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27日星期二

盧子健: 政府賣政治廣告無理無利無節





政府利用電子媒介的公共利益公告時段宣傳長者生活津貼、新界東北發展計劃,又在報紙以大篇幅廣告宣傳減班計劃,引起社會關注。政府用公帑賣「政治廣告」,是好事還是壞事?

我認為政府賣政治廣告是無理、無利、無節。

首先談無理。就上述政治廣告引起質疑,政府的辯解是因為傳媒未有完整地報道政府的立場與觀點。這個說法是無理而可笑。

香港傳媒現時為政府提供了非常慷慨的發言時間和空間。政府近年打輿論戰的技巧日趨成熟,經常選擇適當時候才把政策立場「出街」,然後鋪天蓋地地佔據電子傳媒的時間,差不多以半主場的姿態控制公共事務節目的內容。作為一市民,我現在覺得政府官員出鏡太濫、說話太多、內容太多重複,但回應社會的問題卻不足。

總的來說,現在不是傳媒沒有給予政府時間與空間,而是縱使政府佔據了大量的傳媒時間與空間,仍然未能令市民信服其立論。這是政府立場與觀點的內容問題,並非賣政治廣告所能解決。

政治廣告根本沒有需要

再說,廣告的特點是突出或者甚至誇大個別觀點,根本就不是用來全面解說立場的傳訊工具。如果政府在傳媒已為其提供的大量時間與空間來說明立場也覺得不足夠,又怎可能用政治廣告來詳盡解釋其立場呢?

政府還有一個資料完整和詳盡的網頁。想了解政府立場和觀點的市民接觸這些資料毫無難度,政治廣告根本沒有需要。

說到底,政府賣政治廣告只不過是想單方面向市民宣傳一些簡單信息,企圖用這種手段扭轉在公共輿論中的劣勢。這種做法是「無理」的,但對政府是否「有利」呢?

往下談談無利。政府用電子廣告宣傳有兩個可能好處。第一是可以把信息直接傳達給受眾,不用被新聞工作者或者節目主持人「過濾」。第二是廣告是單方面宣傳,政府不用回應質詢,可以避免在辯論中處於下風的風險。

現代版的掩耳盜鈴

這兩點好處其實很有限,甚至可能有反效果,結果是弊多於利。

政府政策通常都不簡單,但政治廣告的信息多數很簡單,否則廣告會失去觀眾、聽眾或者讀者。即使市民通過廣告「準確」地接收了其內容信息,沒有保證他們因此會明白政府政策,更沒有保證他們會因此而支持政策。

至於政府利用政治廣告來避過公共辯論,只不過是廣告內容沒有不同觀點的交鋒,不代表有不同意見的人士不會在公共輿論的其他空間開拓新的戰場。政府用手捂覑自己的耳朵,就以為市民聽不到不同意見,是現代版的掩耳盜鈴。

這種行為的反效果是反對者更為氣憤,市民覺得政府窩囊和迴避,更會聯想政府是理虧。而政府用太多時間來聽自己的聲音,只會更加不明白不同意見,更加沒有能力化解不同意見的挑戰。

最後談無節。

影響長遠公信力 後果極嚴重

這是整件事情的要害問題。政府做了一些無理、無利的事,其效果是短暫的。但政府失節,影響其長遠公信力,後果極為嚴重。

政府用公帑和公共資源賣政治廣告,肯定不是善用公帑,亦會因為佔據公共資源排擠了其他更重要的需要。而更重要的是,政府用政治廣告打輿論戰,有嚴重的利益衝突,有違政治道德。

如果政府提出的政策有贊成者、有反對者,一般來說傳媒會把兩種意見都反映出來。如果政府政策根本沒有贊成者,應該檢討政策而不是硬銷。政府為自己的政策賣廣告,起不到增加贊成聲音的作用。如果起到這種作用也是假的,更加要不得。

退一萬步說,政府或會委過傳媒不報道其支持者的言論(雖然我完全看不到這種現象),但其支持者可以用他們的私人資源賣廣告。這也是不時見到的一些反對政府政策的人士的做法。他們要用私人資源賣廣告,而政府卻用公帑,而公帑中有部分可能正是這些反對政府政策人士交稅而來,這是哪門子的道理?

尤其是香港的免費電子傳播媒介,它們因為使用大氣電波而需要為政府提供一些廣告時段作為公共利益公告之用。但這些傳媒也有責任平衡報道和避免賣政治廣告。這是政府的長期政策。現在政府自己帶頭違反自己的政策,不是毫無規矩、太過分了嗎?

總的來說,政府賣政治廣告是無理、無利、無節,不應該再做,尤其是無節,政府破壞長期為市民尊重的傳媒政策和制度、破壞在公共輿論中公平競技的原則、濫用公帑於不合適的事之上。這些都是破壞政府公信力、違反政治道德的行為。請政府回頭吧,回頭是岸。

盧子健  公共事務顧問



王永平: 不停製造內外矛盾 梁政府怎打民意戰?

中央政策組首席顧問邵善波新官上任三把火,在接受傳媒訪問時,表示政黨和政客每天都在鼓動民意,政府不能「捱打」,要主動出擊。他又說作為政府的政治工具,中策組會加強監察網上民意。稍後邵善波出席立法會公務員及資助機構員工委員會會議,與議員針鋒相對,戰意激昂。他又透露將來政府所有公職任命都要先「通告」中策組顧問高靜芝,消息震驚政府內外。梁特首和邵首席是否有意更改中策組的職能,即由協助特首及兩位司長施政、提供政策研究和掌握民情,變為代特首全盤統籌涵蓋三百多個諮詢及法定機構涉及幾千多個公職的任命,以及替政府出謀獻策,與反對政府的各派打民意戰?這個問題值得立法會財務委員會及其轄下的人事編制小組成員仔細審議。

假如中策組未來的工作與原來政府向財委會申請撥款成立中策組的目的有出入,這涉及政府早前強調的重大財政紀律問題,不可含糊其詞。(政府當然可以建議把中策組改組為例如是宣傳、統戰及組織部,但政府需要正式向財委會申請改變原來撥款的用途。)

本文把中策組的未來定位暫時按下不談。但既然邵善波表明中策組是協助特首及官員參與民意戰的政治工具,讓我們不妨看看梁政府有什麼實力與反對或批評政府政策的各界人士打一場轟轟烈烈的民意爭奪戰?

先解釋為什麼我在這裏用「梁政府」而不是中性的「政府」或「今屆政府」。這是因為現時不少市民對政府的不滿情緒與他們不信任特首梁振英有關,所以有梁營人士慨嘆批評者「對人不對事」。再說,要打一場好像政治選舉般的民意戰,代表政府領軍的非特首莫屬。

梁政府有一項比所有反對者加起來都較強的實力,就是獲得中央政府的支持(這是根據中央領導及有關官員的公開發言得出的結論)。可惜香港與內地的社會環境不同,港人與內地同胞的文化和價值觀也有異。因此,獲中央祝福在百花齊放的各類民意平台上沒有很大的正能量。相反,絕大多數港人傾向扶弱鋤強,而能夠大灑金錢賣廣告、隨時發言都會被廣泛報道的政府不會是他們眼中的弱者。所以邵善波在立法會上的持強表現,不單遭到泛民陣營非議,就連行政會議成員葉劉淑儀也批評他的言論太針對性、太惹火,絕對需要收歛。比葉劉淑儀更支持政府的另一位行會成員羅范椒芬也表示,若果公務員對高靜芝的新任務感到不安,梁振英有責任向他們解釋清楚。看來邵善波的豪言壯語已經在政府內部製造了另一個新的矛盾。

梁振英上任幾個月內,其親信製造的內部矛盾不止上述一項。早前「梁粉」蔡涯棉以個人身份倡議把體育城改建為公屋,令在特首選舉時支持梁振英的體育界驚慌之餘,不惜揚言上街抗議。更有傳言管體育政策、根正苗紅的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在內部拍枱反對。擾攘多天後,政務司長林鄭月娥終於澄清體育城計劃維持不變。

另外,政府建議遭梁營人士公開反對已經不是新聞。以長者生活津貼需設立資產審查為例,反對最厲害的政黨包括當日義無反顧支持梁振英做特首的工聯會。到了今天,工聯會還是公開表示不支持政府的方案(只是拒絕透露如何投票)。又一例子,在行會成員中民望最高的召集人林煥光最近公開批評政府拒絕就同性戀者平權立法進行公眾諮詢。他認為政府漠視同性戀者在日常生活中面對的歧視和欺凌,並呼籲政府跟隨世界主流做法,立法保障同性戀者的基本人權。林煥光曾表示加入行政會議與他是平機會主席的身份沒有角色衝突。但事實證明他有點天真。政府對同性戀的態度極端保守(甚至不文明),令林煥光不得不公開唱反調。

假如梁特首決定在長者生活津貼和同性戀的平權立法上公開論戰,爭取民意支持,前者的應戰對手可能是陳婉嫻,而林煥光會在後者持反對意見。邵善波如何運籌帷握,打贏這兩場仗?

梁政府製造的社會矛盾更無日無之。就以遲遲不發免費電視牌照為例。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蘇錦樑天天夢囈式的說特首會同行政會議按既定程序審議申請,但說不出有什麼問題審議一年多也不能解決,也不承諾什麼時候才有決定。中策組有什麼良方爭取市民支持政府(或蘇局長口中的特首)議而不決的做法?

梁振英當選特首時說,從此沒有唐營、梁營,只有香港營。由他上任到今天,國家領導人和中央官員都是公開指示新政府要團結各界、促進社會和諧。面對政府自己有意無意製造的內外矛盾,邵善波卻把政治競選時要打贏對手的思維帶到當選後的管治期,絕對是分裂社會的嚴重錯誤行為。

極權社會除外,任何政府在施政時都會遭到各式各樣的公開批評。其實香港市民務實的居多數,為反對而反對的意見不會成為主流;而傳媒對民意的負面影響力往往被誇大,更多是當事人「崩口人忌崩口碗」的本能反應。就以千呼萬喚始出來的特首全面交待僭建聲明為例,其內容包括特首終於承認自己確有僭建。於是有傳媒提 出質疑,立法會通過邀請特首到會上解釋。假如特首堅持從此只作書面補充,甚至不再回應,市民對他的信任會是增多還是減少?假如市民對特首的僭建言行不能釋疑,他豈能怪市民對政府的政策先往壞的方面想?

民意若水,能載舟、能覆舟。今天的梁特首和政府官員應該有錯須認,然後集中精神幹幾件實事,以期挽回市民的信心,而不是妄想自己無故「被打」,要出手反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