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25日星期六

鄭培凱: 湯顯祖人生夢醒

湯顯祖畢生的戲劇創作成就,都集中在《臨川四夢》之中,好像做夢是他最大的本事,而藝術想像的飛躍與翱翔,歸根結柢也都是夢。文學創作是文字的夢,戲劇創 作是表演的夢,只有做夢,才有無拘無束的自由,以展示無窮無際的才華。人世的現實生活有諸多困境,諸多挫折,諸多不如意,諸多無可奈何,只有夢,具有無堅 不摧的穿透力,可以穿透銅牆鐵壁,可以穿越時空限制,可以上窮碧落下黃泉,可以攀躋昆侖瑤池,可以遨遊五湖四海,可以化干戈為玉帛,可以齊死生為永恆。無 奈夢是要醒的,醒了怎麼辦呢?


湯顯祖棄官家居,寫完《牡丹亭》那一年(戊戌年,1598)的年底,明末四大高僧之一的達觀真可大和尚,專程到訪江西臨川,想要度化湯顯祖,讓他超脫世間 營營役役所帶來的煩惱。與達觀和尚相處的一段時間,湯顯祖心靈得到無比的慰藉,特別思考了如何面對夢醒之後的情景,想到人生百年,努力奮鬥了一生,如何可 以平平靜靜的離去,如何可以領悟佛家「空」的真諦,超越世俗「到頭來是一場空」的遺憾。達觀和尚離開的時候,湯顯祖依依不捨,一直送他到九江,後來還寫了 好幾首詩,懷念大師對他的啟迪。《江中見月懷達公》是這麼說的:「無情無盡恰情多,情到無多得盡麼?解到多情情盡處,月中無樹影無波。」這首詩反映了湯顯 祖皈依佛法的心路歷程,有懷疑,有反覆,企圖超越「情」這一關,達到「空」的境界,月光澄澈,無所罣礙,水流平靜,影無波瀾。另一首《思達觀》則說:「何 來不上九江船,船頭正繞香爐煙。第一人從歡喜地,取次身居自在天。語落君臣回照後,心消父母未生前。看花泛舟尋常事,怕到春歸不值錢。」顯然是受到佛法感 召,在達觀和尚耳提面命之後,對世間感官的歡愉有了超脫的認識。《牡丹亭.驚夢》裏說的「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經過了佛學的提升,不再是杜 麗娘小姐感喟的青春虛擲,而是湯顯祖晚年對人生意義的體悟,世事如棋,人生若夢。


達觀和尚告別不久,在次年的上元夜,湯顯祖做了一個夢,有些情景十分清晰,夢醒之後還記得,就寫了一首長詩《夢覺篇》,同時做了序,記下夢中情景。他夢到 床頭出現一個明媚迷人的女奴,大概未着衣裳。正滿懷欣喜,拿了一條畫了梅花的裙子,要給她穿上。突然有人報訊,說達觀和尚有書信從九江來。書信是本小冊 子,細節記不清了,大意是說「色觸之事」,也就是探討感官皮相快樂的意義。書冊之末有「大覺」二字,又有達觀和尚親自書寫的「海若士」三個字,讓他頓有所 悟。自從做了這個夢,湯顯祖就以「海若」為字,顯示他夢醒之後,海闊天空,心胸豁達,超脫世情了。


然而,人生多變,世事難料。超脫世情,談何容易。又過了一年(1600),顯祖五十一歲,完成了《南柯記》一劇,套用佛家超脫思想,探討人生到頭一場空, 與螻蟻無別。這一年,他賦予極大希望的長子士遽突然死了,年紀才二十三歲,對他造成莫大的刺激,久久不能釋懷,傷痛一直延續,到十年之後還寫下無限淒涼的 悲懷詩篇。再過一年,萬曆二十九年(1601),他五十二歲,朝廷大計,審核官員工作業績,上級不滿湯顯祖棄官求去,自把自為,屬於「浮躁不謹」的行為, 不准他順利致仕還鄉,給予撤職處分,讓湯顯祖憤慨萬分。這一年,他寫了《邯鄲記》,化憤慨為凌厲的批判,寫出官場的蠅營狗苟,到頭來只是黃粱一夢。次年 (1602),顯祖五十三歲,他所景仰的思想超前開放的李贄在獄中自殺,廉潔自守的好友趙邦清遭到罷官的不公待遇。再過一年(1603),顯祖五十四歲, 達觀和尚為民奔走請命,懇求朝廷停止礦稅的橫徵暴斂,遭到逮捕,瘐死詔獄之中。一連串的打擊與噩耗,紛至沓來,真如淳於棼在《南柯記》裏的感慨:「太行之 路能摧車,若比君心是坦途;黃河之水能覆舟,若比君心是安流。」顯祖可以超脫世情嗎?


湯顯祖是在萬曆四十四年(1616)六月十六日逝世的,享年六十七(虛歲)。在他逝世前半年,陰曆臘月二十一日,他母親吳氏去世,年八十五。過了二十天, 正月十一日,父親湯尚賢卒,年八十八。作為孤哀子,他雖然可以盡孝,親身服侍父母頤老而終,卻也心力交瘁,走到了生命的盡頭。他臨死前一天,寫了七首詩, 親自交代兒女門人,要按照他的指示來辦理後事,讓我們看到,他在最後的時刻,似乎洞徹了人生,夢醒之後,走得灑脫,如光風霽月。


他寫的《訣世語七首》,提出了七條要求:一祈免哭、一祈免僧度、一祈免牲、一祈免冥錢、一祈免奠章、一祈免崖木、一祈免久露。對於這七條,他一一解釋,詳細加以說明,並且賦詩確認,反映出臨終之時,神志清楚明白,安詳平靜。


解釋「一祈免哭」,他說,「生平畏聞哭聲。兒女孝敬,自有至性,不可强也。慎無倩哭成禮。」堅決反對民間喪禮請人來哭喪的習俗,認為兒女孝敬是發自天性,不必勉強,哭不哭不是重點。請職業哭喪人來行禮,是「佞哀」:「善哭已無取,佞哀非所懷。帷宮都遏密,偏覺有餘哀。」


解釋「一祈免僧度」,他說,「僧舊在門下者,無煩俗七。兒輩持半偈齋僧,念心經數週足矣。」雖然湯氏家族供養着一些佛徒,但是也不必請他們做七,不要勞師動眾,做一大堆無關緊要的法事,只要念幾遍《心經》就行了:「便作普度事,都無清淨僧。灑水奉《心經》,聊為破暗燈。」


解釋「一祈免牲」,他說,「肉食而鄙,六十七年於斯矣。殺業有徵,報何所底?每見牲奠,腥污塗藉,大非清虛所宜。乞哀婣遊,幸免牲命,止求蔬水見遺。非徒 省穢存潔,亦大為鄙人資冥福也。更煩屠宰到門不預乞免者,子為不孝。」自己活了一輩子,覺得殺生是會有報應的,所以,不要供奉犧牲。而且特別警告兒女,假 如不遵守告誡,依然以屠宰的豬羊來祭奠,就是不孝:「豕首高剌天,羊子隨墮地。何當魂魄前,作此不淨事?」


解釋「一祈免冥錢」,他說,「奠者楮幣相見,無煩金銀山錠等物。」別燒金箔銀錠,以及亂七八糟的紙紮冥器:「生不名一錢,自分作窮鬼。峨峨金銀山,不如一端綺。」


解釋「一祈免奠章」,他說得最詳細:「人生而偽,聞譽則悅。既反而真,聞諛則赧。往見奠章,誇揚爛熳。長跪高誦,兩為失體。竊不自揣,代中表門生預為數 語,無煩登軸,第書素紙,奠畢焚之,殊覺雅便。萬乞俯從。」維某年某月日,某某祝曰:「惟靈歸虛返真,顧主婣知遊,良深悲悼。兹陳素筵,附於蘭菊,用妥靈 心。嗚呼上饗。」不希望奠章長篇累牘,更不希望胡亂吹捧,乾脆自己寫個最簡單的祭文,寫在一張白紙上,奠祭完畢,燒了就好:「不煩奠者苦,我代作斯文。昨 日已陳迹,今日復何云?」


解釋「一祈免崖木」,他要求節儉,「化者須材,沙木堅厚為度,崖不足眩也。至囑,至囑。」千萬不要選取貴重的崖木,奢侈浪費:「千祀同一土,隨宜集沙板。闊崖無厚質,虛花誑人眼。」


解釋「一祈免久露」,他說,「地形取遠所忌,無久留。」不要花精神去堪輿,找甚麽穴坎:「世故不可測,隨在便安置。借問地上人,安知地中事。」


看起來,湯顯祖對人生若夢得到了最終的體悟,夢醒之時,四大皆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