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15日星期三

林鴻達: 石油氣的士 壟斷謎團




一直以來有不少批評指特區政府施政有向商界利益輸送之嫌,不過普遍集中於地產商賈方面,但只要細心觀察不同範疇的政策也存在這些疑團。514日一則報道某品牌的士重臨香港,表面而言對市民可沒甚麼重要性,但背後蘊藏着政府推行政策導致商業壟斷疑雲,繼而影響到市民日常生活,箇中的情況是值得探討。

特區政府以改善空氣污染為由,在2001年推動石油氣的士政策,透過立法限制的士只能採用石油氣或汽油驅動,並提供換車資助鼓勵業界淘汰柴油的士;另外還以公帑資助設立加氣站及氣價管制和優惠,促成全港逾18,000輛的士改用石油氣車款。鑑於政府規定只能採用「原廠規格」而不容許車廠或代理商仿效中國、澳洲、英國等地,將汽油引擎車輛進行改裝轉用石油氣,當年縱觀全球的車廠只有五個車款符合要求,其中有三款供應予香港的士業界採用。但後來各種因素,及至近六年就只得一個車型輸入香港。市民可能會認為這些都是要改善空氣污染該要付出的代價,但理工大學在2007年研究發現,行駛了多年的石油氣的士的排放比柴油車更嚴重,政府拖延至前年年底才打算強制更換催化器。但衍生出來的成本問題,業界與政府就資助問題又呈膠着狀態。又或可能認為沒有其他車廠供應車款予香港只是商業決定,可是宏觀的全球僅得數個車款,香港到底又有多少的選擇呢?

近年的士業界提出申請加價的其中兩個理據,就包括車價上升、維修保養成本增加以及氣價不斷上漲;翻查代理商或海關根據《汽車(首次登記稅)條例》公佈的資料,車價的確連年上升。縱使法例容許使用汽油車種,但成本比使用石油氣高出近倍,這就使的士業界只能硬着頭皮繼續採用石油氣車款。面對車廠或代理加價、更改規格五座減為四座;或是專用加氣站經營商只得兩家缺乏實質競爭,可見十多年來限制的士使用石油氣帶來的影響不單止涉及業界,與市民大眾也有莫大關係。

新加坡的「德士」(當地的華語稱謂)可採用柴油或天然氣車款,甚至是批准將原廠的汽油規格改裝使用天然氣,就有接近20個車款供業界使用。相比之下,香港的石油氣的士政策就出現一個「建立某方有利的政策造就壟斷」的疑雲,看着多年來特區政府繼續死撐石油氣的士在環保上的所謂成就,實在無法釋除政府官員們的利益轇轕之疑。或許特區政府批評陰謀論之際,請以文明和道理說服公眾,不只石油氣的士,為何有不少政策總有說不通的道理吧。


林鴻達  時事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