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16日星期四

張倩燁: 谷開來案牽動十八大江胡溫習獲共識 



中共十八大前夕,谷開來案開審,有關薄熙來事件的一系列問題也在激烈的鬥爭中漸漸塵埃落定。薄熙來事件促使中共反思治黨策略,中共將開始新一輪統一思想的行動。江澤民再度現身表態,要求黨內學習歷史。江澤民、胡錦濤、溫家寶與習近平在對待薄熙來以及「左」的問題上達成共識,薄熙來或將面臨法律審判。習近平十八大接班成為第五代領導人後,預料重新回到大力推進改革開放的路線中。

中共十八大召開前夕,有關薄熙來事件的一系列問題也在激烈的鬥爭中漸漸塵埃落定。熟悉北京高層的人士透露,受薄熙來事件影響,中共黨內將開始新一輪統一思想的行動。胡錦濤七月二十三日發表講話,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研討班上強調,堅持改革開放路線與政治體制改革,標誌著胡錦濤與溫家寶、江澤民、習近平在對待薄熙來以及「左」的問題上,終於達成共識,薄熙來或將面臨法律審判。

江澤民在七月末的一次表態,為中央對薄熙來事件統一思想「加碼」。薄熙來事件促使中共反思治黨策略。七月下旬,江澤民為中國社會科學院編寫的《簡明中國歷史讀本》作序,要求「認真總結和發揚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成功經驗,也必須注重汲取和運用歷史經驗,科學把握和正確運用歷史規律,正確借鑑歷代治亂興衰的經驗教訓」。

在中共十八大前夕,江澤民再度現身表態,要求黨內學習歷史,被認為這是江在十八大之前顯示其影響力的身段之一,同時針對薄熙來事件發聲,要求黨內借此反思路線問題,借鑑文革教訓與改革開放三十年中國取得成就的經驗,喻示十八大要堅持開放路線。

同時,來自北京的多位自由派學者認為,相比江澤民時代,過去十年,中國社會略顯保守。十八大後,習近平將正式成為中共第五代領導人,雖然同為「太子黨」,但習近平會受到江澤民、胡錦濤與溫家寶在臨近十八大前的共同表態影響,在十八大後可預期的時間內,重新回到大力推進改革開放的路線中。有分析認為,習近平能接替胡錦濤,是江澤民與曾慶紅等上一代中共核心與本屆領導集體博弈的結果,因而,江澤民七月末的現身,體現了他對局勢仍有影響力。而薄熙來事件曾被溫家寶在今年全國兩會的記者招待會上以路線問題初次提出,隨後經歷過幾次薄的支持者、左派陣營的小回潮。此次中共統一思想,將為十八大定下堅持改革開放、重提政治體制改革議題的總基調。

備受矚目的薄谷開來、張曉軍涉嫌故意殺人案終於開庭。八月九日,此案在安徽省合肥市中級人民法院開庭審理。在七個小時的庭審中,原告、被告的部分親友、來自英國的外交人員、極少數中國官方媒體、法律界人士、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等少部分人參加了庭審旁聽,境外媒體被拒之庭審門外。

據一位與薄家、谷家均熟識多年的北京人士介紹,薄谷開來曾用名「谷望麗」,後來與薄熙來在大連生活期間改名為「谷開來」,並成立開來律師事務所,此所後更名為「昂道律師事務所」。

在事後唯一被授權發布權威資訊的新華社通稿中,通告了一些案件的關鍵資訊部分:二零一一年十一月十三日,薄谷開來命張曉軍陪同海伍德(尼爾.伍德,Neil Heywood)到重慶,當晚與海伍德一起飲酒,「薄谷開來趁尼爾.伍德嘔吐後要喝水之機……把小瓶裏的毒藥倒進事先帶來的小醬油壺中,然後把水倒入小醬油壺,走到床的左側,一邊和尼爾.伍德說話,一邊拿著小醬油壺往他嘴裏倒」。

谷開來是主犯張曉軍是從犯

通過對案情分析,合肥市檢察院認定,薄谷開來是主犯,張曉軍是從犯,二人是共同犯罪,其行為觸犯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條的規定,應當以故意殺人罪追究其刑事責任。

從新華社通稿中看到,張曉軍在此案中只扮演了聯繫海伍德、陪同他從重慶到北京、幫助薄谷開來準備毒品等輔助角色,並沒有直接實施故意殺人行為。

張曉軍接受調查後,他的妻子與父親曾聘請北京煒衡律師事務所的李肖霖律師做張曉軍的辯護律師。李肖霖對亞洲週刊表示,在簽訂合同後,他曾於七月份向合肥方向提出與張曉軍會面的請求,但被合肥檢察院告知,張曉軍已經另行聘請一位律師。李肖霖表示,根據法律規定,張曉軍可以有兩名辯護律師。合肥檢察院向李肖霖出示了一份張曉軍的親筆信。李肖霖表示,張曉軍在信中認為,自己的案情很簡單,比較自信不會被判處死刑。李肖霖表示相信另聘律師是出於張曉軍本人的真實意願。

為薄谷開來辯護的律師為安徽省律師協會會長、安徽天禾律師事務所律師蔣敏、安徽省蕪湖市律師協會會長周宇浩,為張曉軍辯護的律師為安徽省馬鞍山市律師協會會長李仁廳。

此案性質為刑事案件,有法律界人士表示,被告方的幾位出庭辯護律師過去所辦案件多為經濟案件,或有不妥。但在旁聽庭審後,李肖霖表示,幾位被告辯護律師的表現還算不錯。

薄谷開來的家人於今年四月份與北京縱橫律師事務所的沈志耕律師取得聯絡,希望沈志耕為薄谷開來辯護。沈志耕曾為原公安部副部長李紀周受賄案辯護。亞洲週刊通過電話向沈志耕詢問庭審情況,他表示:「律師明確提出被告人的行為與受害人的死亡結果之間不存在法律上的因果關係,這一辯護論點抓住了問題的要害,僅憑此整個辯護就值得肯定和讚揚。」

律師提出了重要問題

一位旁聽庭審、不願具名的法律界人士向亞洲週刊表示,薄谷開來的兩位辯護律師總體表現可圈可點,「把最重要的問題提出來了」,即兩位被告人供述,作案後離開案發現場房間時,被害人的頭靠在床頭。當被害人屍體被發現時,床上有滾動痕跡。旁聽了庭審全程的安徽師範大學歷史系學生趙象察在人人網發表的一篇旁聽實錄中寫到:「尼爾當時可能並未死亡。如果這一假設成立,說明毒藥未能將尼爾毒死。」簡言之,薄谷開來確實將毒藥灌進海伍德口中,但被害人是否因此中毒,沒有法律上的因果關係。

同時,當庭律師引述了專業著作中關於氰化物致死的含量。公安部門對海伍德曾做過兩次屍檢,初次屍檢中並未發現氰化物中毒的主要症狀,只有部分次要症狀,同時,在第一次血液檢查中,也並未查出氰化物。在案發四個多月後的第二次屍檢中才查出氰化物。

據上述不願具名的旁聽人士介紹,此次查出的氰化物含量為百分之零點六,而當庭律師引用專業著作表示,氰化物致死含量應為百分之一到百分之二,這意味著第二次屍檢查出的氰化物含量可能不足以致死。同時,從十一月十三日晚到十五日案發期間,案發現場房間的陽台上發現有人走過的痕跡,是否有人破壞現場值得懷疑。若被害人屍體被動過手腳,那揦第二次屍檢的結果就是不可信的。

另一個受到旁聽人士質疑的問題是程序問題。庭審過程中,只傳喚了進行第二次屍檢的有關人員出庭,並未傳喚初次屍檢的有關人員出庭,有失偏頗。同時,此案為王立軍向中央工作組反映的英國公民死亡案,曾與薄谷開來談話並錄音的王立軍,作為此案的關鍵人員之一,也並未被傳召出庭,是庭審中的「程序硬傷」。

至於外界多有質疑的問題——為何不傳喚薄熙來出庭,李肖霖認為,整個案件過程中並未顯示薄熙來與兩位被告的作案過程有直接關聯,故未傳其出庭。而薄谷開來之子薄瓜瓜向法庭出示的證詞則未被採納。

重大立功表現是什麼?

在庭審中,薄谷開來的律師提出,在審訊期間,薄谷開來有「重大立功表現」,請求在判決與量刑時酌情考慮。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四章第三節第六十八條:「犯罪分子有揭發他人犯罪行為……有重大立功表現的,可以減輕或者免除處罰。」在《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處理自首和立功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中規定:犯罪分子檢舉、揭發他人重大犯罪行為,經查證屬實;提供偵破其他重大案件的重要線索,經查證屬實;阻止他人重大犯罪活動;協助司法機關抓捕其他重大犯罪嫌疑人(包括同案犯);對國家和社會有其他重大貢獻等表現的,應當認定為有重大立功表現。其中「重大犯罪」、「重大案件」、「重大犯罪嫌疑人」的標準,一般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能被判處無期徒刑或者案件在本省、自治區、直轄市或者全國範圍內有較大影響情形。

那揦,薄谷開來的「重大立功表現」所指何為?

一位旁聽庭審的法律專家向亞洲週刊表示,按照有關法律,只要薄谷開來檢舉、揭發一起可使被檢舉人被判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受賄案件,即可算做「重大立功表現」。

來自北京的一位分析人士認為,薄谷開來極有可能檢舉王立軍或薄熙來二人的受賄行為,相比薄熙來,王立軍被檢舉的可能性很大。有消息說,庭審時,薄谷開來不止一次提及王立軍,認為王立軍是陰險之人。

同時,檢舉薄熙來會冒有風險:身為薄熙來的妻子,薄谷開來不大可能在案發前對薄熙來「受賄」情況一無所知。檢舉薄受賄的同時,薄谷開來難以將自己與包庇薄熙來「受賄」切割開來,故而檢舉薄的可能性不大,但仍不排除薄谷開來審訊期間交代薄熙來的其他問題的可能。

在律師提出薄谷開來有重大立功表現後,法庭公訴人也證實這一說法,並表示會在判決中考慮這一因素。

會判死刑嗎?

李肖霖認為,此案中,主犯薄谷開來被判處死刑的可能性不大。新華社通稿寫道:薄谷開來供述,她和薄瓜瓜同尼爾.伍德結識後,曾介紹伍德參與一公司的仲介代理以及參與一土地項目的前期策劃,後伍德因索要報酬等問題,與她及薄瓜瓜產生矛盾,並對薄瓜瓜進行人身威脅。公訴人當庭出示的伍德與薄瓜瓜多封電子郵件顯示,雙方矛盾因上述糾紛導致逐步激化。薄谷開來認為伍德已威脅到薄瓜瓜的人身安全,決意將其殺死。

李肖霖表示,此案中,即使伍德是被害人,但若其也有過錯並被法庭認可,則被告薄谷開來的量刑可能會被減輕。

另有律師分析,薄谷開來最終可能會被判處死緩或無期徒刑,而張曉軍則可能被判處八到十二年有期徒刑。判決結果可能會在近期公布。

不願透露姓名的觀察家表示,如果從政治鬥爭角度來分析,薄谷開來被判處死刑的可能性也存在,因為「對所有人都有好處」:將薄熙來與薄谷開來切割,保全了中共的黨紀臉面,也給薄熙來這位曾經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以一個相對客氣的結局。他認為,按照薄谷開來的處事風格,曾經不可一世的她淪為階下囚,生不如死,死刑對她來說,或許也是解脫。

據媒體報道,在庭審現場之外,有幾位高唱紅歌表示支持薄熙來的市民被帶離現場。

薄谷開來與張曉軍涉嫌故意殺人案開庭審理,被普遍認為是中共十八大之前一系列與薄熙來事件有關案件的了結,但也微妙地帶來中國的政治轉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