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6日星期六

生活達人﹕醒覺 反核



文 林茵

日本311地震兩周年,各媒體均推出福島核災回顧特輯,時見日本災民要求返回疏散區、重建家園的信息,也有呼籲港人到福島旅遊購物、振興經濟,就是對居民最好的支持,彷彿輻射危機已成過去。

翻看新書《福島誓言——人民說永不重覆》,見到的卻是另一番景象,前福島居民說「核輻射污染情况嚴峻,我個人就不歡迎大家前來」,四成福島小孩甲狀腺出現異狀,清除輻射的工作幾近無效,災民回流只因在異地找不到工作和無法負擔避難開支……書裏集合福島居民訪問和各地反核人士的篇章,八十年代曾落力反對大亞灣興建的文思慧亦參與其中。

大亞灣之後 反核運動煙消

大亞灣一役後,香港反核力量基本上煙消雲散。然而福島核災令各國政府和核電廠忙於補救形象,誤導公眾的核能講座和教育活動倍增,加上對日本災民的關注,文思慧與一班朋友重新連結各團體組成「反核之眾」,出版刊物、邀請福島災民和反核專家到港交流,致力揭穿核能產業的謊言。事隔二十六年,文思慧無奈發現,核能「清潔」、「高效」的形象深入民心,香港人對核電早習以為常,反核聲音要再度喚起公眾關注,困難重重。

曾經,反核運動是香港公民社會的第一次大規模表態。一九八六年的切爾諾貝爾核災難,觸發包括學生、教師、宗教界、議員和政團在內的過百團體組成「爭取停建大亞灣核電站聯席會議」,一百萬香港人簽名要求停建大亞灣核電廠,「那時還未有六四,幾時聽過一百萬咁大的數字?以當時人口比例,幾乎是每五個人中有一人簽名。當年的說法是大亞灣有七成電力供港,但香港首先就沒有這需要,而且大部分電力供港,證明大陸也沒有急切需要。退一步說,就算中電、法國佬(提供技術)同大陸要搞這盤生意,是他們的事,為何要香港政府做財務擔保人?其實就是用香港人的錢去幫大陸發展核能技術,搵笨的,而香港政府也跟他們混埋一齊想做成這件事。」

清潔高效形象深入民心

政府當年積極配合大亞灣計劃的研究和談判,建制力量動員專家學者和立法局議員護航,大亞灣項目最終在漠視廣大市民反對下落實興建;由反核動員起來的公民力量,亦漸轉向民主運動,如《基本法》草擬和八八直選等,「有人搞人權、有人搞環保,總之社會焦點轉移了;對於反核,大家覺得唔起都起了,事無可為。」民間放軟手腳,政府和中電卻是積極接招,「咁多人出來反對,事發他們做了很多公關工作去救火,用假裝學術的形式做公關。」最大的板斧,是結合全球暖化的氣候議題,將核能描述為「減碳」、「零排放」的替代能源方案,「科學館展品也是這樣,一邊擺一大堆煤,另一邊是一小團鈾礦,『你睇那邊幾污染?呢邊就犀利喇,仲要一小塊已經唔知用幾耐。』」在九十年代成長的筆者,也記得教科書上對核能的形容詞就是clean and efficient,即使提到危險性,結論都是在平衡風險與氣候危機下值得考慮的選擇。

核輻射看不見 就是遙遠?

核輻射的危害,不像空氣污染、氣溫上升那般容易感受到,因此常被人認為很遙遠、不切身,八十年代的反核熱情迅速丟淡。事實上,福島事故後日本政府指定的強制撤離區是核電廠周邊三十公里,美國則建議美僑撤離周邊八十公里,福島居民亦在八十公里範圍內量度到跟切爾諾貝爾撤離區的輻射污染濃度,而香港市中心跟大亞灣核電廠只相距五十公里而已,一點也談不上是遙遠的事。就算不出大型事故,大亞灣平日運作產生的輻射水平、泄漏、核廢料的存放安排,香港人從不知悉,「我們成日問中電,你講到咁好、咁清潔,你的工人健康如何?是否個個都去到八十大壽?佢係無回應。外國通常都有核電廠員工的健康紀錄,可以作為輻射對健康影響的重要資料,但大亞灣無的,可能係散工、民工,已經返了家鄉。再引伸就是附近的居民了,核廢料開始時不斷產生高輻射,要在附近存放冷卻幾十年才能搬走,有無照足安全水平去處理呢?還是為了節省成本犧牲安全?」

輻射標準比大陸寬鬆幾倍

大亞灣運作至今二十年,本已接近國際平均的退役年期(二十四年),但最近卻簽約再延長運作多二十年,危機隨機件老化連年加深,中國政府的應對方式便是放寬排放量的標準,讓大亞灣得以繼續合格!「法律容許的氚水排放量由二○○一年的五十五點六倍。」氚可以排放到空氣和水裏,「對魚有怎樣的影響?或者落雨進入泥土、種出來的食物我們吃了?會唔會吹東北風的時候,你覺得好涼好舒服時,已經中招?香港人只會追中電減電費,卻不要求他交代這些事情。」兩年前福島爆發核災時,傳媒雖也有報道香港周邊核電廠林立的狀况,但討論很快沉寂下來,過沒多久香港人更放心享受特價日本料理,以為有政府把關,檢驗過沒超標就沒危險,「香港使用的輻射含量標準是每公斤食物一千貝可,說是來自聯合國食品法典委員會(Codex),事實上一千貝可是核災發生時以現場輻射污染為常態的緊急舉措,香港竟然採用作長期標準,打開大門把各地嚴重輻射污染區生產的食物都合法地引進來。」一千貝可,比中國和台灣採用的標準都寬鬆幾倍。

政府瞞騙公眾 良心專家被拒門外

核電的威脅從來不遠,只是太少人清楚它的真正為害。核子反應爐最初是為了製造核武而發明,與軍事用途關係密切,令一切資訊和研究成果都是機密;核電在各國的推動,都由政府資助,因為沒有一家私人公司可以獨自負擔得起投資開發核電廠,「由研究到宣傳、興建廠房、開礦、賣電,係天文數字的生意,當中政府補貼了很多,所以是不容許它倒下的。英國政府一聽到福島出事,即時發電郵給那些核電公司,叫他們快點補救形象。」香港政府亦不遑多讓,福島核災後主動賣廣告「輻射:時刻在附近,生活一部分」,說有效地應用輻射,既安全又造福人類 ;衛生署請高級物理學家開記者會,稱鈈元素不足懼,直接放在掌心都沒問題。然而,文思慧指出,在核研究的領域裏,專家聯合政府與業界欺騙公眾的情况嚴重,國際原子能機構等官方組織排除意見不同的專家加入,真誠公布輻射影響健康的學者輕則失去研究經費、無法出版著作,重者人格誹謗、住宅失火、公路意外接踵而來。

拆穿謊言對抗政商學界勾結

「曾經跟隨一個台灣學者的交流團,夜裏聊天,班學者講到明,『邊個出錢我就有點樣的環評』,當着自己班學生面前都咁講,佢未必是proud of這樣,而是覺得這是一個fact。好多年前,我睇到台灣一個教授寫篇文,大鬧美國不道德,『自己都開始唔起的核電廠,做咩向台灣輸出?』我覺得鬧得好!正!後來去到台灣教書,我就找他,傾得好投契,佢說起怎樣被國民黨迫害呀、摷佢office呀,我覺得真係勇士。之後到民進黨選到,佢做了環保署長,佢就話要起核電廠」。文思慧憤憤然,「佢就係林俊義。真係激到我死!所以話,你有張民主選票,唔一定有用,政黨背後係咩人支持?美國所有違反人民利益的核政策,都是正正式式在國會通過的。」在上者利益當前,透支全球未來亦在所不惜,民間反核人士要與整個政商學界勾結的集團抗衡,唯有從拆穿謊言入手,令更多人明白核能是什麼一回事,醒覺了才能凝聚力量。

香港核能輻射研究會主席文思慧(李紹昌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