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29日星期一

吳志森﹕為何愈來愈多長者無尊嚴的生活?




梁振英政府推出長者生活津貼,是否需要資產審查,在香港開展了「貌似」激烈的爭論。

我說「貌似」,因為有關爭議,仍在技術和邊皮上游走,不肯進入問題的核心,退休保障的討論已經超過20年,但仍是徒勞無功,毫無寸進。

贊成審查的一方搬出一大堆數字,指如果毋須審查,政府負擔將永無止境,香港人口老化,包袱只會愈來愈重,最終將逃不過歐洲福利國家瀕臨破產的命運。

反對審查的一方認為,資產審查只會令長者卻步,有需要而無法享有,更會令全民退休保障實現無期。在反對者當中,亦有傾向有條件收貨,如果提升資產上限,令更多長者受惠,或會改為支持。

當人們擔心撤銷資產審查會令政府負擔過重的時候,諷刺的是,急功近利的主事官員,為了盡早通過,公開指稱這並非嚴格的資產審查,而是寬鬆的資產申報,更明示暗示,只要在申請前轉移資產,就可符合資格。政府官員公開誘導市民弄虛作假,鼓勵申請者犯法,創了香港先河,直至輿論嘩然,才匆匆作出澄清。

退休保障支柱 是否已捉襟見肘

官員訴諸群眾,用公益廣告提高市民期望,「生活津貼如果早鱓推出就好啦」,用40萬長者盡早受惠來迫逼立法會就範。為政府幫腔說項的學者,指摘政黨沒有道德良心,只看民粹,不顧大局,似乎忘記了當初負責為政黨制訂的民生路線。基層派議員用議會技術盡力拖延,等整個諮詢程序走完,才正式審議。成功通過「中止待續」雖令政府稍失面子,但仍遠遠未能觸及香港退休保障制度的核心。

是否需要審查?是嚴格審查還是寬鬆申報?資產上限定多少才合理?這統統都不是問題的關鍵。香港人必須面對的是:保障我們退休生活的,包括個人儲蓄、強積金、生果金,以及最後手段的綜援,在人口老化愈趨嚴重的今天,這些退休保障的支柱,是否已經捉襟見肘,難以應付?

根據社聯調查,貧窮人口稍有減少,但長者貧窮問題卻日益惡化,收入只有中位數一半處於貧窮線下的長者,達28.8萬人,較前年多1.1萬,三個長者,就有一個貧窮。

資產超過嚴苛的限制、子女不想簽「衰仔紙」等等,令他們未必合領取綜援的資格。未到70歲也無法免受審查享受生果金,即使有,基於安全感,怕有限的儲蓄很快用光,也因為實際的生活需要,每天彎腰弓背,從早到晚,無論是晴雨寒暑,都要執紙皮汽水罐幫補,買的是街市收檔前的爛生果爛菜。有沒有人研究過,為何愈來愈多老人家要過這種毫無尊嚴生活?是否香港的退休制度已經根本失效,連目前局面也難以應付?

20年前,社會曾經熾熱討論過退休保障的問題,20年後,制度還是原地踏步,老人問題卻愈來愈惡化。但無論是政府官員還是自由經濟學者仍在裝睡,以為視而不見,就能讓問題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