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6日星期六

報告文件﹕三中全會我望唔透



文:袁瑋熙

三中全會閉幕當晚,新華社刊出公報,宣布會議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為了速寫評論,我跑回公司,把那份新鮮熱辣的五千字會議公報打印出來,然後埋首紙堆,捲起衣袖,一字一句地往死裏啃。同事看到我,只好苦笑,她大概在想,一個人大半夜還要跟共產黨文字搏鬥,真是可憐。但老實說,當初選了中國研究這一科,早就練成了對黨八股面不改容,五千字又算是什麼?她當然不知道,眼前的我,原來還有別的苦惱。其實,從走進研究院開始,我就一直在苦惱這個問題──明明是研究中國,為什麼我的研究對象,不是有血有肉的中國人,而是一份又一份冰冷生硬的黨文件?為何就是這五千字,決定了十四億人的命運?

又記得一個月多前,看過一樁這樣的新聞。在距離召開三中全會的北京不遠的河北省武強縣,有幾條村莊,河水和地下水全被污染,長年臭氣熏天,不少村民罹患癌症。原來自2002年,一間生產輪胎促進劑的生化工廠,進駐了附近的工業園,10年來日以繼夜地排放污水廢氣。村民多次投訴,但當地政府卻一直推卸責任,無奈之下,他們唯有包圍工廠,要求工廠搬遷。示威持續了一個月,一天晚上,當局突然出動大批警察清場。接着,跟國內其他示威集會一樣,武強縣的這些「癌症村」跟隨類似的中國邏輯──衝突、拘捕、打壓、新聞封鎖──這些曾經走進我們視野的微小身影,就是這樣一一無聲地消失。

黨文件標誌盛世 vs 四川豆腐渣

2008年北京奧運會有一句口號: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但在今天,同一個中國,人們卻顯然做不同的中國夢。當你正在翻閱一份標誌盛世的黨文件,腦海湧現的景象卻是河北癌症村、四川豆腐渣等,就會搞不清楚,到底哪一個中國,才是真實。

因此編輯邀稿時,我考慮過是否專注評論三中全會,解讀那些具催眠能力的官樣文章,但這樣的文章實不少,只要讀者有心,報紙網上都能輕易找到。我又想過,還是要借機大力批評,例如說「三中全會不外如是」、「改革不到位」、「中國政治真是醜惡」等等,印證一些「阿媽是女人」的看法。可是我很懷疑,這些方法是否能夠加深我和讀者對中國的理解?坦白說,對於中國政治,我能望得有多透?

看中國如霧裏看花不可能看透

我得承認,我所學習的中國研究,其實很簡單,方法就是所謂China Watching,即是以高層政治、小道消息和政治用語,以大量閱讀和吸收,揣摸政治的走向和變化。看似高深,其實內裏沒有心得。我並非妄自菲薄──我是說,對於中國政治,只要花一點時間,誰都是專家。但這樣說似乎不對,不如我再坦白一點:當你發現你關注的中國是如此表裏不一、如此充滿矛盾,就會感到,即使看多少讀多少,觀察中國根本有如霧裏看花,不可能望得透。

為什麼這樣說?我還是回到本屆三中全會。

深化改革模棱兩可

大家知道,三中全會的主題是「全面深化改革」。表面分析,是習李有意突顯「改革」二字,以區別過往胡溫時代乏善可陳的經濟政策,回歸市場經濟改革。但稍為留意,就可看到這句話的重點不在「改革」,而在「深化」。什麼是深化?它跟「加強」、「擴大」、「優化」有什麼分別?放諸香港,當政府說要深化民主制度(林煥光於本年六月說過此話),你會明白他在說什麼嗎?當然,那是中國,我們會同情地認為,習李能夠舉出「深化改革」為綱,至少反映他們在眾多利益集團中取得一定共識,恐怕是不容易的。但我們也不得不留意,「深化」的意義模棱兩可。對於中央,它進可攻退可守,對於地方政府、執行機關,它又賦予主事官員相當大的空間自行演繹。雖然周五晚上的《決定》全文中公布了一些如廢除勞改、放寬一孩政策、減少死刑、嚴禁刑訊逼供等具體措施,值得肯定,但翻看全文,你又會發現不少諸如「完善」、「推動」、「健全」等虛而不實的辭藻。總之,你根本摸不「深化」的意思,不能以「深化」來衡量各級官員的成績,因為「深化」只有過程,沒有終點。這就是那一套所謂摸石頭過河、循序漸進的中國特色,把小修小補,說成是石破天驚。

減政府控制增黨建設矛盾

報告亦提出要「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在周五晚上的《決定》公布中,具體措施包括開放重要領域的價格競爭、利率和人民幣市場化、簡化行政審批等,顯示政府銳意減少對市場的控制。中央則決定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以上層建築、集權模式統籌改革,令人對改革力度大為憧憬。的而且確,在這方面,習李政府要比胡溫要進取得多。但我們不能忽略另一點,那就是《決定》文件一方面提出減少政府干預,另一方面卻提及加強黨的領導、黨的建設,強調「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對比過去數屆,所用的篇幅更是前所未有。當政府宣稱要從市場退下來的時候,黨是否會在經濟和社會中扮演愈來愈重要的角色?這是否意味黨和國家機關的關係將會出現改變?對於這種前後矛盾,又是令人無從入手。

再說外界期待的國企改革,報告的說法更令人費解。我們知道,會議確定了市場在資源配置中「決定性」地位,放棄過去「基礎性作用」的提法。但正當我們以為國企改革漸漸行近,這份報告卻強調公有制的「主體地位」和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對於國企改革只是以「完善現代企業制度」輕輕帶過,具體措施只有上繳國企30 的資本收益、檢討國企薪酬待遇以及容許民企投資國企項目,卻一一沒有觸及國企壟斷的痛點。當中國政府一方面有意鼓勵民企、放寬民間資本,另一方面卻保護窒礙市場良性競爭、孕育貪腐以及龐大利益集團的國有企業,我們又如何認真對待「全面深化改革」?

中國政治圍繞辯證矛盾

毛澤東說:「黨內如果沒有矛盾和解決矛盾的思想鬥爭,黨的生命也就停止了。」中國政治,往往就是圍繞這些辯證矛盾運轉而生。今天你是同志、朋友,明天你可能是敵人、心魔。今天在黨文件中所看到改革,明天在基層政府又看到另外一套。你以為它不會廢除勞教制度?結果它們偏偏又推行了。你以為它提出人權司法保障是走向自由的信號?結果它又成立國家安全委員會。

我兜了個圈,無非是想說,在中國這個交雜矛盾、變化和人治的國度,評論的力量是如此軟弱,個體的力量也是如此渺小。我們有如萬千螻蟻,踏在浮沙,走一條不知去向的路。那天晚上,讀完公報,腦袋早已打結,離開公司時,已是凌晨一點。那刻,我真的不知道,遙遠的三中全會跟河北武強縣的村民有什麼關係,跟我又有什麼關係。也許,在歷史長河裏,都沒有什麼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