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14日星期四

李平: 期待烏坎創造發展模式




20119月村民大規模抗爭,到20123月村民一人一票選出村委會,廣東的烏坎模式備受海內外輿論關注。出人意料的是,不到一年,烏坎模式竟然有夭折之虞。當年被盜賣的土地仍未能全部追回,維權的骨幹分子因權鬥而分化,上任一年的村委會主任林祖鑾宣稱後悔參與維權運動、自找麻煩。

烏坎境況令人欷歔,有內地學者認為是林祖鑾等新領導集體沒有村務經驗,「可能是好人,但不一定是能人」。這固然是原因之一,但根本原因仍在於利益分配問題,因經濟利益受損而奮起抗爭的烏坎村民,在驟然享受民主選舉權力後的期望必然是分享經濟利益、享受分地分錢的好處。

烏坎新村委會未能及時回應村民訴求,有能力問題,但更有當局的取態問題、制度問題、農村發展模式單一問題。烏坎迄今未能追回全部被盜賣的土地,豈是新村委會能獨力承擔的?一如網民所質疑:「現在上級的意思就是想看你笑話:你不是要自治嗎?你就自生自滅吧!烏坎村賣了那麼多地,上級領導一點責任都沒有嘛?他們會沒得好處?現在能幫你把地要回來嗎?」烏坎新舊村委之間的權鬥,同樣令人懷疑有官員在背後縱容。

況且,烏坎與大多數沒有礦產等自然資源的農村一樣,在土地開發利用方面可選擇的餘地不多,要麼發展房地產,要麼發展工業區。前者曾引致前村官私賣土地問題,後者面臨廣東當局「騰籠換鳥」政策,烏坎村委會就算全部追回被盜賣的土地,要引入可讓村民獲利的項目,並不是短期內可以做到的。

烏坎一年來的實踐表明,中國農村民主自治之路坎坷曲折,在實現民主選舉、村民自治之後,如何推進經濟發展、讓村民看到發展前景及享受發展成果,更是重中之重、難中之難,但如果因此宣佈烏坎模式失敗、因此推斷民主不適合中國,顯然是別有用心。烏坎村既然走上了一人一票選舉的民主之路,就不可能再走回頭路,村民自治已是烏坎的不二選擇。烏坎村要重現和諧,關鍵不在於重選村委會,而在於要找到適合的發展道路,只要優化村民自治的架構,只要探索新的發展模式,就有機會迎來烏坎模式的第二個春天。

其一,烏坎維權骨幹的分化是因村委會人選限定七個,但要人盡其才,烏坎大可成立不同行業的經濟發展小組,允許更多人分享決策權及利益。在這方面,烏坎要走出去,借鑑江蘇華西村等先行者的管理經驗,不要故步自封,不要坐等政府的支持。

其二,在追回被盜賣的土地後,如何開發利用,不只要聽取村民意見,確保發展房地產的利益不被私吞,發展工業項目不污染環境遺害子孫,更應廣邀學者、專業人士參與評估、研究,為烏坎的發展訂立長遠的目標、規劃,讓村民看到長遠利益。

其三,烏坎村的知名度是其招商引資、引進人才的金漆招牌,如果未能在村民中遴選出眾望所歸的經濟搞手,何妨嘗試進行公司化改造,將村委會衍變成董事局,對外招聘專業人才負責土地開發、項目管理?

當然,在中國現行政治環境下,烏坎村要事半功倍地創造發展模式,有待當局扶持。烏坎民主模式是廣東前省委書記汪洋的政績,烏坎發展模式能否成為新任省委書記胡春華的政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