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20日星期二

盧子健: 特區政府應以「少數派政府」定位





香港政局愈來愈亂,令很多人憂心忡忡。香港是否已經出現管治危機?香港怎麼辦?香港往何處去?這些都是當前茶餘飯後不少朋友互相提出的問題。

香港亂局形成有個過程,成因多元化,可以說不可能有一個簡單的解決辦法。有些人側重短期因素,例如某某某下台、重組問責班子;有些人側重制度性改革,例如最好盡快實現政制全面民主化,行政長官和立法會議員全部由普選產生。

本文想探討的是一個既非短期亦非制度性而導致當前亂局的原因,而這個原因在回歸以來16年間不斷惡化,使香港的管治環境愈來愈惡劣。這就是自回歸以來,特區政府在現實政治中一直只是一個「少數派政府」,但政府卻沒有以「少數派政府」的定位和思維來執政,令自己在政治困境中愈陷愈深,連累香港政局愈來愈亂。

自回歸以來,香港先後有3位特首,其當選都是因為北京調動選舉委員會內的選票協助他們當選。撇開這個制度是否有民意授權,更重要的現實考量是成功「當選」的特首在社會上有多少的支持度。

每次特首選舉前後的民意調查似乎顯示﹕「當選」的特首也得到多數市民的支持,但這些調查都只是特定時空的產物,就是在沒有開放競爭的環境下量度民意中哪一個候選人最像樣。

在現實政治中,更重要的是支持特首的政治力量是否在社會上得到大多數人的支持。以香港傳媒常用的詞匯來說,就是建制派是否有多數人支持。如果有而建制派又團結的話,特區政府有條件成為「多數派政府」,但現實不是這樣。

多次立法會選舉都顯示,建制派在社會上得到的支持少於民主派。回歸16年,經歷北京及特區建制的長期打壓和排斥,再加上面對建制派擁有的資源優勢,民主派在選舉中得票始終是贏家,長期得票率接近60%。如果有一個公平競爭的選舉環境的話,民主派的選票優勢恐怕比現在還要大。

在立法會內,由於不民主的功能組別議席,建制派擁有多數議席,但我過去在本欄已指出過,這只是虛假的多數。如果政府依賴議會內的多數票來壓制在社會上有多數人支持的民主派,結果只會是令自己在社會上面對更多的不滿和抵制。

「少數派政府」的管治策略

特區政府有政治智慧,就應該以「少數派政府」定位,並按此推行恰當的管治策略。

那麼,「少數派政府」可以有哪些管治策略選擇呢?

第一類管治策略是聯合政府,又可以分為「小聯合政府」和「大聯合政府」。

歐洲是最富有組織聯合政府經驗的地區,因為大多數歐洲國家採用國會民主制,不少國家的投票方法採用比例代表制,結果選舉中的最大黨多數也未能取得大多數選民的支持,執政黨不組織聯合政府不可能執政。

組「小聯合政府」就是執政黨與一些小黨結盟,在議會內擁有多數議席以方便執政,至於執政聯盟內政黨總得票是否佔選民多數也不打緊。不過,這種比較功利的聯合政府形態的危機在於﹕社會上大多數人可能仍然不承認政府的代表性,會在議會外繼續反抗政府的政策。這類似當今香港的情。

「大聯合政府」就是執政聯盟內的政黨是在選舉中得到大多數選民的支持,而且很多時是較大比例的支持。這樣做能保證社會和諧,但必然涉及聯盟內政黨較大的妥協。有時在「大聯合政府」內甚至同時存在競選中的主要對手,例如德國幾年前有基督教民主黨和社會民主黨的左右翼主要政黨合組的「大聯合政府」,現時意大利也有類似的左右翼主要政黨組成的「大聯合政府」。

由於建制派在議會內已有多數議席,本來「大聯合政府」是比較適合的聯合政府模式,但特區政府有這個胸襟嗎?而經過過去多年建制派與民主派的惡性競爭,民主派中人與建制組聯合政府的意欲亦會很低。

第二類「少數派政府」的管治策略就是政府盡量採用反對黨的政策主張為己所用,以減少推行政策所可能面對的阻力。

美國採用總統國會分權制。總統在選舉中應該是得到多數選民支持,但有可能其政黨在國會內只是少數,於是一定程度上也是一個「少數派政府」。自2010年以來,奧巴馬一直面對共和黨佔多數的眾議院,於是施政舉步維艱。

克林頓採反對黨好主張 民望反彈

其實克林頓在上世紀90年代任總統時,也在第一次當選不久後出現了共和黨佔多數的眾議院。克林頓富政治謀略,他當時採用的管治策略就是在發現共和黨提出一些可取而又受人民支持的政策時,手到拿來為己所用,從而在19931994年間民望低谷反彈,終於在1996年以壓倒性優勢當選連任。

我相信香港民主派也有不少政策主張符合政府所用。不幸的是,特區政府為了扶植建制派政黨,往往在政策制訂時刻意製造空間讓這些政黨邀功「抽水」。這種做法或許在短期內可鞏固建制派政黨對政府的支持,但增加了民主派的疏離和敵意,從而間接增加了支持民主派的多數市民對政府的不滿,結果是因短期利益犧牲長期利益,因小失大。

根據世界各地的歷史經驗,「少數派政府」不一定無所作為,視乎執政者的政治智慧和胸襟,以及執政者與在野政治力量的互動。不過無論如何,「少數派政府」是否能有效執政,第一步就是政府明白自己是一個「少數派政府」並以之定位,改變思維、探尋出路。政府不願意走這一步,形勢就只能繼續惡化下去。

盧子健  公共事務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