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2日星期日

黃偉豪﹕平反,就是為了往前走





——「六四」的迷思與謬誤

【明報專訊】年的「六四」,也是一個反思中國前途的良好機會。可惜,不少的反思似乎巳變成了愈來愈遠離「六四」真相和意義的迷思與謬誤。在多的迷思和謬誤之中,一個經常被提及的,當然是我們應早日忘記「六四」過去的傷痛,如果不願意把「六四」放下,只會使我們不能向前看及往前走,阻礙了國家的發展。

真正放不下「六四」的 是中國政府

以上的法的漏洞和錯誤十分多,但最過分的莫過於把指控的對象也倒轉了。真正放不下「六四」的,是中國政府,而不是人民自己。如果中國政府真的願意放下過去,面對將來,在「六四」發生以後的過往24年,「六四」這兩個字及有關它的討論,就不會成為了全國的禁忌,在一切的空間及媒體,包括了互聯網上,被徹底的封殺。提及「六四」及與它有關的人士,仍然受到政府的監控或迫害。

如果「六四」的意義,只是一件發生在24年前的史事件,對中國的現及發展沒有任何的示,根本不會如此觸動了當權者的神經。

24年了,中國政府對「六四」仍如此的緊張和放不低,正正因為「六四」所反映的價和意義,背後所代表的矛盾和衝突,仍然和中國政府今時今日的管治思維和理念有密不可分的關係,甚至主宰了中國整個國家應走的發展方向。

要真正了解「六四」對中國的意義,及它所帶來的衝擊,便必須要在觀察當中帶有史感,知道整件事的前因後果,否則,對它的認識和了解,只會是片面和瑣碎,就如香港政府負責教育的某高級官員一般,只當「六四」是史上的「沙沙石石」,顯示了自己對中國了解的不足和無知。

哈佛的史和政治學家羅德里克‧麥克法夸爾(Roderick MacFarquhar),便編有由劍橋大學出版社在2011年出版的《中國政治:中華人民共和國的60年》一書(註一),集合了多位專注中國問題研究的著名西方學者,共同探討中國過往60年,自中共建政以來的史,及當中所遇到的困難及挑戰。

「六四」的真正意義

在書中,便有獨立的一章,專注討論引致「六四」的前因後果,及往後對中國的衝擊。因此,除了想人民忘記事件及隱瞞真相的當權者外,根本沒有人如此幼稚地把「六四」視為中國史上的沙沙石石。

「六四」的真正意義,在於它反映了在近代中國的發展及改革上,所引發出來的力量和它們之間的爆發點。亦即是,「六四」是中國發展的關鍵時刻,史的重要分水嶺。

根據麥克法夸爾所編的一書中的分析,自中國由鄧小平實施開放改革政策以來,便釋放了不少的力量,形成了改革的動力,但又生了不少的矛盾和衝突。這些矛盾和衝突,存在於黨改革派與保守派之間的分歧,以及政府,或更正確來,是執政共黨和社會的對立。

當時矛盾和衝突的容,主要是分為經濟和政治兩部分。在經濟層面上的爭論,是應否進一深化市場化的經濟改革,還是向計劃經濟修正。在政治的層面上,主要的爭議是共黨應否放寬對社會的控制,以便回應在經濟和社會逐發展下,人民對民主和自由所生的訴求,及應否引入人民的力量來監察政府,以便控制由經濟改革所引發出來而日益嚴重的官員腐敗問題。

政治經濟之間的問題互相緊扣

在中國,政治和經濟之間的問題是互相緊扣,息息相關。「六四」的重要人物,巳故中共總書記趙紫陽,在他在六四之後被幽禁期間,由秘密音而寫成的《改革程》一書中,亦有提及在中國的發展和改革中,政治與經濟之間是如何地一脈相連,缺一不可

「而且沒有政治方面的改革,支持(經濟)改革的力量也很難充分發揮作用。改革中遇到的各種社會矛盾,沒有政治改革也很難得到妥善解決。比如在商品經濟發展的過程中,錢權交易,以權謀私,就是一個沒有社會監督的大問題。」(註二)

十分諷刺的是,雖然趙紫陽以上講述的是「八九六四」前夕的中國的情,但同樣的問題,在今日的中國,依然存在,只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六四」的結局,決定了中國及其人民在八九後的過去24年的命運。不幸的是,在收拾「六四」的殘局上,鄧小平為中國在經濟與政治的問題上,選取了兩個完全相反的發展極端。一方面在經濟上,繼續堅持改革與開放,但在政治上,卻日趨保守,不惜一切地鎮壓社會上的自由和民主訴求,用「穩定壓倒一切」為藉口,容不下任何的反對聲音,更不容任何人對共黨的領導地位作出挑戰。

繼續討論「六四」 不迴避 不放棄

兩極的取捨,帶來了中國往後的兩極發展。雖然經濟發展得更昌旺,但財富的分配兩極化,往往只集中和當權者有直接聯繫的小數人身上,甚至這少數人,也只是當權者的利益代言人。在政治上,中國的民主化不但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由於缺乏政治參與及人民監察的渠道,中國的人民很多時連受憲法保障的基本公民權利也受到侵犯,官僚濫權及腐敗的行為,無日無之,甚至接近到失控的階段。

在這個史發展的大環境下思考「六四」,「六四」非只發生在24年前的不足掛齒的一件往事。「六四」的平反,亦不應單單地被理解為受害人家屬追究責任或索償的簡單事件。中國政府一日未平反「六四」,一日便象它仍然堅決地否定了民主和自由在中國發展中的價,而中國目前把只有少數人分享到的繁榮和興盛,建立於無數人民被壓迫和削的現,也沒有了被推翻和逆轉的可能。

因此,繼續討論「六四」,不迴避,不放棄,才使中國有往前走的希望及進的空間。相反,把它否定或忘記,只會造成史的真空,發展的迷失,把中國從目前所面對的矛盾與衝突,再進一推入一個萬劫不復的深淵。

◆參考資料

註一. MacFarquhar Roderick ed. 2011The Politics of China: Sixty Year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N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註二. 趙紫陽(2009)《改革蒭程》香港新世紀出版社,第292293

作者是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副教授,中文大學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