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26日星期一

梁振英狡辯:密封後不當僭建

【大話特首】

【本報訊】自爆山頂大宅有地下僭建密室的特首梁振英,昨晚終直接回應密室醜聞。對於他6月時否認明明存在的僭建密室,他再度使出「語言偽術」,狡辯密室在 傳媒查詢時,已用磚牆封起,他不再「視之為僭建」。有立法會議員則反駁,梁並無還原建築物,而未經申請而建的磚牆本身都屬僭建,批評梁的講法不實。屋宇署 昨亦終派人入屋視察,但截稿前仍未交代任何詳情。
記者:林偉聰 韓耀庭 陳雪玲 

梁振英昨晚首度就僭建地下密室回應,對於6月時向本報及其他傳媒多次否認有該僭建,他狡辯「僭建處理咗,個僭建 就唔存在」,指由於在去年11月已將僭建密室拆除及以磚牆圍封,之後再沒使用,因此傳媒6月查詢時他「沒有視之為僭建」。對於去年備選時發現有僭建,為何 不向外界公開?他就重複早前聲明,指「當時無人查詢」;又指過往高官名人發現住所有僭建,處理後都不會公開,試圖「合理化」自己的隱瞞行為。

梁振英昨承認未有通知屋宇署便私自圍封4號屋僭建地庫,但否認隱瞞傳媒及公眾。 (電視圖片)





「唔知道要通知屋宇署」

梁又承認,去年以磚牆封起密室前並無向屋宇署申請,身為專業測量師的他,又以「無知」為自己開脫,指該次是自己第一次處理僭建,認為該工程規模較 小,「唔知道要通知屋宇署」。梁昨晚亦透過特首辦書面回應本報上周部份提問,對於本報對照02年圖片,質疑他遷入後曾改建車位上蓋,他昨承認車位上蓋旁的 活動玻璃是遷入後加建;至於上蓋本身有否改建,他就指須更多資料才可回覆。對於傳媒繼續追問,替他檢查大宅、但一項僭建都找不到的測量師朋友身份,梁再以 「不想牽連其他人」為由,堅拒披露。


■屋宇署職員昨視察梁宅期間,量度車房上蓋一個僭建大櫃。黃賢創攝

■屋宇署昨派人到梁宅檢查僭建,包括4號屋地底用磚牆圍封的「密室」(箭嘴示)。

公民黨立會議員湯家驊指,如果挖空地下空間作地庫,法律上並非單單拆走結構或以牆密封空間,就代表僭建不再存在,而是須以泥土將空間填滿及築回永久牆壁,才 算將建築物還原;他指梁未經申請用磚牆封室,磚牆本身已是僭建,不符原有圖則設計,因此他向傳媒否認有僭建並非全部事實。多次以「語言偽術」回應質疑,湯 家驊直指梁振英已陷誠信危機,批評他堅持以書面回覆僭建,意在避免傳媒、立會和公眾監察,是不負責任行為。

事隔三日 屋署終入屋查

此外,屋署在梁振英聲明披露更多僭建物三日後,終採取行動。昨午3時半,三名屋署職員到梁宅調查,由於傳媒未能進入,只能在大宅外視察;從高位所見,幾名屋署職員曾到4號屋車房上蓋檢查,並用尺量度違規放置的大儲物櫃。

屋宇署職員在大宅逗留約一小時後離開,高級屋宇測量師朱煒堯向傳媒交代,稱該署聯同梁振英委任的認可人士,到大宅視察和跟進梁上周刊登的聲明中,提到的兩 項違例建築工程,包括4號屋庭園改建為客人洗手間,及4號屋地下低層部份的樓面、即聲明中被磚牆所封的密室。朱稱,該署會根據視察所得資料跟進個案,並稱 昨日稍後會出新聞稿詳細交代,在未有回答記者提問後便轉身離開,但屋署至昨晚11時截稿前,仍未有任何公佈。


■屋宇署高級屋宇測量師朱煒堯昨與兩名職員,到梁宅跟進僭建問題。

比較今年2月,屋宇署進入特首候選人唐英年位於九龍塘約道大宅視察,當時署方一共派出六名職員,包括兩名高級測量師,今次梁振英大宅則只有三名職員入內;翻查他們所乘的客貨車車牌,亦非政府車輛。署方測量師亦僅簡單交代,未有提供僭建詳情,難免令人質疑屋署厚梁薄唐。

梁振英昨回應僭建重點

•4號屋的地下密室已封牆及進行過拆卸,所以不再視它為僭建物

•去年11月將地下密室封牆時,因工程規模小,不知道要向屋宇署申請

•不想牽涉他人,不會公開為他驗樓的專業人士身份

•高官名人處理僭建物一向是不公開

資料來源:梁振英


關鍵問題 屋署避答五個月

【本報訊】梁振英的僭建風波至今近半年,其山頂大宅由「無僭建」變成10項僭建,《蘋果》收到消息追查的4號屋「密室」亦經歷消失再重現,但五個月前向屋 宇署查詢的問題:「巡查人員曾否滙報發現可疑空心牆?高層是否指示不用調查?」至今仍未獲回覆。立法會議員湯家驊要求屋宇署署長區載佳盡快交代。 

梁振英的僭建風波始於今年6月21日,傳媒揭發他在山頂裕熙園5號屋外有僭建玻璃棚,本報不久收到消息,指發展 商巧盛早在90年代放售屋苑時,4號屋地下低層的儲物室後已有約200呎房間,無在平面圖顯示。消息人士指梁振英買入大宅時肯定知道房間存在,以他作為測 量師的知識,必然知道屬僭建。消息描述該房間是密室,從外無法看見;梁今年中帶記者視察大宅時,亦只限屋外觀察,記者無從證實該密室存在與否,故初時未有 報道。

疑與梁振英「扯貓尾」

直至6月25日,即屋宇署人員入屋視察後三天,本報再接獲另一消息指署方人員曾入屋視察,並在地下低層儲物室發現一幅牆的油漆明顯較簇新,敲打牆 身時聲音空洞,牆後疑有一定空間;但向上級滙報懷疑後,卻被指示毋須跟進。兩個消息對懷疑僭建的描述脗合,記者遂向梁振英及屋宇署作正式查詢,屋宇署當日 僅表示會跟進,梁則透過候任特首辦,在當晚深夜口頭回覆、否認有該僭建。報道翌日刊出,梁再否認有該僭建密室,屋宇署在6月28日更公開聲明指,經視察後 該處無僭建工人房。

屋署發聲明後,記者即日向署方追問首次視察時的具體情況,包括有否發現可疑的新牆、人員有否匯報對儲物室的懷疑、署方上級有否指示毋須跟進等問題,屋署只 稱「一直依法辦事、一視同仁」。上周五,梁自爆以磚牆封密室,證實密室存在的消息,記者再將同一批問題詢問屋署,署方亦只說需時研究,至今未有任何回覆。

梁振英密封僭建房謊話連篇
25/06

•《蘋果》提問:4號屋有否增設未經申請的房間作工人房用途?

官方回應:候任特首辦當晚深夜口頭否認有該僭建,翌日再向傳媒表示該空間並不存在

•《蘋果》提問: 屋宇署人員日前視察地庫時有否發現僭建?若未有視察屋內,會否再到屋內視察?

屋宇署回應:已交部門處理,有結果即回覆


28/06

•《蘋果》提問:4號屋有否僭建工人房?

屋宇署回應:已於26日視察,並無發現僭建工人房或其他僭建物

•《蘋果》提問:巡查人員曾否滙報發現可疑空心牆?有否敲打並發現聲音空洞?高層是否指示不用調查?


屋宇署回應:對僭建執法是依法辦事、一視同仁,但無回應視察4號屋時的情況

*23/11

•《蘋果》提問:特首早知有僭建工人房,為何不公開?為何私自以磚牆密封?為何仍對公眾否認?

特首辦昨回覆:不公開因無人查詢;密室已拆及用磚牆密封,不算僭建

•《蘋果》提問:為何當日署方未能發現該僭建工人房?

屋宇署回應:將作跟進,稍後回覆


*梁振英發聲明證實4號屋地下有僭建密室,並於去年11月自行密封

資料來源:《蘋果》記者及上述部門



「西環契仔」謝偉俊擬提不信任動議

【明報專訊】被視為「西環契仔」的獨立議員謝偉俊,計劃下月中向特首梁振英提出不信任動議。謝偉俊批評梁至今仍未就僭建事件釋除外界疑慮,令政府施政舉步維艱,認為「長痛不如短痛」。建制派大黨表明反對,泛民則認為應先促梁赴立法會交代僭建,或動用《權力及特權法》調查事件,才決定是否支持不信任動議。

中大民調﹕梁評分合格

另外,中大香港亞太研究所於本月19日至21日,訪問839名市民對梁班子表現的看法。調查發現,梁振英在11月的評分為50分,僅屬合格,較10月微升0.6分,是他於9月後首次重回合格水平,但調查進行期間,梁的僭建風波仍未發酵。

謝偉俊昨稱,計劃於下月19日立法會會議向梁振英提出不信任動議。他批評梁在特首選舉中靠對手唐英年的僭建醜聞「上位」,但自己卻同樣僭建,令港府施政艱難,在招攬人才及組班方面遇到障礙。他認為,「不如快快趣趣令香港有個了斷」。

稱盼「快快趣趣了斷」

謝偉俊坦言不信任動議並無約束力,但希望過程能令梁振英感到道德壓力。他促請泛民別再錯失這「黃金機會」,並呼籲任何在19日抽到動議權的議員「讓路」。

屬於建制陣營的謝偉俊重申,至今並無受到任何政治壓力。他於上屆立法會會期,曾計劃向涉及接受款待風波的前特首曾蔭權提出彈劾,但未能成功。

李卓人﹕應先赴立會解畫

民建聯及工聯會表明反對謝偉俊的動議,認為梁振英的書面回覆已能回應社會疑慮。自由黨田北俊促梁親到立法會解釋,之後才決定對動議的立場。

工黨李卓人則稱,立法會應先迫使梁振英到立法會回應質詢,並動用特權法徹查事件,在鐵證如山下才向梁提出不信任動議,這更能得到社會迴響,否則不信任動議的辯論只會成為各黨派發表意見的平台。

民主黨及公民黨亦表明,若梁振英拒赴立會,便將會贊成不信任動議,甚至啟動彈劾特首機制,促梁把握這個最後自救機會。


獨立議員謝偉俊批評特首梁振英至今就僭建事件仍未平息社會疑慮,令施政舉步維艱,將計劃向梁提出不信任動議,「快快趣趣為香港有個了斷」。(尹錦恩攝)

標準工時倘定40 238萬人受惠

【本報訊】政府昨公佈標準工時政策研究報告,若將標準工時定為每周44小時及超時補水可獲時薪1.5倍工資,在沒有任何豁免下,全港將有186萬名全職僱 員受惠,全年薪酬開支會增加7.4%,達360億元。政府指對標準工時定位持開放態度,明年首季成立專責委員會跟進。商界企硬反對立法,勞工界指現時無償 加班問題嚴重,斥報告誇大了立法引致的薪酬成本。
記者:張文傑 白 琳 彭美芳 譚靜雯 

接近300頁的報告,由政策成立目的以至豁免準則也提出多個選擇,並根據去年統計處綜合住戶、收入及工時的統計調查數據,分析及估算出如本港將每周標準工時定於40、44、48小時及超時補水可獲時薪1倍、1.25倍及1.5倍的不同影響,總共列出27個相關情景。

在沒有任何僱員豁免下,若標準工時定為每周40小時,全港有多達238萬人,即逾九成僱員受惠。若定為每周44小時及48小時,則分別會有186萬人及 132萬人受惠。若將經理、行政人員及專業人員和輔助專業人員獲豁免,受惠僱員數目將減至96萬人(48小時)至143萬人(40小時)不等。

在沒有任何僱員豁免下,假設工時及僱員人數不變,僱主的額外薪酬開支將介乎每年80億元至552億元之間,佔年度總薪酬開支1.7%至11.4%。政府首 席經濟主任吳慧蘭說,不同的政策設定及組合,變數可以很大,她強調這是一個靜態評估,僱主及僱員會因應情況作互動,「僱員見有1.5倍人工想加班多啲,但 僱主寧願請多啲兼職,咁實際薪酬增幅又會冇咁多」。

報告亦指出,去年本港所有僱員每周總工時的平均數及中位數分別為47小時及46.6小時,不計公務員及外傭,去年281萬名僱員中,估計有66萬人曾超時 工作,當中近半即32萬人屬無償加班,這批人士多為經理及行政人員、專業人員等較高技術人士。另外,在保安、零售等六大長工時行業聘用的69萬名全職僱員 之每周平均工時,估計為54.6小時,其中以保安業最高,平均達59小時。


■職工盟代表到場示威,資方代表何世柱(右)接受請願人士的信件後離去。 程志遠攝

■對於標準工時能否於現屆政府立法,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無正面回應。

團體轟報告偏幫資方

香港工業總會副主席劉展灝則說,標準工時影響深遠,需時研究立法會對本港企業成本及工作文化有何改變,商界仍反對立法,明言不會輕易改變立場。

職工盟總幹事蒙兆達認為報告偏向資方利益,靜態評估亦不能反映實際情況,又誇大相關薪酬開支增幅,無視長工時所帶來的巨大社會成本,「長工時引起大量工傷、職業病;父母冇時間照顧子女引起的託兒服務成本、應付青少年問題支出,完全冇提過」。


發牌風波變三台互鬥鬧劇

【電視風雲】

【本報訊】香港電視劇常遭詬病劇情陳腔濫調,怎料連免費電視牌照風波橋段,也離不開「宮廷內鬥」,無綫亞視像你死我活的東西宮,眼見電視圈或現新競爭者, 兩宮竟聯手對抗「潛在妃子」,亞視罕有地訪問無綫高層,無綫也以員工福利作籌碼,志在阻發牌不准「新人入宮」,妃子也不甘示弱「狀告」亞視誹謗。這齣老土 劇拖延多時,觀眾看得無癮,只想盡快結束。

記者:翁煜雄 白 琳 何慧斯


■無綫行政主席梁乃鵬昨稱員工明年會加人工。 林德雄攝
無綫繼續發炮阻止當局增發免費電視牌照,總經理李寶安昨在報章訪問透露,原計劃改善員工福利,擬明年起推五天工作及加薪,但聲言若市場競爭者增加,不排除「計劃有變」。立法會議員批評無綫,不應以員工福利作為反發牌「籌碼」,無綫職員協會表示高度關注。


無綫集團總經理李寶安,在昨日《南華早報》刊出的訪問中,表示原本計劃改善員工福利,包括由明年開始,員工只需五天工作,並會按照通脹調高員工薪酬,但他 暗示若當局增發牌照令市場有變,計劃或會叫停,「如果發生甚麼問題,我們只好與計劃背道而馳」。他又聲言,目前底線是若資金不足,便會削減製作成本,「我 們便沒辦法改善節目質素」。


無綫行政主席梁乃鵬昨晚在無綫將軍澳電視廣播城出席劇集《天梯》祝捷,對於李寶安透露無綫有可能擱置員工加薪和五天工作,他說:「佢(李寶安)講得都唔會假,好多嘢都實行中,家都長短周,明年實行五天工作同事會開心啲,呢啲一早安排,按部就班。」
工會覺得理據奇怪
不過,梁乃鵬強調必有人工加,他說:「人工一定要加,7月都加咗一次,睇香港通脹照顧員工,加人工係唔會受影響,呢個可放心。我保證今年有花紅,比去年更加好。」


無綫聲稱同意發起四台聯頒音樂頒獎禮,產生歌帝歌后,梁乃鵬指不介意其他媒體當委員會主席,但估計最快明年才成事。

TVB 職員協會理事伍劍雄指,資方早前曾「放風」,向員工稱明年加薪幅度「唔會太差」;至於五天工作安排,據他了解,因不同部門的獨特編制問題,資方根本無意全 面推行,只有少數文職員工受惠。他說,對公司高層以員工福利作為反對發牌理據感奇怪,工會高度關注高層有關言論,會於下月召開的勞資加薪談判中,討論有關 問題。
他坦言,在打工仔角度歡迎電視業百花齊放,獨市生意對行業未必有益,至於市場是否足以讓新競爭者加入則見人見智,「相信行業自然會汰弱留強」。


立法會議員毛孟靜批評,無綫業績向好,便需改善員工福利,「點可以將政府發唔發牌,作為員工福利嘅指標?」她批評無綫不應該以員工福利,作為與當局討價還價的籌碼。

吳康民:唐營想拉梁振英下馬

吳康民曾於08年出書分析誰是2012年特首,更邀得梁振英作序。圖:書本封面
吳康民曾於08年出書分析誰是2012年特首,更邀得梁振英作序。圖:書本封面
前港區人大代表吳康民接受《明報》訪問時表示,中央要撤換特首梁振英的傳言是由「唐營」及本地商界流出,又稱把梁振英拉下馬後,便捧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接任。不過,吳相信中央5年內也不會撤換特首。
中央想撤換特首之說甚囂塵上,中央官員公開澄清中央沒有此打算,但有關傳言仍然揮之不去。吳康民認為,在特首選舉中落敗的前政務司司長唐英年陣營人士,以及選舉時支持唐的商家集團放出傳言。
吳康民上周初接受本報訪問,記者問他近來有關換特首的流言,吳稱「利益集團是大商家,名字呼之欲出,我不點名了」,「利益集團好想換特首,因為支持唐英 年,故梁振英上台他們好不滿」。他指利益集團不滿梁,始於年初的特首選舉,不滿情緒至今未息,「權貴集團覺得利益受損,失去了話事權,條氣唔順!」,他們 一心以為唐英年能當選,結果唐落馬,令他們不能「話事」,利益受損。(《明報》
不過,吳康民認為,中央亦知道本港有人不滿梁振英,但若撤換他卻會令中央「好無面」,因此相信梁振英會做足5年特首,卻未知能否連任,「因為到時有普選」。


林氏力牆:中策組 浪費公帑 - 林本利

近日中央政策組首席顧問邵善波指中策組是政府工具,全職顧問高靜芝負責公職人員委任工作,以及多名研究員被炒等事件,惹來公眾對中策組職能的質疑。


中策組主要職能是向特首、政務司司長及財政司司長提供意見。中策組負責政策研究,從多角度探討社會、經濟及政治各種問題,並了解分析社情民意。


回歸前中策組廣納人才,招攬不同政治背景的人加入,出任全職和非全職顧問,為政府施政提供意見。回歸後,中策組長期由中大教授劉兆佳領導,主要角色由政策研究淪為民意調查,不時聽到「佳叔」評論市民對政府施政的意見。


倘若政府要搜集民意,又何須成立中策組?多間大學不是設有民調中心,收費遠低於中策組的經營成本嗎?中策組對民意掌握錯得離譜,例如劉兆佳推測幾萬人上街與實際五十萬人差距甚遠。如此表現,負責做調查的人早應被炒。


幾年前邵善波進入中策組,明顯是因為他過去的極左言論,得到回報。現在高靜芝加入,同樣是因支持梁振英所得的回報。年過六十的高小姐,沒有研究學位和研究經驗,連申請當一個月薪16,500元的研究助理也不合資格,又憑甚麼技能每月拿20多萬元的薪酬?


其實現時的中策組就連民調中心也不如,早已淪為親中紅人及富二代的俱樂部,根本不能了解社情民意。立法會實應要求政府解散中策組,以免繼續浪費公帑。

西環集中營:林大輝:唐營無意策動兵變 - 季陶

政圈一直流傳中央有撤換特首的Plan B,早前前港區人大代表吳康民就大爆,這個「流言」是「唐營」及本地地產界組成的利益集團所為,要「趁佢病,攞佢命」,見政府弱勢就改捧政務司司長林鄭月 娥取而代之。工業界議員林大輝是「唐營」頭號大將,到底知不知道吳老口中所指是何許人也?
反駁吳康民言論
林 大輝昨嚴正澄清,他所認識的「唐營」中人都無打算策動兵變。他說:「我好尊重吳老發表嘅意見,我從政資歷淺,但覺得家從政嘅人要小心,唔好發表一啲意見 會挑起社會矛盾,引起分裂囉。」他進一步反駁吳老的說法,指從未聽過「唐營」人士提過撤換特首的說法,「反而有聽過朋友講,點解有啲局長唔使換人!」他反 指吳不斷提利益集團如何對付梁振英,是把問題複雜化,「其實家梁振英面對係誠信問題,因為好多人唔接受佢嘅處理(僭建)手法」。


不少政界中人揣測,吳老所指的地產商,正是首富李嘉誠。林大輝自言不知對方矛頭指向誰人:「我冇機會見到誠哥,但佢一向係慎言嘅人。」他又揶揄,特首梁振英經常說要開誠布公,而吳老的言論引起外界好奇,最好由他本人「開誠布公」交代清楚。

絲絲世語︰這段話人人須銘記 - 李怡

上周末筆者在〈蘋論〉引美國前大法官布萊克的一段話,有網友留言說:「但願我們和我們的子孫後代將來銘記的都是這一段話,則香港人幸甚,願此幸運能同大陸人分享。」


這段話真是太重要,值得再次引述:「憲法是我的法律聖經,它對我們政府的設計,就是我的設計;它的命運,就是我的命運。我珍視上面的每一個字,從第一句到最後一句;對憲法的最微小的要求的稍許偏離,都會讓我有切膚之痛。」


留言的網友說:「眼前《基本法》遭遇的已不是偏離,更不是稍許,是大割裂,大不認數!」筆者認為,從宏觀來說,北京對《基本法》的踐踏,不僅在摧殘香港的法治,更是使中國大陸自己的法治永遠建立不起來。


林鄭、茅波和屋宇署對梁振英僭建的護短,是對香港法治實實在在的狠踩一腳。

工會 學生冒雨抗議 台壹傳媒併購擬今簽約

壹傳媒集團擬出售在台媒體事業案,買賣雙方預計今天簽約,因買方包括旺旺集團主席蔡衍明,他是台最大跨媒體集團負責人, 擬購併壹傳媒讓各界質疑聲浪不斷,恐影響台言論多元及媒體壟斷。昨立法院內有立委輪番砲轟公平會等監管機關沒落實監管;行政院外有學生和社運團體冒雨抗議 (圖),要求政府不該放任此交易案過關。《蘋果日報》工會會員亦不畏風雨及低溫,在報社廣場靜坐夜宿。


壹傳媒集團擬以175億元(約46.5億港元)出售台灣《蘋果日報》、《壹週刊》及壹電視,先前一度公告本月17日簽約,因細節未談好而延至今天簽約。但壹傳媒集團行政總裁張嘉聲昨晚表示不便回應,蔡衍明和台塑集團則不回應。


台公平會主委吳秀明昨表示,投資方式和比例要到今天才較明朗,依法等業者申報後才能審核及約談相關人等,且簽約還不等於結合,要股權移轉才算,最終如審核未通過,可限制結合,但初步判斷壹傳媒購併案已符須申報條件。


台灣《蘋果日報》





代工廠如死亡陷阱 利豐捱批  起火孟加拉9層廠房 6層屬僭建

【明報專訊】有為本港利豐代工生產成衣的孟加拉Tazreen製衣廠大火奪逾百人命,觸發全國工人怒憤。肇事工業區數以千計製衣廠職工昨紛曠工上街,向工廠擲石、砸眦貨車,要求當局改善職業安全,根絕這類「死亡陷阱工廠」,並要求將大火製衣廠東主繩之於法。《華爾街日報》昨稱,今次火災引發外界「對利豐代工廠工作環境的擔憂」。

出事的Tazreen Fashion廠房,周末發生孟加拉歷來最嚴重的製衣廠大火。據昨天新修訂的公布,事發時廠內約有300名夜班工人,消防員發現至少109具屍體,但相信葬身火海的人數可能更多;當局指有12人跳樓逃生後死亡,另有逾150人受傷。當地政府宣布今天全國哀悼,並設立委員會,研究資方要否為大火負責。法新社引述官員稱,出事的高工廠,竟有6層屬僭建,當局原本只允許興建3層工廠。有生還者更稱,工廠根本沒有真正的走火通道。

肇事製衣廠所在的達卡市Ashulia工業區逾500間工廠,昨有數以千計工人上街示威,要求商界和政府加強職業安全和廠房防火措施。他們堵塞高速公路,又向工廠擲石,約200間工廠停產。一名示威女工說﹕「我找不到媽媽。我要求公道,我要當局逮捕那東主。」

經理稱警鐘誤鳴阻逃生

火災時從2樓跳出窗外逃生受了輕傷的工人里普昨憶述,聽到火警鐘響想要逃離工廠,但竟被上司制止。「經理對我們說﹕『無事發生,警鐘誤鳴罷了,回去工作。』不過我們很快便察覺是火災,當我們再想逃跑,發現已逃生無門了。」製衣業工會負責人阿克特爾(Babul Akter)說﹕「大部分工友俱感震撼。他們要求改善這些死亡陷阱工廠的安全。」在Tazreen畄天大火後,達卡市郊另一座11層工廠大廈昨又發生火災,是三天內的第二宗,幸只有8名職工吸入濃煙不適。

06年起逾600工人命喪火災

周末起火的Tazreen工場於2009年投產,約有1700員工。其客戶沃爾瑪去年5月派員核查後,曾把廠房的安全級數評定為「高危」;隔3個月後再作視察,則下調為「中危」,惟未清楚廠方到底作了什麼改善。警方稱這次大火涉及刑事疏忽,已列作謀殺案。有消防署調查員稱,這座8層高工廈缺乏安全措施,「若起碼有一個緊急出口直達戶外,便可減少傷亡」。

2006年以來,孟加拉已有逾600製衣職工命喪於數十宗廠房火災,惟從未有負責人因此遭檢控。全國製衣業工會主席阿明(Haque Amin)直指,每次發生火災或事故後,政府和工廠東主都承諾調查和改善職安標準,但結果往往只是光說不做。

(綜合報道)




《紐時》再揭溫家寶與平保關係

紐約時報網站截圖
紐約時報網站截圖

《紐約時報》周末發表一篇報道,再次揭發總理溫家寶與平安保險(2318)千絲萬縷的關係。報道指出,平保在1999年亞洲金融海嘯一役,差點破產,面臨 被強行分拆。但平保董事長馬明哲去信溫家寶求情後,平保在2002年得償所願,免被分拆。而溫家寶親戚等人也在同一年以低價大舉入股平保致富,估計獲利以 百億港元計。

平保指報道扭曲事實
平安保險昨晚發出聲明稱,公司嚴格按照規章制度行事,媒體對其公司相關報道,斷章取義,扭曲事實,並因此對公司產生了損失和不良影響,平安保險將會採取適當的法律措施。但平保未有言明紐時報道失實之處。

平保與溫總的關係要由80年代尾說起。1988年,平保在深圳創立,是中國改革金融保險行業的產物。領導公司的董事長馬明哲作風進取,藉在90年代初期的 高通脹大環境,提供高回報保證的投資產物,急速冒起,及後獲得高盛及摩根士丹利兩家外資投行入股。但至90年代中期,息率下跌,平保業務見紅。而1999 年亞洲金融海嘯爆發期間,平保更面臨破產危機。中國保監會在同年公開平保分拆的計劃,指為了風險管理,要求平保出售經紀業務、信託業務,並且分拆壽險及地 產保險業務,猶如要平保拆骨。同年9月,馬明哲部署遊說工作,寫信向時任副總理溫家寶及人民銀行行長戴相龍求情。副總理溫家寶當時分管金融保險業務,有極 大話事權。
《紐時》引述馬明哲在信件指出「公司的壽險業務虧損、地產保險及信託業務也利潤微薄…誠懇地請求副總理,從一個更高層面主導及協調此事。」馬提出反建議, 指平保可重組成控股公司,分控壽險、地產保險等不同業務,免被分拆。在馬明哲支持下,股東高盛及摩根士丹利在2000年向溫家寶發信,指強制分拆有違保護 外資政策及不利於中國改革開放。

馬明哲曾溫家寶妻子
另一方面,《紐時》引述馬明哲前私人助理指出,在1999年,馬明哲與溫家寶妻子張蓓莉見會。前助理說不知會面細節,但記得會見後馬明哲表現得相當激動, 未知與平保分拆事件是否有關。馬明哲與張蓓莉的關係自始浮面,不但張蓓莉有份投資的鑽石公司,遷到平保位於北京辦公室;溫家寶兒子溫雲松旗下公司也奪得平 保的IT合約。
在2002年4月,經國務院批准,平保分拆計劃被推翻,可保留原有業務之餘,還獲得銀行牌照,為平保上市鋪平了康莊大道。巧合的是,在2002年12月, 溫總親戚有份持股的泰鴻控股,斥 6500萬美元(約5億港元),在國企中遠集團手上低價購入平保約1.6億股萬股份,每股作價大約4毫美仙。但同年10月,匯控(005)以6億美元,購 入平保一成股份,每股作價1.6美元,是溫總親戚入股價的4倍。中遠集團未有回應《紐時》的查詢,而馬明哲則拒絕回應。

平保後 溫家寶親戚超低
至2007年,《紐時》透過公開紀錄發現,泰鴻控股仍然持有該1.6億股份,市值約37億美元(約288億港元)。《紐時》上月報道指出,溫總家族掌控200億港元資產,當中不少來自這批平保股份。
公開紀錄顯示,泰鴻在2007年後減持大批股份,估計已套現獲利。事實上,泰鴻由內地女富商段偉紅創立,在2002年買入平保股份後,《紐時》隨即公開紀錄發現,不少溫總親戚、以及與張蓓莉相當密切的同事等,相繼在股東名單現身。
據公開資料顯示,泰鴻控股由五家分公司控制:
28%股份,由宣達(Xuanda)持有,其部分股權由張蓓莉弟張劍鶤、及張蓓莉同事控制。
25%股份,由溫家寶弟弟溫家宏妻子全資持有
25%股份,由天津和平世紀(Tianjin Shiji Heping)持股,股東包括了張蓓莉妻子段偉紅及溫家宏同事張玉宏
12%股份,由弘睿(Hongrui)持股,公司股東包括張蓓莉弟張劍鳴
10%股份,由溫家寶兒子溫雲松岳母全資持有

另外,溫家寶91歲的母親及岳父在2007年透過泰鴻的投資業務,以私人名義持有合共價值2.3億美元的平保股份。
不過,女富商段偉紅接受《紐時》訪問時就聲言,泰鴻只是「錯誤地」利用了溫總親戚的身份證,去掩飾自己在平保的私人投資。段偉紅明言,泰鴻的全數平保股份,都是自己的私人投資,「100%的投資回報,都是我一個人賺取。」
相關報道:
New York Times Lobbying, a Windfall and a Leader’s Family
New York Times :Ping An’s Hidden Shareholders: Friends and Family of Wen Jiab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