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11日星期三

林楠森: 修改中學歷史教科書




台灣教育部近期以接到民眾意見書"理由,計劃修改中學歷史教科書,引起了一群歷史學者發起我是民眾,我反對竄改歷史"聯署,並迅速累積了近五千人聯署。

參與此一聯署的歷史學者,質疑當局派任一名立場鮮明的政治系學者審查歷史教科書,並用一份來源不明的民眾意見書,凌駕專業與法定程序修改歷史課本。

前國史館長張炎憲與多名歷史學者日前就此召開記者會,對於教育部一系列的作法,他們指控這是馬英九黑手介入歷史教科書"。

曾在2009年被教育部聘任為歷史課綱委員的台灣師大歷史系教授呂春盛在記者會上說,課綱委員會多位委員,因不願接受其中一名非歷史專業的委員指導",當局便改組委員會將不受指導委員解聘。

台灣教育部對於此一爭議則發表聲明說,對於歷史教科書的審查程序,教育部充份尊重教育專業,並具民主與合法程序。

撥亂反正"

2008年馬英九首次當選總統後,修改歷史教科書引發的爭議即不斷。對為何要修改歷史課本,參與制定歷史課綱的哲學教授王曉波,則比教育部官方聲明直白許多。

用具有中國統一聯盟副主席身份王曉波的話來說,這是因新政府上台後要撥亂反正"。他說課綱的重新修訂是因為教育政策從李登輝與陳水扁以來即有偏差。

台灣在過去國民黨長期一黨專政期間,中學的歷史教科書是由當局出版唯一版本的統編本",而民主後目前共有七八種深淺難易略有不同版本。

這些不同版本的歷史教科書是由民間出版商根據教育部編定課綱編寫,並送交教育部審核,然後再提供給全台各地中學自行選擇作為教學用途。

民主化後的歷史教科書除了更為側重台灣本身歷史外,也將一些從中國歷代王朝角度出發的用語修改成較中立用詞,比如過去統編本教科書以中原王朝角度稱某朝代對周邊國家征伐",現行教科書則這類用詞修改為攻打"。

民眾意見書"

這名受教育部青睞民眾"的意見書要求的修改方向,包括歷史教科書用詞應將中國稱為中共、中國大陸、或大陸,台灣則應稱中華民國,其一系列的要求還包括了論及國民黨長期戒嚴時,必須注意公允原則,清楚說明當時的時代背景。

這種清楚說明"是否意謂回到台灣在戒嚴時期的政治宣傳仍不清楚,當時國民黨當局對於白色恐布及迫害人權等行為,稱那是動員勘亂時代下的必要之惡。

除了要求教科書列入馬英九一個中國各自表述"是遵循中華民國憲法等當前政治議題外,此一民眾"並要求在提到琉球(沖繩)問題時,要說明日本併吞琉球時,清廷曾堅持並未放棄對琉球宗主權。

而就台灣本身的歷史,這名民眾的意見是台灣史前長濱文化",雖學界無定論但此一文化可能與華夏文明有關。

其意見還包括在用詞上,現行歷史教科書提到的清朝末年與英國或日本等的戰爭,不應稱為清英或清日戰爭,而應稱為中英或中日戰爭等。

復辟"

參與聯署活動的歷史學者對於此一民眾"意見相當不以為然,他們批評這些意見滲和非學術性的主張,是國民黨一黨專政時期通過教育及傳播廣為流通的黨化教育復辟"。

像是長期戒嚴與白色恐布等議題,他們認為不應該用歷史教科書來開脫其歷史責任,並說如果濫殺無罪,白色恐布被教育成有理,人們將無法從歷史中得到教訓,悲劇難免重演。

另就歷史專業問題上,他們質疑新的教科書是否要把有五萬年歷史的長濱文化,說成是源於三、四千年歷史的華夏文明?而像是清朝時期的戰爭若要以中日"或中英"等稱之,那宋朝時期與遼國的戰爭是否也要同樣改稱為中遼"戰爭?

發起此一聯署的輔仁大學歷史系教授陳君愷說,過去台灣黨化歷史教育的背後有許多帝王時代的史觀,這些正統論"史料雖多但並不符合現代民主的思維,比如正統論史觀認為異族需要被教化"。

包括陳君愷在內參與聯署的歷史學者,多數在中學時受的歷史教育即是他們批評的黨化教育,陳君愷說,他在八十年代上高中時即發現三民主義課本與歷史課本提到列寧時說法不同,而開始對教科書產生了質疑。

在中學後一路主修歷史並取得博士學位的陳君愷,就其個人求學的經驗指出,黨化教育下中學歷史教科書中國近代史內容,與他在大學時讀的知名史學家張玉法編的課本也不盡相同。

對於中學所受歷史教育的反思,他說與當年台灣政治逐漸走向民主的環境也有關,比如他也接觸了許多作品被當局查禁的知名作家李敖史學著作。

聯署阻擋?

此一尚在累積人數的聯署是否能阻擋當局修改歷史教科書仍不確定,即使修改教科書如這些學者所言是黨化教育復辟,但與當年一黨專政不同的是,目前國民黨的執政權是通過民主選舉產生。

就政治實際層面來說,在國民黨獲得多數選票同時掌握行政與立法機關下,政府教育部這類具有高度政治性議題,並不像民進黨執政時期那樣受到聲勢浩大的阻擋。

以台北市中心的蔣介石紀念館為例,在陳水扁執政時教育部將其改為民主紀念館曾引起激烈反抗,相對而言馬英九四年前首任上台後,教育部立即在相對幾無阻力下將其改回中正紀念堂原名,隨後並恢復了憲兵站崗。

參與聯署的歷史學者說他們要喚醒民眾,反對此一去台灣化、去民主化的歷史課本重寫,但他們也說在民眾已受奴化教育"下喚醒其拒絕奴化教育,就像是雞生蛋、蛋生雞一類問題。

而用其中一名學者的話來說,發出不平之鳴至少是留下紀錄,就像是死前的掙扎與哀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