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11日星期三

古德明: 習近平文史獻世




上月下旬,習近平訪山東菏澤市。據新華社報道,他給當地幹部念了古代衙門一副對聯:「得一官不榮,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無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飯,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他還說:「封建時代官吏,尚有這樣的認識;今天我們共產黨人,應該比這個境界高得多。」這則報道,使我想起一首趣詩。


《升庵詩話》卷一載:元朝時,一次天子出獵,有祭酒(最高學府主管)劉某隨行,應制賦詩,詩中把「雕弓」顛倒作「弓雕」。一個太學生題詩諷刺,故意把「羽獵(帝王狩獵的隨從)」、「長楊(供帝王狩獵的長楊宮)」、「僚友(同僚)」、「官銜」、「朝廷」等詞都顛倒來說:「獵羽楊長共友僚,雕弓詩倒作弓雕。祭酒如今為酒祭,銜官何以達廷朝?」這當然是說劉某不配做官。


現在,習近平不要說賦詩,就連古人的對聯,都顛倒來念。我國的對聯,上半聯最後一字循例是仄聲,下半聯最後一字則是平聲。「姓」、「官」二字,一仄一平;換言之,習近平念的上下半聯,應該互換位置。這是中國文學基本常識,但習近平不懂。新華社諸公掌文墨,也都不懂。


而他們不但不懂中國文學,也不懂中國歷史。習近平錯念的那副對聯,哪是什麼「封建時代官吏」手筆。


「封建」即天子以土地分封諸侯,使之建國。這制度早在秦始皇時代就告廢除。《史記》卷六有清楚記載:始皇初併天下,丞相王綰建議效周室封建諸侯。廷尉李斯反對,說諸侯國一旦強大,就互相攻伐,春秋戰國歷史可為殷鑒:「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眾,然後屬疏遠,相攻擊如仇讎,諸侯更相誅伐,周天子弗能禁止。」始皇認為有理,說道:「天下共苦戰鬥不休,以有侯王。」於是秦分天下為三十六郡,實行中央集權專政。蘇軾《東坡志林》卷五「秦廢封建」一條說:「封建者,爭之端而亂之始也。臣弒其君,子弒其父。近世無復封建,則此禍幾絕。」對聯應起源於李唐、五代時期,並不是什麼「封建時代」作品。


習近平最喜歡說「中國國情」,開口就是「西方民主制度和我國國情不合」,閉口就是「我國國情和西方民權觀念格格不入」。但他對中國歷史文化其實一竅不通,耳視目食而已。也對,對他來說,「古代」即是「封建」。這樣一位人物,元朝太學生會問:「銜官何以達廷朝?」


當然,對中國傳統了無所知,只知痛詆極毀嘩眾取寵者,今天哪裏只限於習近平,哪裏只限於共產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