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了三年,政府終於就三宗免費電視牌照的申請作出決定,就是按公眾以前從未聽過的「循序漸進」原則,原則上批准兩宗申請。至於為何否決由王維基創辦的香港電視的申請,政府的說法是這是考慮過一籃子因素的結果;但具體理由不能公布,因為行政會議的討論需要保密。在立法會的答問大會上,特首梁振英隨口加上司法覆核和商業機密兩個配菜。政府擺出這個「無賴」姿態,完全出乎我想像之外。因為我很難相信,梁特首及支持這個決定的政府官員和行會成員會認為在香港這個文明、開放的國際大都會,民智高的市民會接受在一個涉及重大公眾利益的決定上,政府可以毋須交代理由。結果是近十萬市民上街抗議(警方的數字是3.6萬人,與反國教示威數字一樣)。不少人是第一次或第二次(首次是23條或反國教)上街,正如一位示威者說,政府此舉傷害了香港人的感情!
讓我首先指出以行會保密為藉口的荒謬之處。行會保密是指行會的議程、文件、討論內容,包括哪位成員在會上說什麼話都不應向公眾披露。這個原則完全沒有問題。但這不等於當行會作出決定後,而政府向外公布決定時,政府不能解釋決定的理據。決策過程須保密不等於在作出決定後,政府不須交代理由。即使梁振英不明白或不接受這個道理,在政府工作多年的官員和行會成員不可能忘記這個一貫的良好管治原則?假如負責捍衞香港法律公正的律政司司長袁國強認為這做法符合程序公義,他會否接受法庭裁決政府在一宗案件敗訴時,拒絕解釋理據,只說這是考慮過多個因素得出來的結果?
在呈交立法會的文件裏,政府列出了11項就免費電視牌照申請作出決定時所考慮的相關因素。其中一項因素是通訊事務管理局(前廣播事務管理局)的建議;另一項因素是「現行的廣播政策」。管理局的建議是政府應批准全部三宗申請,而「現行」(即不是「新制定」)的廣播政策沒有「循序漸進」發牌這個元素。為什麼今次政府的決定違背了這兩項重要考慮因素?此舉是否因為有預設要否決其中一項申請的目的?基於上述及其他疑慮,政府這項不透明的做法不是影響一個公司的小事,而是破壞現行施政機制,以至摧毀香港價值的大事。於是許多沒有政治立場,甚至一向支持政府的團體和市民不甘逆來順受,讓「不解釋決定」成為先例。
讓我進一步解釋。一個文明、以民為本(不談民主產生)的政府在處理涉及重大公眾利益的事項上,明白到在作出決定前,必須先由一個有市民參與、獨立於政府以外的組織詳細審議有關問題,然後進行廣泛公眾諮詢,最後才向政府提出有社會共識(或絕大部分市民支持)以及技術可行的建議。在絕大多數的情況下,政府會接納這個獨立組織的建議。廣播事務涉及重大公眾利益,而廣播事務管理局的成立及運作就是要體現這個施政理念。假如政府傾向推翻管理局的建議,而依據是特然引入的「循序漸進」這項新政策,正常的做法是先把事件交回管理局,解釋為什麼政府需要在發出免費電視牌照上循序漸進,並要求管理局再就這三宗申請重新審議,包括進行另一輪公眾諮詢(這樣做當然會引起社會爭議,亦會被視為政府故意拖延,但這起碼符合程序公義)。今次政府的決定,粗暴地推翻管理局的建議,獨裁地引入「循序漸進」政策,徹底破壞香港回歸前後的政府行之已久的施政機制!
說今次決定摧毀香港價值絕不是言過其實。第一、香港最重要、絕對沒有爭議的價值是法治,而法治的核心是「公義不僅必須履行,更須有目共睹」(Not
only must justice be done, it must also be seen to be done)。今次政府史無前例的做法,影響的不是王維基或電視界,而是所有在香港生活、工作、營商的各類人士。不少人會留下陰影,將來在影響他們的事上,政府會否照板煮碗,一聲保密便自把自為(然後拋下一般市民理解為「你唔滿意便告我啦」的一句話:「可以司法覆核」)。
第二、回歸後歷屆特區政府鼓吹的香港價值是不怕環境困厄,須自力更生、拼博的精神。曾幾何時,從無到有的李嘉誠是不少香港年輕人的偶像。最近十年,最能象徵香港精神的成功故事就是先利用回撥電話創意打破電話公司壟斷,然後再進軍互聯網市場的王維基。有人揣測他今次出局的原因是表現太積極,冒犯了政府的威嚴。想當年,在殖民地時代,包括李嘉誠和包玉剛的華資商人衝擊英資集團,例如怡和、太古、會德豐,英國和香港政府沒有因為威權受損,而改變遊戲規則,堅決維護香港的自由經濟、市場決定生死的原則。所以我很難相信這個揣測是事實。但這次政府決定損害「獅子山下」的香港精神卻是無可置疑的事實。
第三、這次決定令人最痛心的不是什麼政治陰謀,而是政府不惜與民意為敵,而受害的主要對象竟然是一群不談政治,只是不甘平庸的創作人員。鼓勵創意產業是香港經濟能夠突破地產獨大,維持與內地有競爭實力的唯一出路。所以我完全相信有關心香港前途的官員主動邀請(應該沒有承諾)王維基申請免費電視牌照,為電視業,以至為香港最有國際地位的行業、電影業注入新動力。今次梁振英政府一棍打死香港電視,向香港年輕一代傳遞的訊息是要維護因循保守的大集團,不要創意拼搏的「麻煩者」。我相信梁振英在香港年輕一代的民望不會翻身,而政府未來的施政不會暢順。
最後,我希望有份參與今次政府決定的官員和行會成員認真地想一想,這項決定會否摧毀香港賴以安身立命的價值,和扼殺香港無數年輕一代對未來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