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17日星期一

明報社評: 安倍若以經濟掛帥 日中關係可望改善




日本自民黨在選舉中大勝,安倍晉三將再次出任首相,雖然在選舉時,他在釣魚島問題上(日稱尖閣諸島)對中國擺出強硬姿態,但是自民黨的競選政綱,首要應對經濟問題,特別是力求增加出口,若他掌政後按此緩急次序施政,則中日關係或有轉機。因為兩國就釣魚島爭議交惡以來,日本對華出口急速下跌,對華貿易逆差持續擴闊,會否改善對華關係,將是自民黨回朝、安倍回籠當首相能否穩住日本大局的關鍵。

安倍要提振經濟  須修補中日關係

安倍在日本政壇被認為是鷹派,在歷史問題取態曖昧,並鼓吹修改和平憲法,與美國平起平坐。但是,這名鷹派政客在20069月首次掌權時,在前任首相小泉純一郎連續6年參拜靖國神社,日本與中國和鄰近國家的關係處於低點的背景下,當時安倍不但公開宣示任內不會到靖國神社參拜,更一反歷任新首相先訪問美國的慣例,首個出訪的國家選擇中國,與中國達成構建中日戰略互惠關係的共識。安倍此一舉措,使中日關係破冰,顯示了務實政客的柔軟度。

目前的中日關係,因為釣魚島爭議,較小泉執政時更惡劣,安倍如何應對,備受關注。昨日他在當選後首個記者會,用了近五分之一時間回答有關中日關係的提問,顯示傳媒都認知這個課題極其重要。從安倍的答問,顯示「先中後美」不再,他表示首次出訪將去美國,並表示「不加強日美同盟,就無法獲得強大的外交實力」;另外,在野田政府購買釣魚島之前和近期,安倍談到中日關係時,都不同程度表示日本、美國、印度和澳洲等國之間的情,是日中關係的基礎。這個說法,與美國重返亞洲的戰略部署如出一轍,顯示他向美國輸誠,欲借助美國與中國角力。

即使如此,安倍為日後與周邊國家的互動,仍給自己留下空間。今年秋祭,安倍以在野之身到靖國神社參拜,昨日他回答提問時,對任內會否參拜,語焉不詳,安倍如何抉擇,反映他對日本與周邊國家關係發展的取態,不過,從中國歷來要求日本必須正視和反省歷史的一貫立場,若安倍在首相任內參拜靖國神社,相信中國領導人與他交往的可能不大。

經濟問題是日本的核心議題,安倍在選戰時,一再強調經濟跌入了谷底,當選後首要任務是扭轉經濟頹勢。日本經濟已經連續兩個季度收縮,可視為經濟衰退,自民黨的政綱主打提振經濟,包括增加基礎設施公共支出、降低企業稅率和實施寬鬆貨幣政策。自民黨的貨幣政策會使日圓貶值,增強競爭力,以增加出口。不過日圓貶值,勢必觸發新一波貨幣戰,屆時金融世界波動,安倍的如意算盤能否打得響,尚待驗證。

日本出口疲軟,據本月7日財務省公布的數據顯示,日本已經連續第14個月陷入逆差,數額較去年同期增加近一倍。另外,到今年10月,日本對華貿易連續8個月逆差,而且數額愈來愈大,此乃釣魚島爭議數月以來,日本對華出口大幅下跌的結果,以汽車而言,9月份同比減少44.5%10月份同比更銳減82%。歐美經濟低迷,中國市場對日本汽車業極其重要,現在的情使日本汽車出口雪上加霜。所以,安倍怎樣處理對華關係,不但關乎日本周遭的安保環境,與日本能否提振經濟,也有莫大關係。

中日隔空喊話  顯示願意磋商之意

安倍在記者會上,除了表示日本的經濟發展離不開中國,日中兩國保持良好關係有利於亞太地區的穩定和繁榮,更具體提到兩國存在的一些問題,要實施危機管控和思考如何避免政治關係影響經貿合作。雖未明言,但釣魚島問題要處理之意,甚為明顯。至於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評論安倍重新執政時,提到「中日兩國互為重要的近鄰,2006年雙方就共同構建中日戰略互惠關係達成了共識」,這個共識正是當年安倍訪問中國的成果,發言人雖然沒有提到安倍之名,但是明顯有喊話效果。從安倍和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的隔空表述看來,雙方都有願意磋商、修補關係之意,因此,安倍雖然不若6年前先訪問中國再訪美,但不等於中日關係不可能回暖。

就釣魚島爭議,中日官方公開表態,肯定是既定立場照本宣科,不過,中國海監船對釣魚島由常規巡航,發展至海空立體巡航,削弱了日本對釣魚島的實際控制,儘管仍看不到北京有進一步行動(例如派員登島)。現實是代表中國公權力的船艇在釣魚島領海和附近海域存在,更要求日本海上保安廳船艦離開中國領海,因此,日本不承認釣魚島主權有爭議,只是鴕鳥埋首沙堆,不肯面對現實而已。

至於安倍要推動修改和平憲法,是另一個觸動國際程序,衝擊亞洲和平穩定的議題,不過,日本修憲門檻甚高,而從極右派的維新會原本期望贏得100席,現在只得到約50席,顯示日本人民對極右勢力仍然有所警惕。所以,今次選舉結果,雖然顯示日本向右傾,但是若說安倍可以乘勢使「日本成為一個正常的國家」,可能較低。這樣的話,安倍在提振經濟、修補中國與鄰國的關係方面,就有較大空間。因此,中日關係處於轉折點,有理由以審慎樂觀視之。
 

信報社評:日本右翼抬頭 東亞驟變生險

日本自民黨在眾議院選舉中取得壓倒性多數,奪回執政權,安倍晉三再度擔任首相已成定局。今次選舉,執政民主黨兵敗如山倒,右翼鷹派抬頭,為東北亞地緣政治注入了驟變風險。

安 倍二○○六年九月接替小泉任首相後,大力推動修改憲法和教育改革,可惜閣員相繼爆出醜聞,終於二○○七年黯然辭職。今次捲土重來,自民黨強調修改和平憲 法、不承認日軍強徵慰安婦的《河野談話》等「極右」主張,並且在支持核電、公然拂逆民意下,竟取得壓倒性多數議席,反映日本國內政治生態已生變化。

安 倍昨天闡述未來的施政綱領,針對目前日本陷入經濟衰退和外交諸多問題,表示成立一個「突破危機內閣」;對外加強日美同盟,上任後首次外訪將到美國,一改上 次擔任首相後,首次外訪便到中國,且毫不含糊指出,釣魚島是日本固有領土,與中國沒有談判餘地,顯示安倍力圖通過日美聯盟來主導東亞政治秩序的戰略構想。

如今因釣魚島主權之爭,中日關係的穩定性已變得十分脆弱,雙方尋且透過彰顯主權的監控和常態海空巡邏,去考驗對方的戰略底線,確實不排除出現擦槍走火的衝突可能。

今次執政民主黨慘敗,所取得的議席由選前二百三十銳減至僅得五十七席,反映日本國民對其施政徹底失望;由極右政客石原慎太郎籌組的維新會也乘機一舉奪得五十四席,成為眾議院第三大黨。可以說,如今日本政壇「右傾化」已告擴散,為中日關係回穩增添障礙。

很明顯,中日關係能夠緩和、走出危機陰影並逐步回復相對穩定,關鍵在於釣魚島主權紛爭能否降溫、日本右翼政客推動修改和平憲法會否落實、在參拜供奉甲級戰犯的靖國神社問題上,新政府閣員的行為有否抑制,但從安倍展示出來的立場和態度看,這三項因素都有滑向不利發展之憂。

安 倍在上次「短命」的首相任內,繼承小泉所推動的軍事立法,於任內通過了旨在為修憲鋪路的《國民投票法》,同時把防衞廳升格為防衞省。目前銳意修憲之心溢於 言表,自民黨如今在眾議院取得二百九十四議席,加上極右派維新會的五十四票,足以贏得推進修憲所需眾議院三分二議席(三百二十席)支持。

可以看到,安倍新政府銳意推進修改和平憲法,行使可與美國聯合作戰的集體自衞權,在當前跟中國和南韓於島嶼領土糾紛升級、北韓導彈威脅有如芒刺在背、朝鮮半島出現核擴散危機下,無疑為他撕破種種軍事禁忌,大膽採取冒險行為提供了機會。

在競選期間,為了抗衡自民黨建立「國防軍」的主張,執政民主黨強調「守護憲法」,卻完全無法減輕慘敗困厄,反映日本國內政治右傾深化的氣候不容忽視。

安倍昨天強調釣魚島主權與中國無談判餘地、對上一任沒有到靖國神社參拜感到懊悔、在修憲和行使集體自衞權「志在必得」,加上美國返亞再平衡,制衡中國軍力擴張的政治與戰略共同需要下,中日關係恐怕有進一步偏離「戰略互惠」的框架,且有愈走愈遠之憂。

照發展形勢看,日本冀通過強化日美軍事聯盟主導東亞秩序的戰略企圖,這一點正是中國最反對的區域安全結構。

如今日本政壇進一步右傾,顯然是對中日力量對比變化,對自身「安全威脅」的躁動反應,對於「兩強並立 」的地區政治結構,安倍既有借助外部力量介入作為制衡對手的用心,也有撕破和平憲法加諸頭上軍事制約之謀,實為軍國主義再現提供了滋生土壤,也為東北亞的 政局驟變帶來巨大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