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29日星期一

陶傑 :成熟的管治




女政務司司長呼籲香港人捐獻,搬出一句濫調「血濃於水」,引為笑談。

二十年前講這句話,或許還有點儍人相信。但是今天,由這個班子講出來,香港人就要反問:當你禁止中國孕婦來香港產子,將同是炎黃子孫的骨肉兒女標籤為「雙非嬰」時,為什麼你不講「血濃於水」呢?對大陸同胞限購奶粉兩罐時,你為什麼不講「血濃於水」呢?聲稱「港人優先」的時候,為什麼不講「血濃於水」呢?
很明顯,「血濃於水」是一句很虛偽的濫情官腔。當她呼籲你要「血濃於水」的時候,她膽敢公然偷天換日,扒竊概念,亂搬龍門柱(Moving the goal-posts),她認定你患了失憶症,忘記了她班子八個月來的言行。

推行語言偽術,首要像一個賭窟的主持人在施展千術一樣,幾隻骰子抓在老千的手裏,骰子裏灌了鉛,他看見賭客都買了「大」,他會開出「小」。當你押「小」時,他開出來一個「大」。身為政府,總不可以狎弄感性的語言,玩得如此低級的,一聽就聽出詞彙成語的骨子裏藏有水銀,搞得高官都好像行走江湖的老千,形象似乎不太好。

要捐款時她說要「血濃於水」,但她也說「監察善款用途」,會不會是「河水犯井水」呢?中國式的政治語言,一拆就穿幫,但官員還是不斷狡賴下去。香港華文傳媒天天報道這種三等的Sound-bite,十五年來都是這個樣子,「英國人做得到的,中國人也做得到」,會有許多人看見英國人開化出來的土著精英品種,在殖民地結束之後一一打回原形而傷感,懂得「中西文化差異」的少數,絕對不傷感,只會為「港英餘孽」一次次提供新聞娛樂素材而覺得好笑吧。

當年殖民地政府,處理感情,是多麼得體。譬如「六四」之後的百萬人大遊行,港督衛奕信親批,一句話也沒有說,在港督府裏,他看到電視的直播,默默垂淚,然後下達讓巿民遊行的決定。

何須在公眾面前濫情。英國人跟你並無血緣。沒有血緣不要緊,最重要是有普世的人性。那時有如此成熟的政府,香港人從來不必「反殖」。一切合乎常理,而常理今日已經消失,一座危城的民怨,就是如此滾沸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