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27日星期三

梁恩榮、鄧秀貞﹕一份「指鹿為馬」的課程指引



經歷了差不多一年的諮詢,今年4月底推出的《德育及國民教育科課程指引(小一至中六)》雖然已有一定的進步,例如回應了部分的公眾批評和建議,於《指引》中作出了修改,包括將原先只在世界範疇出現的如人權、法治、民主、公義等普世價值加入包括國家範疇在內的各個生活範疇,又提出可探討「國家於普世價值體現的問題及處理」,亦列明教師「不應該迴避討論爭議性議題」等。換句話說,教師不需要迴避選用合適議題,包括李旺陽、六四學運等事件,來討論一黨專政、民主中國等議題。

縱使如此,筆者仍然認為《指引》不可接受:從學理上說,現時《指引》的內容根本就是公民教育的內容,《指引》的圖1.5,正是文獻所記載「多元公民」的示意圖,清楚指出國民教育只是「多元公民」的一個環節,絕不可以部分取代全部。但在政治正確的壓力下,《指引》採納了涵蓋面較細的「國民教育」取代「公民教育」作學科的命名,這自相矛盾的做法,在學理上犯了錯誤,也留下壞榜樣:為了政治正確,就可不辨是非,指鹿為馬。

為了政治正確,就可不辨是非

近日的「國民教育教材」傳聞,再次引起公民社會對國民教育的強烈憂慮、不滿和反彈。最近有報道指教育局邀請了國內知名教育學者、有共產黨員背景的檀傳寶教授設計國民教育科的教材。在處理這些容易激起公民社會反彈的敏感教材時,教育局的做法實在是火上加油。根據筆者理解,雖然曾到英、美及日本等地交流的檀教授思想較開明,但他對香港情認識有限,加上他是國內道德及政治意識形態教育的專家,長期沉浸於國內強調「四個堅持」及不容爭議的政治意識形態教育,與香港強調藉討論爭議性課題來培育批判性思考的公民教育大相迥異。不單如此,整個由政府主導的教材製作過程並不透明,運作可謂黑箱作業。小組中除了檀教授外,還包括哪些成員、有沒有本地相關學者、小組成員是如何及根據什麼條件被委任、小組何時開始運作、本港教育同工可如何影響教材的製作等,統統是一個謎。上述的疑團,使人擔憂這些極可能主導學校公民教育的教材,會淪為灌輸不容爭議的愛國主義的工具。

其實不少教師、學生,以至社會人士對國民教育抱持懷疑,甚至不信任和否定的態度,並非單單是對「國民教育」這幾個字的捕風捉影,而是現時香港政治氣候未能給予公眾信心所致,特別是對候任特首在維護「一國兩制」下香港的高度自治及其核心價值,包括民主、人權、法治、公義等的決心抱有頗大的懷疑和憂慮。在這種懷疑和憂慮下推行國民教育,只會徒增不安!

若然教育局因政治正確的需要,堅持推行《指引》,首要措施是減低社會尤其是教師和學生的疑慮。透過「陽光政策」,包括公開教材製作小組的成員名單,加入本地相關學者和前線教師於製作小組,公開教材的稿件及內容讓教育界和公眾人士評審、修訂等。教育局更應鼓勵多元參與,包括資助公民社會製作教材,以豐富公民教育的多元想像和論述。然而,更根本的做法是暫緩德育及國民教育科的推行,以修訂後的指引為基礎,再次諮詢,特別是其定名,在得到教育界和社會廣泛的同意下,才落實執行。否則,只會加強公民社會對政府的不信任,加深現有的矛盾和不穩!

作者梁恩榮是香港教育學院管治與公民研究中心副總監,鄧秀貞是香港教育學院教育政策與領導學系高級研究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