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28日星期二

紀曉風:自由行加碼香港勢超載 四大範疇或陷爆棚邊緣



近年社會常有「香港會陸沉」之說,意思是大量內地自由行來港,但不涉及文化矛盾成分,只謂擔心香港各項配套不勝負荷而已;然而,深圳當局日前再公布,今年內會放寬410萬非深圳戶籍人士可「一簽多行」來港,香港的「陸沉說」似乎迫在眉睫。

從香港現時「住、行」配套觀察,交通及酒店似乎最危,新增自由行來港次數及過夜意欲,隨時「癱瘓」本港的「供應能力」,至於「食」方面,老紀問過飲食業人 士,由於近期食肆生意有所放緩,自由行正好補充,但因新增旅客消費力較低,意味他們將會跟一般市民大眾在快餐店與茶餐廳「爭食」。

經濟學者稱,新增自由行消費力較低,其實不會對香港帶來龐大的經濟效益,反而零售業是「塞翁得馬,焉知非禍」,因為刺激零售業,業主大有機會借勢加租,建議政府在北區興建針對服務自由行的商場。然而如此,似乎正中了下懷。

2009 4月,中央政府批准268多萬持深圳戶籍的人士可「一簽多行」於一年內無限次來往香港,事隔三年多,原來變本之外還能加厲,深圳市公安局數天前落實,非 深圳戶籍人士包括在深圳就業人士及就學的學生,都可申請「一簽多行」前往香港,新措施在9月1日推行,預料首批受惠人士共353萬人,至年底更增加至達 410萬人。

再有410萬合資格「旅客」可以「自由」訪港,自然對香港經濟帶來裨益,但實際經濟利益有多少?另一方面,香港亦需要考慮社會 各項配套,是否容納這批新增的自由行旅客。行政長官梁振英昨日回應事件時,只稱會控制好入境人數,又會增加各種服務設施,去配合放寬後的自由行,卻完全沒 有實質數字及措施,回應似乎又是另一「梁式假大空」。

老紀翻查資料,這批達410萬人的非深圳戶籍人士,有3萬人是在深圳讀書的外省大學生,其餘多為在深圳打工的外省人士,亦即是俗稱的「外省民工」。有深港口岸出入境人員曾表示,非深圳戶籍人士屬深圳地區收入較低的一群。

旅發局去年數字就指,去年訪港內地客中,有800萬人次為深圳的「一簽多行」且即日回來的旅客,他們人均消費約2000多元。老紀以此粗略推算,新增的 410萬自由行,每年大約可為香港帶來82億元的經濟收益,雖然按乘數效應(Multiplier Effect),這筆收益更可引發若干邊際經濟效益。這樣一大塊肥肉在眼前,當然誰都想吃,但問題是香港的整體配套,真能撐得起這個不能承受的「重」?

先從交通配套上說,貫通港九新界的港鐵是自由行客首選交通工具(網上不少港人與內地人爭執短片亦多在港鐵內發生),但港鐵乘客量近年不斷上升,由2010年的12.98億人次升至去年的13.6億人次,共上升了約6200萬人次。

表面看,港鐵再負擔410萬人的數量,或者仍似綽綽有餘,但別忘記自由行是可無限次往來香港,410萬人的數字,隨時要乘以幾倍。再者,港鐵公布的全年乘客 量屬整體數字,將乘客較疏落的邊境車站與市區高流量的車站作綜合統計,但實情是自由行所到之處多為市區,故新增自由行帶來的實際影響其實更大。

其實,有民主黨議員在今年5月就向政府指出,有市民反映旺角、太子、九龍灣、灣仔及金鐘等港鐵車站擠迫情況尤為嚴重,據知港鐵要關閉部分車站的三分之一閘 機,以免過多乘客湧入月台。其中旺角及金鐘就是自由行必經之站,如果將410萬人除365日,每日也有1.1萬新增客量前往有關車站,勢令情況雪上加霜。

除即日來回自由行,還有過夜客,旅發局指相關人次去年就有1400萬,消費額每人達8000多元,部分開支用在住宿上,那香港現時的酒店房間是否可負擔新增 的自由行?資料顯示,去年全港酒店房間約有62655間,業界估計今年可再增加逾5000間房間。香港業主聯會執行總幹事李漢城接受傳媒訪問時指,現時酒 店入住率為八成半,認為再放寬自由行亦沒有問題,「唔怕無得住」。

問題是,即使加上新增房間,全港酒店約有6.8萬間房間,扣除八成半入住 率,餘下的萬多間房間,是否可容納新增的自由行?須知道,酒店亦分不同級別,新增自由行屬消費力較低一群,斷不會入住高昂價格的五星級酒店。正如李漢城年 初指,當時三星級酒店訂房有七至八成,平均7001500港元一晚,而四星和五級酒店訂房率為六成和五成左右,房價為16002000港元,反映星級 較低的酒店需求較大,隨時要「爭崩頭」。

至於旅客來港少不免吃喝方面消費,新增旅客對餐飲業帶來多少收益?老紀問過餐飲聯業協會會長黃家 和,他估計相關人數不會一下子湧來香港,且都是消費力不高一群,會少去高級食肆而多到快餐店及茶餐廳,而後者全港達萬餘間,相信可負擔。而近期業界的生意 額及人流都放緩約一成,自由行剛好可作填補。

既然自由行補充生意額,那麼業界員工可否加薪?黃家和認為,屆時需要觀察具體數字才可作準。至 於舖租租金方面,他指油尖旺地區的食肆是重災區,一呎租金可達千元,升幅比去年上升三成,但他認為有生意總好過無生意。他又認為政府政策配套有問題,「自 由行集中喺油尖旺,香港周邊的食肆都無生意,其實喺一簽多行下,自由行可以去周邊地方,帶旺相關食肆,政府要多做配套,包括交通囉」。

黃家和又補充,自由行在香港的消費,飲食只佔十分之一,故租金壓力不大,反而是零售業面對更大的壓力。事實的確如此,有時裝集團負責人在月曾指,自由行帶動了租金火速上升,以銅鑼灣啟超道的舖位為例,近年舖租每年增加近一倍,由40萬元升至400萬元租金。

老紀問過科技大學經濟系主任雷鼎鳴,他就指出,自由行多購物消費,令零售業舖租上升,「雖然零售業店主都有賺,不過着數去晒業主度囉」,要解決問題就要增加 香港的舖位,有其他舖位可租,業主自然不敢亂加租。他認為,日後自由行會再度放寬,人數不只410萬,政府應該在北區多個地點打造針對服務自由行的商場, 出售電子產品及奶粉等,減輕市區的壓力。

談到410萬自由行帶來的經濟效益,雷鼎鳴認為不會高,他舉例指,「政府講的GDP數據其實仲要扣除成本」,而去年所有旅客帶給香港的GDP只有逾3%,還要分開當中的內地自由行,加上新增的410萬自由行只是消費力低的民工,故對GDP影響不大。

若如雷鼎鳴所言,新增自由行對經濟未有大貢獻,但對香港社會可能有另一種影響,如北區走水貨的自由行問題,相信勢必會再度惡化,換另一角度看,多410萬人 來香港,所扔棄的垃圾亦會更多,410萬人吃一個蘋果,亦會扔多410萬個「蘋果芯」,垃圾桶都需要增加,看來政府還必須做好清潔衞生的配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