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5日星期二

盧峯: 「奶粉大龍鳳」弊多於利




政協委員兼資深大律師胡漢清先生昨天表示,特區政府限制奶粉出口的做法不符合《基本法》條文,隨時會面對法律挑戰。他又認為政府未有把奶粉列入儲備商品,顯示奶粉沒有短缺危機,政府修例限制奶粉出口將會損害香港自由市場聲譽。給嬰兒、幼兒吃的奶粉變成中港矛盾熱點,再變成兩地傳媒民眾罵戰的課題,已令不少人搖頭嘆息;現在還有人把問題提升到違反《基本法》的層次,提升到法律違憲審查的層次,這樣的變化及不斷升溫實在令人不安及遺憾。

根據胡漢清先生的說法,《基本法》第一百一十五條列明「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自由貿易政策,保障貨物、無形財產和資本的流動自由。」特區政府以打擊水貨活動及水貨客為理由限制奶粉出境跟這個條文的規定不相符,跟自由貿易政策有牴觸,將來有人提出法律挑戰是大有可能的事。純粹從條文的字眼來看,限制奶粉出口的確有可能不符合一百一十五條的規定。不過,任何憲法條文都不可能也不應該單看字面上的意思,法庭通常會考慮實際情況包括香港及不同國家對自由貿易政策的註釋。而所謂自由貿易政策並不意味政府不可以有任何規管或限制,對個別產品特別是所謂戰略物資或民生必需品出入口實施管制可說是普遍的做法,一般而言不會被視為違背自由貿易政策或精神。當然,香港過去幾十年一直朝減少管制、便利貨物服務進出口為發展目標,今次限制奶粉出口數量明顯跟一直奉行的發展方向不同,這樣的情況在法庭上也可能被質疑。

規限奶粉出口是否違反《基本法》不可能由胡漢清說了算,最終還得看香港法院特別是終審庭如何解釋《基本法》有關自由貿易條文。撇開違反《基本法》與否問題,限制奶粉出口肯定對香港作為自由港及自由貿易城市聲譽造成損害。首先,奶粉並不是甚麼戰略物資,也不是像稀土或供應量有限的特殊商品;從全球市場看並沒有出現短缺情況,甚至奶粉供應商也一再申言奶粉供應充足,而且可以源源不絕輸入香港。在供應充裕的情況下特區政府突然修例大幅收緊奶粉的出口量,規定每人每日只能帶兩罐出境,其他地區包括香港的貿易夥伴肯定覺得香港的政策變得不合理、不穩定,甚至質疑香港維護自由貿易的決心。此外,自從梁振英上台後,特區政府已把干預之手伸向不同行業及市場,並且放棄「大市場小政府」的原則,大談適度有為以肯定政府加強干預的做法。對向來視香港為自由經濟最後堡壘的評級機構及智囊組織而言,香港的經濟自由已在快速褪色。現在連貿易政策政府也插上一手,引入不合理的限制,香港的國際形象難免大受損害,並直接影響對外資的吸引力。

限制奶粉出口新措施除了損害香港作為自由港的聲名及地位,除了可能削弱香港對外資的吸引力外,它對兩地民眾來往、對兩地民眾關係也有不良影響。來香港購買奶粉的內地民眾無疑有一些水貨客,但也有不少是讓家中嬰幼兒食用的。即使是水貨客,他們購買奶粉也是為了供應在內地市場無法買到合格奶粉的父母,也是為了讓內地嬰兒不用冒險吃進有毒奶粉。香港突然大幅收緊內地居民來港購買奶粉的數量,他們除了可能因不明新法例而誤墮法網外,他們家中嬰幼兒的奶粉供應更立時出問題,甚至被迫使用來源、成份不明的產品。對內地居民來說,這樣的改變肯定令他們對香港的觀感轉差,令他們不了解甚至有怨氣。要知道每天有數十萬人往來香港與內地,香港居民在內地生活及工作的同樣數以十萬計,一旦兩地民眾關係惡化,雙方的交流肯定受損,在內地工作、生活的港人也難免受影響,處境變得困難。

是否該以法例限制奶粉出口,是否該長期執行有關政策實在該重新考慮,以免因一時的供求失衡損害香港長遠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