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5日星期三

古德明: 偉大的午餐




去年底,習近平往北京慶豐包子舖,排隊買了個午餐,端着托盤,走到客座間,和其他顧客同桌進食,轟動了新中國。


首先,包子舖老闆把習近平臨幸的桌椅珍藏起來,注明「二零一三年十二月二十八日下午十二點二十分,習總書記用過」,並在店內劃地為記,標出習近平坐過的地方。五歲男童袁寶,在包子舖和習近平合照,頓時成為一位小明星。深圳戲子馬仕健寫了一首《平易近人》,歌頌「偉大的總書記敬愛的習主席,華夏兒女跟隨你攜手向前進」,獲新華社、人民網等推許為「時代最強音」、「唱響新時代」。廣州優伶吳頌也寫了一首《包子舖》,謳歌「他身材魁梧氣宇軒昂,點了一份套餐,才二十一塊錢,有豬肉大葱包子,還有芥菜和炒肝兒」,什麼陳思思、龔琳娜等俳優都爭相歌唱。


清朝道光皇帝吃豬肝,可沒有那麼風光。這個皇帝「最崇儉德」,曾說:「朕不以口腹之故,妄費一錢。」有一天,他和武英殿大學士曹振鏞閑談,曹振鏞說:「前門外福興飯莊裏,有一樣豆腐燒豬肝的葷菜,味兒十分可口,價錢也十分便宜,每碗只須大錢四十文。」道光大喜,傳旨內膳房:「從明天起,旁的東西都不用,每上膳,只須一碗豆腐燒豬肝。」內膳房難有油水可揩,興起漢朝東方朔「臣朔飢欲死」之歎,抱怨不已(《清稗類鈔飲食類》、《清宮十三朝演義》第五十五回)。道光平居節儉,絕對不是一時造作;習近平卻是吃慣「特供」的,所以吃一次平民午餐,就全國轟動。他上包子舖的頌歌,和道光皇帝內膳房的怨聲,交響成趣,清楚說明了什麼叫做偽,什麼叫做真。


舊中國君主微行,和習近平也有點分別。唐朝宣宗皇帝有一次微行到新豐柳陌,見一小民抱膝歎息,上前詢問,那人回答:「我邛(今四川邛崍縣)人,觀光至此,此甚快樂。有巢南(回鄉)之想,又為橐裝所迫(卻缺乏盤川)。」宣宗着他明早再到陌上相候,回到宮中,就傳旨出鎮西川的崔慎由,託他順道送那人回鄉。這只是宣宗微行急人所急的一個小故事(《南部新書》丙卷)。


習近平微行,卻完全看不見生民疾苦。今年一月三日,北京三十多個冤民告狀無門,冒着零下五度嚴寒,到慶豐包子舖門外鳴冤,引不起習近平注意,只招來包子舖主管一頓詈罵;一月中旬,河北永年縣官員強迫四百戶村民賤賣農地,不賣就把他們的兒女逐出學校,習近平依然沒有看到;一月二十九日,山東曲阜民權運動者薛明凱的父親遭檢察院人員活活打死,習近平更加視若無睹。他微行只是要百姓看他吃包子吃豬肝。


據說,他這樣一吃,就「寒冬裏溫暖了老百姓的心田」。這頓午餐真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