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19日星期六

查映嵐: 追憶那個年代的宗師們


王家衛拍葉問,樓梯響聲都已聽了好幾年,殊不知拍出來的電影英文名The Grandmasters,重點在複數,葉問作為敍事者娓娓道出他和宗師們的前事。片子布局極恢宏,野心在於刻劃詠春、八卦、形意、八極四大拳派的盛衰 史,卻礙於長度問題,終將丁連山、宮羽田、一線天這幾條故事線剪至肢離破碎,甚至一線天的身世武功、丁連山是何許人、「面子里子」之說何解都沒法交代清 楚。不但可惜了張震和極有意思的情節(詳見張大春博客),出來的結果也予人結構鬆散、敍事混亂、枝節蔓生至不受控之感。王家衛舊有<重慶森林>和<墮落天 使>由一齣電影分拆成兩齣,我想何不老調重彈,乾脆把這些部分另輯成一部片子,豈不更痛快?如今唯有坐等四小時版了。

然而我對<一代宗師>的批評僅止於此,個人認為電影是瑕不掩瑜;敍事方面的缺憾,掩蓋不了它的優秀之處。在佛山金樓「比想法」一幕,葉問以一句「大成若 缺」折服宮羽田,說不定這也是王家衛對新作的評語。對於聚焦於電影之缺的觀眾,<一代宗師>至少還有一堆極漂亮的對白,可堪玩味的台詞俯拾皆是,編劇出身 的王家衛顯然在劇本上下了許多功夫,廣東話對白生鬼傳神,國語對白詩意大度,總之功架十足。要是連對白也不甚欣賞,那最低限度還有武打場面,流麗緊湊,尤 其雨夜和月台兩場,簡直是武打的極致了。

再說,王家衛的電影,令人印象最深刻的往往是一些零碎段落,還有人物之間的情感糾葛;有很多細部,你可以說他扮嘢、懶有型,但那些難以言說的情緒和情感,恰恰是從這些地方滲透出來。會說故事當然是好本領,但不必是評價電影的唯一準則。

對於王粉而言,<一代宗師>感覺既熟悉,又陌生。獨白、字幕卡、還有不時出現的王體台詞(例:「如果人生有四季,四十歲前,我的人生都是春天」、「世間所 有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 都令人心中不期然泛起一陣暖意,至少看文戲時不會時空錯亂,思疑自己在看侯孝賢。電影裏的時間不時被那些忽然出現的慢鏡頭打亂,又有火車站決鬥一幕,列車 久久未駛離月台:時間可任意擠壓或延宕,<一代宗師>雖設定在民國,卻保留了一貫的王式後現代時間觀。王家衛向來也擅寫情,<宗師>裏葉問和張永成、宮二 兩個女子之間「道是無情卻有情」,描畫得清淡而出色,還有葉問哀小女兒一幕,直接而克制的手法加上梁朝偉的表演,無懈可擊。



久違了王家衛,以上這些都令我當時微微激動。但話雖如此,這部戲的構想卻比舊作都要宏大,在兒女情長以外,王家衛濃墨重彩地描寫了一個大時代,還有專屬那 個時代的一種氣派。情之所在,他往往以失落和匱乏來表現;民國武林的氣魄,同樣以對照的手法描寫,最明顯莫過於前半佛山金樓之輝煌,對應後半香港深水埗街 頭的破落,兩處皆是英雄地,到了後來卻都是虎落平陽了。宮羽田丁連山那一代的宗師,奔走於中華大地矢志融和各派拳術,到了葉問那一代,戰後流落香港,能教 武且能拒絕做龍虎舞獅跌打正骨,已是最好的結局﹣這個最好是對比一線天的白玫瑰理髮廳而言,所以想來張震的部分其實同樣有對照的用途。

除了局部的對比,電影的整體結構也顯然花過心思。王家衛拍葉問,顛倒了武打片慣常由打嘍囉一路進化到打大佬的手法,最精彩的一場雨夜打鬥開首已經出現,流 麗、緊湊、張力十足,之後在金樓與宮羽田比試打戲欠奉, 和宮二的切磋是點到即止,後來流落到香港打羅莽,「兩隻手,八隻腳」已經搞掂,愈打愈容易,最初高漲澎湃的潮水,兩個多小時之間緩緩退去。後半部宮二稱已 遺忘六十四手,宮家武學滅絕,葉宮二人的感情在一剎的燦爛迸發後無疾而終,在在映照武林的煙消雲散。戰後的中國和香港,大義再無用武之地,人們所能關心 的,僅生活和生存二事而已。大時代終歸於日常,電影由聚而散,吟唱一曲舊日的輓歌。



然而<一代宗師>的野心,也並不止於為消散的武林唏噓感歎。從前王家衛愛寫失神的角色,為失落的人、物和記憶而頹廢沉溺,但到了<一代宗師>,卻表現出一 種豁達。宮二從年少氣盛並執着於宮家不能輸,到後來淡然謂「武學千年,憑甚麼宮家的就不能絕」,當中是有無奈,但同時也是看破,從見自己走到見天地。中國 的武學,體現了千年中華傳統最高的精神境界,講求無招勝有招、手中無劍心中有劍,從有歸於無,由無而生有,民國以後,武林似是煙消雲散,但「世事無常,沒 有甚麼可惜的」,其實已無所謂失落。葉問落難香港,教出一個李小龍,中國功夫於是得以揚名國際,我們因李的名聲今天得以重新認識葉問和他的時代,當初的宗 師們是始料不及吧?以四季喻葉問生平,因此饒有深意:佛山淪陷,他的人生一下子由春天渡到冬天,然而斗轉星移,冬去後總是春來,人生也好歴史也罷,一直一 直走,最終走出一個圓。

王家衛在訪問中說,他要拍中國人的美好,確實他成功描畫了一個令人無限嚮往的舊世界。曾經的民國人,叫我們自慚形穢,我們絕望於百多年來民族盛產阿Q、李 大頭,想望那種似已消失的正氣、剛烈與純粹,然而<一代宗師>表現的歴史觀提示我們,武學和它代表的精神,其實從不曾消失,其實仍然流淌在我們的血液裏靜 靜等待,靜待我們成俠。

延伸閱讀:
張大春博客 <丁連山生死流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736b5b0102e272.html
南周訪問 http://www.infzm.com/content/84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