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16日星期日

蘇鑰機、蕭諭禧﹕坐困愁城——政府面對的管治挑戰




特區政府在7月上任後諸事不順,從特首梁振英涉及僭建到麥齊光因房津問題辭職,接下來是陳茂波房事件,到近日的國教風波,令新政府的施政困難重重。經歷了剛結束的立法會選舉,市民對梁振英的印象有否改變?他們對選舉結果和國教爭議有何看法?

無铫電視繼續委託中文大學傳播與民意調查中心進行特首民意調查,第3次調查在91112日進行,以隨機抽樣方式,利用電腦輔助電話訪問系統,由訪問員進行電話訪問,對象是18歲或以上能操粵語的香港市民。這次調查的成功個案是540人,回應率為43%,所得數據按照政府統計處最新公布人口的性別及年齡作加權處理。

評分全降 負面主導

市民對梁振英的信任評分,在過去兩個月明顯下降,現時只有47分,比上次調查少了7分。如表一所示,他的「0分比率」上升了4點而「100分比率」下跌了2點,也顯示了這個走勢。特區政府上任後推出多項新政,如增加長者福利、改良交通津貼計劃、加建行人天橋升降機、推出地區小販攤位計劃、暫緩「一簽多行」、實施「港人港地」等房屋政策,但這些措施對其民望未見明顯幫助,擋不住國民教育爭議帶來的形象損害。

梁振英出任特首,市民對香港前景有不同看法。在7月時表示「樂觀」的人比「憂慮」者稍多,有近半的市民認為「一半半」。到了9月,表示「樂觀」者下跌了10點,只有19%,而覺得「憂慮」的人就增加了13點,到達38%(見表二)。

和之前的調查一樣,我們詢問市民對梁振英在解決民生、推動民主及維護自由這3方面的信心程度。表三顯示,與兩個月前相比,現時市民對這3方面的信心均下降。尤其是解決民生的跌幅達9點,原來一些表示「有信心」的市民轉為「一般」或是「無信心」。在推動民主和維護自由方面,表示「無信心」者都增加了11點。現時市民對梁班子「推動民主」最沒信心(比例達53%),其次為「維護自由」(42%),認為政府能「解決民生」的情稍佳(無信心者只佔32%,但比例已高於有信心者11點)。

不滿結果 管治更難

市民是否滿意上周結束的立法會選舉結果?近半人表示「一般」,認為「滿意」者有兩成多,「不滿意」的人有近三成。是哪些人比較滿意和不滿?我們把受訪者的政治取向作交叉分析,得出表四的結果。

溫和民主派較不滿選舉結果,原因或許是他們支持的政黨所得席位的比例,低於其得票的比例。激進民主派的議席略增,但他們卻很不滿,可能是未能實現之前的高議席理想。建制派和親中派對選舉結果表示滿意,因他們配票成功,議席有增。自稱「中間派」者也算滿意結果,而「沒有政治取向」者則很多未有明顯意見。

在今次調查中,另一條有關選舉的問題是:「你估計政府的政策,要在新一屆立法會通過,會比之前困難、容易或是差不多?」認為「較困難」的有45%,「較容易」者8%,「差不多」者41%,另有5%表示「不知道」。市民普遍認為,今次立法會選舉結果不利政府未來的施政。建制派所得的席位仍佔多數,但他們在具體議題上會否必然支持政府,是個疑問。反對派的議席四分五裂,激進勢力抬頭,政府如何溝通和游說,是個難題。

國民教育風波是近日的另一焦點,市民是否滿意政府的處理手法?調查結果顯示,表示「不滿意」者有58%,「一般」則佔20%,認為「滿意」也有20%,「不知道」者只有2%。政府到最後大幅讓步,但它之前錯過了解決問題的較佳時機,而且溝通方式有待改善,未能顯露誠意。所以只有兩成人滿意政府在此事的表現,而近六成的市民認為它處理不佳,可見此事對政府的民望影響很大。

官民雙輸 改變思維

這一輪民意調查所得的結果均屬負面,其中包括:梁振英的信任評分下降、更多市民對香港前景表示憂慮、他們沒有信心特首能解決民生和維護自由,更不要說推動民主。市民對立法會選舉結果的反應一般,認為政府將較難在立法會通過議案,並且不滿政府對國教事件的做法。

上述各項數據顯示,不單特首的民望告急,而且政府施政困難,民生問題未見解決,深層次矛盾更無暇處理。社會怨氣日隆,階層分化嚴重,彼此猜忌多於正面溝通,政府和市民均受其害。悲觀情緒瀰漫,未見解決之道,香港社會何去何從,大家有「坐困愁城」之感。

但西諺有云,「每櫢雲都有一條銀邊」。現時梁振英的「0分比率」仍是單位數字,較多市民對香港前景的看法仍屬「一半半」,他們對特首解決民生問題仍有期望,立會選舉的高投票率說明市民關心政事,年輕人參與反國教顯示其熱誠和本土認同。雖然現時很多市民不信任政府,但若政府能加倍地釋出善意和加強有效溝通,或許能引發大家發揮「獅子山下」的守望精神,和衷共濟,致力減少內耗,真正做到齊心迎難而上,就有助於解決問題。在柳暗花明的時候,獅子山旁邊還有個「又一村」。

作者蘇鑰機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蕭諭禧是中文大學傳播與民意調查中心總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