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10日星期六

鄭培凱: 啟功講書法



今年是啟功(1912-2005)的百年誕辰,為了紀念這位當代大書法家與鑑定家,中華書局與商務印書館出了好幾本啟功談書畫藝術的書。近來收到《啟功給你 講書法》、《啟功談中國名畫》、《啟功談藝錄》、《啟功日記》等書,有的是文章的輯錄,有的是重新整理的舊作,一般而言,都深入淺出,說理明澈,是很好的 中國書畫入門讀物。本來只是隨手翻翻,卻被他對一些論點的解說方式吸引住了。我想,啟功一定是個好老師,如此苦口婆心,如此不厭其煩,反復申說,把看來深 奧的道理說得如此直白,應該是老嫗都解吧。

在我們平日聽到的傳言中,啟功的書法已經帶有傳奇性了,特別是因其秀麗矯健的風格,在舒緩大度之中隱然透露一種貴胄風韻,而又能雅俗共賞,就引出許多謠言 般的故事。說他是恭親王的後裔,襁褓時也曾錦衣玉食,說他流着愛新覺羅皇室正統的血液,本來不是親王也是個貝勒,說他是落難的王公,像孔夫子那樣淪落到社 會底層,「少習賤業」。這些傳言,有真有假,半真半假,像春天暖風吹過,柳絮飛花,總是引人遐思。也就有人言之鑿鑿,說啟功的字,像成親王,像溥心畬,因 為他揮灑之間就是愛新覺羅的風範。不管傳言如何,啟功的書法秀麗大方,光明磊落,自成一格,是近代書法藝術的精品。他的書迹不但是收藏家心儀的墨寶,也成 了許多喜愛書法的人模仿的樣板,流風所及,甚至出現了所謂「啟功體」。你走在中國各大城市的街上,就到處可以看到啟功題署的招牌與匾額。北京潘家園的地攤 上,也隨手可以淘到啟功的書迹。有人曾經淘寶,在古董市場上買了啟功的墨寶,店主人信誓旦旦,說不是真迹,你回來砸我招牌。拿給啟功看,他老人家笑笑,說 這幅字不可能是假的,寫得比我好。

啟功講書法,從文字演進說到文房四寶,進而探討如何用筆,如何選臨碑帖,教你如何寫一手好字。你或許會以為,啟功的書法已臻化境,他講書法的真諦,一定有 些玄妙不可及處。結果不是。他像禪師說法一樣,就近取譬,時常拿自己做例子,娓娓道來,引人入勝。給人最深刻的印象,是他的平實與通達。在他的眼裏,書法 就是寫字,要把字寫好,寫得好看,讓自己滿意,也讓別人看得舒服,賞心悅目,沒有甚麼玄奧的道理。真要說書法有甚麼深刻的文化內涵,有甚麼歷史積澱的藝術 特色,那就是中國人寫漢字寫了幾千年,成了文化的習慣,沒有甚麼超乎生活體驗的偉大哲理。

他強調書法不神秘,不要聽那些玄妙無稽的理論,以為學習書法跟學雜技一樣困難,需要「幼功」,寒冬臘月還得光着膀子翻跟頭。也不要聽冬烘塾師的清規戒律, 甚麼先把篆字學好,再學隸書,隸書學好了,再學楷書,最後再學行草。更不要聽信過去的臨帖程序,甚麼先臨柳公權的《玄秘塔碑》或顏真卿的《多寶塔碑》,每 天寫上三五遍,勤快的寫上個十來遍,一兩年下來,再寫歐陽詢的《九成宮醴泉銘》、褚遂良的《聖教序》,如此再過幾年,懂得運筆回腕之道,就可以學王羲之的 《蘭亭集序》了。啟功認為,這些長期流傳的說法,都是無稽之談,都是迷信,需要破除。書法是寫字的藝術,各人有各人的風格與喜好,你喜歡或適合寫篆字,就 寫篆字,喜歡隸書就寫隸書,喜歡行楷就寫行楷,喜歡草書就寫草書,沒有甚麼孰先孰後,不許顛倒次序的問題。又不是要當書法史或文字學的專家,而且是體驗派 的專家,非得身體力行不可。為甚麼要把自己喜愛的書法藝術放在一邊,讓古人書迹的鬼魅附身,變成只會亦步亦趨的古人書迹贗品?何況,書法史或文字學專家, 並不一定寫得一手好字,專家是搞研究的,又不是書法藝術家,不會寫字,一樣可以寫論文寫專著。再說回來,就算你按照次序,從孩提時代寫到白髮蒼蒼,臨摹了 歷史上所有的重要書家,也不能保證你能發展出自己的獨特風格,成為書家。

聽啟功話家常,平平實實說書法,揭開書法理論故作神秘的面紗,是十分有趣的。我這裏引兩段,給大家看看:

「長期以來,在不少人的頭腦中有一種根深蒂固的想法,就是古的篆書一定高於隸書,真書一定低於隸書,草書章草古,今草狂草就低、就今、就近,這就又形成一個高的古的就雅,近的低的就俗的觀念。這個觀念如不破除,你永遠也寫不好字。」

「我認為選擇碑帖,哪個好?你最喜歡哪個就選哪個。也允許趣味變,我昨天喜歡這個,寫一段時間覺得不對路,那我再換一個,有甚麼不可以呢。」

啟功有兩個具體的建議,送給學習書法的人:第一,不要自卑,說我沒有幼功,要知道練字跟學武不一樣;第二,不要亂問人,問多了反而迷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