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16日星期一

林行止: 治港並非風花雪 言不及義誤港人



一、北京兩會圓滿閉幕,其通過的多項議決,特別是高票通過人大常委的「八三一普選方案」,正式拍板奠定在香港落實以「一國」為主的「一國兩制」及京選港人的 「港人治港」(當然不忘加上「高度自治」),對香港的深度影響,將漸次浮現。基於「活佛轉世應當遵循維護國家統一、維護民族團結」的大原則而對達賴喇嘛的 「轉世」決定亦要一把抓的中共,港人如何在北京理解的「一國兩制」之下爭取選擇行政長官的自由,真的是任太重而道太遠!

在兩會期間,若干被中共相中(不是民選而是被「欽點」)當上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的香港知名人士,在領導人訓話的空間,體會京意,對港人多加提點,驟看似出 於一片促進中港和諧相處的好心,想深一層,卻暴露這些表功者(也許受「馴練員」〔handler〕幕後示意)不僅罔顧香港民情,對國家的現狀亦欠深度認 識,如果港人對他們的「忠告」言聽計從,可能會令香港社會更為撕裂,而港人抗共拒中情緒蔓延更難收拾!一句話,這些躋身北京政壇的港人,希旨承風,觸及香 港事務,便莫不是中國所是,不非港人之所非,自顧自的,說非道是,結果混淆是非,令有關問題更模糊不清。

作為成功承繼父業的富二代表表者,新世界發展主席、政協常委鄭家純,對香港當前的經濟及社會缺失,比如青年學生對國家觀念薄弱、貧富懸殊、分配不公、樓價 飆升,社會向上流動空間狹窄等種種弊端,一一條陳;不過,鄭氏在京公開「唱衰」香港,究竟意在抨擊殖民者留下一個爛攤子,還是指責回歸後三位北京「提拔」 的行政長官「不作為」坐看香港「沉淪」?!相信他自己亦搞不清楚,不過,港人卻心中瞭然,香港的種種失公和不義,都在回歸後才嚴重化,而香港資本家,尤其 是物業發展商在這種失衡環境下都發了大財,鄭氏家族便是主要受益者之一。

無論如何,鄭家純認為上舉諸般現象,正是佔領運動的導因,他雖未說出全部事實,卻亦說中要害。眾所周知,港人(不僅是青年學生)的國家觀念並非淡薄,大部 分港人(撐傘和支持撐傘運動的)莫不胸懷祖國,只是對中共有意見「禍延」國家而已。梁振英當選前(他於二一二年三月二十五日當選)的二一一年年底至去 年年底,自認為中國人的香港人人數急挫(期內自認為中國人的港人比率由百分之十一點八跌至百分之六點五,跌幅近百分之五十!)。民調結果強烈顯示港人的國 家觀念日趨薄弱,鄭氏沒有誣衊港人,問題是何以在梁氏執政的三年內「今生不做中國人」的人數急增?答案早已寫在牆上,此為特區政府的施政,即使不能說是倒 行逆施,亦多數未如港人之意且有不少與民意對着幹的施政有以致之,此中最令港人(當然不是全部)啃不下吞不落促使他們不惜付出這樣那樣的「機會成本」,走 上街頭抗爭近八十天的,正是八三一的選舉框架!根據人大常委設下的圈套(框架),港人失去挑選候選人的自由,未來熱門人選,由於合資格選民共五百多萬,以 建制的文宣資源和動員群眾的力量,必以比所有民選議員得票高的票數當選只要有五分之一選民投以一票,得票便在百萬以上。如此「低票」當選,得票亦較民選議員高出多倍。換句話說,民選議員的「認受性」便遠遜經「普選」產生的行 政長官。在香港這個「民主社會」,由「八三一框架」選出的行政長官,其代表性以至合法性俱在分區(或功能團體)選出議員之上,在這種情形下,誰有更大的 「話語權」,豈非一目瞭然。面對獲百多萬選民選出的行政長官,「民選議員」不靠邊站亦不行,那正是「八三一框架」的最終目的!


二、鄭家純不談「正事」,只說經濟和社會性問題,因此對香港的論述並不全面,令人對擔任政協常委這個崇高職位的「社會賢達」的分析能力有保留。事實上,鄭常委 的談話中還有兩處說詞,令人莫名其妙。其一是說「港人錯誤相信所謂真普選是解決香港深層矛盾的靈丹妙藥」。這正好反映出鄭氏的無知,因為主張「真普選」的 人只是認為一人一票選議員選行政長官是比較能反映人民意願的選舉辦法而已,誰說這樣選出來的人組成的政府有解決「深層矛盾」的能力?「真普選」後成立的政 府,絕非完美,這是人人知道的常識,若非如此,我們又怎會常聞「真普選」地區的學者和論者幾乎無日無之對他們的政府和政客的批評?民選地區的政黨不時輪 替,正好說明人民對他們選出的政客的不滿。當今世上的難題,大都來自「真普選」地區,那是傳媒天天報道的事實,港人又哪有看不清楚之理。生活在自由社會的 人,都知道「真普選」是比較公平公正和當選者必須對選民負責、那些有意連任的還必須在某種程度上俯就民意而已,沒有人會以為這種政治制度能解決人世間的 「深層矛盾」。如今鄭常委竟說港人以為「真普選」是解決問題的特效藥,他是真的不知道此非實情還是為了抹黑支持「真普選」者而信口開河!

鄭常委又反問年輕人︰「不相信國家為何要在香港居住?」「年輕人」是否有回應,筆者不得而知,但回答此問,十分簡單。年輕人熱愛香港,因此未絕望前不會移 民,而為了保護捍衞大家熱愛的香港,只有不斷在港發聲或上街抗議,希望有朝一日,國家能定出符合大多香港民意的政策。筆者三十多年前已在本報引周櫟園《書 影》中「鸚鵡救火」的無題寓言,以之譬喻「小人物」不忍住處失火,盡一點微薄的綿力,「入水濡羽飛而灑之」,這便如無權無勇無財的「年輕人」,不忍見香港 核心價值淪喪、人民的選擇自由被剝奪而不怕犧牲作出言文和街頭抗爭一樣。「不相信國家」便離港,才是不負責不希望國家進步的自私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