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25日星期四

瑪倫: 香港族群政治登場




新界東北規劃遭遇民間頑強抵抗和過往爭拗略有不同,今次滲入新興的族群政治元素。

華人乃香港人口骨幹,昔日過客心態旺盛,加上少數民族聚居在特定區域,族群矛盾不是主要問題。隨着時間流逝及中國新移民湧入,香港人身份發生微妙轉變。從網民認同藝人喬寶寶、否定雙非嬰為香港人,讚賞南亞裔人士在港鐵怒罵中國婦人的現象,可以看到港人重組族群認知概念的過程。種族血統不再重要,語言、文化及生活方式變成準則。華人和少數民族的土生後代共同相處,雙方逐漸收窄合流,儘管個別行為習慣產生齟齬,但隔閡正在慢慢消解。面對中國人的囂張跋扈,大家均深受其害,頓生同仇敵愾的感覺,加速認同融合,本土民族主義雛型浮現。

提倡城邦論的陳雲,曾被中國評論員指摘鼓吹出生論,搞港式納粹云云,這是牽涉在港中國人定位的問題。當網民刊登蝗蟲廣告的時候,有人以本是同根生抗辯,他們忽略第三代移民子女和原有宗族的聯繫已經斷裂,毫無情感可言,返鄉下已成集體回憶。中港矛盾有一類人支持民主自由,但因出生地不同導致未能斷根,夾在認同裂縫之中,於關鍵時刻拋棄香港而擁護中國,令網民恨之入骨,強化出生論理據。此外,本土主體意識崛起,年輕人擁有當家作主的念頭,他們不太可能與發生潛在權力衝突的中國人和平共存,尤其後者恃着各式團體的庇護,肆意侮辱矮化港人。換而言之,中國人已被劃出族群圈,甚至化身激烈抗爭的對象。

事實上社會厭中情緒爆發,排擠中國人的眉目漸見端倪。政府以賣港為己任,巿民啟動強大的自我防衞心理機制,神經反射地猜忌政策輸送利益給中國人。新界東北規劃背負中港融合和雙非富豪城的臭名而被圍攻,其餘範疇不能倖免,興建公屋貌似德政,可能也會受到招待貧窮新移民的非議。政府單是平衡既有派別的利益分佈就已疲於奔命,此時增添前所未見的族群政治新戰線,猶如墮入萬丈深淵。不只如此,族群政治棘手之處,在於民主體制調解這類糾紛的效果差強人意,雙方壁壘分明造成政治僵局。政黨不懂亦不敢插手,稍一不慎便被扣上玩弄仇恨牌、爭取本錢的帽子。即使香港明日有民主,根本無人有手腕見識拆解困局。結果只能放任民間繼續積怨,播下騷動種子。

這波族群矛盾的肇因,源於中國政府不想在香港民主化後流失權力,希望操縱選舉結果,故派遣大量移民好讓北京駕馭,這種包含政治涵意的人口遷徙極為危險。總有一日港人失去生存空間和話事權而陷入絕望,就是排中狂潮勃發,甚至尋求香港獨立之時。不要高估人類的理智,成魔之路往往僅一步之遙。


瑪倫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