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12日星期四

盧斯達 (無待堂) : 「唯仁者能愛人,能惡人」——致葉詠詩女士的公開信




香港著名女指揮家葉詠詩今天在報章撰文,也談品德,題為「香港人的修養哪裡去了?」葉女士大發感言,原因是她覺得香港人現在「很橫蠻」。她寫道:

「七一遊行有人近距離吹哨子挑釁維持秩序的警察,大學生以極不友善的態度與教育局長對話,有政黨以甚野蠻的行為衝擊特首落區探訪的會場……這都令我感到一股莫名的恐懼。爭取權利和民主真的要這樣嗎?」——香港人的修養哪裡去了?

也許社會現在真的比以前亂,也許他們真的不太斯文,但這並不是因為他們沒有修養。葉女士長年在外留學,未知是否知道《論語.里仁》有一句:「唯仁者能愛人,能惡人。」一切真正道德,都始於明辦是非,敢於是是、非非。葉女士為文,苛責小民粗野,避提大政得失,有這樣的厚此薄彼的是非觀嗎?不義不公之事無日無之、惡棍奸人於社會橫行,而你坐視不理,還大談「做人要誠實,要忍耐,要包容」,苛責迫於無奈反抗的人,那不是講修養,而是自以為是、一知半解的鄉愿。孔子所謂「德之賊也」。

也許葉女士只看無線新聞,只看見市民吹哨子的那一幕,而不知道在前一天,有很多街頭示威者被警察無緣無故用高濃度胡椒噴霧攻擊;也許葉女士也不知道「國情專題教學手冊」是一本怎樣的「教材」,所以她才不理解那群中學生為甚麼有機不打、有女不溝,身水身汗跑去「狙擊」局長;也許葉女士的生活尚算過得優皮,能夠專心縱情於音樂世界,而不知道外面的社會問題有多嚴重。貧者無立錐之地、豪宅卻佔地萬頃;青年大批下流、老弱無以為生;官商共黨合謀操縱政經大局……這些事,也許葉女士都不太清楚,所以她才覺得鏡頭前的人都是無故燥狂、上街的人都是無風起浪、大聲講野的人都是沒有禮貌。

究竟甚麼是「修養」呢?葉女士所言「做人要誠實,要忍耐,要包容」,那只是表面的行為規範。如果做人連最基本的黑白是非都分不清、那一切外在的禮儀修養都是虛偽的矯飾。葉女士說話有影響力,但為甚麼整篇文章卻是聚焦在示威者的粗魯一面,卻對整個政府機器之濫權無情、示威人士被撿控重判、乃至整個政經結構的黑暗一面視若無睹?

這個社會的確比以前燥動,但這個燥動不是因為他們DNA 出了問題,而是因為政府日積月累的壓迫。

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恨,但無知通常是無中生有。我建議葉女士下次可以和她的子女來參加遊行。請放心,他們很和平理性,甚至和平理性到被一些人嘲諷為「行禮如儀」、「沒有結果」。他們說話很大聲,但每句都是肺腑之言。有高尚修養的你,不妨先理性和平地聽他們說幾句,再判定他們有理沒理也不遲。

表面的秩序不代表一切。城市的公民也不是冷冰冰的樂器,政府不能像一個指揮,叫你響就響、叫你噤聲就噤聲。市民有市民的意志,每個人都有權為自己發聲。要大家將不滿硬生生壓下去,裝出個秩序井然的和諧樣子。修養不是這樣講,穩定壓死的是大眾。這個社會的真實面貌,也不是光靠仰高鼻子、安坐井中就能看得清楚的。



葉詠詩: (隨想曲) 香港人的修養哪裡去了?

記得小時候,父母、長輩和老師時常教導我們要待人以禮,做人要誠實,要忍耐,要包容,不要自私……他們曾說過有品德比讀好書更重要,人若光有知識而缺乏修養,我們的社會將會是一個怎樣的社會呢?

最近在電視新聞報道中看到很多香港的混亂場面:七一遊行有人近距離吹哨子挑釁維持秩序的警察,大學生以極不友善的態度與教育局長對話,有政黨以甚野蠻的行為衝擊特首落區探訪的會場……這都令我感到一股莫名的恐懼。爭取權利和民主真的要這樣嗎?香港人為甚麼會變得這麼橫蠻?

我了解要香港政府聽到我們的訴求,有時的確不容易,間中一、兩次「激」一點的行為或會奏效,但同樣的方式用得太多則會令人生厭,也大大影響了社會的安寧。 我相信某些立法會議員和政黨領袖的激進言行是有部署,有分寸的,他們絕對知道底線在哪裡。可憐的是一些有樣學樣、胸口掛個「勇」字的年輕人,他們挑戰「權 勢」的行為又是否經過深思熟慮?情況實在令人擔憂。若然香港的教育制度能多鼓勵年輕人獨立思考,多注重德育的培養,學生的判斷能力也許會高一點,就不會容 易受人影響。

當然,教育下一代的責任不單在學校方面,家長的身教其實更重要。簡單如帶子女去聽音樂會,父母是否尊重場地規則(例如年齡限制、不能用電話、不能攝影 等),欣賞音樂時是否顧及周圍聽眾和演出者的感受(演奏期間不要談話和避免帶容易發聲的塑料袋進場),都會成為子女的榜樣。近期香港的新聞就是教導子女很 好的素材,家長應藉此灌輸正確的價值觀。喜歡上街以遊行方式表達意見的一族,也應該以身作則,引導子女以文明的行為去爭取權益,同時也尊重他人的權利和立 場,這才是有修養、有質素的表現。


作者為香港小交響樂團音樂總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