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9日星期一

沈舟: 左支右吾習班子




9月初,剛上任不到半年的國資委主任蔣潔敏涉嫌嚴重違紀,被中紀委立案調查。蔣是十八大以來落馬的第一位中央委員,連同之前被查的兩位十八大候補委員:四川省委副書記李春城和中石油集團副總經理王永春,相繼有九位省部級高官落馬,刷新了腐敗紀錄的「中國速度」。據統計,從黨的十三大到十七大的25年期間,共156位省部級以上官員因貪腐問題被查處,平均每年6位左右。而十八大至今不到十個月,就有九位貪腐大蟲落網。


子不教,父之過。從責任政治的角度看,下屬出問題,其上司乃至其組織系統都會受到責難,這在民主憲政國家已成為常識。今年以來,國際上就有不少政治高官因為失察於下屬的不當行為而引咎辭職:如印度鐵道部長班薩爾因親屬接受賄賂辭職;美國國內收入署署長米勒因下屬濫用職權而管理失效辭職;捷克總理內恰斯因總理辦公室主任納焦娃等8名親信高官收受賄賂和濫用職權被逮捕而辭職;台灣國防部長高華柱因士兵洪仲丘被虐待致死案辭職等等。


頗有中國特色的是,每有國內高官因貪腐瀆職被揭露時,主流媒體(包括香港左報)就會以「中央鐵腕反腐,整頓吏治,大得民心」等口號來粉飾執政黨。眾所周知,國內省部級以上官員的任命,都需經過中央組織部門的考察,由黨的常委會討論決定。對各級幹部的管理和監督,也是上司的應盡職責。如今屬下出事,中央不但可將責任推得一乾二淨,沒有人因此辭職,甚至還能將醜聞的出現作為自己的政績予以宣揚,借腐為榮,恬不知恥,政壇上的這種荒唐現象,捨一黨專政其誰?


為了確保執政黨「腐而不敗」,不能讓民意形成「體制性力量」,中央對意識形態的控制至關重要。最近,習近平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再次強調意識形態部門「守土有責」,被《人民日報》闡釋為堅持黨性原則,敢於向不良言論「亮劍」。各地公安部門紛紛出動,以打擊謠言為名,力圖遏制公共輿論監督。前不久,陸續有《經濟參考報》記者王志文舉報華潤董事長宋林,《新快報》記者劉虎舉報國家工商總局副局長馬正其和上海市高院院長崔亞東。此三位高官也屬省部級,舉報事實尚待查證。但劉虎已於823日被北京警方以「涉嫌尋釁滋事罪」從重慶家中帶走,至今仍被拘禁。


在今年已被查處的9位省部級高官中,有5位來自於群眾揭發,並非源於中央的「鐵腕」。2012年全國立案調查的案件,線索來源於群眾舉報的近42%,在各種來源中最高。非官方的揭發、非體制性的曝光有很大的偶然性,若不是「表哥」楊達才一個不該有的微笑,誰能發現這位前陝西省安監局局長有500萬元財產「來源不明」?若不是薄熙來給王立軍一個耳光,誰又能知道他家擁有價值2,000多萬元的別墅深藏在法國某地?曝光的偶然性揭示了現行制度無力治腐的必然性,在中國,沒有曝光的貪官百倍於已經落馬的官員,應該毋庸置疑。


十八大剛剛結束時,習近平承諾「依法治國」,李克強表示要「忠誠於憲法」,如今卻是一片「反憲政」的浪潮。香港學者錢鋼最近調查發現,今年58月份,內地網絡上批憲政和挺憲政的文章比例是7822,媒體「語象」顯示,加強黨的領導,反對「憲法和法律至上」的聲音甚囂塵上。錢鋼質疑,習近平對「去憲政」或「行憲政」是否已拿定主意?憲政就是限政,在無三權分立制衡的政治環境中,第四權「公共輿論監督」又被意識形態的大棒打壓。腐難禁,敗不能,左支右吾的習班子將引領中國向何處去?在貪官大量「超速」湧現的未來,執政黨是否還有十九大?國企官員任志強提出的這個猜測,恐怕無人能夠證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