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28日星期一

李先知: 中聯辦介入組班 成新政府最弱環




候任行政長官梁振英的改組政府建議,建制派和泛民主派議員都認為,71日前能夠通過的機會不樂觀。其實,梁振英組建新班子面臨的挑戰,除了可能趕不及在換屆前完成,還有一個更大的風險,就是應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公室人員的要求,將若干局長職位留給本地左派信任的人,這幾個崗位極有可能是新政府的最弱一環,成為拖累新政府政績及民望的先天缺陷。

行政長官委任主要官員的權力,從來都是受制於中央的。董建華本來想找夏佳理當律政司長,結果聽從中央意見委任梁愛詩。董先生不喜歡陳方安生,但聽從中央勸告,為保持公務員團隊穩定,跟陳太合作了4年。到2002年董先生連任及推行政治問責制,組班的自由度顯著增加,找了李國章、廖秀冬、馬時亨、唐英年等外界人士,「溝淡」了公務員佔司局長的比例,當時較弱的人選是擅長替中央官員治療眼疾的何志平。

董建華中途離任,曾蔭權臨危受命接任行政長官,頭兩年完全沒有組班權,照單全收董班子,只能找許仕仁代替自己當政務司長,以及增加幾名自己信任的非官守行政會議成員。但到2007年曾蔭權連任時,組班自由度顯著增加,大量起用政務官出任司局長,如曾俊華、鄭汝樺、林鄭月娥、邱騰華、張建宗等,中方介入組班的痕迹,主要是安插《大公報》前總編輯曾德成當民政事務局長。

如今官場上廣泛流傳的主要官員名單,大多數是梁振英按自己理念找的,例如起用發展局長林鄭月娥當政務司長、找大律師公會前主席袁國強當律政司長、找會計界議員陳茂波當副財政司長;邀請財政司長曾俊華原職留任,則是聽從中央意見,從穩定原有官員和公隊員隊伍的角度出發。此外,找環保建築師黃錦星掌環境局,找科技界學者楊偉雄掌科技及通訊局,找熟悉工務工程的退休高官麥齊光當運輸及工務局,這些任命都反映梁振英推崇專業知識的取向,也反映中央對他的信任與包容,外界亦普遍反應良好。

然而,梁振英在好幾個人事任命上明顯受到掣肘,例如教育學院院長張炳良原可以出任教育局長,因為有民主派政治背景遭中聯辦官員質疑,只能出任房屋及地政規劃局長,臨時拉伕找了搞人力資源、出身欠缺深厚教育資歷的吳克儉掌教育;梁原本屬意黃英琦掌文化局,但因為黃在區議會曾與民主派合作,遭中聯辦官員質疑,結果要找欠缺文化事務經驗的副民政事務局長許曉暉濫竽充數;梁原本預計曾德成會退休,想找資深政務官如譚志源或邱騰華掌民政事務局,推動地方行政改革,但中聯辦不放心民政局分配地方政治資源的大權旁落,大力游說曾德成留任,結果在政府內部揚言一定退休的曾德成決定再坐一會;還有就是憑運氣而非實力上位的蘇錦樑,在中聯辦力捧下,順利原職留任,架構重組後將主理產業政策,令許多資深官員捏一把汗。

梁振英靠中央幫助,擊敗有深厚建制勢力支持的唐英年,在人事任命上的自由度,明顯較5年前的曾蔭權或10年前的董建華為小,對於一些明知不受公眾歡迎的人選,也要被迫接受。這些人事任命的薄弱環節,在未來5年將會衍生幾多政治炸彈?這樣看來,梁班子的最大隱憂,不在添馬立法會大樓而在西環中聯辦大樓。