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25日星期四

盧子健: 為何民粹政府只有低民望?




陳啟宗大戰曾俊華,是上星期本港政壇的大戲。這場戲展示特區政府已經陷入何其困難的境地。

特首的主要支持者批評他的財政司長是大罪人,是否特首的意思已經不重要,因為幾乎沒有人不以為陳啟宗這樣批評曾俊華,是為梁振英政府的不振找替罪羊。一個政府民望低並不為奇,一個政府有內部矛盾也不為奇,但一個政府以為公開鬥自己人可以挽救民望,就真的有點絕望的氣味了!

梁振英就任一年有多,其政府已經不新,其作風已成形。現政府的其中一個作風問題就是對很多問題都不服氣,施政碰壁、民望低並不是因此驅動檢視一下自己工作的不足,而是老抱怨人家對其不公,有時說是因為唐營的人輸了選舉後不服氣在攪局,有時說是因為「反對派」刻意搗蛋拖政府的後腿,有時說是因為梁振英被質疑為共產黨員的「原罪」,現在把罪怪到曾俊華頭上,或者以為可以把曾俊華變成前朝和公務員這種「頑固勢力」的總代表。但觀乎過去一年梁振英政府不斷的把責任往其他人推對扶持其民望並無什麼積極作用,恐怕現在拖曾俊華下水也不會有什麼不同效果。

話得說回來,現政府是我們記憶中香港最民粹的一個政府。梁班子在「曬冷」政績時會舉出長者生活津貼、港人港地、限奶令等多個以港人利益為優先的施政新猷,作為政府為民的例子。事實上,上述政策也確實曾為政府民望帶來短暫的「畄喜」,但為什麼一個如此民粹的政府只有如此低的民望呢?

首先,梁振英政府雖然比以前的政府民粹,但這只是相對的。在去年特首競選期間,梁振英憑藉曾蔭權政府官商勾結的形象爭取民望。曾蔭權被描繪為不理民間疾苦,大富家庭出身又是曾蔭權政府第二把手的唐英年於是背負了這個「原罪」,有些求變而單純的人在唐梁兩者之間選擇支持梁振英。

其實曾蔭權在任內,不管自願也好、被迫也好,已經愈來愈願意回應民間這樣或那樣的要求。最低工資是在曾蔭權任內落實,他也由抗拒到同意恢復居屋計劃,土地供應由勾地制度改為賣地與勾地並行,新界東北發展是在曾的任期內決定用傳統新市鎮模式推行。在曾蔭權任內,醫療開支不斷增加,亦預留了500億元為自願醫保計劃包底。等等、等等……

曾蔭權不斷調整政策回應民間要求,仍被批評為不理民間疾苦,第一是因為民間的要求遠比他願意做和能夠做的多,其次是舊的要求滿足了,新的要求又湧現。

簡單的說,無論是董建華、曾蔭權以至梁振英,他們的民粹都跟民間的要求有個距離。曾蔭權還在位時,梁振英提出一些比他進取的政策就已經能贏得掌聲,但在曾蔭權退位後,梁振英要和民間團體和民選議員鬥民粹,根本不可能贏。他提出長者生活津貼,就有人提出6570歲的人士不應被審查。這是目前香港政局的大勢,政府以為憑民粹可以建立高民望,是太天真太傻。

香港金融不穩才是大問題

不過,政府遇到更大的限制不是民情,而是因為政府的「上司」中央政府及其「造王者」商界都對香港民間的要求不甚了了。中央政府當然希望特區政府能夠有高民望,但也希望特區政府維穩,希望特區政府維持一個吸引的營商環境,不單是為了本地商人,還有內地資本、外來資本。香港的獨特角色比誰當特首更重要,不能隨意改變,坊間盛傳是中央希望曾俊華留任財政司長並非無因。梁振英搞房屋、醫療、社會福利、教育搞砸了也不會有什麼大問題,香港金融不穩定才是大問題。

至於特首的「造王者」商界原來屬意唐英年,後來在中央強力干預下才有一部分商界轉而支持梁振英。現在梁振英已當權,商界是否仍然與他對覑幹?沒有內情我們難作結論,但

但以香港商界的一般行為習慣來看,只要政府不是衝覑他們的利益做事,他們不會與政府對覑幹,正所謂「富不與官爭」。但倘若政府政策損害他們的利益,他們當然不會束手待斃,會大力還擊。商界與政府博弈,不需要像一介草民要上街示威,他們大都能上通天庭把意見直達中央,能夠影響特首的「上司」。他們牽制政府的能力絕對不能低估。

宜做好施政細節 減不必要摩擦

總的來說,政府在面對民間團體和民選議員時,無論多民粹也不夠民粹。而就算政府想更民粹一點亦不容易,因為無論是中央還是有影響力的商界都不願見到特區政府太民粹。香港特首並非民選產生,無法不受制於中央和商界。
特區政府要爭民望,民粹政策的作用有限,不如做好施政中的日常細節,改進施政作風,以實幹和虛心的施政消弭怨氣,減少不必要的摩擦。這樣做不會帶來什麼高民望,但可望減少無謂的爭拗!

盧子健  公共事務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