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11日星期六

小思:豐子愷漫畫動起來

香港動漫節剛過,對動漫的着迷熱潮持續,近年連本來供靜態細賞的中國畫,也動起來,才夠熱鬧,才能吸引大量觀眾,這真是個靜不下來的時代。 香港藝術館在籌備「有情世界——豐子愷的藝術」展覽時,其中一項重點是要吸引更多兒童、青少年入場,讓他們感興趣進入豐子愷的世界。籌備者費盡心思,想到 以青年喜歡的媒體——動畫來牽引。於是由鄧民亮先生負責,與香港知專學院的傳意設計及數碼媒體學系聯繫,成就了兩套動畫。 這項工程不簡單,因為不是止於讓豐子愷漫畫動起來,而是要把幾十年前的生活描繪與今天的生命節奏縫合起來,讓老一輩重溫經驗,回憶逝水年華。叫少一輩從目 前走進陌生的過去,認知與好奇交接,生出撞擊來。

〈某種教育〉
王文浩老師承接了這項工作,帶領九位學生,踏上這有趣卻繁重的創設道路。
我 很好奇,九位年輕人怎樣走進豐先生的筆底世界,然後設計故事,再讓它動起來。老實說,事前我很擔心,科技青年如何了解幾十年前的生活與心思?畫展開幕那 天,我第一次看到她們的製成品,太驚訝了,她們居然懂得。用上「居然」兩字,表示我事前低估了豐先生的感染力和真切生活感,更低估了青年的採料用功與誠 意、認真。我太興奮了,還急於向他們祝賀致意,忘了細問他們創作過程。
展期間,我看了又看,更從旁觀察座中老中青小孩觀眾的反應,忽然,渴望了解兩組同學進行設計故事、組成畫面等等過程、心思、困難。得鄧、王兩位老師安排,我跟老師及九位同學見面,聊了一個上午。
《童趣》
三 分鐘動畫。故事敍述一個今天的男孩忘形在玩電子遊戲,連母親也不理會。一不留神按了輸入鍵,他進入了豐子愷的童玩世界。他看到不同時代的同齡孩子在玩陌生 的玩意。他看到同齡孩子聽見母親的招喚回家去,使他想起自己也要回家了。按一下掣,他就回到家裏。鏡頭見他擁抱着母親。
主角男孩子造型設計:八歲,很當代的小孩子,造型、穿着似日本牛奶仔,腳踏Crocs鞋,有點懶惰。
《樂天倫》
三分鐘動畫。故事很單純,只平實敍述父母離家外出後,孩子在家,挪取大人衣服、用品玩扮大人的片段。
片中人物造型:父母親衣飾參考三十年代中西照片設計。四個男女小孩取材豐畫,自配衣服顏色。
片中背景:取材江南街景及建築內外結構。室內配件如桌椅、杯壺、鐘、餅乾盒均依當年圖片。

組員的話

《童趣》組員:劉倩儀 黃翠婷
黃珮茵 葉頌偲
《樂天倫》組員:馬淑欣 楊芷錡
李詠欣 袁泳寶 陳淑玲
 
問:你們在接到老師交來功課題目之前,知道豐子愷是誰嗎?
答:(遲疑一會,有二人點頭。)在中學時曾讀過他的散文。沒看過他的漫畫。
問:面對題目,怎樣準備?遇到甚麼困難?
答: 我們蒐集豐子愷先生的生平,再看漫畫。我們最初想以《護生畫集》為主題,但覺得比較深,很難用動畫表達,故揀了比較容易表達的題材,從中發現「兒童相」最 得意,有共鳴。大家決定後,與老師商量,怎樣用故事串連起來,既顯出豐子愷畫意、筆觸風格,又點出自己想說的今天主題。然後再蒐集時代背景資料,研究豐子 愷筆調怎樣與動畫活起來配合。
《童趣》組答:先從今天我最熟習常見的玩機、科幻小說、外國動畫、電影得來靈感,就把日常生活中所見兒童動態切入,讓兩個不同時代互切,呈現玩意的不同。
兩個時代,生活情態、背景各異,要接合起來,實在困難。且容易變得零碎片段。
《樂天倫》組答:故事簡單。但最初設想的內容不是這樣的。是說人受了社會壓迫自殺了,給老鼠救回的故事。把初稿給把關的鄧先生看,他認為三分鐘短片,難詳細起承轉合,有理若說不清,小孩觀眾很易接受錯誤訊息,十分危險。不通過。我們必須從頭開始再想內容。
實際下手,又遇另一問題。豐先生的用色很淡,筆調清雅,線條簡單。動畫色彩濃,筆調複雜。我們要模仿豐先生風格,需要下工夫。
由於我們組員分別承擔繪畫不同畫面,等到放在一起,人物比例不一、同一人物,高矮肥瘦不統一,又要修正。
問:完成這功課後,有甚麼感想?
答:認識了豐子愷先生。
學習豐子愷中國畫的筆觸技巧。
看到父母攜着孩子來看,孩子坐得定定的欣賞,我覺得很開心。
老師的話
王文浩老師:她們取材集中在「兒童相」,因為有些情節自己經歷過。例如玩些甚麼,偷穿父母衣服,她們做得很投入,很雀躍,感到高興。

她們用了許多時間蒐集資料,認識豐子愷生平,看豐子愷的作品,她們比我熟。

她們構思、發展出一個故事來。我看了也很親切,因為我小時候也玩那些玩意,扮大人、玩餅乾罐……那都很寫實,其實也是許多大人的童年回憶。

他們製作動畫技術沒有問題,可是他們從小至大,都受西洋畫、日式動畫的薰陶及訓練,一下子要突然轉變成中國畫,要360度轉變,用數碼去仿作豐子愷畫作,很困難,要練很久,對她們來說,是要掙扎的。我很佩服她們的努力及對自己要求很高。

鄧民亮先生:我接受她們計劃時,首先考慮是手筆風格要統一。我重視故事的敍述流暢,要令觀眾看得很舒服。而兩組一定要不相同,因為類近則令觀眾生厭,必須吸引觀眾肯留下來繼續看。

我不通過《樂天倫》組最初的構思,其實不大擔心那組人,因為她們手法統一,困難較少。她們先用真人拍動態,這是製作動畫最初步驟,已有基礎。她們花在細緻背景的設計上的時間及心思很多。

《童趣》像《叮噹》,是幻想出來的故事。《樂天倫》像《牛仔與契爺》,是現實家庭故事。

我在事前沒有把想法告訴她們,等設計大框架出來,我們才討論。例如自殺那一設計,我們要考慮後果與影響。真人自殺,不會有老鼠來救的。集體製作就要負如此責任。

《樂天倫》組可能因我不通過初稿很不開心,但我認為這也是學習必須的過程。這不是個人的藝術作品,他日出外向人推銷作品,人家不要就不要,不會告訴你不要的原因。今天我告訴你,你們應學懂調節自己心態,繼續努力求進,才會成功。

讀者如有機會去看豐子愷漫畫展,不妨細看這兩套動畫,再看學員放在展場上的「製作專輯報告」,就明白讓豐子愷漫畫動起來的一番心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