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24日星期日

盧峯: 樓市超級泡沫不能坐視




不到四個月時間,特區政府再次對樓市推出「雙辣招」,包括大幅增加買樓時所付的印花稅及進一步收緊銀行按揭政策。若果加上10月底的買家印花稅及主要針對短炒的加稅版印花稅,政府針對樓市推出的懲罰性財政及稅務措施不算少,令買家特別是境外買家及投資者、炒家買樓的成本大幅上升。撇開政策是否有效、效用可以維持多久不算,今次政府再出招實在是理所當然,也可以說是被非理性亢奮逼出來的。

雖然幾位官員都強調今次政府再推出打擊樓市辣招是深思熟慮後的部署,跟長實拆售雍澄軒引發的「瘋潮」無關;但只要看看投資者、炒家連業權不清,前景不明,形同雷曼迷債的物業項目也狂熱追捧,幾天內掃清,就可以清楚知道樓市不但比97年的「瘋癲期」還要瘋癲,而且到了極為荒謬的地步。若果任由這份非理性亢奮發酵滋長,樓市泡沫將會進一步膨脹,嚴重威脅金融體系穩定及社會經濟發展。

事實上早在雍澄軒風波以前本地樓市已處於高處不勝寒的境地。從09年金融海嘯後開始,香港樓價節節上升,先是豪宅屢創天價,然後大型屋苑接力;到過去幾個月,連原來屬於上車盤的新界西北屋苑、單幢樓及二手居屋也被狂潮波及,樓價不斷攀升,不但打破97年的紀錄,升勢更是越來越急。換言之,不管是豪宅、大型屋苑或上車盤都已成了市民可望而不可即的東西,都已遠遠超出不同階層市民的負擔能力,都已脫離經濟基本因素。誰都知道,任何商品、投資產品都不可能長期偏離經濟基本因素或市民負擔能力,都必然要面對調整壓力,就像97年時的樓市。那一次調整,樓價短期內下跌近半,到沙士疫潮時更大跌七成,令數以10萬計業主成為負資產業主,令香港陷入前所未見的信貸及債務危機,令香港經濟成為一潭死水。為免重蹈覆轍,特區政府當然有必要採取更嚴厲的打擊炒樓措施。

更可怕的是,最近幾個月的樓市狂潮比97年時還要厲害,風險還要高。首先,今次樓價狂升是超低息環境下的產物,不管是銀行評估業主的還款能力或業主考慮自己買樓後的財政狀況都是以超低按揭利率(大概兩厘)為基礎的。只是,這樣的超低息情況不可能長期持續,最遲明年底、最早在今年年尾就會開始有變動。一旦利率開始回升,業主就要面對還款增加及樓價下跌的雙重打擊。相反在97年時,按揭利率處於八厘、九厘的高水平,泡沫爆破後樓價雖然下跌,但還款也隨着利率不斷調低而減少,成為「樓蟹」的業主至少有較大能力可以守下去,不致斷供影響整體信貸情況。

顯而易見,在利息回到較正常的水平後,現時超高的樓價固然會應聲下跌,現時已到極限的供款能力則肯定會超標,令個人以至銀行面對極大壓力,令斷供或被迫收回樓宇的機會大大增加。這樣下來,香港經濟要復元只有更困難,並且需要更長時間。特區政府怎能不因應比97年更巨大的經濟金融風險而採取更有力的措施呢?

還不能確定今次政府的雙辣招能否有效遏止炒風,能否令樓市冷靜一點;又或是像某些地產代理界人士所言效果只會短暫。但特區政府有必要繼續密切監察樓市情況,必要時推出更多抑壓需求的財政或稅務措施。只有不斷增加炒賣的成本,只有令樓市面對政策風險,才有可能令炒家不至肆無忌憚,才有可能稍稍減低樓市出現超級泡沫的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