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22日星期四

邱立本: 歷史對李克強的期許




廢除戶籍的制度歧視,讓二億五千萬農民工尋回流失的公民權利,揮別結構性不公平的困境。

在未來五年,低調的李克強將會面對他生命的高潮。他是否會將年輕時代在北大的理想,轉化為國政的實踐?讓他在一九七六年所加入的共產黨,不再是一個名不副實的組織。

名不副實是因為今天的中國,在官方的語境中,馬克思列寧和毛澤東還是不可動搖的思想旗幟,但在現實的世界中,無產階級與農民都是被壓在社會的底層,甚至變成了二等公民,沒有「國民待遇」,而高層的統治階級,卻在權力與資本的交換過程中,累積大量的財富,並且到了天文的數字。

中國網民對此調侃說,共產黨其實早已變成了資產黨。統治集團披上了社會主義的外衣,卻將中國變成了權貴資本主義的樂園。

這肯定不是北大時代李克強所能想像的共產黨。他對於當前起碼二億五千萬農民工的苦況,不會不清楚,也當然了解他們在戶籍制度的森嚴格局下,長期遭制度歧視,被剝奪了免費基礎教育、公共醫療和低廉住房的權利。

難道這就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今天被北京認為是實行資本主義的香港與台灣,都比中國大陸更社會主義。無論在公共醫療、義務教育方面,台港兩地更重視公平正義原則,尤其台灣的健保制度,廣受國際好評。這也暴露了大陸的制度劣勢,對兩岸的和平統一事業,帶來潛藏的危害。

事實上,李克強對制度和法治的研究,在中國高層中無出其右。他早在八十年代,就翻譯了英國法學泰斗Lord Denning的經典巨著《司法程序正義》"The Due Process of Law",對於現代社會法治的重要性和制度建設,可說點滴在心頭。

而法治的先決條件,就是消除制度歧視,讓十三億中國人,都享有一樣的「國民待遇」,大家機會平等,讓國民都可以站在同一個起跑線上奮鬥,而不是像奧威爾小說《動物農莊》所說的:「有些比另外的一些平等。」(Some are more equal than the others.

其實這也是李克強在北大學習時的理想主義情懷。他長期的低調,熬過黨內生活「不露稜角」的潛規則。而他也面對他的前任溫家寶所留下的遺產——全面取消了中國千百年以來的農業稅,讓農村的生活大幅改善。

溫家寶無論面對多少流言的風雨,但他在農村中的聲望,就因為取消農業稅而飆升。在追求社會公平正義的問題上,李克強必須面對農民的進一步訴求,取消讓他們受苦的戶籍制度,讓他們不再成為被土地捆綁的奴隸。

李克強如在未來的總理任內,解決戶口制度的問題,讓農民工尋回他們流失了的公民權利,和城市人一樣享有國民待遇,讓農村六千多萬的「留守兒童」不再與父母分離,那麼他在中國民間的地位,就會上升到新高點,也讓中國揮別結構性不公平社會的困境。歷史對李克強的期許,就從廢除戶籍的制度歧視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