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19日星期日

韓國民運領袖:抗爭40年 愈鎮壓愈暴力



1987年韓國「六月抗爭」運動期間,群眾佔據馬路示威。


【明報專訊】香港爆發佔領運動之際,《明報》記者遠赴韓國(南韓),專訪親歷40年街頭抗爭的傳奇人物,前國會議員魯會燦、老牌民運領袖申亨植。申亨植指出,昔日軍人政府最先用警棍和催淚彈驅散示威者,其後開槍鎮壓,原來和平的示威者也擲石頭、土製燃燒彈「還擊」,暴力不斷升級,結果是愈鎮壓,愈暴力。他呼籲,眼前的香港學生必須堅持和平非暴力,否則會重蹈韓國血淚經驗的覆轍。

此外,魯會燦詳述了韓國如何在40年民運抗爭下,由「小圈子選舉」演變成無篩選的「真普選」。

韓國19601987年間的民主抗爭運動,以暴力血腥聞名(直至2000年尚有零星的民主抗爭運動);然而,當年的民運領袖、「亞洲民主網絡」事務總長申亨植認為,早於60年代韓國學生民主運動初期,學生是堅持非暴力抗爭的。「因為那時警察對示威者使用的多是原始方法,騎馬兼用大棒驅趕學生,如果示威人數眾多,就用催淚彈。學生示威主要就是大喊口號、唱歌,若遇警察鎮壓,就肩並肩、手挽手坐下抵抗。」

記者翻看「韓國民主化紀念事業會」紀錄片,1960年推翻李承晚獨裁政權的「419革命」中,手無寸鐵的學生高舉橫額上街遊行,用身軀抵擋警察的盾牌和警棍,在催淚彈的煙霧中,倉皇四散,其後,鎮壓武力不斷升級。

60 年代,軍人朴正熙上台,大力扶植經濟發展,但工人待遇極差。為防止民運,朴不斷限制民眾言論、出版、集會等自由,更長年實施「宵禁」。1970年,年僅 20歲的工人全泰壹為抗議僱主壓迫和惡劣的工作環境,在一次示威途中自焚而死。前國會議員魯會燦說,自此工人運動成為韓國民主運動最重要的力量之一,不少學生離開學校加入工人行列,「我自己就是其中一員,從高麗大學政治系畢業後考取了電焊工資格,投身工運,推動韓國民主化」。


特種部隊鎮壓  激出燃燒彈

亨植回憶說﹕「初期學生是和平示威的,但到了1980年光州事件,政府對學生市民施加的暴力,比以往更加嚴重,不再是警察,而是出動了對付朝鮮(北韓)的特種部隊,來鎮壓示威者。」記者查閱「台灣國際研究學會」的刊物,鎮壓光州事件的軍政府,調動空降特種部隊去鎮暴,除了棍棒之外,軍隊甚至派狙擊手射擊示威隊伍的帶頭人,再集體開火掃射示威群眾。

「由於死傷太多,被激怒的學生、市民,開始不顧一切地對抗軍隊攻擊。」申亨植告訴記者,土製「燃燒彈」就在此刻誕生﹕「一個空酒瓶,裏面裝一些煤油、煤氣等,再加一片棉花,用火柴點燃棉花之後,馬上拋擲出去引爆。由於我們製作和使用都不熟練,不少人拋擲時自己的手都被炸傷。」據記載,更有憤怒民眾搶奪警局、軍隊槍械彈藥與政府軍槍戰,一時血流成河,釀成韓國近代最大的一次民運悲劇。韓國官方數據顯示,光州事件死亡227人,傷亡失蹤總數超過4000人,民間則普遍認為光遇難的人數就超過2000


勸港生莫用暴力  民主非朝夕

事隔34年,申亨植勸喻在香港用佔中行動爭取真普選的學生,切莫使用暴力,重蹈覆轍,「盡量不要使用暴力,民主化絕非一朝一夕能夠完成,要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魯會燦則借鑑韓國經驗說﹕「成功的民主化運動需要獲得多數人的支持,香港學生首先要學會忍耐。」


申亨植小檔案

早期韓國學生民主運動代表人物,首爾大學社會學系畢業,擁有京畿大學政治學博士學位。雖是家中長子,但早在學生時代便放棄個人追求,投身民主運動,前後4次被捕入獄。現任職「韓國民主化紀念事業會」,負責民運紀念和規劃事務,同時擔任「亞洲民主網絡」事務總長。


明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