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3日星期六

陶傑: 評說太古城




香港太古城的樓價每呎一萬四千,幾乎世界紀錄,值不值得呢?

以樓質而論,叫做「太古城」,英資三十年前的基業,管理完善,房子的結構合理。英國人雖然是「殖民主義者」,但終究把人當人辦,不是當畜生和白癡對待,說好九百呎,實用面積就是九百呎,所以「太古」的產品,就是品牌。

香港的下一代,想懷念英殖,真的不必揮動什麼英國旗。英國人還沒有走,香港還有幾處小英國:金鐘的太古商場、九龍的又一城、香港的太古城,都不就是活生生的英國嗎?閒來逛逛,注意細節:空間、光線、管理。

還有,太古的商場,走廊上男女洗手間都免費向公眾開放,即使你不光顧他的店舖,英國人不必你先走進一家租戶餐廳,坐下來,問侍應要一條男廁鑰匙,吊着一根木牌,晃來晃去,要你走半條走廊去對面,讓全世界都看到你內急。

太古城呎價一萬四千,價值就在這裏,而且,會越來越稀罕。日本人喜歡租住太古城,他們懂得英國人的管理與外面有何分別。

但是太古城的悲劇,是由於樓價升得太快,交投量非常之高。中國人剛買了一個單位,兩三年漲了三成,急不及待,放售圖利。所以住太古城的人很慘,樓上樓下永遠在裝修:你住八樓B座,九樓C座放售了,裝修工人鑽牆、鋪地線,砰砰砰砰,吵完三個月,又輪到七樓A了。

因此太古城雖然是所謂「優質樓」,海景動人,但太古城的業主沒有人權,無法享有與維港夜色相配的寧靜,英國人給你留下了好房子,留下了夕陽、海港、空間,但英國人沒有叫你全民都短視、投機、貪婪。「當家作主」,還好意思罵人這也對你不住,那也在陷害你?不,他沒有,禍福無尤,唯人自招,你今天的問題,全是你自己的錯。

明報社評: 美大選兩黨叮噹馬頭 誰解決就業誰就當選




若單從選前的民意調查來看,奧巴馬和羅姆尼是叮噹馬頭平分春色,三兩個百分點的差別,隨時一夜之間可以翻盤輸掉,也可以一個周末從後趕上。美國總統大選曾經是有過紙一樣薄的勝負差距,1960年甘迺迪在全國6800萬投票選民中,以11萬票的微薄優勢險勝尼克遜;2000年更是經典,喬治布殊的普選票得票比戈爾少54萬,卻在選舉人票以5票之差壓倒對手入主白宮。奧巴馬與羅姆尼如此短兵相接,爭取連任的奧巴馬在上周颶風「桑迪」襲東北時表現惹人好感,一向對他批評甚力的紐約巿長彭博表態支持連任,在選前得此奧援,對奧營來說不啻是一劑強心針。

1230萬人失業  美國怨氣未消

奧巴馬是在4年前金融海嘯襲來時上任,4年來,美國經濟不見霍然而癒,僅是勉強保住免於蕭條的噩運,失業率力保不超8%,上周五的10月份失業率微升0.1百分點為7.9%,美國歷史上,沒有一個總統能在失業率8%下連任,若以此觀之,奧巴馬或可鬆一口氣;10月消費者信心指數是20082月以來的新高,雖然說不上欣欣向榮,但一股樂觀氣氛正緩緩冒起似是不爭之事。羅姆尼異軍突起,他是麻省前州長,並無聯邦實務經驗,給予美國選民的信心比不上奧巴馬。不過,7.9%的失業率,不能稍減1230萬此刻仍找不到工作的民眾怒氣,這可以說明,羅姆尼緣何在第一次候選人辯論後民望突然茘升的原因,正正就是奧巴馬最大隱憂。

美國政治奇妙之處是會給任何人一個機會,哪怕他是少數族裔(如2008年的奧巴馬),或者缺乏聯邦事務經驗(如1992年的克林頓),當美國選民決心要變,任何因素都不是難題。羅姆尼在關係到3億美國人的經濟議題上,比奧巴馬獲得更多民調支持,便是他針對奧巴馬年代的高失業率,提出5點就業計劃,包括推動石油等能源產業、加強培訓,以及降低工商業稅率。反觀奧巴馬招數不多,除了繼續推行創造就業計劃,便是指摘羅姆尼的減稅有利富人,令聯邦赤字大增。不過,這些是否美國民眾走進投票間後,義無反顧投給羅姆尼的原因,值得仔細推敲——近月美國經濟明顯好轉,選民會考慮到,是給奧巴馬另外4年發動經濟,抑或在這轉捩點交給羅姆尼放手賭一局?奧巴馬經濟政綱不如羅姆尼的雄圖壯志,但實績是美國經濟至少在數據來說有向好舻象,羅姆尼是「美麗新世界」,可是要冒風險,這便是美國選民認定羅姆尼處理經濟事務會比奧巴馬優勝(65%對35%),但在全國民調始終落後奧巴馬的背景原因。

美低息期勢將結束  港防資產泡沫爆破

美國經濟近期走勢,在沉寂4年後,可能回到上升或者至少平穩的階段。長期低息環境及外圍資本回流,將出現周期性的經濟上揚,對奧巴馬和羅姆尼來說都是好事,但對太平洋這邊的亞洲卻是另一回事。聯儲局推出量化寬鬆3期(QE3)時指出,低息環境可能持續到2015年,也就是說,低息會在未來4年總統任期內結束,取而代之的極可能是美國經濟回暖後產生的通脹。港元與美元掛鹇,港息無法不跟隨美息上升,香港近年因為低息而出現的資產泡沫勢必面臨爆破危機。對於中國來說,美國經濟上揚有助出口,但同樣面對外圍通脹帶動的本土通脹,必須保持警惕。進一步說,若羅姆尼上台,此前信誓旦旦說要革除聯儲局伯南克職務,倘羅入主白宮,又「實踐承諾」炒伯南克魷魚,伯南克所代表的量化寬鬆政策勢成絕響,到時流動性大減,心理上沒了聯儲局「包底」的保障,這是另一個隱憂。

經濟是兩黨爭逐的重中之重,至於政治以及外交,美國人的現實(或曰務實)是在於先解決吃飯問題,再談其他。因此,儘管奧巴馬和羅姆尼在對中國的政策上起初罵得甚兇,到了第三次辯論卻不為已甚,覑力甚少。這是美國內部事務拖住後腿,無暇花太多力氣處理。中國今次應對奧巴馬和羅姆尼尤其是後者的叫陣,十分成熟,值得讚揚,簡而言之便是「悶聲發大財」。北京深明美國這刻無以抽身對付自己,更明白美國這一刻還不至當中國是「敵人」,若說當中國是「對手」也許更貼切。中美之間當然不可能全無齟齬,美日同盟60年尚且就駐軍基地和貿易摩擦多次吵架,何中美這對建交33年的競爭對手?必須說明,若羅姆尼上台,中美之間可能稍有震盪,一是可能宣布中國為貨幣操控國,也可能爆發貿易戰,崎嶇之路稍有折騰,不可不防,這所以中國的國際關係學者,都說希望奧巴馬連任。

沈旭暉:少數族裔的抉擇




近年美國族群議題愈來愈為世界各國重視,但其實在美國本土,早在冷戰結束後,「大美國主義者」一片樂觀之時,已有不少右翼學者、評論員對此感到不安。例如以發表「文明衝突論」廣為人知的亨廷頓教授,生前曾出版著作《我們是誰》,擔心新移民後裔和自由派會合力摧眦美國(「我們」)的核心價值。當美國白人出生率持續下降,非洲裔、拉丁裔人口持續上升,白人數十年內就會成為美國少數族群,這趨勢對總統大選有何影響?

白人減少共和黨恐變在野黨

表面上,民主黨自然是上述趨勢的受惠者,因為主要少數族群都明顯傾向形象相對多元的民主黨。以非洲裔美國人為例,上屆他們投票給奧巴馬的高達95%,就是1992年投給克林頓的也高達82%,成了共和黨最難拉攏的族群,哪怕共和黨曾推出一些標誌性黑人代言人參選,也扭轉不了它代表白人利益和最富有階級的形象。至於出生率和移民數目同樣驚人的拉丁裔美國人,上屆投給奧巴馬和麥凱恩的比率是67%31%,亞裔則是62%:35%。在這屆選舉,一般民調預測奧巴馬大概能維持上屆在少數族裔票源的優勢,羅姆尼的摩門教背景、白人富豪形象,加上在外交議題連連出醜,也不利他拉攏非白人群體。難怪不少共和黨人擔心假如他們再不轉型,在人口結構此消彼長下,在未來政壇只會成為永遠的在野黨。

拉攏亞裔比想像中容易

但當我們仔細閱讀數字,卻發現現實世界並非這麼簡單。在2004年,布殊連任成功的一大關鍵,就是得到為數不少的拉丁裔選民支持:他和民主黨對手克里的拉丁裔支持度是45%55%,而在四年前,他和民主黨戈爾的拉丁票比率卻是35%65%。換句話說,在2004年,民主黨流失了大約10%的拉丁票,他們被認為是最重視宗教道德、倫理價值的一群拉丁裔人,布殊因為任內強勢支持保守價值,加上曾長期擔任和墨西哥接壤的得州州長,贏得不少歡心;相反克里比起戈爾、奧巴馬都缺少代表弱勢社群的色彩,就鞏固不了民主黨基本盤。再以亞裔為例,在1992年,他們原來是以55%31%支持共和黨的老布殊,因為以往移民美國的亞裔不少是為了逃避中國、越南、北韓等共產政權,意識形態相對傾向共和黨,加上老布殊曾任駐華大使,也令一些亞裔人士感到親切。

這些數字,都反映共和黨日後不一定對族群議題無計可施。其實拉丁裔和亞裔的意識形態和價值觀一向相對保守,其實更接近共和黨的若干核心價值,只要共和黨未來重點推出拉丁裔候選人,再度身訂做政綱,例如以關注拉丁美洲、而不是中東為外交重點,不難異軍突起。須知目前共和黨已有兩名拉丁裔州長,分別代表新墨西哥州和內華達州,也有一名拉丁裔參議員,他們都是未來選總統的黑馬。至於亞裔的平均學歷及收入,甚至比美國白人更高,相對不大看重民主黨的福利政策,投票傾向還有很大可塑性,只要共和黨找到合適的代言人,有了老布殊的數據打氣,拉攏亞裔也可能比想像中容易。

拉丁裔亞裔票源左右大局

從羅姆尼陣營不惜犯下美國政治禁忌,公開說「共和黨鮑威爾支持奧巴馬是因為二人有共同膚色」可見,共和黨目前已幾乎放棄黑人選票,這也是共和黨高層感到徒勞無功的戰場,但只要它在未來四年能拓展拉丁裔和亞裔票源,兩黨均勢就足以維持下去。

香港中文大學社會科學院副教授、國際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國際關係研究月刊》總編輯

林培瑞:莫言的「闖禁」藝術




編按﹕中國作家莫言奪得諾貝爾文學獎,中國政府一反先前態度,熱烈唱和,內地網民與知識界則有連番熱議,文學造詣與政治表態之間,是否亦不存在很大的空間?今期本版摘譯本身是中國文學研究專家、曾翻譯《零八憲章》的林培瑞教授(Perry Link)擬發表於The New York Review of Books的評論文章,且看他如何談論莫言的文學作品。

莫言自90年代遇上的一大難題,是尋找他能長遠採用的寫作嗓音。《紅高粱家族》雖然確是突破,但只因為在80年代的政治環境中,中國作家憑覑「闖禁」就能出名了,而《紅高粱家族》一口氣闖了兩個禁區﹕性事解放、就中日戰爭說真話。到90年代,未打破的禁區比前少了,還留下來的(如六四屠殺、高官貪腐、台灣、西藏、新疆)卻都是生人勿近的非常禁忌。

被欺壓歸咎低級官員

他最後找到了一把拉伯雷風的聲音,而且比拉伯雷更貼近世俗。人類擁有許多動物天性——吃喝拉撒、打鬥嚎喊、男女媾合,有時也有一些動物未必有的特質,例如欺侮、合謀、背叛。莫言的表達中充滿嘲諷,也包含了許些狂想,以至有論者將之比作馬奎斯的「魔幻寫實主義」(但實際上他有沒有讀過拉伯雷或馬奎斯,卻令人置疑;當中有所雷同,卻不能認定他受到二人的影響)。

莫言寫社會底層的人,在《天堂蒜苔之歌》中,就明顯站在飽受地方官欺凌的貧農一邊。在當下的中國,同情被欺壓者是有相當市場的,但必須注意,莫言寫被欺者命運的手法,跟劉曉波、鄭義等異見作家不同。劉和鄭譴責整個中國專制制度,包括最上層的人,但莫言等建制內的作家斥責的是地方上的污吏惡紳,高官在圖畫中不會出現。把人民苦難的責任推在低級官員身上,是中國統治精英素來的做法。在網絡崛起的今天,信這一套的人已少了很多,但這論調仍行之有效。莫言這類作家很清楚這一點,他們未必喜歡,但卻接受了讓步,這就是留在體制內的代價。

莫言寫了好些涵蓋中國20世紀歷史相當部分的全景角度小說。「重寫歷史」是90年代開始的中國虛構小說潮流,但對於體制內作家,如何處理大躍進或文革等歷史片段,是一大難關。莫言的方法是,在處理「敏感」事情時,就讓某種瘋狂鬧劇登場。《豐乳肥臀》在第六章寫到大躍進時,莫言拿毛澤東的荒唐農業政策(例如提出動物雜交以繁殖全新物種)大開玩笑,卻隻字不提其後的大災難。兔羊雜交有何不可?書中一名豐乳女志工道,就是把領導的精子打進豬子宮也沒問題!當場爆笑滿堂。

笑談敏感議題

對中共而言,這種寫作模式是很管用的,不僅因為它避開了嚴肅地直面歷史,也因為這種文章能起安全閥的作用。這些敏感話題至今仍然具潛在爆炸力,領導人將之當笑話看待,也許比起完全禁談更屬上策。

莫言想過的,是否比他最終付印的多?對這問題我們最起碼應持開放的態度。他在記者會上被問及劉曉波時,說希望劉曉波能盡早獲釋,有關發言迅速被內地媒體網站刪掉,外界估計可能是惹怒了當局,視之為良心言論。

他這言論當然有其價值,但我認為比起良知和勇氣外,有一個更合理的解釋。無論是體制中人或異見人士,中國公安和文宣官員都會跟名人們保持緊密接觸,提示他們的公開言行。作為諾貝爾獎級別的名人,可以想像,莫言被約談應該不止一次,他們也一定有談及如何回應關於劉曉波的問題。這是全世界記者都會問的問題,他總得有個「說法」。從當權者角度,什麼說法能把傷害減到最低?如果莫言說劉曉波是罪犯、坐牢有理,他的形象勢將受損,他獲獎的榮耀也會受損,而他的榮耀是中共希望鞏固和利用的。可是,要他真心挺劉曉波也不行。最佳做法就是這種溫和的中庸論調,說希望他早獲自由。

曲線論劉曉波

莫言其中一句話令這說法尤其可信。他重複希望劉曉波獲釋時說﹕「……盡早地能夠『健康地』獲得他的自由。」我不認為他知道劉曉波現在的健康情。這句話會否是為當局日後容許劉曉波保外就醫鋪路?

(標題和小題為編輯所擬)

安裕周記﹕四十年大夢




沒有別的,只盼望奧巴馬連任。

是這個星期的期許,或許是鄉愿的一種,雖然有說奧巴馬羅姆尼兩個都差誰都不支持,不過,客觀的事實是四十年來一直若隱若現的自由派已經走了四年的前路,還有四年大展拳腳且無後顧之憂,不必為連任而矯扭造作假裝是「中間偏左的務實民主黨」。四十年前的一九七二年,參議員麥高文代表的自由派良知慘敗於當年總統大選,然而敢於為弱勢社群發聲爭取權益的大任從未消褪;一九七二年到今天四個世代,其間民主黨出過三個總統,卡特、克林頓、奧巴馬;卡特是耷著腦袋過了四年,自由派的身影是在離任之後發光發熱;克林頓大學畢業後為麥高文競選當跑腿,到今天稱呼麥高文時是尊敬地連名帶姓和著頭銜一起說「參議員喬治麥高文」(Senator George McGovern),可是克林頓任內沒有通過醫保計劃;輪下來的是奧巴馬,第一任期內推動並通過醫保方案,麥高文繼承者的身分呼之欲出。

美國選總統與太平洋這邊的香港其實沒有很大直接干連,美國利率影響香港是無可置疑,但畢竟是經濟規律下的調整,不能說誰當總統息口就必然上升或下降。美國與中國在西太平洋的爭逐其實遠遠還未到來,「遼寧號」出海這一刻難以對大局有衝擊。可是我還是全神貫注美國選舉,不僅是曾經在那裏上學工作生活,更多是關切到一個延綿四十年的大夢會不會在未來四年實現。

自由派在美國歷史上有過輝煌日子,小羅斯福的「新政」在大蕭條年代力挽美國經濟於既倒,也是他揚棄孤立主義,出兵與盟國共抗軸心國法西斯,那是光彩照人的時代。今天新保守主義當道,把自由派的大政府理念批得一文不值,代表自由主義的Liberal幾乎成為禁用語。直至二○○八年雷曼事件後,人們才恍然大悟要好好看管無所不用其極的所謂小政府理念。我不排拒監管,也不認為政府能夠完全取代巿場,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社會關懷,總不至於是古典經濟學派所說的「彌天大錯」,儘管人們要付出多一點點的稅金,然而這便是美國夢的彰顯,是上承法國名將拉法葉( Marquis de Lafayette)助北美殖民抗擊英軍的治國夢,是下接小羅斯福推動並長留至今成為美國人失業保障的社會安全系統(social security)的齊家夢。

草原上的自由主義者

麥高文在今年大選前以九十高齡溘然長逝,人們在緬懷這位被尊崇為「草原上的自由主義者」時,想到他留下的自由主義政治遺產該如何實踐。麥高文大去,所有在世美國總統都發出唁電,奧巴馬在極其趕急的競選日程裏發表聲明,讚揚麥高文是statesman of great conscience and conviction(偉大的良心及信念的政治家)。選舉失利四十年後,麥高文以為美國人民已經忘記了他這個「不足以言勇」的敗軍之將,孰料在紛紛擾擾的選情當中,美國社會共同憶起這個一生都為窮人、黑人、無權勢者爭取正義的前參議員,想起他退出政壇後不像其他權貴般販賣政治關係,他是開小書店維生繼續發聲的清廉自持。

我希望奧巴馬再下一城的原因,是親眼見過美國社會的不公平和不公義。香港一些只懂「自由巿場」四個漢字的也來摻上一腳,說羅姆尼勝於奧巴馬是由於小政府大巿場理念,物競天擇,云云。每次我讀到這些文章都啞然失笑:太不知所謂了,什麼是美國,懂得麼?美國不單是三藩巿洛杉磯芝加哥紐約波士頓華盛頓這些城巿,美國更是阿拉巴馬田納西密西西比奧克拉荷馬這些州;美國除了芝加哥學派還有窮人和種族歧視,美國不是只有經濟,美國還有社會。這些評論讓人火冒三千,是他們看不到追求社會公義高於一切的客觀事實。有次讀到一篇文章說,社會保險制度是美國這國家業績低下的主因,「社會保險容易養懶人」,這話與十年前香港的「綜援養懶人」同樣的惡毒無稽。是的,美國極右派曾經想過取消失業保障制度,最終是崩敗而回。這些事,那些隔太平洋力撐羅姆尼的人興許從沒聽過﹕一九六四年總統大選,代表共和黨出戰民主黨在任總統詹森的是高華德(Barry Goldwater),這位仁兄打出的競選標語是雙關的In Your Heart, You Know He's Right(在你心中裏,你知道他是對的),其實高華德希望人們讀出這句話的另一重意義(在你心裏,你知道他是右派)。右派也者,便是切斷一切政府資助,佯倘於小政府的大巿場汪洋。結果詹森得票四千三百萬,高華德二千七百萬,在五十個州中僅得六州勝出。

美國社會對麥高文難以忘懷,是他那未有完成的任務。克林頓在第二任總統期間,曾經力推平權法案(Affirmative Action),爭取更大的族裔及社會平等,可惜孤掌難鳴,夫婦倆在醫保法案失利後一蹶不振,到了要推平權法案時已是乏力前進,終於胎死腹中。這邊平權法案難產,那邊美國保守勢力卻因而興起,保守派暗地反撲的新大陸階級鬥爭於焉展開。二○○○年總統大選,毫無政績乏善足陳的喬治布殊勝出。這場選舉要打到法院,說明美國右翼「不能不勝」的急切,這是美國保守力量蓄勢而發的總攻擊——南方保守派為主體的布殊家族,結合西部的列根政治體系,以及東部的尼克遜舊部,組成對抗自由主義的右翼保守聯盟,推喬治布殊為共主。保守派如此大動作,是平權法案挑戰美國社會既得利益者後面的右翼意識形態。東起墨西哥灣佛羅里達州,經過工業重鎮俄亥俄盆地,西進阿伯拉罕山脈而入洛磯山脈,這大片土地向來是保守勢力地盤,他們在平權法案中感到自身優勢受挑戰,中產階級白人、農場主人、中小商戶聯合起來先轟倒戈爾,四年後的二○○四年再把克里擊潰,建立了六十年代以降最廣袤的保守派山河。

參選 不忍看這國家這樣下去

民主黨肯定清楚看到這一情狀但反撲乏力,克林頓一去風雨飄零,民主黨任由共和黨宰割。二○○四年總統初選,民主黨同時有兩個退役軍人參加,一是做過海豹特戰隊員的克里,另一是曾官拜四星上將、歐洲盟軍最高統帥克拉克。美國廣播公司有次對克拉克進行專訪,問他為什麼以四星退役將軍的身分來趁這淌政治混水。這段訪問播出時間長約七分鐘,不少觀眾看後眼淚在眼眶直打轉,決心縱然這次不成功,下次還是要投民主黨一票。克拉克回答記者「緣何參選」提問時說,有天,太太問他為什麼要出來角逐,電視上的克拉克這時雙眼逐漸泛紅,之後沉默了好幾秒,在這一恍如幾小時的死寂後,「我對太太說,『你願意看到我們國家這樣子下去嗎?』」。

喬治布殊任內是美國戰後最保守的歲月,在某些範疇,他永遠地改變了美國,包括美國人民的意識形態以及對平權運動的態度。美國在二○○○年到二○○八年比以前保守,最近朋友給我看一齣美國電視連續劇《新聞部》(The Newsroom) 的一段片子﹕電視新聞部主播兼總編輯Will McAvoy參加大學研討會,教授逼要他說出自己的政治態度。他起初想耍了過去便算,可是一個女學生的「你認為美國是偉大的國家嗎」逼出了真正答案——不是——他說美國不是唯一的自由國家,加拿大日本比利時都有自由;美國的識字率和壽命瞠乎人後,美國軍火銷售凌駕其他國家,美國不再是偉大的國家了(America is not the greatest country in the world anymore)。這是電視劇,一切都是生安白造,包括對白。然而看這幾分鐘片段後,我寫了一個電郵給我的同學告訴他這事﹕我和同學和朋友所認識的美國,曾經是一個有志氣的國家,一個敢於挑戰不公的國度。我們念美國政治講到民權運動時,幾乎所有外國學生都瞪眼睛上完這一節課,六十年代倘沒有馬丁路德丁金牧師,美國民權不知從何說起。

麥高文四十年平權之夢

人們深深懷念麥高文,是他早在七十年代初就為族裔平等打拚,為窮困者爭取。克林頓只要說到自己的政治生命時言必麥高文,是因為他從這個高個子參議員身上看到美國的夢想,那是他曾經在當總統時推動平權法案的主因。奧巴馬比起克林頓有更多誘因推動平權運動,是倘沒有民權法案,他能有今天麼?奧巴馬是與克林頓和卡特的南方民主黨人不同的北方民主黨自由派,歷史上,北方自由派比南方的更胸懷理想也更激進。奧巴馬連任的話,起於麥高文的四十年平權之夢,未來四年會是美國政府的內政主軸,那將是一場社會戰爭,是《新聞部》劇中主播Will McAvoy所說的一樣,we waged war on poverty, not poor people(我們消滅貧窮,不是窮人)。

吳靄儀:收緊議事規則違憲




建制派提出限制每名議員只能在立法會財務委員會提出一項修訂的「剪布」動議勢在必行,被視為「議事規則活字典」的前法律界議員吳靄儀直指,有關修訂令民選議會喪失監察行政機關的職能,明顯違反《基本法》精神。她呼籲「有意識地破壞議會、破壞《基本法》的建制派」懸崖勒馬,又稱泛民須盡一切方法捍衛議會,相信即使出動拉布這最後一著亦會得到市民支持。

公民黨吳靄儀卸任立法會議員前曾接受本報訪問,預言《議事規則》將成下屆議會的主要戰場。話音未落,民建聯葉國謙甫復會即在財會提出「剪布」,吳所言毋須半月已應驗。

指修訂背離原有精神

「《議事規則》是讓立法會體現監察政府的職權,今次建制派提的動議只為限制議員發言,令政府議案更易通過,背離《議事規則》最基本的精神,更顯示《基本法》已失敗,因《基本法》所訂立的架構,民選的立法機關是可以制衡非民選的行政機關」。

吳靄儀指出,過去議員修訂《議事規則》只為令大家有更公平的機會發言,但今次在「精神上」更改規則,確是前所未見。她慨嘆,目前不是整個議會因「三丁友阻住地球轉」,無論在「514局」改組方案或是遞補機制,都有近半數議員反對政府強推,「確保大多數人意願可壓倒少數議員的意願,在任何議會都不應該做,這完全違背《議事規則》的精神」。

她說,過去財會面對如高鐵等極具爭議的撥款,議員才會透過提出動議表達意見,預料通過葉國謙的修訂後,社會即使面對個別議題有強烈意見,亦再也表達不到,「屆時市民會對立法會徹底失望,除了對泛民,對建制亦會有批評,影響不單止一個議會,而是整個社會。我衷心希望這班人收手。」

暫別議會短短數月,事務委員會主席幾乎被建制派盡攬,議事空間將被收窄。吳較其他泛民戰友看得更正面,笑稱目前要「置之死地而後生」,「建制派再走極端,市民要自救的信息會更清楚。大家覺得《議事規則》文明,才將事情交給議會處理,議會唔得,咪議會外囉,反正我們已有公民廣場,咪日日公民廣場囉!到時立會外的會仲緊要過入面的會」。

「泛民盡力會獲支持」

財會表決修改議事規則採用簡單多數制,意味泛民除拉布外難阻建制「霸王硬上弓」,但修改大會的議事規則需要三分之二通過,即泛民可起關鍵少數作用緊守防線。已離開議會的吳靄儀寄語泛民勿掉以輕心,「現在泛民在地區直選只較建制多一票,有人行開行埋,但建制坐齊的話,我們就會輸。如果因自己掉以輕心而輸,社會不會原諒你,你盡了力,反而可鼓勵到市民站出來支持你。泛民人丁單薄,更要全力以赴,全天候看住議會」。

馬嶽: 自製死線 自製煩惱




如果梁振英政府還有一件事是擅長的話,那就是「撩交打」。梁振英可能是毛澤東的信徒,覺得「與人鬥爭,其樂無窮」。自製一個死線作為政治目標和立法會鬥爭,結果是自製矛盾、自製敵人、自製煩惱。

好端端的一個特惠生果金,本來通過應該沒有困難,連工商界議員都不敢反對(奇怪了,經常振振有詞的右翼經濟學家都跑到哪裏去了?)但因為梁振英政府硬是要威,自製一個死線,一定要十月底通過撥款來揚刀立威。這樣自製一個政治目標來跟立法會開戰,完全是無聊。結果立威不成,一自暴其短,二搞僵和立法會關係、三把自己的盟友工聯會也陷於兩難,現在搞到不知如何收科。問題愈來愈大、敵人愈來愈多、全都是自惹的禍。
 筆者當然知道政府說要十月底通過的偉大理由,是要可以追溯到十月一日開始發津貼,愈早發錢給老人家愈好。然而所有人都會覺得,如果政府真正關心長者福祉,可以宣布無論什麼時候通過撥款,也應該追溯到十月一日開始發津貼,我相信立法會也沒有多少人反對罷。

於是政府祭出「財政紀律」的大旗來唬人,說當月通過的撥款只追溯到當月頭是既定政策。

好了,讓我們來看看什麼是「財政紀律」。

公務員曾追加薪酬

如果說財政紀律是不要先使未來錢,不能無限追溯,只能追溯至當月,則王永平已說過當年公務員追加薪酬曾經追溯到幾個月前。按理公務員收入穩定,十多萬公務員對追加薪酬的迫切性,不會大過四十多萬長者吧?那為什麼公務員可以追加到幾個月前,長者不能呢?當年追加薪津給公務員,是不是為了討好公務員而違反財政紀律呢?

如果說財政紀律是謹慎理財原則,那麼立法會財委會作為把關者,是不是應該謹慎行事,用多點時間審議呢?梁振英在星期四的答問會便說,這不是小數目,應該審慎。十月底的時限是否合理?新立法會宣誓就任其實只有三個多星期,財委會選了主席、反拉布和反反拉布辯論一輪後,便要在一個多星期內決定是否批准撥款,而這是新的政策,議員用多一點時間討論細節和其他政策選擇,是不是更符合財政紀律的做法?

如果說財政紀律是錢只應用在有需要人士身上,因而要資產審查,那我想問去年所有人派六千元,算是哪一門子的財政紀律?這措施沒有公眾諮詢,未經各部門討論,不問受益者是否需要,將二百多億公帑派出街,這也算有紀律?

如果說財政紀律是基本法內說的「平衡預算、量入為出」等原則,那麼現時梁振英宣傳的「政策成熟一項,便推出一項」的原則,是最違反財政紀律的做法。這做法擾亂了預算的循環,令在整個財政年度和每年財政預算內,財政司長難以按照整體收入和各部門的可能開支平衡收支,其實是違背了港英政府年代留下來的多年財政傳統,當然也破壞了多年來的「財政紀律」的支柱。

再退一萬步說,縱使特區政府真的有一個技術原則,不能追溯至超過一個月前,我們難道不可以在其後「補加」給長者嗎?特區政府真的有誠意要把同樣的特惠金金額給老人家,無論是十一月或者是十二月通過撥款,只需要提一項追加撥款,等同一個月或者兩個月的特惠生果金,那麼老人家便不會收少了錢了,相信議員也會通過吧?

噢,對了對了,很多老人家每天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等這二千二百元救命,早一個月通過,「執紙皮都執少啲吖」。張局長能不能向我解釋,如果特區政府真的這樣體恤老人家,真的覺得這生果金對老人家的生死存亡這麼重要,為什麼特區政府容許高齡津貼停留在幾百元的水平十多年之久呢?

無理強硬更顯橫蠻

一切一切,都反映了十月底的死線只是自製的目標,對長者的同情只是政治的說詞,財政紀律只是唬人的話語。特區政府滿以為自己夠票,於是可以事先張揚一項政治目標,然後壓過立法會和反對派,希望藉此顯示強勢。正如有立法會議員說,強硬不等於強勢,沒有理由的強硬,人家只看見你的橫蠻。

這種伎倆,似曾相識。大家可曾記得五月的時候,梁振英說架構重組五司十四局如何如何重要,差不多是香港未來安定繁榮之所寄,因而必須在他就任前通過。但當六月通不過後,現在忽然又可以不重提了,彷彿文化局、資訊科技局、兩位副司長和其他架構合併重組,跟梁振英政府能否實踐政綱和香港未來發展好壞其實關係不大。幾個月後大家回想,政府並不真正必定要架構重組,當天講的所有理由都是託詞,說說而已。這種伎倆多用一兩次,誰都看穿了,沒有用的。這樣找事故「撩交打」有沒有令人民覺得你很威武呢?沒有。大家看到你每次拿起石頭,都會準確無誤地砸到自己的腳上,都不會害怕,只會等著看戲。

陳錫波: 莫言那兩副對聯

報上有人介紹莫言先生的兩副對聯,是兩副,不是作者說的兩幅。幅字用於字畫,一幅字、一幅畫。用幅作對聯的量詞 是近年的「創新」。文章附有對聯的真迹:「齊魯多有偽君子,江浙盛產小丈夫」;「醉後喜中美人計,閒時愛讀線裝書。」莫言莫言這兩組「很風趣」的「新詞」 有何微言大義,先看一看它們究竟是不是對聯。


對聯,原是唐代律詩中要求對偶的聯。唐代詩人在南齊沈約首倡的四聲基礎上,將四聲兩元化分為平仄,既繼承了聲律和諧跌宕之優美,又避免了過份繁瑣之羈絆; 同時確定詩中對仗的應用,避免上下句用字的重複,比其他詩文的對偶句更加嚴謹,這是唐詩有別於先唐詩歌的特色。律詩八句,兩句一聯,共四聯,稱為首聯、頷 聯、頸聯和結聯。其中頷聯和頸聯必須既要協律,又要對仗。宋人葛立方在其《韻語陽秋》中稱頷聯和頸聯為對聯,其它兩聯為散聯。對聯,即以頷聯和頸聯平仄和 對偶的要求為標準,作為一種獨立的文學樣式從唐詩中脫胎而出。


對聯,既然自成一家,就不只是詩的一部份,而是獨立的文學作品,每句字數也有所變化,不限於五言和七言。因其講究平仄與對偶,表現了漢語聲調變化的音樂美和中國哲學思想相反相成、對立統一的核心精神,具有獨特的與別不同的形式和文化內涵。


平仄與對偶,是對聯的兩個標準,缺一不可。協平仄而不對偶,是聯,不是對聯,如王翰的「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對偶而不協平仄,也不是對聯,只是對偶句,如丘吾子說的「樹欲靜而風不息,子欲養而親不在。」


通常,七言聯依頷聯或頸聯的平仄格式:「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或「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莫言對聯的平仄結構如何 ?一組是「平仄平仄仄平仄,平仄仄仄仄仄平」,另一組是「仄仄仄仄仄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本句平仄不相間,對句平仄不相對,完全沒有格律!而論其對 偶,「美人計」與「線裝書」語法結構不同,「人」與「裝」詞性也不同。據文章作者說,莫言有意改「線裝」為「聖賢」,也不對,「美人」是偏正,「聖賢」是 並列。作者建議改為「鬼怪」,鬼和(妖)怪,同樣是並列。總之,這兩組句子,一組只對偶不協律,一組不協律又不對偶,如何說是對聯?本來,名師大家的作 品,一字一句,舉足輕重,「一言而為天下法」,有人當它為創作楷模,有人以它為理論根據,對社會有深遠影響,如有差錯,貽害也大。當今,莫言的名氣如日中 天,再由作家加以傳揚,其影響就更非同小可。莫言的所謂對聯,究竟該不該認同?如此寫法,別人可否仿效,照着寫?可以的話,所據何理?是何格式?對聯格律 是約定俗成逐漸形成的最基本的要求和特點,如果不依,別人也跟着不依,那還有甚麼傳統可言?對聯格律是對聯的統,沒有統,還有甚麼可傳?早就沒有對聯了。


文章所附真迹是莫言先生「自己的字體」,其優劣自有人評說,本毋須多言,然而如果其中有錯字,如偽字、愛字,豈不也誤人子弟?

臨約曝光 林奮強無限期休假

賣樓風波越鬧越大,林奮強誠信備受質疑,他日前向政府申請休假獲批准,但條件卻有如停職。

【本報訊】行政會議成員林奮強賣樓風波上月底引爆後,連日回應破綻重重,未釋公眾疑慮,反自招提供非法回佣之嫌,夫婦頓成廉政公署調查目標。林龜縮兩日,索性 龜息假死,申請休假行會,未提期限。行政長官梁振英表示,林奮強需要休假處理賣樓引起的疑問。此外,這宗千萬交易的臨時賣買合約曝光,再爆出四大疑點。
記者:張婷婷、韓耀庭、麥志榮

政圈昨午流傳林奮強辭職消息,政府傍晚發表簡短聲明,表示林於上周五(11月2日)向梁振英申請休假,已獲接納。其間林不會出席行政會議的會議與簡報會,政府亦暫停向他發送有關文件,港府並重申,10月26日宣佈的印花稅措施,林不可能在事前知情。

林仍未付佣金疑違約


梁振英昨晚表示,林奮強要集中處理因賣樓所引起的疑問,要求放假,重申政府的保密工作十分完善。對於林解釋賣樓前言不對後語,梁稱與行會工作無關,由林自行處理。
寶華軒14B臨時賣買合約昨日曝光,文件顯示,臨約於今年9月20日由林太蘇載玓簽署,經紀為中原的賴秀容,而被指協助林買賣物業的梁智仁,則為見證人。本報發現合約最少有四處疑點。

首先合約顯示,成交日為10月25日,亦為經紀收佣的最後限期,但根據中原地產11月1日發出的聲明,截至當日中原「仍未收妥賣方應繳付之佣金」,是否林已違約?

第 二點,合約有條文指明,雙方同意經紀委託雙方律師代為收取佣金,賣方並授權律師在樓價中扣起賣方佣金。即只要交易完成,律師樓便會將佣金直接轉交中原。根 據土地註冊處資料,10月26日已登記正式買賣合約,單位業主亦已改為買家周唯熹(Zhou Weixi)。何以林的代表律師沒有將佣金交付中原?

臨時買賣合約寫明,買賣須於10月25日或之前完成,買家須於完成時付清895.5萬元的餘款(圖1);買賣雙方給予代理佣金的日期,不得遲過10月25日(圖2)。





必賣必買條文屬罕見


第三點,臨約經修訂為必賣必買,標準臨約內的條文會容許買賣雙方賠定退出,除非有特殊原因,否則不會刻意刪除有關條文,改為毫無彈性的「必賣必買」。究竟這宗交易有甚麼特殊原因,需要以「必賣必買」形式交易?

第四點,買方周唯熹身份未明,連簽名也不曝光。因為臨約上的簽署人並非他本人,而是另一不知名的授權人士。究竟這個擁有香港身份證,卻有內地姓名拼音的周唯熹何許人也?簽約當日要由他人代勞,究竟他是否真正買家?

法律界人士黃國桐亦指「必賣必買」條文較罕見,除非賣買雙方有不同經紀代表,討價還價。如今臨約曝光,令事件再添四大疑點,林則全面龜縮,相信要待廉署調查結束,市民才知真相。

曾任行政會議非官守成員的周梁淑怡表示,聞所未聞休假這回事,亦不知相關安排。另一位前行會成員梁智鴻稱,記得任內張建東曾因病請休,但不確定張休假期間是否連文件也不能看。
自由黨榮譽主席田北俊認為林休假是應有之義,可免政府尷尬。身兼基本法委員會委員的全國人大代表譚惠珠表示,林在休假期間,有更多時間思考如何解答公眾問題,是一件好事。

李鵬飛:執包袱好過

前行政局首席議員李鵬飛對林奮強事件感到遺憾,指林解釋前言不對後語,令市民對其誠信產生重大質疑,認為林已「企唔住」,林奮強由特首委任,梁振英有責任對 他的去留做決定,現在梁讓林休假,令人覺得梁振英推卸責任,「如果一個無誠信嘅人可以做行會成員,香港會大亂,如果你得唔到香港市民支持同信任,執包袱好 過」。

林奮強偷步賣樓風波事件簿


【10月26日】政府宣佈推出穩定樓市辣招,延長現行額外印花稅(SSD)年期及加重稅率,以及向境外買樓人士和公司徵收買家印花稅(BSD)

【10月27日】樓市成交量急跌,十大屋苑零成交,有業主劈價放盤

【10月29日】林於政府推辣招前賣樓事件曝光,被指涉以權謀私;林解釋政府宣佈推出辣招期間不在港,對有關措施全不知情

【10月30日】林於行會例會後重申對辣招不知情,稱政治敏感度有改善空間,但拒絕辭職及向公眾道歉;同日晚自爆,將成交單位的「底價」與「成交價」間的差額,回佣予地產代理

【10月31日】林接受商台訪問時重申將差額予代理作佣金之說;民主黨同日向廉署舉報林涉嫌觸犯《防止賄賂條例》

【11月1日】林接受港台訪問時改口,指差額應是捐給「中原慈善基金」;中原同日發聲明指,不接受林的捐款,並證實林曾建議將差額給予代理;同晚,林再改口,稱會將差額捐給環保團體,自此龜縮

【11月2日】廉署立案調查,為舉報林奮強人士錄口供;林龜縮首天,同日向特首梁振英請假

【11月3日(昨日)】林繼續龜縮,政府發新聞稿指特首接納林請假,未提及休假期限

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


民主黨擬提不信任動議


【本報訊】林奮強在廉署介入調查其賣樓交易後申請休假,為涉嫌偷步賣樓風波避風頭。民主黨指林已誠信破產,促他盡快辭職。多名官員及政界人士昨回應事件時,只重申事件不涉內幕消息以權謀私及利益衝突,卻未有力撐林在處理賣樓時的手法是否違法及其個人誠信問題。
曾 任廉署調查主任、舉報林奮強「非法回佣」的民主黨總幹事林卓廷指出,現在公眾質疑林奮強個人誠信,就算廉署調查未能提出檢控,政治上也難再獲市民信任,不 可能再在權力核心擔任公職,促林盡快自行辭去行會職務。該黨表明,若梁振英政府繼續保林,將在立法會對林提出不信任動議及採取其他跟進行動。民主黨立法會 議員胡志偉認為,行會成員必須有極高操守及公信力,可是林誠信已破產,應該立即下台。

林鄭范太劃清界線


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昨稱,政府穩定樓市辣招推出前,林奮強肯定毫不知情,目前認為林不需要辭職,但對於外界質疑林處理物業買賣方面仍有疑問,她劃清界線, 「我深信林生會繼續澄清」。全國人大常委范徐麗泰亦認為,林「冇乜可能事先獲得呢啲秘密資料」,但對他賣樓過程涉嫌行賄,她覺得應交由廉署去查。她不反對 外間指林「政治敏感度不足」的說法,認為林誠信備受質疑,「我信相如果佢能夠解釋得更清楚,公眾對佢嘅質疑應該可以減少啲」。
行政會議召集人林煥光也不接受林奮強連日來矛盾的言論,昨稱目前公眾對事件收到的訊息不夠清晰,認為林奮強應再交代清楚交易上的安排。他說,作為行會召集人,現階段不會進一步評論廉署的調查及相關法律問題,只強調作為公職人員必須有清楚觀念,所做每一件事都受公眾監管。

行會另一成員羅范椒芬昨力撐林在賣樓前不知道政府會推出新壓市措施,認為林只是在交易完成後不久政府便出招,形容是「時間上的不幸」。她說,林應自行解釋事件,公眾不宜這麼快便質疑林的誠信。


特稿: 休假不支薪不獲發文件


林奮強出任行政會議成員四個多月,便因醜聞休假,休假期間林奮強不支取酬金及不獲發政府文件。政府昨公佈稱林奮強是「休假」,但2008年時,行政會議前成員范鴻齡亦曾發生類似事件,當時政府用的字眼卻是「停職」。

2008 年10月中信泰富因炒燶外滙勁蝕155億元,被港交所與證監會調查,當時任行會成員的中信泰富前董事總經理范鴻齡,被公眾要求他辭去行會等公職,范最初拒 絕,其後在壓力下才宣佈暫停行會等所有公職,至調查完成為止。政府在2008年10月24日的新聞公告稱范鴻齡「暫時停止履行行政會議的職務」。到 2009年1月,政府宣佈改組行政會議,范鴻齡不獲留任。

陳太:未聞如此休假安排


政務司前司長陳方安生昨晚表示,過去行會成員休假時會獲發文件,未聞政府有如林奮強今次不獲發文件的休假安排,認為梁振英有需要解釋清楚林的「休假」意思,包括休假時限。
行政會議非官守成員目前每月酬金6萬多元,林奮強曾公開稱任內所獲薪酬全數捐給慈善團體。
梁振英班子多位成員身陷醜聞,發展局前局長麥齊光上任12天,因涉嫌欺騙租津被廉署拘捕而辭職;接任的陳茂波被揭發經營劏房,上任13天後,即休假一周。
《蘋果》記者


「魯平陳佐洱反應可能激烈一啲」 范太為港獨爭議降溫

近期多次遊行中,有示威者不滿現狀,打出港英旗緬懷殖民地的日子,卻被內地官員誣衊為搞港獨。


【本報訊】早前有北京退休官員向捍衞本土權利人士發炮,批評他們舉港英旗遊行等同搞港獨,引來社會強烈反彈。人大常委范徐麗泰昨日為事件降溫,認為那些官員反 應「可能比較激烈一啲」,希望港人不要用激憤態度反擊,她相信香港主流民意不支持港獨。警務處處長曾偉雄亦首次就舉港英旗遊行表態,稱有關行為「本質上冇 犯法」。
記者:呂浩然

港澳辦前主任魯平、前常務副主任陳佐洱先後向舉港英旗遊行人士開炮,抹黑有關做法是搞港獨,魯平更叫不承認自 己是中國人的香港人放棄中國國籍。范徐麗泰昨日企圖為兩人引發的港獨爭議降溫,稱他們反應「可能比較激烈一啲」,因魯平及陳佐洱一生的工作與香港回歸有 關,「(魯平、陳佐洱)希望港回歸可以順利,希望香港人可以明正言順咁成為中國人,咁15年後見此情況自然有個反應,個反應可能比較激烈一啲,呢個係可理 解」。

一哥:本質上冇犯法


范太指港人明白香港絕對不可能獨立,主流民意也不會支持港獨傾向,「因為對社會 無利,但就有好多害處」,她希望市民不要用激憤態度回應魯平等人的言論,若市民對特區政府有不滿,大可以提出反對,毋須用舉港英旗等消極態度對抗,「不滿 政府唔一定表示係想個政府不穩,而係希望政府做得更好之嘛。」

警務處處長曾偉雄昨日出席一個活動後,回應有左派人士指舉港英旗遊行違法論時稱,香 港擁有言論及表達自由,除了國旗及區旗受法律保護外,示威人士自製旗幟或高舉組織的旗幟「本質上冇犯法」,帶港英旗示威並無不可。但如有人手持旗幟做出非 法行為,則另當別論,「警察會依法辦事」。


人大常委范徐麗泰昨日表示,相信主流民意不支持港獨。謝榮耀攝

「一哥」曾偉雄指示威者舉龍獅旗屬個人自由,警方不會干涉。何家達攝

譚惠珠斥舉港英旗者


不過,港區人大代表兼基本法委員會委員譚惠珠出席一研討會時,繼續批評舉港英旗示威人士,希望他們明白有關自由是《基本法》所賦予,指《基本法》對港人來說 是一面盾,用作維護香港高度自治,而非給某些人當作矛,去攻擊內地社會主義及中央的憲法權力。譚惠珠又不點名警告捍衞本土權利人士,不要以《基本法》授予 港人的高度自治權,去否定憲法賦予中央在港的權力,中央經《基本法》授予香港享有高度自治權力是前所未有,亦是全國最大的政策傾斜,希望港人要清楚中央用 意。


機組過剩高達41% 資產膨脹狂加價中電揾笨

【本報訊】中電已向政府提出明年1月1日起加價,加幅尚未透露,但本報向中電索取資料發現,中電的發電機組長期過剩,過去5年曾高達41%,去年亦達 32.6%,資產過度膨脹直接拉高電費。研究電力市場的學者更踢爆,中電長期利用過剩機組發電賣給內地,賺額外收益,香港用戶被搵笨,長年多付電費。
記者:呂焯均
政府靠一紙准許利潤管制協議監管中電,協議訂明中電是根據投資的資產,包括發電機組、輸電網、環保設施等,作為利潤計算基礎,即投資越大,准許利潤越多。

中電已向政府提出明年1月1日起加價,加幅尚未透露。黃賢創攝
備用電水平欠監管
以往准許利潤上限是資產值的12%至13%,09年修改為9.9%。由於本港要提高限制排放廢氣要求,未來中電要增購減排設施,會令資產值上升,令電費加幅越來越大。

但另一方面,中電過去購置發電機組,總發電量卻遠超出實際需求,過去5年中電的過剩電力高達三成多至超過四成,即是中電的機組發電能力,比用戶最高峯需求高出三成多至超過四成。中電投資過多發電機組,令過剩電力維持高水平,這些多餘機組令資產值上升,成為用戶電費的負擔。

城市大學能源與環境政策研究中心總監鍾兆偉指出,根據國際慣例,電力公司需要有一部份過剩電力,一旦部份發電機組故障,有後備機組維持供電。這些備用電量 一般是總發電量的兩至三成,中電卻一直高於三成,長期偏高,但港府卻沒有明文規定中電的備用電水平。此外,設計需要多少備用電量亦應視乎每間電力公司的設 施可靠性,中電運作可靠性高,應該把備用電水平適量調低,以降低資產值令電費水平下降。

專家指政府縱容中電保持過高備用電量,雙重剝削本港用戶。易仰民攝


中電有輸電往內地賺取額外利潤,這些發電量是由現有發電機組發電,並沒有計算備用電量,換言之,若把本地和賣給內地的用電量合計,中電的實際備用電量便只得 6%。因此,中電的備用電量,實在不需要高達3成以上。鍾兆偉形容政府縱容中電太高的備用電量,等如雙重剝削用戶,「我哋市民夾錢畀中電起電廠,佢仲可以 賣電畀其他地方賺多筆」。

他又指出,2010年政府委託顧問公司完成的本港電力公司減排報告,評估本港用電量增長過份樂觀,平均每年增長達2%至3%,到2020年累積增長逾60%,電力公司又要再大量投資建新發電機組,他認為增長量應該只有評估的一半。


中電發電機組長期過剩,直接拉高電費。

唔應該玩到咁盡

他批評電力公司罔顧社會責任,「電力公司唔應該玩到咁盡」。政府亦未盡監管責任,「電力公司係獨市生意,點可以人哋講乜你就收」。

中電否認靠多餘發電賺大錢,表示備用電量是應付維修和突發事件所減少的發電量,以提供穩定可靠電力。中電備用電量合乎國際能源署所建議的20至35%,並以新加坡為例,監管部門訂下最低備用電量為30%,但去年的備用電量為52%。



中電備用電量

2011 32.60%

2010 31.40%

2009 39.10%

2008 31.70%

2007 41.40%

資料來源:中電


失蹤兩周新說法 習近平勸架遇襲傷

中國國家副主席習近平9月神秘失蹤兩周再有新版本,外媒記者爆習近平是因出席一場火爆的「紅二代」會議時,為勸架被飛來的椅子砸傷。

改名刺探台政情

《華盛頓郵報》日前引述消息人士稱,習近平在9月出席一場「紅二代」召開的會議中,會上有成員積怨已深,會議途中更發生爭吵、打鬥,「會議演變成暴力衝突,甚 至拿出錘子和鐮刀,習近平試圖讓他們冷靜下來,他走入交火陣地內,無意間站進一把椅子的拋物路線中,椅子打中他的背,傷了他,所以才會有缺席、沉默、謠 言。」不過,該說法至今只有單一匿名來源。另外,日本媒體翻出一段習近平在福建刺探台灣政情的「秘史」。被譽為「台灣通」的習近平在1988年與當時訪華 的台灣中山大學副教授姚立明會面,習近平自我介紹名為「白羽」的企業家,並小聲地詢問了一些台灣民主活動家的政治立場,例如他們成立的民進黨如奪去台灣的 政權,將如何與中國大陸相處等。

兩年後,姚立明才在台灣電視認出神秘的「白羽」正是剛上任的福建福州市委書記習近平。

明鏡網

張高麗 昔日「苦孩子」 與港富豪結親家

【十八大新貴】今年3月10日全國人大天津代表團舉行記者會,天津市委書記張高麗被問到他會在十八「入常」(進入政治局常委)問題。原本神情肅穆的張面帶 微笑地說:「十八大我做甚麼,那都是傳言。我本身就是個苦孩子。我的責任是恪盡職守……」自詡「苦孩子」的張,確是苦命出身,食番薯乾長大,大學畢業還要 做搬運工,直到進入官場才吉星高照,又得貴人扶助,先後拍上江澤民、習近平,終成大器。而他還是香港富二代的外父呢! 

「我本身就是個苦孩子。我的責任是恪盡職守,做好工作,老老實實做人,全心全意服務(人民)。」──2012年3月在全國人大會議上,回應記者關於他是否要在十八大入常的提問


張高麗
張 高麗的家鄉是福建晉江東石鎮潘徑村,那裏離走私大亨賴昌星的家鄉晉江燒厝村不遠。該村臨海,自明朝洪武四年(公元1372年)開村迄今640年,村民以捕 魚養殖為業,至今未出過一位大官,更不用說「官至一品」的頂級政要,故張十八大入常成為中國權力頂峯中人,在潘徑村轟動一時。

10歲喪父 寡母養大

打赤腳到中學報到

張高麗祖輩都是農民,父母育有四子一女,他排行最小,在家中最受寵。不過張10歲時父親因病去世,一家重擔全靠寡母操持,將五兄妹拉扯長大。張家很窮,張讀小學,每日帶去學校的糧食就是幾塊番薯乾,後來考入晉江市僑聲中學,去報到還是打赤腳。

中學畢業考入廈門大學後,張高麗很少回鄉,入仕後更少,潘徑村村民多未見過這位同鄉大人物。不過問起他,村民無不豎拇指:「我們村出去的,聽說要做國家領導人了。」張走上仕途後,他的家人都陸續搬到晉江市區居住。村中仍有張的堂兄弟耕田。

有當地村民聽到「張高麗」這個名,會脫口說出「高麗人參」。原來潘徑村還有一人名叫張人參,年齡與張高麗相仿,傳兩人雙雙走上仕途,張人參在廈門當官,後因涉及賴昌星的遠華走私案,現已不明去向。

在廈門大學,張高麗讀的是計劃統計專業,大學畢業時正值文革,大學生屬「臭老九」要接受再教育「改造世界觀」,張分配到廣東茂名化工廠,被安排最苦的崗位,先做起重搬運工,每日去扛水泥,每包50公斤,後來又做過其他工種。

好在他吃得苦捱得累,最終獲廠領導賞識,提拔到廠部做秘書,後來做廠共青團支部書記。文革結束後,中共開始重用知識分子,31歲的張獲任茂名煉油廠一車間 黨總支書記;後來升做公司處長、副經理、總經理;39歲時當上廣東省經委主任,42任廣東省副省長,是當時廣東最年輕的高官之一。其後,張仕途停滯不前。 直到1997年調深圳市委書記,經江澤民的紅人、時任深圳市委副書記黃麗滿介紹,攀上江的大腿,張才開始進入官場快車道。張任深圳市委書記期間,江多次南 下深圳視察,對張的低調、克己、忠實、訥言敏行及知識分子性格十分欣賞。

2000年2月,江澤民到廣東考察,在張高麗曾任職的茂名發表「三個代表」(即中共「代表先進生產力、代表先進文化前進方向、代表廣大人民根本利益」)講 話。江的「三個代表」,被視為是對中共「代表無產階級先鋒隊」這一傳統宗旨的重大修正,後來更成為「江澤民理論」的精髓,張因此沾光。


2010年,張高麗(後排左)和女兒張曉燕(右二)、女婿李聖潑(右一)和三名外孫兒等人合照。互聯網

2001年初,剛從科大畢業的李聖潑(左)獲李嘉誠在深圳接見。互聯網

八人大轎抬江澤民   登泰山似皇帝出巡

有江澤民看中,張高麗高升有望。2001年,張即調任山東省長,停滯多年的官運終於重啟。張為報答江知遇之恩,2006年已退位 的江澤民要登泰山,主政山東的張不顧正值五一假期,下令泰山「封山兩天」,並要地方領導班子和官員「列隊歡迎」,訓示下屬稱江澤民「是全黨、全軍、全國人 民最敬愛的領袖」,又特備八人大轎,抬江上山,自己則緊跟其後,恍如古代皇帝出巡。

2007年中共十七大前夕,張高麗出掌四大直轄市之一的天津,後躋身中共政治局。適值中共力谷渤海灣經濟,將天津濱海新區列為國家級規劃,等於又給張高麗一個高升的舞台,張充分利用這個資源,為自己的政治生涯賺分,終於成為中共十八大鎂光燈下一個矚目的角色。

《蘋果》記者


張高麗(箭嘴示)主政山東時,命人抬轎子把江澤民送上泰山。互聯網

張高麗(66歲)

籍貫:福建晉江

學歷:廈門大學經濟系畢業

家庭:妻子未曾曝光;育有一女張曉燕(Annie),女婿為有「玻璃大王」之稱的港區全國政協委員、信義集團董事局主席李賢義之子李聖潑

經歷:

1984至1985

茂名石油公司經理、茂名市委副書記

1985至1997

廣東省經委主任、副省長

1997至2001

深圳市委書記

2001至2007

山東省長、省委書記

2007至今

天津市委書記、中共政治局委員

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

奧巴馬、羅姆尼燒錢 美最貴總統選戰花468億

【美國大選戰--倒數第二天】進入美國總統選舉最後衝刺,各種偏見、煽動仇恨無底線的競選廣告蜂擁而出,背後是大燒銀紙,美國傳媒指廣告費已逾10億美元 (78億港元)!兩位總統選人的競選開支高達60億(468億港元),非常驚人,是美國史上最貴的一次總統選戰。 

「我們是他們的大債主,現在他們都得為我們幹活!哈哈哈。」清早美國電視裏傳來普通話,一眾中國學生聽着教授講國家興衰,然後說美國欠下中國一屁股債,再一起發出奸笑,令人豎起汗毛。


奧巴馬在俄亥俄州拉票,炮轟對手羅姆尼反對拯救汽車業,並在有關汽車業的言論上說謊。法新社

《蘋果》記者楊倩
美國麻省直擊

在波士頓的Sam對羅姆尼沒好感。楊倩攝

廣告醜化對手「受不了」

這是一則針對奧巴馬的競選廣告,批評美國政府企圖以龐大開支與稅收來擺脫嚴重的經濟衰退,巨大醫療開支,政府接管私有企業導致負債纍纍,將使這一強國走向滅亡,中國得利。

類似的競選廣告很多,關於中國就有多個版本,奧巴馬向胡錦濤鞠躬、奧巴馬政策令中國更強美國更弱等。被評為最驚慄廣告由賓夕凡民亞州地方台播出,一堆血肉 屍體,配上聳動的字幕:「投奧巴馬一票幫穆斯林謀殺基督徒與猶太人。」一個西班牙語廣告更稱古巴共產獨裁的卡斯特羅家族撐奧巴馬,旨在幫羅姆尼向逃離獨裁 聚居邁阿密的美籍古巴裔人群拉票。

「天!真希望選舉快過去,受不了這些廣告。」在劍橋市的居民Christ對《蘋果日報》記者說:「選誰早就心裏有數,怎會因這些廣告改變,純粹浪費錢加視聽污染!」


這個2010年在科羅拉多州出現的漫畫,將奧巴馬塑造成恐怖分子、毒犯、墨西哥毒梟和同性戀者,諷刺他將美國價值作賭注。互聯網

羅姆尼被指是大話精,連婚外情網站都用他的肖像賣廣告。互聯網

「羅姆尼沒有靈魂」

這些廣告投放者美其名是「人民」--包括公司、社團等,以選舉第三方、表達政治觀點的名義美化心儀的候選人,醜化他的對手。當然也有針對羅姆尼的廣告,說他漠不關心、反口覆舌,但目前是已被對奧巴馬的潑墨蓋過了,可見雙方銀彈的懸殊。

根據聯邦選舉委員會數據,總統及各自陣營州議員、國會議員選舉將花費近60億美元。似乎還未計這些第三方賣廣告的「暗黑經費」。而兩名總統候選人向委員會 上報選舉使費分別近10億美元,奧巴馬來自個人小額及大學、互聯網業捐款較多。羅姆尼的頭五名最大捐助者全是投資銀行金融巨企,並得用金錢影響選情的政治 行動委員會(PAC)的一面倒資助,PAC也另投廣告撐他。

「他沒有靈魂,像是機器般選人們愛聽的話說,而且一天一樣,我不相信他。」無論廣告說的多美好,在波士頓酒吧工作的Sam對羅姆尼無好感。信口開河的選舉廣告有反效果,由此可見一斑。請記着,這裏是羅姆尼的政治出身地--麻省波士頓(Boston)!



打「汽車業牌」奏效 奧巴馬俄州優勢擴大

還有兩日就是美國大選日,兩名總統候選人集中火力在中西部多個州拉票,游離州分俄亥俄州更成為入主白宮的關鍵。在這個汽車業重地,爭取連任的奧巴馬大力推 銷自己如何拯救車廠、保住藍領飯碗,狠批羅姆尼「任由底特律破產」,結果奏效,進一步擴大領先幅度至六個百分點。 

要入主白宮,候選人須取得至少270張選舉人票,但現時兩名候選人手上十拿九穩的票數仍未夠,誰能爭取到8個關鍵性游離州分支持,誰就有望勝選,而在這些州分中,又以有18張選舉人票的俄亥俄州至為關鍵。


羅姆尼這兩日乘搭競選專機,在威斯康辛州和俄亥俄州密鑼緊鼓拉票。法新社

批對手「任由底特律破產」

2008年金融海嘯令美國汽車業瀕臨破產,奧巴馬政府翌年泵水拯救了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和佳士拿(Chrysler),給予兩間車廠喘息機會,不用倒閉裁員,現在更轉虧為盈。

奧巴馬前日(周五)在俄亥俄州鄰近「汽車城」底特律(Detroit)的萊馬市(Lima)拉票時,就大打拯救汽車業牌,自信地說:「曾被放棄了的美國汽車業,現已重返世界頂級位置!」

他批評羅姆尼反對拯救汽車業,是「任由底特律破產」,又炮轟對手為了選票不惜說謊,在競選廣告中指佳士拿正將吉普車生產線搬到中國。佳士拿已否認。他說:「這不是遊戲。說的是人民的工作。你不可以為了催谷選票而嚇怕勤奮的美國人。」

羅姆尼反指失業率處高位

奧巴馬未來兩日天天都到俄亥俄州拉票,可見他如何重視這州。NBC和《華爾街日報》昨天公佈的最新民調顯示,奧巴馬在俄亥俄州獲51%人支持,令他領先羅姆 尼的幅度由前天的兩個百分點拉闊至6個百分點,但在佛州則以49%對47%,領先羅姆尼兩個百分點。此外,他還會到中西部較有把握的威斯康辛、艾奧瓦等州 拉票。

目前全國34個州和哥倫比亞特區已有2,500萬人提早投票,據說奧巴馬明顯領先羅姆尼。

至於羅姆尼,前日就馬不停蹄在威斯康辛和俄亥俄兩州拉票。他在俄亥俄州未有談及汽車業,但就在最新的失業率微升至7.9%上大造文章,「在這個美國總統治 下,現時國家失業率比他上台當日還要高」。他批評奧巴馬過去四年的政策「重創美國中產」,揚言他若當選總統,將為美國帶來新開始,「作出真正的改變,以達 致真正的復蘇,令未來四年比之前四年好」。

隨着大選臨近,他承認自己追逐的總統夢已踏入最後階段,「通往更美好未來的大門在這裏敞開了,正等候着我們。我需要你的一票,我需要你幫忙」。

按現時形勢,羅姆尼要贏必須在其中一個中西部游離州分取得突破,或把原先傾向支持奧巴馬的州分挖過來。羅姆尼仍有力一戰的其他州分,包括佛州、維珍尼亞、科羅拉多和新罕布什爾,這四州合共有55張選舉人票。

路透社/美聯社/法新社


俄亥俄州的18張選舉人將對總統選情有着關鍵影響。美聯社


2012年11月2日星期五

張鐵志: 奧巴馬帶領美國進入後種族時代?




1.

2009年一月奧巴馬就職總統那一天,美國資深眾議員、六零年代的民權鬥士約翰路易斯說,歐巴馬是出現在「塞爾瑪的那座橋的另一邊。」

1965年二月在阿拉巴馬州的塞爾瑪鎮(Selma),警方用皮鞭及木棍驅趕黑人註冊投票的隊伍,並開槍打死一個幫助選民註冊的牧師。當地的黑人民權運動者,包括年輕的約翰路易斯,組織了一場遊行抗議,在三月七日從塞爾瑪步行到十年前民權運動開始的起點:蒙哥馬利(Montgomery) 。但是,幾百人隊伍在走出塞爾瑪鎮的橋上,就被警察的棍棒和催淚瓦斯猛烈襲擊,上百人受重傷,約翰路易斯的頭骨也被打裂。這一天,被稱為民權運動史上「血腥的星期天(Bloody Sunday)」。

三月十五日,詹森總統在國會發表支持民權運動的演說,他說,「在塞爾瑪發生的事件只是一個偉大運動的一小部分。這場運動觸及了美國的每一個角落,每一個州。它是美國黑人為了爭取完整的美國幸福生活而努力奮鬥的運動。因此,他們的志向也應該成為我們的志向。因為,不僅是黑人,實際上我們所有人都必須克服前人遺留下來的偏執與不義;這些事情是我們無法繼續前進的障礙。而我們終將克服一切(We shall Overcome)。」

剛從塞爾瑪監獄出來的金恩博士,看到電視上白人總統的這段話,且引用了他們這句民權運動最重要的口號「我們終將克服一切(We shall Overcome)」,不禁掉下了眼淚。六天後,他重新展開這場為期五天的遊行,並邀請許多好萊塢名人和歌手一起加入遊行。

這一次,他們終於走過了這座曾經流血的橋,來到蒙哥馬利的州政府廣場。金恩博士再一次發表他令人激動的演說:「還要等多久?不久了,因為道德穹蒼的弧線儘管很長,但它彎向正義的那一邊。」這句話,成為歐巴馬後來最愛引用的名言。

2007年三月四日,正在競選總統的奧巴馬來到塞爾瑪演講,他把自己的生命故事融入塞爾瑪的歷史, 他把民權運動的領袖定位為摩西,而他是屬於約書亞世代:「有很多人穿過門外那座橋……他們希望彼此一起邁出那些步伐,但是摩西開始的這段旅程要由約書亞們來完成。今天我們深受召喚,要做我們時代的約書亞,成為找到我們自己過河之路的一代。」



2.

當奧巴馬的父母在1960年結婚時,種族通婚在許多州仍然是違法的,黑人仍然是美國的次等公民。但民權運動已經從五零年代中期勇敢地開始挑戰那個不義的體制。
種族矛盾更是當年美國社會的根本衝突。六零年代中期雖然通過重大民權法案,但並未解決黑人的不滿與憤怒,因此在1967年的夏天,許多城市的黑人貧民區出現大規模暴動。事後,聯邦政府組成特別調查委員會,他們下了結論:「白人從來沒有徹底了解_──而黑人從來沒有忘記──白人社會和黑人貧民區的出現脫不了關係。是白人社會創造了和維繫了黑人貧民區。」

民權運動確實廢除了許多根植於南方的種族主義制度,但是民權運動也標誌著新的種族政治的成形,因為尼克森採取所謂的「南方策略」而當選總統,從此建立共和黨的保守主義聯盟。南方策略指的是共和黨利用南方白人對民權運動進展的嚴重不滿,而把他們從民主黨手中爭取過來。從七零年代後,幾乎每任共和黨總統都有種族主義的象徵性動作。1980年列根競選總統時,前往1964年三名民權運動義工被謀殺的密西西比州小城,但他不是去悼念他們,而是去支持當年州政府進行種族隔離的權利。1988年,老布希總統在競選中不斷談當時一樁黑人囚犯強暴白人女子的案件,來剝削白人的恐懼。他的主要競選策士就承認,「只要我們在南方一再談這個案子,我們就會贏」。

多年來共和黨的南方策略,使其主要靠白人就可以當選,例如在兩千年的選舉中,小布希只拿了百分之九的黑人選票。2006年的眾議院選舉中,民主黨取得多年來首次大勝,在各種人口類別中都取得多數,只有南方白人有六成投給共和黨。根據皮尤民調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白人選民中有52%自認為是共和黨,黑人中只有8%,拉丁裔是22%。即使南方白人工人的經濟利益是與重視富人的共和黨矛盾,但由於種族牌再加上宗教、墮胎等所謂「價值」議題,使得他們支持共和黨。

但另一方面,當共和黨選民越來越只剩白人了,尤其是沒有大專學歷和鄉村的白人,民主黨則是在高學歷、宗教虔誠度低的白人中不斷增加支持,更遑論在非白人的選民中一向具有高支持,而當美國的人口結構是越來越不白時,共和黨也將越來越難選。2002年就有一本書叫做「崛起中的民主黨多數」 (The Emerging Democratic Majority)指出此一現象。



3.

1961年出生的奧巴馬,是真正的「六零年代之子」,但當時他還是孩子,而且不住在美國大陸上,沒有真正經歷那個時代。他的黑人種族認同既是天生的,也是後天選擇的,是他追尋而來的。在他成長過程中,直到他在哈佛念法學院,都不斷著思考他的黑人身分,並且認真閱讀關於黑人解放運動的各種文本。

他的混血種族身分成為他競選的利器與障礙。奧巴馬競選團隊一方面要緩和白人選民的恐懼,強調他不是一個會控訴種族主義的人,但另一方面,又要向非洲裔美國人強調他的黑人認同──他常常被批評為不夠黑並且不是美國早期黑奴的後代,他與一般非裔美人的成長經歷完全不同。但也有許多黑人選民甚至擔心他可能被暗殺,因為他們還記得六零年代的傷痛。歐巴馬在不同選民激發起美國人心中最深處的希望與恐懼。

他的策略是把自己的故事放在民權運動的脈絡中,「大膽運用這一場波瀾壯闊的美國民權運動的語言與意象,使之作為自己的總統選戰利器。」如美國紐約客雜誌總編輯大衛雷姆尼(David Remnick )在「橋:奧巴馬」[1]所說。但是和老一輩民權運動領袖不一樣的是,他並不是訴求作為黑人利益的代言人,而強調他是超越傳統種族區分。因此,他的故事或者民權運動的故事,不只是黑人的故事,而是一個美國向上的故事。但除了民權運動,他很少主動去談種族問題 。

但在2008年競選期間,他卻遇到了危機,而不得不正面面對美國的種族問題。那是歐巴馬以前教會的萊特牧師(Jeremiah Wright),用非常激烈的字眼批評希拉蕊和白人。對歐巴馬來說,最安全的選擇或許是發表澄清聲明後,趕快迴避這個議題;但他沒有迴避,而是幾天後發表了一個重要的演講,一個可以進入美國政治史的演說。

他首先說,如果我們再不面對美國的種族問題,就會像他的牧師一樣簡化現實,並只是放大現實中最負面的部分。然後他談到黑人與白人不願在公開場合講、但深植於心中的憤怒,他說,雖然萊特牧師仇恨白人的言論不對,但是我們必須瞭解他們那一代的人成長背景,瞭解他們在那個種族不平等結構下的挫折與辛酸。而許多黑人面臨的不公義,例如教育與經濟資源,乃至社區的公共設施的不平等,至今仍然存在。

所以,「這些羞辱、疑惑和恐懼的記憶並沒有消失,他們這些年的憤怒和苦悶也依然存在。」「這些憤怒是真實的,如果只是一相廂情願地希望他們不再憤怒,而不瞭解他們的根源,只會更強化種族之間的誤解和裂痕而已」。

在這裡,他為那些具有歷史遺忘症的白人,上了一課黑白種族史。但是他接著分析為何部分白人也覺得是種族問題的受害者。

他說:許多中下階級的白人不認為他們因為膚色而獲利。他們並沒有自動獲得許多好處,並且一樣在這個時代面對經濟的困難。然而,當他們看到有黑人因為種族不正義的歷史遺緒而在工作上或大學錄取被特別照顧,他們當然覺得不滿,因為他們不認為過去的種族不正義和他們有關,如今卻要背負這些責任。右翼政治人物過去剝削這些不滿,而打造了八零年代雷根的社會基礎。然而,要說這些白人的憎恨是被誤導的或是種族主義的,卻不承認他們背後的焦慮,也只是擴大種族間的矛盾。

要解決種族問題,奧巴馬說,黑人應該要接受歷史的負擔,但不要成為歷史的犧牲者;應該要追求生活各方面的社會正義,但是也要認知到,他們和白人面對的問題是一樣的:是更好的健保、更好的教育和工作機會等等。對白人來說也是如此,造成他們生活困境的不是矯正種族不平等的政策,而是「充滿內線交易的企業文化和企業的貪婪,以及被特殊利益支配的華盛頓政治」。

他的結論是:美國現在面臨兩個選擇,一個是繼續這種鬥爭與分裂的政治,繼續在電視上不斷播出萊特牧師的激烈言論,讓這成為選戰最重要的議題;然後下一次選舉,同樣的爭執、矛盾繼續發生。另一個選擇是,是去面對和解決這個國家真正重要、不分種族都面臨的議題。

「如果我們現在選擇走開,如果我們只是退回到各自的角落,那麼我們將永遠無法團結,並且開始去解決更實質的問題。」



4.

奧巴馬最終勝利了。許多黑人和白人──尤其那些經歷過六零年代之前種族隔離、並在六零年代經歷民權運動的人們──流著淚水說,他們從來沒想到,這輩子可以看到一個非裔美人當選總統。

當參議員路易斯說奧巴馬是出現在「塞爾瑪的那座橋的另一邊」時,這一方面指的是,歐巴馬的當選是民權運動的成果,是那一場遊行,以及無數場抗爭、謀殺、暴力所換來的驕傲果實。另一個意義是指歐巴馬可以成為種族之間、世代之間的橋樑、和自由派與保守派之間的橋樑。

然而,奧巴馬的勝利意味著美國已經正式超越種族主義,已經進入了「後種族」時代?

事實上,美國的社會經濟乃至居住場域都依然黑白分明。1967年黑人暴動之後, 聯邦政府成立特別調查委員會的結論「美國有兩個社會,一個黑,一個白,是分開且不平等的」,至今仍然如此真實。黑人社區仍然有低落的公共設施、匱乏的教育品質、及嚴重失業率等問題。黑白之間,仍然充斥各種偏見與不信任。例如,2009年,白人警察錯誤逮捕了哈佛大學的黑人教授,歐巴馬說這個白人警察是「愚蠢的行為」,而引起不小的風波。

尤其是共和黨。面對越來越不白的美國社會,共和黨原本就有選舉危機2008年的大選,歐巴馬成功了建立一個包括不同族裔的新聯盟,但共和黨依然是以白人為主體。蓋洛普民調在2009年初做的結果,十個共和黨中有九個是白人[2]。但他們不是去爭取其他族裔的選票,而是要固守白人選民,例如在歐巴馬當選初期,右翼陣營流傳著各種奧巴馬不是美國人的奇怪言論,並要求歐巴馬出示他的出生證明。

這幾年共和黨批評歐巴馬是「大政府」,反對全民醫保、主張刪除社會福利,看似經濟論證,但背後其實有強大的種族意涵。當羅姆尼說他不在乎百分之四十七依賴政府的選民,其實這些拿政府福利──例如老年醫療保險(Medicare)──的人中有許多都是支持共和黨的白人,只是這些共和黨支持者中許多人在認知上都不認為自己接受了政府補助。美國著名民調專家Stanly Greenberg對共和黨的研究指出,共和黨的白人工人選民對於福利政策的理解就是拿他們的稅去補貼窮苦黑人。所以,保守派如此反對奧巴馬推動的全民健保,主因之一就是因為這個方案會將現有的健保大幅擴張到非白人群體,所以他們的反對可以動員選票。深具影響力右翼電台主持人Rush Limbaugh 就公開說:歐巴馬是要放棄白人工人階級家庭而要爭取非裔黑人的支持,以及「奧巴馬要對白人工人家庭說再見:我們對你們的選票沒興趣;我們不在乎。」        顯然美國右翼仍然沒有超越自己的種族主義。大選這一年許多州推動修改選舉辦法,要求選票在登記投票時要出示有照片的身分證明,就被民主黨視為有種族歧視意涵:因為黑人或其他少數族群沒有身分證明的比例遠白人高。

奧巴馬自己也知道這個現實。在最近接受美國滾石雜誌的訪問中,他說「我從來沒認為,我當選總統,我們就會進入一個後種族的時期。但另一方面,我的一生看到了種族態度如何改變並且改善….當我在各地旅行時,許多人會說一個非裔美人的總統對黑人男孩、女孩來說是多麼有鼓勵性。但別忘了,對許多白人男孩、女孩來說,一個黑人總統是很自然的。這是他們成長時所看到的總統,而這就是態度的改變。」

但態度的改變顯然是不夠的。奧巴馬或許出現在塞爾瑪橋的這一邊,但在他的前面還有許多橋要跨越。


[1]大衛雷姆尼,「橋:奧()巴馬」,台北:八旗出版社,2012年。

[2] http://www.gallup.com/poll/118937/republican-base-heavily-white-conservative-religious.aspx

陳智傑﹕認真,大家就一齊輸




「港獨」議題愈演愈烈,「愛國」陣營及前中央官員紛紛高調開腔。既然有人認為「港獨」勢力像病毒一般蔓延,香港傳媒亦不敢怠慢。《明報》於大前天便找來一名揮舞「港英旗」的男子詳談——他是一個20多歲的青年,覺得香港如今不及回歸之前,喜歡蒐集港英時代的物品留為紀念,並於回歸初年以500多港元從政府拍賣會中購了一面「港英旗」。

搞獨立,組織群眾和文宣理念最為重要。那名青年透過互聯網尋找志同道合的網友,以飲管等材料製作「港英旗」,於示威中「派街坊」。至於理念方面,按我對報道的理解,大約是希望引起政府和「權貴」的注視,以改善施政。多得一些知名愛國人士和前中央官員對「港獨」的公開警惕,惹起傳媒關注,這青年才有出席《城市論壇》的機會——大抵這便是「港獨勢力」曝光率最高的文宣活動。其實,把「港獨」議題升溫的,是這揮舞「港英旗」的市民,還是在傳媒大呼「港獨出沒注意」的「有心人」?

「有心人」最不滿的,是那一面讓他們礙眼的「港英旗」。如果單憑一個沒有資金供應和有效組織、更遑論是政黨以至武裝力量支援的圖騰,也足以構成搞獨立的指控,則未免太少看獨立運動的最基本要求。且,現時所謂的「港獨」議題,大部分是內地與香港的民生矛盾所衍生出來的激烈情緒:由幾年前奶粉供應緊張、對新移民的不安,到近年的「雙非」問題、房屋供應,及至今年社會對自由行政策安排、「自駕遊」、內地水貨客問題猖獗等作出怒吼。

何必口角當賊辦?

當然,民生矛盾難免滋長互相厭惡及仇視:一句「狗」、一句「蝗蟲」、一幀又一幀的照片、改圖及舊曲新詞,再由網絡罵戰把社會情緒放大、升溫,直至終於有人舉出「中國人滾回中國去」的標語——這大約便是「病毒」的擴散過程。我固然很難說民生矛盾是所謂「港獨」意識的唯一原因,但這卻是讓懷念、訴諸「港英圖騰」的情緒得以於社會散播、發酵的重要背景。

跨地域流動人口衍生民生矛盾,再發酵為一個地方的身分爭議,並非香港獨有之事;部分內地城市人與「外省人」的爭端,往往亦源自社會及資源問題,有時更演化為群體事件。不過,香港由於歷史的原因,才有人以「港英圖騰」作為這種身分爭議的載體。這身分爭議的發酵過程,與那些由民族對立、宗教敵視及國仇家恨所醞釀的分裂及獨立運動,根本完全是兩碼子的事。高度情緒化的口角,雙方都難受,但把用作身分爭議的圖騰「認真地」當作是民族分裂活動,恐怕只會使中港矛盾不必要地火上加油,添煩添亂。

古德明: 我也愛你、扶貧責任




問:電視廣告有以下對話:"I love you." "Me too."(「我愛你。」「我也愛你。」)那個me是不是應改為you

答:Me too一般是用來附和人家的說話,表示「我也如此」,You too則當然是「你也如此」的意思,例如:(1"I would like to have a house like his." "Me too."(「我真想有一棟他那樣的房子。」「我也是。」)(2"You must work harder." "You too."(「你得努力點。」「你也是。」)

嚴格而言,人家對你說I love you,你答以Me too,不是說「我也愛你」,而是說I also love myself(我也愛我自己)。所以,雖然英語國家的確有人以Me too當作「我也愛你」,竊以為不足為訓,最好改說I love you too

至於人家對你說I love you,你答以You too,那等於說「你也愛我」,有「又多一個人愛我了」含義,和I love you too截然不同。

問:政府新聞公報有以下一句:The government has the responsibility to help the poor and other disadvantaged people(政府有責任協助貧窮及其他困苦市民)。句中the responsibility to help可不可改為the responsibility of / for helping

答:The responsibility to help改為the responsibility of helping是可以的,意思沒有什麼分別。Responsibility之後用for,是表示「為……負責」。所以for不宜用於上述句子。以下一句則當然應用forI accepted responsibility for the failure(我為失敗負責)。

陶傑: 身邊那些人




梁班子的行政會議又有人出事,這次是涉嫌「偷步賣樓」。

會在市場投機賺快錢的,不一定是「人才」;這二十年來能擁有許多住宅物業的,也不一定是「精英」,不幸這是香港人對於「成功」的基本定義,一旦有了點「事業」,所欠是一點「社會地位」,廚房不論如何熱,廚灶上只要有佳餚尚未下碟上菜端出桌面,可以伸手摸一把得食就好。

香港是一個一切講「上位」的城市──上位二字,是很地道的港式粵語,沒有道德含義,一匹馬之昇班,還要講競跑的佳績,但「上位」卻不同,不問手段,只要上得了就好。

梁振英先生的政綱和理念,沒有什麼大問題。當市場失控,貧苦煎熬,不錯,政府是要有一點點干預的。但梁先生的班子出了問題:劉邦尚有韓信、張良、蕭何;唐高宗有點糊塗,尚有褚遂良、長孫無忌,上官儀。朱元璋很殘暴,不必說,也有徐達、劉伯溫、李善長。

領袖不必太能幹,卻必須有精良之士肯替他幹。史提芬史匹堡如果沒有約翰威廉士,「舒特拉的名單」成不了經典,因為大提琴的配樂,替作品錦上添花,甚至音樂與電影本身在競賽着不朽。過三百年,看看是你史匹堡的影像多人記得呢,還是我威廉士的音樂成為另一縷蕭邦的再世離魂。

如此道理,古今中外一樣,麥理浩有夏鼎基,姬達,彭定國,韓義理,香港今天,好像什麼也沒有,像沙砌的碉堡,一個波浪,沖抹去一點;再來一個浪,也多捲蝕一點,十五年來,就是這樣慢慢消耗掉的。

古德明: 名妓和文妓




臺灣作家李敖最近接受《明報》副刊訪問,談到蔣介石、民主以及大陸百姓嚮慕臺灣之情:「臺灣沒那麼好,喜歡民國?喜歡國民黨?這就是瞎眼睛,這就是蠢。」「民主根本是假的。這世界有什麼民主?」「別以為蔣介石要我坐牢,我就不能公正對他。」這位作家,使我想起唐朝大詩人張九齡。

唐朝開元年間,范陽節度使張守珪遣裨將安祿山上朝廷奏事,宰相張九齡目光如炬,發覺這雜種胡人心術不正,就跟同僚說:「亂幽州者,必此胡也。」後來安祿山討契丹失利,張守珪奏請處斬,張九齡十分贊成,上奏說:「祿山狼子野心,而有逆相,臣請因罪戮之,冀絕後患。」只是玄宗皇帝不答應,最後安祿山叛旗起處,鼙鼓動地,震破了大唐江山,玄宗只能追恨不聽張九齡讜言(《安祿山事迹》卷上、《大唐新語》卷一)。

論歷史地位,李敖自然不及安祿山萬一,但蔣介石政府當年顯然已經洞察其心相,可謂不讓張九齡專美於前。李敖再一次公公正正,印證了蔣介石的識見。蔣介石一九二七年開始致力清黨、剿共,而這也是多年之後,大家才明白其見識,才追恨他折翅西安,功敗垂成。

現在,李敖投中共,簡直如魚得水。大陸出版的李敖文集,尊他為「百年來中國人寫白話文之翹楚,中國近代最傑出的評論家」;暨南大學禮聘他為名譽教授,推崇備至;有幾家所謂海外華文傳播機構也深明時務,選他為「華人作家影響力和話語權排行榜」第一人。

而李敖對中共的評論則是:「誰說共產黨不許人民講話?毛主席就主張聽相反的意見。」「人民逼政府向他們開槍,人民要不要反省?為什麼這樣笨?」「共產黨不是願為人民服務嗎?我們就是人民。我們在共產黨背上一千年,抱着它、貼着它、哄着它、奴役它,有什麼不好?我李敖就希望共產黨為我們服務一千年。」「共產黨解決了西藏問題,真了不起,我要讚美。」

二○一○年,李敖遊西湖,告訴記者說:「我死後,但願葬在蘇小小墓旁。」他不知道什麼叫做唐突西施。

南齊錢塘名妓蘇小小有詩傳世:「妾乘油壁車,郎騎青驄馬。何處結同心?西陵松柏下(只能在墓穴裏)。」這是娼家女始終不渝的愛情。據說,為了意中人,蘇小小拒絕了名卿鉅公追求。清朝名士龔自珍和蘇小小同鄉,想到這位古代美人,也自覺形穢,有《湘月.壬申夏泛舟西湖》詞說:「屠狗功名,雕龍文卷,豈是平生意?鄉親蘇小,定應笑我非計。」

今天,李敖為求中共青睞,不惜一切,卻想和蘇小小同葬西陵松柏下,真不愧李敖本色。我只是想起龔自珍《己亥雜詩》第一零一首寫傲對王侯的名妓:「一笑勸君輸一着,非將此骨媚公卿。」


古德明 專欄作家

吳志森: 又一個BMW 成為政府負資產




香港政界男人,無論是特首、問責官員,還是行會成員,都患了叫人看不起的不治之症─BMW(Blame My Wife)。做政界男人的老婆,除了要入得廚房,出得廳堂,更要為丈夫擋子彈。危急關頭,這些既無膊頭又無腰骨的男人,都鬼鬼祟祟躲在老婆的背後,把妻子推出來為他們背黑鍋,真的是既可憐又可笑。

最新一起BMW傳染病例,是行會成員林奮強賣樓醜聞。春江水暖鴨先知,林被指提前賣樓,避過打擊炒樓措施的新印花稅,起碼多賺以百萬計樓價。特首梁振英、財政司長曾俊華、行會召集人林煥光,都先後撲出來同一口徑,力證林奮強事前絕對不知道新印花稅項的詳情,結論是,林奮強沒有以權謀私。

幾位要員的說法,是典型的「語言偽術」。林奮強是行會樓王,梁振英招攬他入行會,也是看中他對物業市場的觸覺和知識,在公私場合,會不徵詢他對樓市瘋狂炒賣,包括內地買家所佔比例的意見嗎?即使林奮強真的不知道新印花稅的具體內容和實施日期,以這個香港醒目仔的性格,不會舉一反三,心領神會,政府會實行對樓價有重大影響的措施嗎?特區巨頭相繼出來為林奮強解畫,沒有甚麼說服力,顯然未能釋除公眾疑慮。

好了,先將這筆按下不表。對於賣樓可能提供非法回佣的問題,林奮強前言不對後語,顯然跑不掉了。林奮強說過起碼三個版本。版本一:將賣樓差價作為額外佣金,鼓勵經紀落力搵客。版本二:經紀仍只收樓價百分之一佣金,是代理建議將賣樓差價捐作慈善用途。版本三:手續交由太太處理,太太說差價會給「中原」,誤會是送給「中原經紀」,原來是「中原慈善基金」。

可笑的是,中原老闆施永青卻表示,一向不接受客戶直接捐款,今次亦不接受林奮強的捐款。中原聲明更指出:「於委託過程中,賣方曾作出將物業成交部份差價當作經紀佣金之建議……中原地產沒有接受將物業成交部份差價當作經紀佣金之建議。」

從中原的聲明可以看出,林奮強前言不對後語,不是誤會,而是說謊,是大話冚大話。聲明說是賣方提議將差價作為經紀佣金,但經紀不接受,林奮強接受訪問時,扮經紀的語氣說:「林生,你當捐畀慈善基金咪得囉,我哋當普通盤咁做……」叫得林生,林奮強顯然在場,「賣方提議將差價作為經紀佣金」,這個「賣方」就是林奮強,是他直接跟經紀商議如何處理賣樓差價,說自己不知情,把責任推給太太,這種低級謊話,三歲小孩或者騙得過去。

經紀沒有收取賣樓差價作為佣金,非法回佣的程序並未完成,但林奮強先得風聲,提前賣樓,再來用差價作為誘因鼓勵經紀落力推銷,為何有此提議?是否知道時間緊迫,不能再等,否則打擊炒樓新措施落實會招致損失?總之是疑點重重,又一個BMW,成為特區政府負資產。

李怡: 當前香港局勢的兩大危機




當前香港局勢面臨兩大危機,一是特區政府的公眾信任度已瀕臨破產,二是市民「去大陸化」的思潮增長,與中央和特府銳意推行的中港融合出現愈趨激烈的矛盾。

特府推出特惠生果金這個本以為會獲得掌聲的措施,卻演變成行政與立法對立的局面,政府以所謂「財政紀律」來脅迫立法會要立即通過被指為「長者殷切期盼」的生果金方案,立法會就認為這是置立法會於長者的對立面,逼立法會當政府的橡皮圖章。梁振英口說要改善行政與立法關係,所做的事則是不尊重立法會的審議權,要削弱立法對行政的監督功能,實際上是破壞立法與行政的制衡關係。特惠生果金,把好事辦成壞事矣。

近日另一措施是推出壓抑樓價的所謂辣招,社會評價未必認同政府干預市場是好事或有用,但至少政府自以為是德政,然而卻意外爆出了行會成員林奮強偷步賣樓事件,他的解釋越講越亂,越描越黑,又與中原地產的聲明相矛盾。有電台前晚作民調,80%以上的市民不相信林的說辭。而從特首到幾個行會成員出言挺林,更進一步賠上特府已經低迷的信譽。

兩樁近日政府自以為的德政,卻辦成這樣的壞事,除了顯示梁班子的無能,更重要的,是顯示這個不被市民信任的政府,真是舉步維艱。梁振英不斷迴避他本人的前言不對後語的僭建事件,有樣學樣的陳茂波的劏房偽術,吳克儉在推國教過程中的步步失腳卻戀棧權位,林鄭月娥批評廉署和申訴專員是政府施政的主要障礙,現在又有林奮強事件,上台四個月,已累積這麼多負面新聞,教公眾如何信任這個政府?美國前總統甘迺迪說:「公眾的信任是有效執政的基礎」,梁班子顯然已沒有執政基礎了。

在立法會答問會上,黃碧雲議員問梁振英,近日有港人在群眾活動中高舉英國「米字旗」遊行,結果遭北京及左派人士抹黑為搞港獨,她問梁振英:「香港人對於同內地進一步融合究竟有乜嘢疑慮同不滿?你有冇同中央政府講過?」黃碧雲點出了香港當前的社會主要矛盾,但梁振英卻對此並不關心,更神情肅穆地教訓那些不滿中港融合的人,指回歸是國際社會公認的事實,任何人「都唔需要用殖民地嘅旗嚟到表達佢哋嘅不滿」。

用殖民地旗幟來表達不滿,有什麼問題?這種表達正是要說明市民心中的真切感受,就是今不如昔,這是當前極到位也極有需要的表達。因為這正是目前香港多數人的共同想法。回歸當然是事實,但對回歸後的不滿更是迫在眉睫的事實。中央不斷自毀不干預特區內部事務的承諾,特區政府一屆不如一屆地對中央百般逢迎,大量大陸人湧來香港對社會、經濟、民生的侵蝕已到市民難以容忍的地步。一段「二次創作」韓國騎馬舞歌曲的《核突支那style》十日前在YouTube發放,至今點擊量已超過100萬,顯示大多數香港人對大陸人湧港的厭惡和無奈。十天,100萬。這極重要的民情,當局(甚至議員和傳媒)似乎都沒有感覺,難怪民情指數低到79.7了。(民情指數以0200顯示,100代表正常。)

無論是打出龍獅旗,是提出城邦自治論,或提出「去中國化」甚至港獨,都屬於言論自由範圍。三十多年前,有台獨分子在美國企圖槍擊蔣經國,使台獨組織被列為恐怖組織,但在美麗島審判中,受審者施明德在法庭提出:人民有宣傳台灣獨立的言論自由。這理據也被戒嚴時期的台灣法院認可。即使60年前,美國聯邦法院審理美國共產黨鼓吹以武力推翻政府的案件,也有大法官認為美共沒有軍力,其他實力也微不足道,因此他們的「鼓吹」也只是言論而已,不應入罪。目前香港人視港獨如蛇蠍,連討論都規避,實在不必要。

實際上,所有關於本土化的論述,都是出自對本土的認同和愛護。1920年,毛澤東在《大公報》寫了約20篇文章,力主湖南自治,全國各省自治,而且是民選政權的「全自治」而不是當時湖南軍閥提出的「湘人治湘」。他主張,先建立各省獨立的「小中國」才進而聯合成為聯邦制的「大中國」。當然,他後來掌握大中國的大權就變了。但至少在1920年,他的主張並沒有被視為大逆不道,而且今天看來也仍然有道理。既如此,提出在香港建一個小中國,就言論層面,又有何不可呢?現代化香港不該退化到1920年前的中國吧。

廉署查林奮強夫婦



行政會議成員林奮強連日來就賣樓風波解釋前後不一,他昨沒再公開回應,本報多次致電給他,但無人接聽。(資料圖片)
 
【本報訊】行政會議成員林奮強偷步賣樓先被指涉以權謀私,繼而鬼拍後尾枕自爆可能向物業代理提供非法回佣,廉政公署正式立案調查,熟悉同類調查的人士稱, 林奮強早前承認與代理協議,以成交差價作「佣金」,中原的聲明加以證實,令行賄表證充份,把他逼入死胡同。特首梁振英昨沒有回應林涉行賄指控,有指林並非 嫡系「梁粉」,未必獲梁力保。記者:張婷婷、韓耀庭、林偉聰 

據知廉署已立案調查這宗涉及行會新貴的案件,昨日已約見投訴人錄取口供,並會在一、兩日內邀請林奮強夫婦、為他 們賣樓的中原地產經紀及相關人士助查。曾作舉報的社民連副主席吳文遠承認已到廉署錄口供,據知另一投訴人、民主黨總幹事林卓廷也已獲廉署約晤,消息指有其 他涉案人士亦已收到廉署通知,希望日內提供有關今次買賣資料。


林奮強一直聲稱賣樓事宜由太太蘇載玓負責,不清楚樓價差額安排。

或翻查以往買賣樓宇紀錄

有知情人士形容,林向地產經紀提供非法回佣的指控容易搜證,不排除會一併翻查其以往買賣樓宇紀錄看是否有前科。至於涉及以權謀私、利用行會內部消息偷步賣樓 指控,搜證較難,但有報道指,早前曾有人出價1,100多萬洽購該單位,但林未有放售,反而在打壓樓市措施出台前,林以較低價沽出單位,這不合理做法會是 調查方向之一。

曾參與同類調查人士指出,案中的經紀有三個主事人,除了中原地產外,也是買賣雙邊代理,接受任何金錢報酬均需要三個主事人同意,否則便會觸犯防賄條例。案 中林作為賣方若提出給予額外佣金,除非他有足夠理由相信中原容許及買方覺得無問題,否則便可能違法。「就算中原畀,買方都冇乜可能同意,因為如果明知可以 平啲賣,點解只係益個經紀,唔益買家,賣平啲。」他認為憑中原的回應「賣方曾作出將物業成交部份差價當作經紀佣金之建議」,足顯示經紀知悉林的建議並轉告 公司,有充份表證顯示林向經紀提供利益。


廉政公署正式立案調查林奮強涉提供非法回佣案件,昨晤投訴人錄口供。

經紀隱瞞額外佣金屬踩界

至於經紀方面,知悉林的建議後,最安全的做法是向買方表明,隱瞞已屬踩界,若同意收受,不論最終有沒有收到「差價」佣金,皆屬違法。

曾任廉署總調查主任的大律師查錫我解釋,《防止賄賂條例》中提供和收受利益的定義包括「同意」提供和「同意」收受,縱然經紀不同意收受,林亦可能因「同 意」提供額外「佣金」而犯法。雖然林曾公開表示與代理達成協議,用「差價」作佣金,但由於他的版本不斷改變,廉署需要調查事實真相,再者他的口頭說法,並 非在警誡下作出,只屬傳聞證供,法官未必全盤接納。

他表示,本案的關鍵證人包括經紀和買家,倘林提供額外佣金獲公司及買方同意,便大家都無事。而公司是否同意可查證相關政策文件,若買家怕麻煩訛稱同意,則可能涉及妨礙司法公正。

律師:以權謀私較難證明

至於是否涉及以權謀私,查認為較難證明。但熟悉廉署調查工作的人士則認為,「要知,唔一定開會先知」,質疑梁振英如何能排除已晉身權力中央的林,有可能從其他途徑得悉有關資料。

中原集團主席黎明楷昨回覆查詢時稱,審視過林出售單位的交易文件,證實交易正常,當中沒有收取額外佣金或差價,至於是代理梁智仁還是林提議將差價捐出,他 說公司不關心,毋須更深入調查,也不會主動找梁智仁了解事件,「寧願交番畀有關當局查」。記者昨致電林奮強手機亦未能聯絡得上,過去數天堅稱希望保持透明 及歡迎傳媒查詢的他突然龜縮,差價實際捐予哪個環保團體並未交代。

林奮強陷死胡同
 
言論:10月31日,林稱將成功出售單位的底價及成交價之間的差額,予地產代理作額外佣金,鼓勵落力賣樓

後果:林可能觸犯《防止賄賂條例》第9條,最高可被罰款50萬及監禁七年

言論:11月1日,林改口稱妻子蘇載玓6月放售單位時,已決定將7萬元差額捐給中原慈善基金,但中原澄清按慣例不接受有關捐款

後果:意味林連日解釋,只是為開脫而狡辯的謊話,誠信破產,以權謀私嫌疑甚大

香港製冰高層再爆醜聞 疑串謀胞兄開私幫公司

【本報訊】保利達資產控股有限公司轄下的香港製冰及冷藏有限公司(下稱香港製冰),有部份員工捲入集體貪污案,《蘋果》調查再發現,香港製冰不但內部賬目 混亂,爆出有員工夾計「食夾棍」呃公司醜聞,在公司掌權多年的總經理林世明,其頭馬黃文煌的胞兄今年7月更成立一間雪粒公司,被指獲半價批貨,甚至賒賬也 沒人追討,令人質疑有人以權牟利,串謀胞兄自設私幫公司中飽私囊。記者:黃偉民、劉漢權、黃學潤 

本港冰業龍頭之一的香港製冰爆集體貪污案後,廉政公署極度重視,昨主動接觸香港製冰多名客戶,追查攞貨數量及貨價,核對公司批貨價與員工收取的貨款是否一致。據了解,事件曝光後,香港製冰人心惶惶,有高層召集前線員工開會,追查爆料人,氣氛緊張。


燕晴雪粒公司為香港製冰的拆家之一,其貨車長期停泊於冰廠外。劉漢權攝

香港製冰直銷主任黃文煌(圖),其兄為燕晴雪粒公司老闆黃文賀。

根據公司註冊處資料顯示,燕晴雪粒公司持有人是黃文賀。

拆家股東為主任胞兄

知情人士表示,香港製冰年多前劈價搶客,導致車隊不夠用,在外找拆家幫手運送冰,其中一間拆家名叫「燕晴雪粒有限公司」(下稱燕晴),今年7月11日成立, 本報查閱公司註冊處資料,該公司股東為黃文賀及張美燕,而黃文賀正是香港製冰負責冰粒直銷主任黃文煌的胞兄,而黃文煌則是林世明頭馬之一,送冰車隊主管。

「黃文煌趕走一班舊員工,佢阿哥就做介紹人,介紹好多人去冰廠做,跟住佢阿哥就成立間燕晴專接香港製冰生意」。

他表示,燕晴共有六部運冰車,每部每天向茶果嶺道冰廠取冰,因攞貨半賣半送,生意有賺無賠,而冰廠內大都是黃文煌兄弟的人,加上黑箱作業,燕晴取去多少貨根本沒人知道,賬面上燕晴欠下香港製冰貨款,拖欠半年未還。

知情人士又說,燕晴有時不夠車用,黃文煌利用職權公器私用,安排公司車及員工幫燕晴運冰,「乜都夠膽死」。亦有前員工電郵爆料指:「香港製冰車隊主管,業界中稱他為文煌,不但有份貪污,又玩差價呃公司……所以普通員工明知都唔夠膽出聲。」

除了燕晴是拆家外,另一女拆家金毛鈴與林世明關係密切,雖非香港製冰正式員工,卻每月領有工資,取用香港製冰四部貨車,負責送貨往上水、粉嶺、沙田及馬鞍山區,每包食用冰由原本3至4元,多收客戶幾元從中「落格」,甚至取貨不用付錢,然後將所得上繳給部份高層。

不過,燕晴老闆黃文賀則矢口否認欺騙香港製冰,指被人惡意中傷,因為香港製冰搶攻市場,得罪了不少人,「我知邊個係爆料人,我出車運冰就派車跟我,以為我唔知」。

黃大嘆行內競爭激烈,部份人又以他是黃文煌的胞兄身份攻擊他:「我都做到心灰意冷,唔想再做 。」他指已打算一百萬元賣盤給香港製冰,強調沒被廉署調查,並暗指:「呢行好多人都係咁啦。」

九成人支持保留西座 古蹟辦隱瞞民意

【本報訊】舊政府總部西座的歷史評級公眾諮詢期結束至今兩個月,但政府一直不公佈諮詢結果。據悉,公眾諮詢結果顯示,高達九成人支持西座評為一級歷史建 築,古諮會多數委員傾向支持保留西座。不過,古蹟辦拖延至12月才開會,政府山關注組批評古蹟辦隱瞞民意,令古諮會淪為橡皮圖章。
記者:譚靜雯 

舊政府總部的擬議評級公眾諮詢於8月底結束,根據一般程序,諮詢期後古諮會將參考公眾意見,再開會確定建築物的最終評級。據悉,古蹟辦原訂安排古諮會於9月開會,但一再押後至11月上旬,日前又再以「未能安排全部委員出席會議」為理由,將會議日期第三度押後至12月中。


政府山西座的歷史評級公眾諮詢期已結束兩個月,高達九成人支持西座評為一級歷史建築。何柏佳攝

古蹟辦剝奪公眾知情權

消息人士透露,古蹟辦收集到的公眾意見,高達九成人支持將西座評為一級歷史建築,當局卻遲遲不向公眾披露結果,惹人思疑。消息續稱,大部份古諮會委員得悉公眾希望保留西座,「一般都會傾向支持,所以西座好大機會評為一級,但到家仍然未開會,都冇辦法。」

政府山關注組召集人羅雅寧稱,古蹟辦有必要將收集到的公眾意見盡快公開,否則是剝奪公眾知情權;她質疑古蹟辦不公佈諮詢內容,又把古諮會開會日期一拖再拖,「佢哋唔敢掂政府山,因為知道好多人都想保留西座。」

羅雅寧指古蹟辦操控開會日期,議程也由政府決定,缺乏獨立性,削弱古諮會功能,「傾咩內容、幾時傾都係古蹟辦決定,古諮會想傾咩都冇自主權、好被動;好明顯,政府想迴避政府山呢個議題,甚至拖到一個政府認為適合嘅時間先開會。」

翻查古蹟辦網頁,古諮會今年只舉行了兩次公開會議,分別在3月及6月,6月會議是就舊政府總部的初步評級進行表決,當時政府山整體、中座及東座被評為一級歷史建築,惟獨西座被評為二級;關鍵一票由古諮會主席陳智思投下,陳一度請辭,之後接受挽留。

古諮會去年七次開會,前年有10次公開會議,今年明顯大幅減少。而古諮會主席陳智思於今年7月成為行政會議成員後,古諮會更從未曾舉行任何公開會議,令外界質疑他分身不暇。

委員高添強說:「我覺得有問題,家市民對文物保育熱情高漲,其實有嘢要做,點解4、5個月唔開會,我都覺得奇怪。」

4500市民簽名反對拆卸

古蹟辦回覆指諮詢期結束後,共收到近300份書面及口頭意見書,以及4,500多個反對拆卸舊政府總部西座的市民簽名,整理後會在下一次會議前,將報告交予 古諮會討論。古蹟辦發言人強調,至今仍未決定開會日期,主要是希望全部古諮會成員也可以出席會議,又指原訂將公眾諮詢的結果上載古蹟辦網頁,但要先徵詢提 供意見人士的同意,會陸續將意見上載網頁。

關注組努力爭取保留政府山西座。資料圖片


15發展商空群而出 急謀對策反擊BSD

【本報訊】政府上周突然出辣招壓抑樓市,率先打擊新盤銷情。地產建設商會昨日召開會議,討論新措施影響,最少有15間發展商代表出席,並有個別發展商高層罕有地現身,集中討論對新增的買家印花稅(BSD)不滿,短期內會向政府提交業界意見。


地產建設商會經過近兩小時會議,執委會主席梁志堅稱政府兩個新措施值得商榷。謝榮耀攝

發展商高層罕有現身

地產建設商會一直對昨日召開會議的時間及內容三緘其口,但在下午4時半左右,一批發展商代表突然逐一現身地產建設商會位於中環的總部開會。出席的發展商包括 長實、新地及恒地等大型發展商代表,當中恒地更出動副主席林高演、長實派出執行董事吳佳慶代表集團開會;至於一向較少出現的「稀客」鷹君、希慎及麗新等, 都有派代表出席,可見各發展商對是次會議極為重視。

會議密斟兩個小時,消息人士透露,會上主要聚焦討論BSD過辣,會對整個地產行業及工商界的影響和發展;由於香港是自由市場社會,發展商擔心新BSD政策會造成對外來資金不公平,削減競爭力兼有反效果。

當然,近年的一手新盤,尤其豪宅的買家都以國內客為主,發展商都怕新招會影響銷情。經過一輪討論後,將在下次會議時整合各方對策,將建議交予政府,表達訴求。

短期內同政府傾

地產建設商會執委會主席梁志堅在會後拒絕透露會議內容及任何建議,只直言新措施有商榷餘地,收到工商界反映要表示關注,在會上各會員交流很多意見,「將會收集所有有效、可行、值得討論嘅方案,短期內收集好晒先同政府傾」。

由於兩項新辣招打擊發展商的賣樓部署,梁志堅重申,「就算政府聽唔聽都好,都要反映咗自己(發展商)意見先!」


政府出招後一周,新盤銷售急速放緩,只有零星成交。程志遠攝

中大演講承認市民不信政府 林鄭明插梁振英曾俊華

【本報訊】特區政府民望低迷,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昨公開承認,市民對梁振英政府信任度低,令新政府施政困難重重,她又不點名批評財政司司長曾俊華當年為求 向立法會「攞票」,不惜破例派錢做法,指政府不能事事妥協,認為若無法扭轉市民對政府的不信任,未來幾年施政將舉步維艱,甚至連政改也沒有信心通過。
記者:呂浩然
林鄭月娥昨日到中大出席學生講座,發表題為「領導-改變與創新」的演講,並且接受學生提問。她在演講中承認,政 府要做到梁振英提出「穩中求變」並不容易,林鄭又將自身經驗歸納成十點施政方向,當中部份似衝着梁振英管治手法而來,例如諮詢要認真、有理要妥協;改革重 細節、言行要一致等。

林鄭月娥昨拒絕就六四問題表態,更死撐指國民教育科非洗腦。
黃永俊攝
辯稱不應為攞票妥協
早 前梁振英與傳媒茶敍時,否認施政困難源於市民不信任,但林鄭昨回應台下提問時卻承認,現時市民、政黨對政府信任度不高,憂慮若當局不能盡快重獲市民信任, 「跟住嗰四、五年真係會舉步維艱,大家都識講啦,民無信不立,何況係一個政府呢?」但她未有解釋為何市民不信任梁振英,只委婉地指「你哋發表意見方便過 我」。


除信心問題外,台下有學生質疑,林鄭一方面說政府要「有理要妥協」,但政府處理長者生活津貼時又不肯向民意妥協。林鄭即時辯稱,政策諮詢後不一定要妥協, 有時亦要立場堅定,正如不能貿然改變津貼目的和理念,不應該「為攞夠(立法會)票去作出妥協」。這時台上主持、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講師蔡子強反問林 鄭,曾俊華在上屆政府是否為「攞票」才派錢。林鄭即暗批曾做法有問題,「我係唔係好樂意見到再次用嗰種方法處理市民嘅訴求」,強調施政不能行浪漫主義,而 要行務實主義,平衡正反意見。

中大社工系林同學質問林鄭月娥上任以來有否違背良心做事。
拒為政改走在最前線
其 後有學生指,如今很多問題都由林鄭向外解釋,「唔係好見梁生(梁振英)存在」,反問林鄭「會唔會覺得你已經做緊特首嘅工作?會唔會覺得梁生都做到特首,點 解你淨係做到政務司(司長)」。林鄭稱,自己的工作是輔助特首,多曝光只不過她是「政府內部長大嘅人」,希望外界不要計較曝光率。


另外,她又表示當局會盡力就政改凝聚共識,但她不肯答應為此事站到最前線,更表明沒有信心在現今環境下,可以令這意識形態和分歧大的問題達成共識。


對於林鄭的焦慮,自由黨田北俊認為當局不改善行政立法關係,「邊個做司長同局長都死」。他批評當局處理津貼問題上「一言堂」,對建制派充耳不聞,埋怨當局的做法「仲可能累死建制派喺社會上形象」。

有學生趁林鄭到中大演講,穿上「勿通匪類」T恤諷刺一番。

隔牆有耳: 「事頭婆」再現 林鄭嬲爆 - 李八方


既 然個人同下半世幸福都畀咗你,閒時睇吓ex張相啫,使唔使日日打翻醋埕,指住人個鼻嚟鬧先?以為老一輩呀Left ear、「腦平」唔明啫,點知原來話好打得嘅政務司司長林鄭都咁睇唔開。事緣有政府部門唔知有心定無意,用咗殖民地時代嘅「On Her Majesty's Service」(為女皇陛下服務)嘅政府信封寄信畀巿民,林鄭知道後當場紮紮跳,變咗憤怒鳥,發信警告公僕唔好再有下次。
「憤怒電郵」轟公僕
有 公務員噚日收到來自政務司司長辦公室嘅「憤怒電郵」,內容係咁嘅:「我們注意到,近日有一名市民收到一封用『On Her Majesty's Service』的信封寄來的政府公函。雖然這次屬個別事件,但我們希望藉此機會提醒所有局和部門,要盡力避免類似事件再次發生。請留意所有與港英時期的 用字、標誌、符號已經過時,官方不應再用。」

公務員睇完封信個個即時睇吓個out tray有冇咩「龍獅」、「事頭婆」嘅嘜頭信件,以免人頭落地。查實以往運輸署都試過被揭發寄咗「事頭婆信封」畀巿民,話就話有存貨用得唔好嘥,但事實係咪有人鍾意效忠女皇,多過服侍強國爺爺,就冇人知喇!

計八方話,所謂寧俾人知莫俾人見,有異心都要高明啲,前度嘅嘢,在心中就得啦。

講到新民黨田北辰前日建議,立法會應用番英文開會,咁中聯辦又使唔使發信警告吓佢?

mailto:pf_lee@appledaily.com

呢種港英時代嘅「On Her Majesty's Service」信封(圖),有公務員仲膽敢寄畀市民,激到林鄭發警告信。資料圖片

隔牆有耳: 「港獨」分子再挑阿爺機 - 李八方


有港人要求中聯辦搞專用櫃位,畀人宣誓「我唔係中國人」,擺明「挑機」啦!資料圖片
一班網民呢排狂晒港英旗,辣到老左紮紮跳,前港澳辦主任魯平都加把口,叫「港獨」分子唔鍾意大不了退籍。呢班網民求之不得,決定「玩鋪勁」嘅。噚日向國家領導人同中聯辦發公開信,要求阿爺「言出必行」,喺西環整番個褫奪中國籍專櫃。
倡設褫奪國籍專櫃
facebook 專頁「我哋係香港人,唔係中國人」噚日發公開信,抬頭畀溫總、胡主席、中聯辦彭清華、李剛,又經港辦轉交陳佐洱、魯平,叫阿爺「千祈咪走數」,記住喺中聯 辦大樓地下大廳或者「第二支管治團隊安排其他合適場地」設立辦公櫃位,專供只認同香港人身份、唔認同中國人身份嘅人士到場宣誓,只要高叫三次「我係香港 人,唔係中國人!」,彭清華就可以代表阿爺簽字作實,正式褫奪嗌口號者國籍,到時專頁發起人必奉陪到底。

封信除咗挑機,都不忘講吓道理。查實有人搞港獨只係「偽議題」,佢哋只係借港英旗引發港人緬懷97前嘅「好日子」,當時仲有法治、有規有矩,唔似得阿爺搞到香港一鑊粥,家吓成班老左唔單止冇反思,仲要文革式批鬥,既無奈又討厭。

劉雲山 新聞自由殺手 阻礙中共改革

【十八大新貴】在中共十八大政治局常委熱門人選中,現任中宣部長劉雲山被視為是「黨內外非議最大」的候選人。他主掌中宣部十年,中國的新聞自由每下愈況, 敢言媒體遭打壓、媒體人遭整肅事件屢見不鮮,新聞自由淪至改革開放最低點。以至有海外輿論封他為中國的「新聞自由殺手、輿論監督公敵」。北京獨立學者高瑜 也對《蘋果》表示:「劉雲山是中國新聞自由和輿論監督的劊子手!」但在中共前總書記江澤民力舉之下,這位「紅色衞道士」依然要向權力頂峯衝刺,海內外對未 來中共的改革開放不無擔心。
中共十八大籌備緊鑼密鼓時,今年5月4日,雲南昭通16名中共老黨員真名實姓在網上發公開信,要求中共中央免去 劉雲山中宣部長職務,不得讓他進入十八大政治局常委候選人名單。公開信指,劉把持下的中宣部秉持毛澤東時代的作風,為太子黨薄熙來在重慶打黑唱紅捧場,讓 極左勢力獲得話語權,打壓人民言論自由,「手段卑鄙、性質惡劣」。

劉雲山
千傳媒人處分炒魷

劉曉波 師濤因言入罪
公開信照例不獲當局回應,相反聯署者遭當局約談威脅,事件轟動海內外。那些身居山高水遠雲南昭通的中共老黨員們,對海內外熱傳的十八大眾多常委候選人不論,獨挑劉雲山宣戰,可見劉在人民心目中形象之低,人們對他的不滿。


今年下半年開始,在劉雲山指令下,中共官方喉舌掀起「宣傳十年成就」活動,為總書記胡錦濤、總理溫家寶主政十年歌功頌德;中央電視台更是在節目中大唱「幸 福」,逢人就問:「你幸福嗎?」不論受訪者是剛死了親人,還是剛失去工作,以至節目笑話百出,備受批評;劉一手發起的這場「幸福騷」,被指是「腦殘」、 「白癡」行為。


有媒體從業者統計,自2002年11月,劉雲山在中共十六大接掌中宣部以來,內地各級傳統媒體(包括報紙、電視、廣播)因報道內容犯「政治錯誤」,被關 閉、整頓或處罰的事件逾百宗,因事件被「炒魷」或被處分的媒體人,多達上千人;因言入罪者數以百計,其中包括諾貝爾和平獎得主、著名異見學者劉曉波,以及 被雅虎出賣的前記者師濤等。

劉雲山接掌中宣部以來,因言入罪者數以百計,包括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

2007年,德國有民眾要求釋放被北京判監10年的中國記者師濤。
搶奪國際話語權

紐約時代廣場登廣告
過去十年,內地至少有數以百萬計的互聯網站、論壇等被以「涉黃」等各種理由封殺、關閉。劉雲山治下的中宣部還與電訊部門等合 作,搞互聯網「長城防火牆」工程,封鎖海外網站,對內地網民的言論進行限制、打壓並動輒拘捕治罪;令劉雲山治下十年的中國言論環境和媒體自由度,退縮到改 革開放以來最底點。


另外,劉雲山又仗着國力日盛、財大氣粗,發起「搶奪國際話語權」的行動,耗資數百億美元擴充中央幾大喉舌媒體、發展海外分支、增加版面和播出時間;甚至耗巨資在紐約時代廣場電子廣告牌、CNN、BBC等國際媒體大打不倫不類的國家形象廣告,但其效果成疑。


中宣部還介入旨在打着中華文化之名向世界滲透的「孔子學院」宣傳推廣,令部份國家心存介蒂。


「劉雲山是中國新聞自由和輿論監督的劊子手,這樣的人進入十八大政治局常委,而且還要掌控意識形態,未來中國的改革開放能否向前推進,令人懷疑!」北京獨 立學者高瑜對《蘋果》表示,雖然在中共一黨專政極權體制下,不管是誰坐中宣部長的位置,都難逃脫既定的命運,成為輿論的天敵,但是執政者開明與否,起碼在 某些時候可以避免悲劇的發生。她說:「劉雲山之所以在(中共)黨內黨外引起那麼大爭議,我想就是因為他不懂得這個道理。」


《蘋果》記者

2011年,中國耗巨資在美國紐約時代廣場大賣國家形象廣告。
「我們受到了挑戰、面臨管理網絡的危機……中國被說成嚴格管理網絡,其實很難。」


──2011年9月7日在北京與出席中日韓媒體圓桌論壇的日韓記者會談時說
劉雲山(65歲)
籍貫:山西忻州


學歷:中共中央黨校本科(函授)畢業


家庭:妻子(未曾曝光);兒子劉樂飛,曾任中信產業基金CEO,今年年中卸任


經歷:


1975至1982


新華社內蒙古分社記者


1982至1984


共青團內蒙古副書記


1984至1987


內蒙古區委宣傳部副部長、部長


1987至1993


內蒙古赤峰市委書記、自治區黨委副書記


1993至2002


中宣部副部長、部長


2002至今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兼中宣部部長


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
劉雲山掌控下媒體遭封殺
2003年10月,廣州《21世紀環球報道》因專訪毛澤東前秘書李銳批評中共政改止步不前,被中宣部取消刊號,數十編輯記者失業


2004年11月,中宣部發文將撰寫「討伐中宣部」的北大副教授焦國標、毛澤東前秘書李銳、經濟學家茅于軾和湖北學者姚立法等人,列入內地媒體禁報黑名單;廣東《新周報》、北京《戰略與管理》、廣東省政協《同舟共進》雜誌等,因刊登文章踩到當局底線,被停刊整頓


2005年12月,大膽敢言的《新京報》突遭中宣部強令撤換管理層


2006年1月,《中國青年報》旗下《冰點》周刊,因刊發歷史學家袁偉時文章,表達與中共不同歷史觀,被勒令停刊整頓;廣州南方集團的《南方周末》、《南方都市報》、《南方人物周刊》等,因頻刊文觸及中共政治底線,被多次強行改組,大批媒體人士被辭退


2008年4月28日,山東膠濟特大火車相撞事故,72死416傷,中宣部禁止媒體自行報道;5月12日,四川大地震,中宣部下令禁止媒體追蹤報道因校舍豆腐渣工程而遇難的學生情況


2009年底,中宣部施壓下,著名《財經》雜誌60多名採編經營骨幹集體辭職,掌門人胡舒立辭職


2010年3月,中宣部迫令Google退出中國


2011年7月,溫州動車追尾特大事故,張德江下令停止搜救就地掩埋動車殘骸引起全國公憤,中宣部禁止媒體報道


2012年7月,上海《東方早報》因發表批評當局文章遭整肅,社長總編炒魷。同月廣東《新快報》因轉發十八大中共新貴的知青年代文章遭整肅,社長撤職


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

Apple 被勒令重寫道歉聲明


英國法院審判 Samsung 沒有抄襲 iPad 設計一案,Apple 在網站刊登聲明後,以為已告一段落。豈料,法院不滿意 Apple 的聲明,再度下令 Apple 在 48 小時內修改,字體大小起碼使用 11 號,並將新的聲明刊於首頁。
Apple 的代表律師要求 14 天的時間張貼新聲明,但遭法官拒絕,其中一位法官 Robin Jacob 表示:「要是這樣,我希望見到 Apple 的負責人(Tim Cook)作出誓章解釋這對 Apple 有什麼樣的技術困難。」
Apple 聲明原文
Samsung / Apple UK judgment
On 9th July 2012 the High Court of Justice of England and Wales ruled that Samsung Electronic (UK) Limited’s Galaxy Tablet Computer, namely the Galaxy Tab 10.1, Tab 8.9 and Tab 7.7 do not infringe Apple’s registered design No. 0000181607-0001. A copy of the full judgment of the High court is available on the following link www.bailii.org/ew/cases/EWHC/Patents/2012/1882.html.
In the ruling, the judge made several important points comparing the designs of the Apple and Samsung products:
"The extreme simplicity of the Apple design is striking. Overall it has undecorated flat surfaces with a plate of glass on the front all the way out to a very thin rim and a blank back. There is a crisp edge around the rim and a combination of curves, both at the corners and the sides. The design looks like an object the informed user would want to pick up and hold. It is an understated, smooth and simple product. It is a cool design."
"The informed user's overall impression of each of the Samsung Galaxy Tablets is the following. From the front they belong to the family which includes the Apple design; but the Samsung products are very thin, almost insubstantial members of that family with unusual details on the back. They do not have the same understated and extreme simplicity which is possessed by the Apple design. They are not as cool."
That Judgment has effect throughout the European Union and was upheld by the Court of Appeal on 18 October 2012. A copy of the Court of Appeal’s judgment is available on the following link www.bailii.org/ew/cases/EWCA/Civ/2012/1339.html. There is no injunction in respect of the registered design in force anywhere in Europe.
However, in a case tried in Germany regarding the same patent, the court found that Samsung engaged in unfair competition by copying the iPad design. A U.S. jury also found Samsung guilty of infringing on Apple's design and utility patents, awarding over one billion U.S. dollars in damages to Apple Inc. So while the U.K. court did not find Samsung guilty of infringement, other courts have recognized that in the course of creating its Galaxy tablet, Samsung willfully copied Apple's far more popular iPad.



劉銳紹憶十三大訪趙紫陽 嘆走回頭路

【明報專訊】在北京的十八大新聞中心內,展出了歷屆黨代會宣傳圖片,有一張1987年十三大記者會的相片,相中人包括本港時事評論員劉銳紹,他向本報憶述當年的採訪氛圍,包括他向時任中共總書記趙紫陽作尖銳提問的情景,感慨內地25年來新聞管制不斷收緊,今不如昔。

該張黑白相片中央,是一名男記者站立提問,劉銳紹就坐在其左手邊,戴覑眼鏡、略顯瘦削,「呵呵,那時候我的頭髮還有點長。」劉銳紹向本報確認,當時正開十三大開幕記者會,時任《文匯報》駐京辦事處主任的他到場採訪,但對相中眾人他已認不出來。

趙紫陽妙答尖銳問題

「這場記者會我沒有發問,但在大會閉幕後,趙紫陽當選總書記的那場記者會,我向他發出了一個有意思的問題。」劉銳紹說,當時5名政治局常委趙紫陽、李鵬、喬石、胡啟立、姚依林依次步出,向在場記者致意。之後在提問環節,他向趙紫陽發問:「有人比喻說你們的冬天來得快,去得也快。您怎麼看?」

劉銳紹說,19871月中共總書記胡耀邦因反「資產階級自由化」不力而被迫辭職,但繼任的趙紫陽同屬改革派,外界以「冬天」形容中共政治氣候。對此問題,趙紫陽立即反問:「不知道你指的是自然氣候還是政治氣候?」,並說:「如果指政治氣候,我不同意你的說法。我們這裏沒有冬天,一直是春天。」

「十三大是最開放時期」

劉銳紹說,自己所提問題有「陷阱」,趙若答不好,很易得罪「廢胡立趙」的鄧小平;而當日記者的尖銳問題也很多,而趙的表現事後備受國際媒體稱讚。

劉透露,有關方面在十三大召開前特別為趙徵集尖銳問題,當時曾找過他,「我也提供了一些問題。」劉笑稱:「不過我現場提問的那條問題沒有交出來。事後趙紫陽身邊的人透露,趙認為我那條問題最難答。」

可惜的是,內地的新聞自由氣氛在六四後變成「一直是冬天」。劉銳紹說,十三大可以說是中共最開放的時期,他們可以隨便採訪黨代表,也有很多機會向領導人提問。如今,想單獨採訪十八大代表則必須事先填寫申請表格;而《新聞法》立法工作更在1989年後無疾而終。

在政治方面,當年提出的黨政分開、差額選舉、透明化等,不僅原地踏步,「甚至走了回頭路」。回首當年,人稱「夫子」的劉銳紹感觸萬千,「看到這些舊照片,不期然想起當年情景,再對比25年來中共的退步,確實令人感慨。」


十三大開幕記者會上,劉銳紹就坐在其中一名提問的記者旁邊。(明報記者翻攝)

劉銳紹對25年前的舊照出現在十八大新聞中心感慨不已,他在六四後曾有很長一段時間被禁進入內地。(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