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6日星期二

林博文: 美國選民的抉擇




二十多年來,共和黨和保守派把雷根捧為「救世主」,連民主黨的歐巴馬亦對雷根稱頌有加。然而,雷根(二○○四年以九十三歲高齡辭世)如活到今天,他將不認識今天的共和黨和保守派,亦會對華府的政治文化大搖其頭。

現在的共和黨和保守派跟雷根時代已大不相同、大異其趣。比較一下雷根和羅姆尼以及八○年代(雷根總統任期為一九八一至一九八九)和目前的共和黨,雷根很可能會被今天的共和黨「開除黨籍」,捧雷根的共和黨人只渲染他保守持重的一面,而刻意忽視他開明大度、與時俱進的另一面。今天的共和黨和極右的茶黨所最痛恨的社會安全制度(即養老金制度)及老人醫療保險(Medicare),雷根不僅妥予保護,甚至把聯邦經費源源送到州市地方政府,使他們不致捉襟見肘;他向地方轉錢的速度比歐巴馬還大方、還要快。共和黨副總統候選人保羅.萊恩力主廢掉老人醫療保險,代之以有限制的醫療券,引發所有老人的極度不滿。過去的小布希和今天的茶黨,也想把小羅斯福總統即開始實行的社會制度交給私人公司處理,被人痛罵。

羅姆尼和萊恩以及大批共和黨人皆反移民,都主張嚴厲管制移民。雷根在一九八六年推動的新移民法,特赦了將近三百萬非法移民,使他們獲合法居留權。對今天的共和黨和茶黨而言,那是大逆不道的做法!共和黨最喜歡幫有錢人減稅,尤其是大富豪(如擁有二億美元身家的羅姆尼),雷根亦幫富人減過稅,但他在任時曾加稅十一次!共和黨對加稅恨之入骨,但雷根為了彌補開支(包括軍費和社會福利),甘冒共和黨之大不韙,竟十一度加稅。這種作法,在今天惡鬥到不成樣子的華府政治生態看來,簡直是匪夷所思!

雷根最為人所稱道的政績之一是他幾近完美地處理美蘇關係,使美蘇真正進入「低盪」(緩和)時期。但一向堅決反共的雷根,也是在受到一九八六年伊朗─尼加拉瓜軍售大醜聞的教訓後,才痛苦地了解到不能被那一批新保守派牽著鼻子走,也才有雷根和克里姆林宮頭子戈巴契夫的握手言歡,並為日後蘇聯共黨帝國的崩潰鋪路。主張在海外耀武揚威、宣揚美國獨特主義(exceqtionalism)的新保守派,被雷根清算後,又遭老布希凍結,但在無知而頑固的布希和錢尼時代又借屍還魂,蓄意發動侵略伊拉克戰爭,使美國國力和名聲大大受損。如今,羅姆尼和萊恩又想重拾布希和錢尼留下來的灰燼,其後果只會使美國再掉進更慘烈的深淵。

雷根時代結束後,共和黨和保守派開始極右化,他們不太滿意老布希的國內外政策,尤其是老布希打破不加稅的承諾以及天安門事件後急於向中共示好。柯林頓上台後,極右化的共和黨兩度迫使聯邦政府關門,停止運作,但柯林頓反撲成功。議長金瑞契即主導眾院對柯林頓緋聞案進行彈劾,以資報復。

歐巴馬上台後,極右化速度加快,在茶黨的推波助瀾下,華府政壇已淪為對抗性的角力場。只要是歐巴馬建議的,共和黨就反對;因此,七千多億美元的經濟紓困計畫,沒有一個共和黨人投贊成票;歐巴馬的劃時代全民健保方案,共和黨人全體反對。前勞工部長趙小蘭的反動丈夫、參院共和黨領袖米奇.馬康納爾最愛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讓歐巴馬變成一任總統!」

歐巴馬在第三次辯論中批評羅姆尼是在推動「八○年代的外交政策、五○年代的社會政策、二○年代的經濟政策」。美國選民在六日就要決定繼續向前走還是堅持極右化,退回到過去的年代!


信報社評:誰主白宮浮沉 兩大懸念難消

美國總統大選投票昨天拉開帷幕,投票開始前,奧巴馬和羅姆尼的支持率仍旗鼓相當,需要由搖擺選民在最後一刻的投票選擇所決定。基於兩黨總統候選人在 理念和政策主張上有顯著的差異,因此,不論誰人當選, 都會對政治、經濟和社會政策產生不同影響。其中在經濟環節,兩個「懸念」更一直令金融市場寢食難安。

其一,大選結束後,在解決「財政懸崖」 過程中,究竟會向市場釋放出多少風險;其二,美國目前的貨幣量寬會不會改變,包括聯儲局主席貝南奇「丟官」後,政策能否延續抑或逐步淡出,最終「QE3」 成為絕唱。很明顯,這兩個「懸念」的不確定性和發展風險變化,足以對美股、美元滙價、美債市以至全球經濟復蘇步履產生影響。

在競選期間,羅姆尼主張把前總統布殊的減稅計劃長期化、降低企業所得稅率及取消投資收益稅。在賦稅問題上,奧巴馬則強調向富有階層開刀,雙方僵持不下,意味兩黨就「財政懸崖」進行妥協的確有不小難度。

可 以看到,今屆大選,除了總統,還改選三十三名國會參議員、全部四百三十五名眾議員和若干州長等。若然共和黨繼續控制眾議院,而民主黨則繼續保持在參議院微 弱多數的控制格局,一般估計,若羅姆尼勝選,他與參議院達成妥協的難度,較諸奧巴馬勝選後,要取得眾議院的支持為小,因而在迴避「財政懸崖」來臨的風險問 題上,羅姆尼可望有較寬的妥協時空。

照發展形勢看,大選後,即將卸任的國會與政府能否在月底達成有關方案,避免明年初啟動為數逾六千億美元的增稅及削減支出計劃,看來並不容易,充其量只能協商出「拖延」問題的期限,把自動削赤機制暫緩。

可以說,在解決「財政懸崖」臨頭的過程中,風險的變化,一定程度繫於總統寶座易主和兩黨操控參眾兩院的改選結局。

至 於牽動全球金融市場神經的美國貨幣政策,照一般估計,若奧巴馬勝選,目前量化寬鬆措施可望得以維持,聯儲局購債計劃繼續令債券利率處於低水平。一旦羅姆尼 入主白宮,他批評貝南奇量化寬鬆損及美元、抬高油價,並刺激通脹升溫風險的三輪QE政策,估計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弱化,甚至超低利率政策有機會提前結束。

但不論誰人當選,美國政府必須解決巨大的財赤問題。按財政部不久前公布由十月至明年三月間將發行逾六千億美元淨適銷債券,以挹注政府開支。很明顯,美國龐大財赤得以維持,是拜低息所賜。目前十年期國債孳息率約一厘七,但利率始終有回升一日。

今次大選角逐,奧巴馬一直只能在勝敗邊緣艱苦力拒對手,反映他執政四年來,「變革」口號與實際政策的成果並未孚社會普遍所望。今年前三季度,美國經濟增速僅得百分之一點七,始終無法走出金融危機後經濟不景的陰影。

事 實上,由次按證券危機引爆的金融風暴,到佔領華爾街運動風起雲湧,所暴露的貧富懸問題,反映美國經濟增長成果分配的社會矛盾。政府解決貧富不均惡化的方 法,並非通過稅收和福利制度改革等再分配手段,來彌補差距擴大,而是透過為勞動階層提供廉價的物業貸款,讓市民買得起房屋,從而產生生活水平提高的幻覺。

如今無論奧巴馬或羅姆尼誰主白宮浮沉,迴避「財政懸崖」臨頭、改變從政府到老百姓「寅吃卯糧」的消費習慣、戳破工人階級的物業財富幻覺後的經濟成果分配政策改革,包括兩黨在賦稅上之爭,解決這些難題的對策,恐怕難令金融市場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