頭,新一期《財新周刊》揭露,港交所(388)正與深交所秘密磋商「深港通」的下一步——「共同市場」,更考慮在深圳前海成立,初步計劃做 一些「原來做不了的事」,包括吸引一些不符內地上市資格的紅籌、虧損科網股回歸。整個概念,無非是製造一個供大陸人買大陸股票的監管灰色地帶,儼然是一個 另類的邊境購物城。古怪的是,報道指港交所內部都不清楚有關討論,暫時僅是行政總裁李小加個人的想法。

似乎滬深港通之後,中港股市的基建融合,也是勢不可擋,他日港深交易所合併,A股在滬深港同時上市,全部由中證監牽頭監管,港股A股化才算走完最後一步,正式喚作香港A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